1、真空症 什麼病?嚴重嗎
應該叫「真空征」,是影像學上的診斷術語。是指CT檢查時腰椎間盤突出的程度及周圍組織受壓的情況,當腰椎間盤變性時可見椎間盤內的密度減低,甚至可見到氣體的影像,即椎間盤真空征,是診斷腰椎退行性變的重要徵象之一。
2、關於頸椎,你了解多少?
頸椎是每個人身體最重要的部位之一,每個頸椎都由椎體和椎弓兩部分組成。椎體呈橢圓形的柱狀體,與椎體相連的是椎弓,二者共同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相連就構成了椎管,脊髓就容納其中。
1-寰椎
寰椎即第一頸椎,因為像個「環」一樣,所以叫 huan 椎,直接與枕骨相連,沒有椎體和棘突,由前後弓和側塊組成。前弓較短,其後(內)面中部有關節面與第二頸椎的齒狀突構成寰齒關節;前面中部有前結節,是兩側頸長肌的附著處。後弓較長,其後方有一結節而無棘突;此後結節突向上、後方,是兩側頭小直肌的附著處。
第一頸椎段:主要關聯頭、耳、鼻、喉、臉等。
如發生錯位,易患頭痛、失眠、視力下降、記憶減退、眩暈、高血壓和面癱等症。
2-樞椎
樞椎即第二頸椎。它和一般的頸椎相似,但椎體上方有齒狀的隆突稱為齒突,此齒突可視為寰椎的椎體。齒突根部的後方,有寰橫韌帶,但此韌帶較細小;齒突前面有一關節面與寰椎前弓構成寰齒關節。
第二頸椎段:主要關聯耳、鼻、喉、舌、聲帶、口等。
如發生錯位,易患昏眩、偏頭痛、耳鳴、胸悶、扁桃腺炎、腮腺炎、鼻竇炎、過敏、失聲等症。
注意
寰椎下關節凹和樞椎上關節突構成了寰樞關節。
與頸椎相關的頭暈——指向的就是寰樞關節。
3~6-典型頸椎
第3—6頸椎為我們常規的典型頸椎。
特點:椎體小,左右徑寬於前後徑。前面和後面均平坦,等深。
前者稍低於後者,且其下緣向下延伸,與下一椎體前上部交疊。上面側向凹陷,有邊緣向一側突出。
下面從前向後凹,從一端凸向另一端,有側向淺凹與下一椎體承接。
椎弓根斜向後,上下緣間中途附於椎體,因此上一椎骨之椎切跡與下一椎體等深,但更為狹窄。
椎弓板自上而下變窄薄;椎孔大,呈三角形。棘突短而分叉,分支通常長短不一。
上6個頸椎之橫突孔提供椎動脈、椎靜脈和交感神經之通道。每個突起分前後部,兩部借一骨塊連接,該骨塊上方有一深溝以為脊神經之通道。
第三頸椎段:主要關聯咽、頰、肩、橫膈等。
如發生錯位,易患咽喉炎、咽喉部異物感、牙痛、頸肩酸痛、呼吸困難、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症。
第四頸椎段:主要關聯頸部肌肉、咽、臂等。
如發生錯位,易患肩酸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甲狀腺功能亢進、胸悶、呃逆(打呃)等症。
第五頸椎段:主要關聯手肘、食道、氣管、橫膈膜、心臟等。
如發生錯位,易患氣管炎、咽喉炎、哮喘、手臂酸痛、心動過速或過緩等症。
第六頸椎段:主要關聯甲狀腺、食道、氣管、心肺、上肢等。
如發生錯位,易患上臂或手腕痛、甲狀腺炎、低血壓、心律失常、五十肩、大拇指酸麻痛等症。
7-隆椎
隆椎即第七頸椎。除了它伸向後方的棘突很長外,其餘的結構和普通頸椎一樣。
由於其棘突很長,末端不分叉而呈結節狀,隆突於皮下,而被稱為隆椎,它隨著頸部的轉動而轉動,是臨床上作為辨認椎骨序數的標志。
我們在低頭時看到和摸到頸部最高突起的部位,就是第七頸椎,這是第七頸椎的生理特點。我們常說的清熱要穴「大椎」就在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第七頸椎段:主要關聯甲狀腺、食管、氣管、心肺、肱肌等。
如發生錯位,易患甲狀腺炎、低血壓、心律失常、手臂外側、中指、肱肌、無名指酸麻痛等症。
3、腰椎真空征什麼意思
意見建議:腰椎間盤有真空征,這是CT檢查的裡面的一個術語,它是這個意思:
當腰椎間盤發生退變後,空氣從血液內進入了椎間盤,從而椎間盤內含有氣體,
在CT檢查的時候可以看到腰椎間盤內密度降低,甚至可以看到有低密度的含氣影像。
這就是腰椎間盤內的真空征。
這個真空征是腰椎間盤退化的一種表現,不用過於追究,
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症,更重要的是結合突友的症狀指定治療方案。
4、關於頸椎5-6椎中間的「真空征」
一、 CT檢查頸椎間盤突出的程度及周圍組織受壓的情況,當頸椎間盤變性
時可見椎間盤內的密度減低,甚至可見到氣體的影像,即椎間盤真空征。
二、 你父親的片子上的只是影像學上的診斷術語,其實主要看他的症狀和
體征,無論是什麼壓迫頸髓都會出現相應的症狀。
三、 頸5—6椎間盤突出,引起拇指、前臂拇指側及上臂拇指側麻木、疼痛;
頸6-7椎間盤突出引起中指等部位的麻木、疼痛,皮膚過敏;
頸7一胸1間盤的突出引起上肢小指側的感覺過敏、疼痛、麻木。
四、 如果沒有明顯的症狀,就不要過於緊張,不要做劇烈的頭部活動,可以
做做理療,定期復查。
5、關於頸椎5-6椎中間的「真空征」
?
6、美尼爾氏綜合症和頸椎病的頸性眩暈有何區別
2009年7月18日,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衛生局、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民間中醫醫葯研究開發協會共同舉辦的「中醫刁氏正脊」治療「眩暈心臟神經官能症」市級科研項目啟動儀式暨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此項科研課題是在北京市中醫管理局立項的中西醫結合進行臨床研究的項目,這是北京市中醫管理局首次支持民間中醫臨床適宜技術進行課題研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挖掘民間特色技術惠及於民。
以頭昏、頭暈、耳鳴、耳聾、眼花、視物不清、昏暗發黑、視物旋轉不能站立為主要表現形式,常伴有不敢睜眼、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腹瀉、頭痛、不能坐起行走、血壓多數偏低甚至暈厥,西方醫學把以上症狀命名為「梅尼埃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美尼爾氏綜合征」。這只是眩暈症狀的一種,不等於說眩暈症就是梅尼埃病,它是國際醫學界公認的疑難雜症。在世界眩暈學術會議上,西方醫學權威專家表示:至今沒有找到有效的葯物及可行性較高的治療方法。
刁文鯧教授對梅尼埃病(美尼爾綜合症)的臨床研究發現,梅尼埃病(美尼爾綜合症)是由於枕寰關節、寰樞關節錯位,壓迫了椎動脈第三段造成扭曲,致使腦椎-基底動脈供血、供氧不足,造成前庭蝸神經功能紊亂、內耳神經末梢感受器失調等原因造成的。同時因壓迫頸上交感神經而引起腦內血管痙攣,更加劇了腦干、內耳動脈缺血,因此出現眩暈、耳鳴、耳聾等症狀。
2014年6月,「中醫刁氏正脊」治療梅尼埃病的臨床研究課題,通過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中醫葯科技項目結題合格驗收,取得了顯著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