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病如何分類及症狀

頸椎病如何分類及症狀

發布時間:2020-11-17 11:56:53

1、頸椎病有哪些種類

(1) 神經根型: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或骨質增生的刺激,壓迫脊神經根,引起上肢的感覺、運動功能障礙,常表現為一側上肢節段的運動障礙或感覺麻木。
(2) 脊髓型: 頸椎間盤突出、韌帶肥厚骨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頸椎椎管狹窄

,脊髓受壓和缺血,引起脊髓傳導功能障礙者。有的以上肢開始發病,向下肢發展;有的以下肢開始發病,向上肢發展。主要表現為走路不穩、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難等。
(3) 椎動脈型: 由於鉤椎關節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者,常伴有頭暈、黑朦等症狀,與頸部旋轉有關。
(4) 交感神經型: 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狀者,臨床上比較少見,而且常與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等混雜在一起,難以鑒別。
(5) 其他型:指食管壓迫型,吞咽有異物感,臨床上非常罕見。

2、頸椎病的症狀分類及治療方法有哪些

1.頸型頸椎病症狀:較為常見,是最早期的頸椎病,以頸部症狀為主,以青壯年發病居多,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頸部不適感或活動受限等,此時百洋黃葯師建議大家可以在家常備一款頸椎牽引器,可以有效改善頸部血液循環,緩解頸部疼痛。
2.神經根型頸椎病症狀:此型發病率最高,先有頸痛及頸部發僵;繼而有肩背痛或上肢疼痛。上肢有沉重感,握力減退,有時持物墜落,手指有麻木感等。
3.脊髓型頸椎病症狀:發病率約占頸椎病的10℅15℅,以中老年以上人為多,急性發病多為外傷所致,可出現截癱或偏癱。多數發病緩慢,先有上肢症狀,手部發麻或活動不靈;或先有下肢症狀,如發麻及行走不穩,軀干有緊束感等。
4.椎動脈型頸椎病症狀:發病率與脊髓型相近。多見頭昏、眩暈、甚至摔倒;有時出現惡心、嘔吐、視物不清、耳鳴、耳聾。當頭頸處於某一位置時,常可誘發上述表現。
5.交感型:臨床表現較復雜,常見有偏頭痛、枕後痛;或有視物不清,畏光、流淚、眼球發脹、眼瞼下垂;或有耳鳴、聽力障礙、面部發麻等。
6.其他型:又稱混合型,上述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症狀同時出現。
這六種不同的頸椎病的類型,就是i我們今天主要要進行了解的,它們各自的症狀都會有著比較明顯的地方,也是對其進行定義的一個標准,了解到每一種頸椎病的類型的相應症狀以後,我們就會對其更加的熟悉和熟知。

3、頸椎病可以分為哪些種類分類?

一般頸椎病的類型有6種,分別為頸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脊髓型頸椎病。混合性頸椎病,各種不同類型的頸椎病病人往往有不同的症狀表現。

4、不同類型的頸椎病表現症狀有哪些?

我看過《頤而康百問百答》中提到過,頸椎病主要分類與症狀:

1、神經根型頸椎病

患者早期症狀為頸部疼痛、發僵;

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此疼痛和麻木可沿著受壓神經根的走向放射;

當頭部或上肢姿勢不當或突然牽扯患肢時,可發生劇烈的放電樣銳痛;

嚴重時患者感覺上肢沉重、無力、握力減退,有時可出現持物墜落。

2、脊髓型頸椎病

患者下肢多有麻木、沉重,行走時雙腳有如踩在棉花上的感覺;

上肢麻木、疼痛,雙手無力、不靈活,難以完成寫字、系扣、持筷等精細動作,持物易落;

軀幹部出現感覺異常,患者常感覺在胸部、腹部或雙下肢有如皮帶樣捆綁感。

3、交感型頸椎病

患者常有頭暈、頭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易集中;

耳鳴、耳堵、聽力下降;

鼻塞、口乾、聲帶疲勞等;

惡心甚至嘔吐、腹脹、腹瀉、消化不良、噯氣等;

心悸、胸悶、心率變化、心律失常、血壓變化等;

面部或某一肢體多汗、無汗、畏寒或發熱。

4、椎動脈型頸椎病

患者可有發作性眩暈、復視伴有眼震;

有時伴惡心、嘔吐、耳鳴或聽力下降,這些症狀與頸部位置改變有關;

頭頸處於某一特定位置時患者可發生下肢突然無力猝倒,但是意識清醒。

5、食管型頸椎病

吞咽時有梗阻感,甚至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這是由於頸椎前緣巨大骨贅直接壓迫食管後壁,引起食管狹窄,也可能是由於骨刺形成速度過快,刺激食管周圍軟組織所致。

5、六種頸椎病分類及症狀表現,以及推拿按摩的主要治療手法?

頸椎病主要的症狀有:頭痛頭暈、耳鳴、視力下降、肢體麻木、胸悶惡心、喉嚨常感有異物等。
建議最好是去醫院做個檢查並及時治療,
主要治療手法根據頸椎病的嚴重程度不同而決定,一般都建議優先保守治療,嚴重的且情況復雜的則建議手術、
治療可以嘗試川木頸椎治療儀等醫療器械來康復。

與頸椎病如何分類及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