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病梅花針放血療法

頸椎病梅花針放血療法

發布時間:2020-11-16 16:09:43

1、什麼是中醫放血療法?放血療法有什麼功效?

中國傳統醫學的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三棱針、粗毫針或小尖刀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內蘊之熱毒,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泄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之功效。針刺放血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中醫放血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血治癒虢太子「屍厥」;華佗用針刺放血治療曹操的「頭風症」。 唐宋時期,針刺放血療法已成為中醫大法之一。《新唐書》記載:唐代御醫用頭頂放血法,治癒了唐高宗的「頭眩不能視症」。 宋代已將該法編入針灸歌訣「玉龍賦」。 金元時期,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的針灸醫案,幾乎全是針刺放血取效,並認為針刺放血,攻邪最捷。衍至明清,放血治病已甚為流行。針具發展也很快,三棱針已分為粗、細兩種,更適合臨床應用。楊繼洲《針灸大成》較詳細地記載了針刺放血的病案;葉天士用針刺放血療法治癒喉科疾病;趙學敏和吳尚先收集了許多放血療法編入《串雅外編》、《理瀹駢文》中。近代,尤其在民間仍廣泛地應用放血療法。其價值漸為人們認識和接受。中醫的放血療法操作方法分為:點刺(又稱速刺);挑刺(多用於胸背部及耳後部位放血);緩刺(多用於肘部、腘窩部的淺靜脈放血);圍刺(又稱散刺。用於皮膚病等病灶周圍點刺出血)等。在護理方面嚴格提示:體質虛弱、孕婦及凝血機制不良者不採用此法。特別強調手法宜穩、准、輕,而不宜過猛,且放血不可過多。可見,中醫的放血療法在護理中的應用是有嚴格規范的!(1)高熱降溫:大椎、十宣點刺放血;(2)咽喉腫痛:少商穴點刺放血;(3)頭痛:太陽穴點刺放血;(4)中暑:十宣穴點刺放血;(5)全身搔癢:耳後靜脈挑刺放血;(6)神經性皮炎、丹毒、癰癤在病灶周圍及相應部位散刺放血;(7)急性胃腸炎:曲澤、委中穴緩刺放血。【此處所列,僅作說明中醫「放血」是有講究的。請勿佯裝己知,擅自模仿!】特別提示:中醫的放血療法操作過程中一旦出現暈針現象,應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熱水,並注意觀察面色、脈象、血壓。對症狀較重者,務必請醫生處理!非專業人員尤其不可盲目應用「放血療法」。

2、針灸放血治療皮膚病@!!!!!

你好,建議到當地中醫院就診,切切勿相信廣告

3、梅花針放血療法之後拔火罐隔幾天第二次最好?

你好,拔罐放血一般是間隔三天最好,也要看體質情況,體虛的人最好間隔時間稍長點一周一次就可以

4、頸椎疼後用梅花針扎拔血塊能么?

用梅花針抄,在頸椎的正中央和周圍扎了一個圈,這是在局部穴位上用針,並用罐子拔,那是行走罐的手法之一,「拔出來的是血塊」其實那是在用梅花針後局部的血循環在那個「罐」形成的負壓空間中受到力的牽引毛細血管的血所形成的,沒什麼事的,這在針灸過程中是襲很正常的,不用害怕。
治療頸椎病,各位中醫的方式可能有點差距,有些人喜歡用毫針刺激穴位,有些人認為用埋線的方式比較好,有些則採用小針刀的微創性治療(埋線等也是微創的),有些採用「神燈」治療,有些採用牽引,有些直接用按摩的手法治療。不過現在多用各種方法綜合治療,效果比較好。
淺見一點,恐貽笑大方之家。

5、梅花針放血療法間隔幾天再做第二針

一般輕度刺激可以天天做,中度刺激可隔三天,重度刺激要隔一周後才可以做。

6、寧波頸椎病的放血療法

頸椎病是由於長期脖頸勞損導致的慢性病,放血法是一種沒有科學依據的方法,不建議患者去嘗試。頸椎是脊椎中活動最多部位,同時也是神經中樞中最重要的部位,最重要的是它是心腦血管的必經之路,如果頸椎一旦發生嚴重故障,可能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建議平時注意休息,勞逸結合,尤其要經常活動全身筋骨,避免保持同一姿勢工作時間太長而導致病情嚴重。

7、用梅花針放血拔罐治療頸椎病引起對我肩胛痛有什麼忌諱或者效果

?

8、梅花針針刺放血法

您好,用梅花針是可以治療帶狀皰疹的,但主要是治療發作期,如果是專帶狀皰疹後遺症而致的屬皮膚痛,效果不太理想。您可在當地葯店或醫葯公司購買梅花針,使用方法很簡單,先在皮膚上用碘伏消毒,然後用梅花針輕輕叩擊皮膚,可見皮膚稍微有出血點,再用火罐拔一下出血即可,最後用干凈棉球擦乾凈結束。
回復專家:徐州市中醫院-推拿科-張運生副主任醫師

與頸椎病梅花針放血療法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