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鍛煉對頸椎最好?
1、在床的邊緣躺下,使得頭部略微伸出,讓頸椎處於自然伸直狀態,持續一段時間感到酸痛後,休息5分鍾,繼續,持續3次。
2、自然躺在床上,雙腿彎曲,發力,感覺到頸部承受力量後放鬆,重復,直到感覺到頸部得到放鬆。
3、臉朝下躺下,用腹部的力量固定身子,四肢與頭部用力向上伸展,直到出現肌肉酸痛,停止用力,休息後繼續
4、身體打直,盡量將上半身彎曲,然後挺起背部,讓頭部盡量往後伸,直到頸椎肌肉明顯放鬆
5、自然坐著,頭部頸椎打直,使頸椎向後用力,感覺到輕微疼痛後,再反向用力,持續3次
6、挺胸站立,將兩手背與腦後,左右用力拉伸,直到頸椎放鬆
(1)頸椎多體位擴展資料
養成良好姿勢
主要強調的是坐姿和卧姿。坐著的時候,臀部要充分接觸椅面,雙肩後展,脊柱正直,兩足著地。寫字時頭部略微前傾,兩肩之間的連線與桌緣平行,前胸不受壓迫,使頭、頸、肩、胸保持微微綳緊的正常生理曲線。
將桌椅高度調到與自己身高比例合適的最佳狀態,避免頭頸部過度後仰或過度前屈,以減輕長時間端坐引起的疲勞。睡眠的時候,要選好枕頭,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枕為佳,有利於保持頸椎前凸的生理體位。
睡時以右側卧為宜,側卧時自耳到同側的肩外緣的高度,以保持頸部的固有位置。枕頭軟硬要適中、床具更要慎重選擇,選擇一張有效分區承托孩子七個部位的床墊能有效讓您孩子的骨骼得到充分的舒展,更能有效抑制駝背的發生。
注重飲食補鈣
青少年每天要攝入800-1000毫克鈣,才能保證骨骼的正常代謝,獲得理想的骨鈣峰值。應常吃牛奶、蛋類、禽肉、魚類、大豆及豆製品等含優質蛋白質和鈣豐富的食物,每天食用40克大豆蛋白,80克優質蛋白質,1000毫克左右鈣,可顯著增加骨密度,預防脊椎病。
適度曬太陽
人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離不開維生素D,而陽光中的紫外線可幫助皮膚內7-脫氫膽固醇合成維生素D,促進機體對鈣的吸收和利用。每天適度曬曬太陽,可預防骨質疏鬆。
放鬆活動
中小學生低頭學習20分鍾,需抬頭仰視2-3分鍾;伏案學習30-40分鍾,要起來走一走;學習1-2小時左右,可向左右轉動頭頸部數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以達到該方向的最大運動范圍為准。
也可利用兩張桌子,兩手撐於桌面,兩足騰空,頭往後仰,堅持5秒鍾,重復3-5次。有利於對脊椎的保健。
經常聳肩
正確的聳肩方法是,頭要正直,挺胸拔頸,兩臂垂直於體側,然後兩肩同時盡量向上聳起,停1秒鍾,再將兩肩用力下沉。一聳一沉為1次,每天做100-120次。這種簡單的聳肩活動,可起到按摩頸椎,促使頸肩部血流暢通的舒筋活血作用。
時常拍打肩膀
自己左手握拳拍右肩膀,右手握拳拍左肩膀,連續拍打二十幾下。拍肩時的震動和刺激,可使肩頸肌得到松緩,消除對神經根的壓迫,解除酸痛不適等症狀。
2、頸椎病的正確體位移動有哪些?
不良的工作體位,不僅容易在工作中疲勞,降低工作效率,而且是頸椎病發生、發展與復發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認為,與頸椎病退變關系最為密切而直接的因素是長期低頭工作,即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位或某些特定的體位,以致椎間隙內壓力增高而引起一系列疾患。 1.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即對某種職業需長時間向某一方向轉動或相對固定者,可每間隔一段時間向相反方向轉動頭頸。
2.定期遠視:當近距離看物後,應抬頭遠視半分鍾左右,待眼睛疲勞消除後再繼續工作。這樣有利於緩解頸椎的慢性勞損。
3.調整桌面或工作台的高度與傾斜度:防止頭部長時間處於仰伸狀態或曲頸狀,原則上使頭、頸、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線標准;尚可升高或降低桌面與椅子的高度比例,以避免頭頸部過度後仰或過度前屈;此外,定製與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更有利於坐姿的調整。
4.工間活動:任何工作都不應當長時間固定於某一種姿勢,至少每2小時能夠全身活動5分鍾。各人根據自身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活動方式,對頸椎及全身骨關節系統均很有幫助。對於長期伏案工作者,應隔1~2小時,有目的地讓頭部向左右轉動數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以達到該方向的最大運動范圍為准;或行夾肩運動,兩肩慢慢緊縮3~5秒,而後雙肩向上堅持3~5秒,重復6~8次;也可利用兩張辦公桌,兩手撐於桌面,兩足騰空,頭往後仰,堅持5秒,重復3~5次。
3、頸椎病的自我治療方法 及自我治療圖有哪些
1、糾正與改變工作中的不良體位
①調整桌面高度與傾斜度,使之與身體相適應。
②不斷改變頭部及頸部體位,避免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
③工作時間較長時,要定期遠望。
2、注意保暖
夏天空調開得很低,暴露在外的頸部肌肉血液循環緩慢,新陳代謝減慢,可導致局部發生腫脹,頸部肌肉受到冷空氣的刺激,局部肌肉會保護性收縮,以避免過分散熱。這樣,頸部的張力就會增大,出現力的失衡,導致頸椎間隙變窄,神經、血管受壓,這就增加了患頸椎病的危險。
3、調整枕頭與睡眠體位
①枕頭的選擇。如果頸椎病的病因是椎管後方韌帶肥厚內陷,對脊髓後方形成壓迫者,可將枕頭墊高,枕頭的形狀最好是元寶形。若引起頸椎病的病因是椎間盤突出或椎體後緣有骨刺者,枕頭可稍低。
②睡眠體位。可取側卧位,或仰卧位,不宜俯卧,要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彎曲狀態。
4、體操鍛煉
這個多指頸部的鍛煉,通過頭部姿勢的不斷變化加強頸部肌肉。但是切忌猛搖頭、猛做米字操。
此病多數原因是骨骼錯位卡壓軟組織產生頸椎痛,必須先將錯位的骨骼復位,孵德純手法復位骨骼,安全輕柔的疏鬆開軟組織,讓氣血通順,經絡通順後疼痛就當場減輕大半,病症自然就好了。平時要堅持鍛練身體,生活中注意保護頸椎.
4、哪一種體位可以椎管狹窄程度加重
近些年來比較常見種骨科類疾病頸椎管狹窄多人對此病並陌生臨床上頸椎管狹窄分先天性及繼發性兩種先天性多發育型椎管狹窄繼發性椎管狹窄常見退變性椎管狹窄即由於頸椎間盤退變髓質增生、韌帶肥厚和骨化等使椎管容積減少導致脊髓和神經根受壓其陳舊性頸椎損傷、結核、頸椎手術等亦導致頸椎管狹窄頸椎管狹窄症狀般常有程度等四肢感覺、運動及括約肌功能改變重者則呈現癱瘓 頸椎管狹窄與頸椎病有定關系患有頸椎管狹窄人容易患上頸椎病旦發生症狀經非手術治療通常容易治癒而先天性患者輕微退行性改變即使脊髓或神經根受壓迫而發生定頸椎管狹窄症狀有時輕微損傷即引起嚴重神經症狀尤其年齡較大患者甚至較大過伸動作即導致神經損傷 醫院專家指出前頸椎管狹窄通常老年人群發病起病比較隱匿發展較緩慢多創傷或反復輕微外傷出現症狀或使症狀加重臨床症狀呈多樣性包括疼痛、軟弱及肢體痙攣某些患者頸伸時出現突、短暫電擊樣休克感向下擴散 典型頸椎管狹窄症狀有下幾種:1、四肢麻木無力發涼僵硬靈活腳落地似踩棉花感頸部活動受限或明顯步態蹣跚易跌倒2、胸腹部有束帶感重者出現呼吸困難四肢及軀干感覺減退或消失肌力減弱站立及行走穩嚴重者出現四肢癱瘓 對輕型頸椎管狹窄病例採用理療、制動及對症處理多數患者非手術療法往往症狀獲得緩解對脊髓損害發展較快、症狀較重者應盡快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按照入路同分:前路手術、前外側路手術、路手術手術入路選擇應臨床基礎上充分借用CT、MRI等現代影像技術術前應明確椎管狹窄、頸脊髓受壓部位做哪裡壓迫哪裡減壓有針對性進行致壓節段減壓原則
5、第37頸椎正位及頸椎側位x線攝影體位設計
你好,請問你是想咨詢什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