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輕度退行性改變怎麼治
頸椎病大致有頸椎骨質增生、正常曲度變異和頸椎間盤突出。頸椎病主要是由於頸椎退行性病變而壓迫神經(硬膜囊)使局部代謝循環受阻所引起的。還要看具體壓迫什麼神經。通常可以分為以頸部症狀為主的頸型、神經根受累出現上肢症狀的神經根型、四肢運動和感覺障礙的脊髓型、椎動脈受壓引起椎動脈周圍交感神經刺激症狀的椎動脈型和壓迫食管有吞咽不適或困難的食管型。不知道你的症狀具體是什麼。其主要反應是疼痛、頭暈、嘔吐、手麻、失眠、反射性疼痛等。若不抓緊治療,病情進一步發展,還可能導致無規律性流涕,視力下降,面癱或上肢肌肉萎縮等嚴重後果。
這類疾病一般以做伏案工作較多者易患。從開始的局部炎症水腫形成積液,使患部肌體代謝障礙,到後期堆積形成增生。這一過程中醫稱之為痹症,痹也就是不通暢之意。建議可採用中葯透皮給葯,軟堅通絡,活血化瘀,以促進局部的代謝機能,從而使肌體吸收和代謝已形成的增生,達到治癒目的。
頸椎患者平時應該注意: 1、避免和減少急性損傷,如避免抬重物…等。 2、改正不良姿勢,減少勞損,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 預防頸椎病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改善坐姿,埋頭苦幹時,也可間斷地做運動
2、頸椎退行性變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飲食應該注意什麼?
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隨著年齡增大,退變不可避免,所以從生理病理角度來說,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症都是「治不好」的。但是你也不必擔心,我們脊柱專科醫生有一套系統的診斷治療方案和治療後療效評估的指標。所謂不能治好是理論上的,實際上這個病只要症狀緩解就算是臨床治癒了,但是頸椎病的治療必須防治結合,就是預防和治療相結合,就算你現在還沒到頸椎病的階段,那也是頸椎病早期症狀,「未病防病,已病防變」,因此,我會告訴你治療和預防保健的方法。詳細的情況:治療方面:一般保守治療都有效,中醫的推拿、針灸、火罐、中葯內服外用,牽引以及理療等都是有效方法,在醫生指導下優化選用。葯物方面:推薦葯膏外敷,如果皮膚容易過敏,可以選用好及施、吲哚美辛巴布劑等。口服消炎止痛葯:西樂葆、或者芬必得、扶他林緩釋片等,注意飯後才吃,不要空腹,如果有胃病盡量少吃,如果磺胺類葯物過敏,不要吃西樂葆。中成葯可以按照醫生推薦使用,沒什麼特別,來月經時盡量不要吃,一般葯物都有活血成分,會引起月經量增多,或者月經時間延長。預防保健方面:頸椎病的調養方案包括了避免頸部急性損傷、減少勞損、增強頸部肌肉力量,以減少發病;或既病以後促進病症的康復,避免加重;疾病緩解期或痊癒後要注意保養,預防復發。遠離危險因素: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避免頭頸部長時間處於同一固定姿勢,避免過度疲勞,避免長時間身處風寒、潮濕之地。起居保健: 1、閱讀頸椎病防治的書籍,了解頸椎病的發生與頸部損傷、落枕、風寒濕邪、枕頭高矮不當等有關,針對誘因預防。 2、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廢物清除。 3、養成良好的起居、生活姿勢:如避免高枕睡眠,睡覺時避免俯卧;伏案工作者定時改變頭部體位;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頭頸應避免過度疲勞,不負重;坐車不要打瞌睡;勞動、行走時要防止閃、挫傷。 4、及時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功能鍛煉:推薦「米」字操,用下頦寫一個「米」字,幅度要盡可能大,動作宜緩慢柔和,不宜急快。注意調整睡覺枕頭,可以矯正曲度,首先治療期間,睡高枕(以自己舒適為度),約1周後改為頸部稍後伸,中等高度,側卧時以枕頭壓緊後與肩部平。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請仔細認真閱讀我的回答,因為我很用心的回答你的問題,不要浪費我一片苦心。祝早日康復。
3、請問頸椎退行性改變是什麼意思?
病情不嚴重。屬頸型頸椎病,通俗地說,頸椎退行性改變是頸椎間盤在25歲以後由於血供不好開始老化。
4、椎間盤突出,頸椎退行性改變,老是頭暈怎麼辦
根據年齡和頸椎變形增生來判斷怎麼治療!一般頸椎造成的頭暈多是頸椎曲度變直或反向造成的!因頸椎關節變形造成椎動脈管狹窄,壓迫動脈造成腦供血不足所產生的症狀!建議推拿矯正,矯正椎骨使其歸位不壓迫動脈管自然就不會頭暈了!
5、頸椎退行性變
頸椎退變是頸椎病的禍首。頸椎病是指頸椎的椎間盤退變及其相應的繼發性改變刺激或壓迫周圍的頸神經根、脊髓、血管、交感神經等組織,從而造成一系列的臨床現象,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病。從頸椎病的概念可以看出,頸椎病首先是從頸椎退行性變開始的。就像靈活機動的機器,永久了會生銹,零件會松動同樣道理。頸椎是整個脊柱活動最靈活的部位,且活動頻率高,一直處於承受負荷和磨損狀態。人體在30歲以後,就步入了頸椎間盤的退化之路,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加重,開始了從椎間盤退變、骨質增生、椎體退變、小關節退變、椎管狹窄一系列進程。
頸椎退變,就是頸椎退行性變,包括頸椎解剖結構的衰老變化和頸椎功能的衰退。頸椎退變是機體的自然老化過程,本身不是疾病,究其主要原因是年齡增長,頸椎使用過多,頸椎修復能力下降這三個方面。僅有頸椎退變而無相關臨床表現,不能診斷為頸椎病,但頸椎退變是頸椎病的一大病因和病理基礎,並貫穿整個發病過程。
確診頸椎病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
1、具有頸椎病的臨床表現;
2、影像學檢查顯示頸椎有退行性變;
3、影像學徵象與臨床表現相對應,即影像學所見能夠解釋臨床表現。
有類似於頸椎病的臨床表現而沒有影像學表現支持的,說明不是頸椎病,可能是別的疾病引起的。僅有影像學上的頸椎退行性變,而沒有臨床表現者,也不能叫頸椎病,只能叫頸椎退行性變,通俗地講就是頸椎病的前期,退變要進一步發展,才有可能加重為頸椎病。
PS: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較為復雜,主要有頸背的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頭暈、惡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吞咽困難等。頸椎病的臨床症狀與病變部位、組織受累程度和個體差異有一定關系。
頸腰不適找小愈~
6、頸椎退行性變要如何治療與保養?(相關注意事項)
可坐在沙發上多做頭後仰動作即可,用力後仰,注意別太快以免頭暈歪倒,正常曲度是向後彎曲,慢慢向後活動過來就好了,葯物、針灸等是不會將直的變成彎的,牽引只會越拉越直(把彎的拉成直的),自己活動就行,安全不花錢。
7、頸椎退行性變怎麼辦
您好!根據您的描述及提供的病史資料,頸椎病在臨床上分為6型,不同分型臨床表現不同,治療方法也不盡相同,以頸肩部不適,同時出現能夠精準定位的一側上肢某一節段或者某一手指麻木表現,結合頸椎磁共振相應頸椎節段椎間盤突出神經根受壓表現,屬於神經根型頸椎病,如果出現下肢症狀,行走不穩踏棉感,腰腹部束帶感,頸椎磁共振提示頸椎相應節段存在椎間盤突出,脊膜囊受壓,椎管狹窄表現,則屬於脊髓型頸椎病,如果以頭暈,頻繁惡心,嘔吐,視物旋轉為主要表現,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眩暈者,則考慮椎動脈型頸椎病,這三種類型頸椎病最為多見,其中椎動脈型頸椎病,經過擴張腦血管,改善椎-基底動脈供血治療,一般效果都不錯,對於神經根型及脊髓型頸椎病,在正規保守治療後,如果效果欠佳甚至無效,症狀仍持續存在且進行性加重,則建議考慮手術治療解除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