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病的症狀包括哪些方面?
頸椎病分為四種類型,每種類型的症狀不一樣。第一種為神經根型頸椎病,其主要表現為頸肩部疼痛,並向上肢呈放射樣疼痛,手及手臂的皮膚感覺麻木,上肢肌肉力量有所下降,當頭頸部活動到某個位置時,可突然誘發劇烈的閃電樣銳痛。
第二種類型為脊髓型頸椎病,這種類型的頸椎病疼痛並不明顯,主要以四肢乏力、行走或持物不穩為主要表現。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的肌肉力量進一步下降,手指活動不靈活,下肢感覺無力發沉,有踩棉花感,臨床查體時,Hoffmann征以及Babinski征可表現為陽性。
第三種類型為交感神經型頸椎病,這類頸椎病又分為交感神經抑制和交感神經興奮兩種類型,交感神經興奮性頸椎病表現為頭痛、偏頭痛、看東西模糊、視力下降、心慌、血壓升高、耳鳴。交感神經抑制性頸椎病表現為頭暈、眼花、流眼淚、鼻塞、心動過緩、血壓下降、胃腸脹氣等等。
第四種類型的頸椎病為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表現為眩暈、頭痛、眼花、耳鳴、有時眼前會發黑甚至猝倒。上述四種類型的頸椎病可以單一存在,也可以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同時存在。
2、神經根型頸椎病需與哪幾種疾病作鑒別診斷?
(1)風濕病包括關節炎及肌筋膜炎,這些都有頸肩痛、頸部活動受限及手部麻木現象。其主要鑒別點是:①有除頸肩上肢以外的多發部位疼痛史;②沒有放射性疼痛;③沒有反射改變;④麻木區並不按照脊神經節段分布;⑤應用封閉療法作痛點注射和服用抗風濕葯後,其症狀能明顯好轉。(2)胸廓出口綜合征這是頸部軟組織受傷後上肢疼痛的常見原因。症狀的出現可以因為先天的因素如頸肋,發育的因素如脊柱側彎,或是後天的因素如肌肉無力、肩部下垂及頸部軟組織外傷等原因。而外傷因素占發病率的33%,而且症狀的出現在受傷後數周、數月甚至一年以後。臂叢神經有三處容易受到壓迫而出現症狀,即前、中斜角肌間隙,肋骨、鎖骨間隙和胸小肌、肋骨間隙。前斜角肌痙攣使得斜角肌間隙變小或第一肋升高使得肋鎖間隙變小是常見原因。其症狀是上臂麻木並向手部放射。臨床檢查:鎖骨上窩有壓痛,Adson試驗陽性,上肢過度外展試驗陽性和雙肩向後位時,橈動脈的搏動減弱。肌電檢查可發現尺神經運動傳導迅速減慢。如碰到這種病人,有必要拍胸頸外的X線正位片,它可以發現病人有無第七頸椎橫突過長或頸肋。(3)鎖骨上腫物因為肺尖部原發腫瘤或轉移瘤,鎖骨上淋巴腺有增生或浸潤造成對臂叢神經的壓迫而產生疼痛、感覺障礙及肌肉萎縮等症狀。其主要鑒別點是:①鎖骨上可觸及腫物;②腫物活體組織檢查可以明確診斷。(4)進行性肌萎縮這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脊髓前角細胞的病變,見於頸脊髓,發展比較緩慢。臨床表現為雙上肢出現萎縮,並由遠端開始向近端發展。常見有肌纖維震顫,肌反射減弱或消失,下肢萎縮為晚期症狀。其鑒別要點是:①無感覺障礙;②無頸脊神經根刺激症狀;③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正常。(5)心絞痛頸椎病刺激頸7神經根可有左上尺側疼痛,同時有胸痛者應與心絞痛鑒別,前者在胸大肌壓痛點進行封閉之後症狀減輕,而後者無肌肉的壓痛。心絞痛發作時有胸悶氣短的感覺,而心電圖有明顯改變,服用硝酸甘油類葯物可以緩解症狀。
3、神經根型頸椎病有什麼臨床表現
神經根型頸椎病在臨床上有很多表現,我們來詳細地了解一下。第一種就是頸肩部症狀。不同的原因導致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輕重程度不一樣。主要表現為頸肩部疼痛,如果是處在急性期的患者在活動頭部時,會引起頸部,肩部,胳膊疼,還常常伴隨著手腳的麻木感,尤其是在晚上,麻木感就會更加強烈,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秩序。 第二種就是上肢胳臂無力感,主要表現為拿不起東西,即使拿住東西也會掉落,上肢的活動也不靈便。第三種是頸部僵硬感明顯。患者會感到頸椎發直,頸部肌肉緊張疼痛。
4、哪些疾病症狀和神經根型頸椎病相似
需要與神經根型頸椎病相區別的疾病,應該包括除頸椎外可以導致發生於頸、肩及上肢痛、麻木,有頸神經根損害症狀與體征者其他疾病:一、腕管綜合征:女性多見,一般在生育年齡或絕經期前後,出現手部正中神經支配區域,也就是手掌及拇指、示指及中指的手掌面的疼痛麻木,以及正中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無力(主要指拇指抓捏無力)等症狀,而不伴有上臂、前臂的疼痛麻木等症狀。醫生檢查時壓迫手腕部可出現手部上述區域的麻木疼痛加重。二、胸廓出口綜合征:正常人的肋骨是從第1胸椎開始的,頸椎上是沒有肋骨存在的。如果病人的第7頸椎有肋骨存在,或第7頸椎橫突過長,或者由於前斜角肌肥大等原因,當肩部下垂時,可發生上肢麻痛,疼痛常呈放射性的,可以伴有小指發麻,很像頸椎病。這種病人常較年輕,病人還常常有血管壓迫症狀,如手部發涼、發白或發紫等。艾迪生(Addison)試驗陽性,即病人坐直,頭偏一側,檢查者立於病人一側,手握病人腕部橈動脈處然後慢慢將病人上肢外展上舉,到一定高度時橈動脈搏動減弱至消失,同時病人感覺手部麻痛,即可診斷。拍X線片可看到有第7頸椎肋骨或橫突肥大,如不存在,則可能是由前斜角肌壓迫所造成的。三、進行性肌萎縮側索硬化症:這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脊髓前角運動神經細胞本身的病變,屬於神經內科疾病。該病常常首先累及頸脊髓,發展緩慢。臨床表現為肢體肌肉萎縮,並由手部向前臂上臂發展。常見有肌纖維震顫,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舌頭震顫、吞咽困難及言語改變,而全身沒有明顯的感覺障礙,肌電圖檢查有助於鑒別。四、心絞痛:頸椎病如果刺激了頸7神經根,可有左 上肢尺側疼痛,同時合並有左側胸痛,在這種情況下應當與心絞痛相鑒別。頸椎病者在胸大肌壓痛點進行封閉後,疼痛可以減輕;而心絞痛患者則無肌肉的壓痛,同時發作時多有胸悶氣短的感覺,心電圖多有改變,服用硝酸甘油等可以立即緩解疼痛。五、頸項部肌肉筋膜炎:也可以出現向上肢及肩部的放射性疼痛,容易與神經根型頸椎病相混淆。但是對頸型頸椎病患者頸項部的局限性壓痛點進行封閉,可以緩解這種放射性的疼痛;而對於神經根型頸椎病,如果頸部有局限性的壓痛點,痛點封閉不能有效緩解上肢的放射性疼痛(診斷明確者可不作此試驗)。有時,頸型頸椎病或頸項肌筋膜炎與神經根型頸椎病從臨床上也難以鑒別,由於它們與神經根型頸椎病都是首選非手術治療,臨床醫生往往並不刻意鑒別而直接採取保守治療。
5、頸椎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即有下列情況之一就是發生了頸椎病):
1、神經根型:頸項疼痛,向上向下可牽制枕部及後腦、肩背及向上肢放射,肌力減弱,手指麻木,持物無力。
2、脊髓型:40歲以上出現肢體僵硬麻木,進行性無力。因頸脊髓受壓的位置不同,又分單側和雙側。 本型的特點
是頸項部疼痛和活動障礙很輕微,甚至沒有頸項部症狀;下肢症狀的出現早於上肢。
3.椎動脈型:頸肩痛或枕區痛,頭痛,眩暈,耳鳴,耳聾,惡心及視物模糊等,有時可出現肢體感覺障礙,持物不穩及猝然暈倒,往往因頭部轉動而發作,改變為正常位時迅速好轉。少數病例可出現一側瞳孔散大或假性心絞痛等症狀。
4.交感神經型:枕部痛連及頭痛或偏頭痛,眼窩脹痛,流淚,視物模糊,心悸及心前區痛,胸悶,肢體發涼,皮膚溫度下降,局部多汗或少汗,以及指端發紅發熱,痛覺過過敏和耳鳴耳聾,舌麻等症狀。
6、神經根型頸椎病有什麼臨床症狀?
臨床上神經根型頸椎病多見於中年以上的男性患者。男女患者的比例為1.27 ∶ 1,41 ~ 70 歲患者為66%,其發病史多為慢性發病,少數有頸部外傷史。
(1)頸肩部疼痛和手指麻木感。疼痛為根性病變的主要症狀。
急性期患者活動頭頸部可以引起頸、肩、臂部痛,或呈上肢放射痛,常伴手指麻木感,晚間痛重,影響休息。少數患者為防止觸碰頸部加重症狀,用手保護患部。對急性發病患者,需注意檢查是否為頸椎間盤突出病變。
慢性發病患者多感頸部或肩背部酸痛,上肢根性疼痛或指端有麻木感。此外尚有上肢肌力減弱、肌肉萎縮。部分患者患肢可呈現腫脹,皮膚呈暗紅或蒼白色。風寒及勞損可為發病的誘因,部分患者無明顯誘因而逐漸發病。
臂叢神經根部不同病變部位引起不同的疼痛區:頸5 神經根病變,其疼痛區為三角肌分布區;頸6 神經根病變,其向三角肌部及前臂橈側及拇指放射;頸7 神經根病變,沿上臂及前臂後方向中指放射;頸8 神經根病變,沿上臂及前臂內側向無名指、小指放射;而胸1 的神經根病變引起上臂內側疼痛。
(2)肌力減弱。上肢肌力減弱為運動神經受損引起的症狀,表現為患者持物時費力,部分患者持物時易脫落。肢體骨骼肌由2 根以上的神經共同支配,單根神經受損表現為輕度肌力減弱,主要的神經根受累可出現明顯的運動功能障礙。
(3)頸部肌肉緊張。頸椎病患者常有頸部發板的症狀。頸神經根受到刺激,可反射地引起所支配的頸、肩部肌肉張力增高或痙攣。
在急性期,檢查多可發現患者後頸部一側或雙側肌肉緊張,局部有壓痛。
7、神經根型頸椎病需與哪幾種疾病鑒別?
(1)風濕病。包括關節炎及肌筋膜炎,這些都有頸肩痛、頸部活動受限及手部麻木現象。其主要鑒別點是:有除頸肩上肢以外的多發部位疼痛史;沒有放射性疼痛;沒有反射改變;麻木區並不按照脊神經節段分布;應用封閉療法做痛點注射和服用抗風濕葯後,其症狀能明顯好轉。
(2)胸廓出口綜合征。這是頸部軟組織受傷後上肢疼痛的常見原因。症狀的出現可以因為先天的因素如頸肋,發育的因素如脊柱側彎,或是後天的因素如肌肉無力、肩部下垂及頸部軟組織外傷等原因。而外傷因素占發病率的33%,而且症狀常出現在受傷後數周、數月甚至一年以後。臂叢神經有三處容易受到壓迫而出現症狀,即前、中斜角肌間隙,肋骨、鎖骨間隙和胸小肌、肋骨間隙。前斜角肌痙攣使得斜角肌間隙變小或第一肋升高使得肋鎖間隙變小是常見原因。其症狀是上臂麻木並向手部放射。臨床檢查:鎖骨上窩有壓痛,Adson 試驗陽性,上肢過度外展試驗陽性和雙肩向後位時,橈動脈的搏動減弱。肌電檢查可發現尺神經運動傳導迅速減慢。如碰到這種患者,有必要拍胸頸外的X 線正位片,它可以發現患者有無第七頸椎橫突過長或頸肋。
(3)鎖骨上腫物。因為肺尖部原發腫瘤或轉移瘤,鎖骨上淋巴結有增生或浸潤造成對臂叢神經的壓迫而產生疼痛、感覺障礙及肌肉萎縮等症狀。其主要鑒別點是:鎖骨上可觸及腫物;腫物活體組織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4)進行性肌萎縮。這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脊髓前角細胞的病變,見於頸脊髓,發展比較緩慢。臨床表現為雙上肢出現萎縮,並由遠端開始向近端發展。常見有肌纖維震顫,肌反射減弱或消失,下肢萎縮為晚期症狀。其鑒別要點是:無感覺障礙;無頸脊神經根刺激症狀;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正常。
(5)心絞痛。頸椎病刺激頸7 神經根可有左上尺側疼痛,同時有胸痛者應與心絞痛鑒別,前者在胸大肌壓痛點進行封閉之後症狀減輕,而後者無肌肉的壓痛。心絞痛發作時有胸悶氣短的感覺,而心電圖有明顯改變,服用硝酸甘油類葯物可以緩解症狀。
8、什麼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有什麼臨床表現?
頸椎疼痛,有那種會引起截癱、偏癱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