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勞損是頸椎病嗎?醫生說我是頸椎勞損,拿了中葯回來了,我是男生17歲,我現在該怎麼辦?
頸椎勞損不是頸椎病,是長期不良姿勢、低頭造成的,注意不要長時間看電腦、玩手機,中間注意活動休息,多做些頸部活動和鍛煉:仰頭、轉頭向後看、雙手抱頭向前用力而頭向後用力、雙手上舉掌心向里一成十點十分狀抬頭走路等等。
2、我是一個24歲的男生 得了頸椎病,什麼方式治療合適,能治癒嗎?
病情分析:
你好,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節失穩、松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刺激或壓迫了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引起一系列症狀和體征。
指導意見:
1.葯物治療
可選擇性應用止痛劑、鎮靜劑、維生素(如B1、B12),對症狀的緩解有一定的效果。
2.運動療法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3.牽引治療
「牽引」在過去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方法之一,但近年來發現,許多頸椎病患者在使用「牽引」之後,特別是那種長時間使用「牽引」的患者,頸椎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加重。
牽引不但不能促進頸椎生理曲度的恢復,相反牽引拉直了頸椎,反而弱化頸椎生理曲度,故頸椎病應慎用牽引療法。
4.手法按摩推拿療法
是頸椎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它的治療作用是能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恢復頸椎活動,松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來緩解症狀,脊髓型頸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症狀,甚至可導致截癱,即使早期症狀不明顯,一般也推薦手術治療。
5.理療
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理療可起到多種作用。一般認為,急性期可行離子透入、超聲波,紫外線或間動電流等;疼痛減輕後用超聲波、碘離子透入,感應電或其他熱療。
6.溫熱敷
此種治療可改善血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以減輕症狀,有助於手法治療後使患椎穩定。本法可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局部外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狀較重時不宜作溫熱敷治療。
7.嚴重有神經根或脊髓壓迫者,必要時可手術治療。
3、我是男生今年20歲從16歲開始得了很嚴重得頸椎病整天頭暈我現在已經沒有信心了幾乎是每天頭暈,我現在
注意不要玩電腦游戲,少看微信,多戶外運動,每天堅持運動一小時,不要熬夜晚睡
4、男的為什麼比女的容易得頸椎病?郁悶~
男性比女性易患頸椎病的原因很多,基本上為:
1.女性一般由於自身原因更會注意受涼的問題,冬季女性更注意頸部的保暖,女性一般都會穿高領毛衣或是圍上圍巾,而男性不。2.IT行業中從事編程的人員以男性居多,常常是一工作就是一整天,有時男性玩游戲幾個小時不動地方,這樣會使頸椎間盤長期受壓,造成頸椎過度勞損,加速椎間盤退變速度,久而久之易引發頸椎病。
3、女性美容數量大大高於男性,美容護理時都有頸肩按摩的一項,可舒緩頸肩部肌肉緊張,而男性得到這樣的護理就非常有限,因此也是比女性易患頸椎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4、駕車也是造成男性頸椎病多發的主要原因之一,長時間的駕車會使脊柱的生理彎曲處於一種緊張狀態,增加頸椎間盤的壓力,造成頸椎過度勞損,易導致頸椎間盤突出的發生。
信息來源:宜昌長航醫院官網
5、男性為什麼要注意頸椎病?
當城市裡一幢幢高樓崛起,一台台電腦搬進大樓,一批批躊躇滿志者翩然入駐時,一種新型的都市疾病開始蔓延開來,一天天地侵蝕著「精英」們的身體……這種新型的都市疾病在國外被稱為「白領職業病」,頸椎病等脊柱病是其中重要的成員!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變,由於脊柱異常而直接引發的頸椎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許多寫字樓里的白領、辦公室里的工作人員以及整天工作在電腦前的人員,忙碌了一天後常常覺得脖子發僵、發硬、腰腿疼痛,甚至有頭痛、頭暈、視力減退等異常情況。據統計辦公室工作群體頸肩腰腿痛的發病就緒高達70%~80%,2005年10月專家在全國頸椎病學術會議上發表的統計報告令人震驚:我國有5000萬至1.5億頸椎病患者,患者年齡呈現出低齡化趨勞,且發病率在逐年提高。辦公室職員、外科醫生、教師、刺綉工人、汽車司機、足球運動員、雜技演員等頸椎病的患病率比一般人群高4~6倍。西裝革履的男士們每天為追求幸福而奔波忙碌時,付出的是最為寶貴的健康與生命。假如您把健康與生命看做是奔向幸福彼岸的車或船,那麼,維護它就應當成為您每天的必修課。男士們,是該關注您的頸椎的時候了!那麼什麼情況下應當懷疑自己正在受到頸椎病的困擾呢?當身體出現下列症狀時,頸椎可能已經出了問題,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1)頸肩部隱痛不適。
(2)偶爾發作的頸痛伴上肢放射痛。
(3)經常落枕。
(4)常發作頭痛、頭暈,並且與頭部的活動有關。
(5)手指麻木。
(6)雙手握物不穩或無力。
(7)腹部束帶感或飽脹感。
(8)血壓過高或過低。
頸椎病症狀錯綜復雜,具體表現因人而異,有的病人可以有脖子發僵、發硬、疼痛、頸部活動受限的症狀;有的表現為肩背部沉重、肌肉變硬、上肢無力、手指麻木、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裡握物有時不自覺地落下等;有些病人出現下肢僵凝,似乎不聽指揮,或下肢綿軟,有如在棉花上行走;另一些病人甚至可以有頭痛、頭暈、視力減退、耳鳴、惡心等異常感覺;更有少數病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當然不是表現每一個頸椎病病人都會在身上表現出所有的症狀,往往是僅僅出現部分症狀,而且大部分病人表現輕微,病程也比較長。
頸椎病的發生肯定是有原因的。因此,找出原因並改正,可以預防頸椎病。
慢性勞損是頸椎病的病根。所謂慢性勞損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范圍的最大限度的活動。包括有:工作的姿勢不當,處於坐位,長期低頭工作並且保持一種姿勢,雖工作量不大,強度不高,但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發病率特高。如現代白領、文秘、計算機員、會計、公務員、電子行業員工,教師、大中專學生等都為頸椎病的高發人群。另外,生活中長時間打麻將,看電視亦可造成慢性勞損。
睡眠的不良體位是助因。因其持續時間長,會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失調,而波及椎管內組織,加速退變過程。特別是枕頭過高,頭部一直處於屈曲狀態,更加容易誘發頸椎勞損。
不適當的體育鍛煉也會引發頸椎病。超過脊柱耐量的活動或運動,可加重脊椎負荷,造成脊椎的韌帶、關節和椎間盤的微小損傷,長期積累下來就容易發生脊柱的退行性變。尤其在缺乏正確指導下進行,一旦遭受外傷,則後果更加嚴重。
在日常生活中針對上述原因採取正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可以減少頸椎病的出現,讓頸椎病無機可乘。
1.睡姿好
睡覺時要選擇合適的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枕頭高度以本人一拳高為宜,或與自己的肩部等高。枕芯內容要求細碎、柔軟。枕頭的形狀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此種形態可利用中部凹陷部來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對頭頸部可起到相對制動與固定作用。
2.工作姿勢好
坐姿要盡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保持正常生理曲線。通過升高或降低桌面與椅子的高度比例,調整最適合自己的體位。如果有條件,不妨設一塊與水平線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如同畫板一般,在這塊斜板上進行寫字工作,同樣有利於保護頸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頭頸正確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看書、操作電腦時要正面注視,保持脊柱的正直。
長期低頭伏案工作者,要注意動靜結合,操作電腦時,應確保整隻腳掌著地。使用讓您的腳部平穩著地的可調節工作台、椅子。在上班時間,要實行多次短時休息,每工作1小時左右就要站起來做做工間操,活動活動四肢、頸椎,消除頸部肌肉、韌帶的疲勞,防止勞損。不要躺著看書、看電視。
堅持頸部保健和強身鍛煉,可以增強頸部肌肉、韌帶的強度和頸椎穩定性,有利於改善頸部關節的生理功能。緩解頸、背部肌肉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疲勞,減輕臨床症狀,特別是有車族和長期坐辦公室的人員,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鍛煉,尤其注意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另外爬山、游泳對預防頸椎病效果較好。
3.合理飲食,預防感染
首先要防止酗酒,因為酒精會影響鈣質在骨上沉積,使人易患骨質疏鬆症、骨質軟化症,加速頸椎退行性變;減少脂肪攝入,適當補充氨基酸,飲食中應富含鈣、蛋白質和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等營養物質。應多吃魚類、豆類、新鮮蔬菜,多吃乳製品。
其次要預防咽喉部炎症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因為這類炎症一旦經淋巴系統向頸部及關節囊擴散,往往成為頸椎病的原因或誘因。平時要注意保暖,預防各種上呼吸道炎症,預防感冒,保持口腔清潔。應不要用電風扇和空調直接吹。乘車或運動時注意頸部保護,避免急拐彎、急剎車或突然轉頸。已有頸椎病者應避免猛然回頭和頭頸部負重,坐車不要打瞌睡,按摩時切忌猛烈的手法。
長期以來由於社會普遍缺乏對頸椎疾病的認識和必要的防治手段,缺乏從日常生活、居住環境、職業特點及預防保健等對頸椎病全方位進行保健和康復的方法,頸椎疾病發生率越來越高。如果您想在當今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做到「站直了,別趴下」,就請關注您的頸椎,保護您的頸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