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病求醫

頸椎病求醫

發布時間:2020-10-30 20:30:08

1、頸椎病求醫

我也是頸椎病患者。25歲,得病4年了,這毛病的上了真的非常痛苦,從早到晚的難受啊。現在醫院推拿著,推了有4個月了。感覺和你差不多,當時管用很舒服,說實話,這毛病不能全部依賴醫生,開刀手術都是很有風險的,還會有後遺症。並且是那種非常嚴重的才會採取得做法。還有,這個毛病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所以你也不要太急,我得病四年要是兩年之內能慢慢好轉那也是好的。 除了醫生的建議,自己給自己推拿也很有效果,徹底根治只有靠自己。你可以試一下游泳,蛙泳最好,周圍不少人因此治好了多年的頸椎病。我也打算試試呵呵。祝我們早日康復!!

2、頸椎病折磨的我快瘋了,求醫?

頸椎病一系列臨床表現
頸椎病,逐漸成為常見病,與長期低頭作業、伏案工作等有關。其主要病因是由於日常生活中,長時間不良姿勢導致頸椎退行性病變所引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
最常見的頸椎病有下列幾種:1、神經根型:由於支配上肢的神經受到刺激,肩部、上肢麻木、疼痛,手指活動不靈,不能很好地完成拿筷子、系扣子等動作。2、脊髓型:早期為雙下肢麻木、活動不靈、行走困難,走路時雙腳步感覺像踩棉花,後期可發展至大小便障礙,雙上肢麻木、無力。3、交感神經型:頭暈、頭痛、視物模糊,心慌、異常出汗、耳鳴等。4、椎動脈型:由於椎動脈受刺激,導致腦供血不足,表現頭暈、頭痛,可因轉頭時突然加重甚至暈厥(短暫昏迷)5、混合型: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同時存在。

頸椎病重在預防!
目前醫學界還沒有有效治療頸椎病的方法,總的來說頸椎病重在預防。雖然頸椎病多發生在中老年,但病變過程往往開始於青少年時期。特別在目前上班族中,頸椎病的發病年齡已經大大提前。
針對頸椎病的致病因素——勞損、落枕、睡姿不良、枕頭不當、風寒、頭頸外傷等,如我們能盡早採取有效預防措施,則可以降低頸椎病的發病率或推遲其發病時
有哪些人易患頸椎病?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一份特定的工作,而每種工作的性質、勞動強度和某種姿勢的持續時間是不相同的。對於頸椎病來說,有著其特定的發病人群。
從發病年齡來說,中老年患者的發病率最高,據統計,頸椎退變的發病在中年時為50%,至70歲以後,可達100%。首先是頸椎間盤的退變,髓核水分減少,彈性下降,纖維環纖維變性破裂,退變後的椎間盤,很容易造成損傷而促使頸椎病的發生。其次為骨質增生,多發生在肌肉及韌帶、關節囊等附著部,在頸椎上多出現在關節突、鉤突關節部及椎體的軟骨緣。另外尚有韌帶的退變,如黃韌帶肥厚、前後縱韌帶骨化、項韌帶勞損鈣化。
從職業因素來考慮,處於坐位,尤其是伏案低頭的人員,頸椎病的發病率特別高。這類人員常常從事刺綉、縫紉、微機操作、打字、編輯、雕刻、寫作、繪圖、儀表修理、化驗等工作。長期低頭伏案工作,因易造成頸後部的肌肉、韌帶勞損,椎管的內外平衡紊亂,椎間盤受力不均,從而加速發病。同理,長期從事頭頸部朝一個方向旋轉職業的人,如射擊運動員、教師、交通警察、紡織工等,亦易引起頸椎勞損,發生頸椎病。
隨著高科技、現代化大生產的發展,伏案工作人員越來越多,頸椎病的發病也呈增生趨勢,並且向年輕化發展。臨床上,年齡在20歲,甚至十幾歲的頸椎病人也能見到。因此,改善工作環境及工作姿勢,做好頸椎病的預防,降低發病率、延遲發病年齡是目前很重要的課題。
頸椎病的治療和護理
多數頸椎病病人一般有從急性發作到緩解、再發作、再緩解的規律。多數頸椎病患者預後良好;神經根型頸椎病預後不一,其中麻木型預後良好,萎縮型較差,根痛型介於二者之間;椎動脈型頸椎病多發於中年以後,對腦力的影響較嚴重,對體力無明顯影響,有的椎動脈型患者終因椎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形成偏癱、交叉癱,甚至四肢癱,脊髓型頸椎病對患者的體力損害較為嚴重,如不積極治療、多致終生殘疾、但對腦力的影響小。
治療方法:1、日常保健:睡覺時枕頭不要過高或過低,以頸部平直為宜(枕高8—10公分),質地應松軟;不要躺著看書、看電視;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伏案工作者,最好每2—3小時到戶外活動15—20分鍾,或做頸保健操,但禁劇烈活動;注意頸部保暖,避免風扇、空調直吹;乘車或運動時注意頸部保護,避免急拐彎、急煞車或突然轉頸。
2、葯物治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止痛消炎、神經營養、活血化瘀等葯物。
3、物理治療:包括牽引、按摩、理療等,均需在有條件的正規醫院進行。
4、手術治療:對於症狀較重、保守治療無效的病人需要手術治療;脊髓型保守治療很少有效,盡管早期症狀較輕,一經明確診斷,也應盡早手術。
5、頸托和圍領:主要用以限制頸椎過度活動,而病人行動不受影響。目前有一種充氣型頸椎牽引器,除固定頸椎外,還有一定的牽引作用。
護理措施
(1)讓病人了解頸椎病的有關知識,提高防病意識,增強治療信心,掌握康復的方法。觀察病人治療過程中經受心理情緒的變化,調節心理情緒,保持心理健康。
(2)正確有效牽引,解除機械性壓迫。注意牽引時的姿勢、位置及牽引的重量,並及時發現牽引過程中的反應,如是否有頭暈、惡心、心悸等。由於病人頸部制動,應減輕局部刺激。正確應用理療、按摩、葯物等綜合治療,以解除病痛。正確指導病人的頭頸功能鍛煉,堅持頸部的活動鍛煉,方法為前、後、左、右活動及左、右旋轉活動,指導病人兩手做捏橡皮球或毛巾的訓練,以及手指的各種動作。
(3)非手術治療過程中注意疼痛部位,肢體麻木無力的變化。按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長期卧床的病人,應注意有關卧床並發症的預防與觀察。經常用50%的紅花酒精按摩病人的骨突部位,如骶骨、尾骨、足跟處、內外踝等。按摩上、下肢肌肉,鼓勵病人主動加強各關節活動。
4.治療與急救
(1)神經根型、交感型頸椎病可採用非手術療法治療。非手術療法也是手術治療的基礎,是治療頸椎病的基本方法,它可使頸椎病的症狀減輕、好轉、治癒,對早期病人尤其應如此治療。常採用頭部牽引、理療、局部制動、葯物治療等措施。
(2)頭部牽引用刻枕吊帶取坐位或仰卧牽引。
(3)按摩可與牽引治療配合,在牽引後進行,可以加速炎性水腫消退和改善神經的供血。按摩可以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松馳肌肉痙攣,解除疼痛,緩解症狀。
(4)局部制動症狀輕者不需制動,可用消炎鎮痛劑及舒筋活血中葯等。症狀嚴重者可用硬紙殼、泡沫塑料條或石膏條製成簡單圍頸局部制動,也可用頸支架制動。
(5)加強頸部活動鍛煉疼痛好轉後,逐漸作頸部各方向活動,以增強頸部肌力。平時應注意卧位的姿勢及枕頭的高度,仰卧時枕頭不宜過高;側卧時枕頭可略高,使頸部與軀干保持一條線,而不偏向一側。

3、問診求醫,希望得到幫助【頸椎病】

先做保守治療,牽引、理療,再看看神經內科用些活血的葯物。控制血壓。暫不考慮手術治療。

(長征醫院謝寧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4、求醫!頸椎病引起的腦供血不足

腦部的血液供應極豐富,人腦平均重量僅為體重的2%,卻接受從心臟流出血液總量的1/3左右;腦部的氧消耗量佔全身耗氧總量的20%;腦部所需葡萄糖量,約佔葡萄糖總量的17%;腦部所需的氧和葡萄糖全靠腦血流量攜帶。由此可見腦部的血液供應對維持正常腦功能非常重要。腦供血不足就是指腦血流量減少。有的患者會突然頭暈、天旋地轉、不敢睜眼、惡心嘔吐、心裡明白,四肢均可動,就是不敢活動。有的病人還出汗、面色蒼白,形容自己有「要死的感覺」。上述症狀可以持續數秒、數分、數小時不等,而後自行緩解。有的一天發作數次或幾天發作一次。大夫檢查後,如果血壓不高,沒有心臟病,沒有神經系統其它不正常,就診斷為腦供血不足。

腦供血不足的原因
一、血管壁受損,管腔狹窄———腦動脈硬化,管壁硬化斑形成,管腔狹窄、變細、血管阻力增加致血流量減少。尤其在連續長時間用腦過度後,常常發生相對腦供血不足。
二、血壓下降,血流緩慢———常見於低血壓或心臟功能不全者。心臟搏出量減少引起腦供血不足。有動脈硬化的人,夜晚睡眠時血壓較白天下降,這時血流緩慢,清晨醒來時就會發生腦供血不足。
三、頸椎病———椎動脈是供應腦的重要血管,它穿行於頸脊椎兩側的橫突孔,上行至顱內。當病人有較明顯的增生性頸椎病,伴有椎間孔狹窄,尤其是猛烈轉頸時,可使椎動脈受壓,引起暫時性腦供血不足,而發生眩暈。
四、血液化學成分的改變、黏稠度增高———如紅血球增多症、高血脂症、脫水、血容量減少,使血流郁泄,都容易導致腦供血不足。
腦供血不足的症狀

①頭暈,特別是突感到眩暈。
②肢體麻木,突然感到一側臉部或手腳麻木,有的為舌麻、唇麻。
③暫時的吐字不清或講話不靈。
④肢無力或活動不靈。
⑤與平日不同的頭痛。
⑥突然原因不明的跌交或暈倒。
⑦短暫的意識喪失或個性和智力的突然變化。
⑧全身明顯乏力,肢體軟弱無力。
⑨惡心嘔吐或血壓波動。
⑩整天昏昏沉沉的欲睡——嗜睡狀態。
⑾一側或某一肢體不自主地抽動。
⑿突然但暫時出現的視物不清

治療方法可分為直接改善腦心供血不足和能量代謝的對症治療,和阻止動脈硬化進展和消除狹窄閉塞血管的病因治療。改善腦心供血要合理控制血壓,選擇使用各類血管擴張劑,改善微循環和紅細胞、血小板聚集性的葯物(如尼莫地平、川芎嗪、活腦靈、養血清腦顆粒、銀杏葉類等用於改善腦血循環;消心痛、復方丹參滴丸等用於心臟冠狀動脈供血不足),以及增進腦營養和能量代謝的葯物(如抗腦衰膠囊、三磷酸胞苷二鈉等)。防止動脈硬化進展要從科學規律的生活習慣、合理豐富的飲食營養、預防治療葯物控制等多方面入手。飲食應多補充能阻止自由基對人體產生有害作用的抗氧化劑(大多數存在於蔬菜、水果、豆類和雜糧食品中,是人體腦心血管系統的保護物質)和不飽和脂肪酸(魚類飲食、各類堅果);使用抗增殖葯物(肝素、環孢黴素A、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保持樂觀情緒,勤於用腦、多動手腳。對於可能已經形成的頸動脈、椎動脈及顱內大的分支血管的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多由頸部血管和顱內血管超聲檢查提示,經MRA(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和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確診後,可行動脈內膜剝脫或血管球囊擴張、支架治療。此外,要注意當原有症狀突然加重,或出現其它神經功能障礙時,要及時就醫,避免發生嚴重的急性腦血管疾病。

5、求醫!本人患頸椎病有半年多!現在手腳麻痹得厲害!求救!求康復患者指路!

問題分析:
頸椎病治療一般需要可采 取按摩,牽引、針灸 、理療、中葯等保守治療。嚴重時可以小針刀手術治療或者微創手術治療。

意見建議:
一定要避免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工作和學習,尤其是低頭工作學習,每1小時左右要休息10分鍾左右。

6、急~頸椎病求醫~~

鉤活術是目前治療頸椎病、腰間盤突出等一種比較先進的方法,是一種無痛、微創療法,建議可以試試的。

7、求醫:頸椎炎怎麼治療效果好?

頸肩保健操治療頸椎病、肩周炎 頸椎病、肩周炎是常見病、多發病。在臨床中常見到兩種疾病 並存。其中不少患者反復發作,飽受病痛折磨,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頸肩操是根據頸椎 病、肩周炎的病因病機創編的一套增強頸肩活動功能、疏通局部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消除 局部疼痛的體操鍛煉動作。易學易練又方便,省時省錢療效好,而且學會頸肩操後,既不必 住院,又不需要配合牽引、葯物、理療等治療,也不影響工作和生活,只要持之以恆,利用 工作間休或晚上看電視廣告時堅持每天練1—2遍,就能收到滿意療效。 頸肩操作簡介 頸肩操共八節,每節做1—4個8拍,自由選擇。 預備動作:雙腳站平行11字與肩同寬,全身自然放鬆,上肢自然下垂,雙眼向前平視。 1 四面側頸:(1)頭頸向前向下低垂,盡可能將下頦彎向胸骨上凹。(2)頭頸緩緩回預備位 。(3)頭頸盡量向後側仰。(4)頭頸緩緩回預備位。(5)頭頸向左側側屈到最大極限。(6)頭頸 緩緩回預備位。(7)頭頸向右側側屈到最大極限。(8)頭頸緩緩回預備位。 2 地上尋珠:(1)頭頸緩緩向左肩方向轉動。(2)頭頸轉向左後下方最大極限,雙眼看向左 後下方地上(3)繼續轉向左後下方,直至頸肩部有酸脹感。(4)頭頸 放鬆緩緩轉回預備位。( 5)、(6)、(7)、(8)拍頭頸轉向右後下方做相似動作。 3 天上望月:(1)頭頸緩緩向左肩方向轉動。(2)頭頸轉向左後上方最大極限,雙眼看向左 側後上方天空。(3)繼續轉向左後上方,直至頸肩部有酸脹感。(4)頭頸放鬆緩緩轉回預備位 。後4拍向右後上方做相反向動作。 4 運轉頸椎:注意點是頭頸肩要完全放鬆,雙肩不要上抬,轉圈要到位,用力要均衡。(1) 頭頸向左側轉動。(2)向後側轉。(3)向右側轉。(4)向前轉。每4拍轉1圈,動作要連續,轉 動時雙眼不要閉上。先逆時針轉4圈再順時針轉4圈。 5 夾脊牽頸:預備動作再加上屈雙手肘關節,雙手握實心拳置於腰側。(1)雙拳緊握與肘關 節同時向身體後側用力牽拉,同時夾緊大椎及脊柱旁的豎脊肌群,頭頸向身體前方平行牽伸 至最大極限,敝輛奔綺坑興嵴透小?2)緩緩放鬆回預備位。後面每2拍重復上述動作一遍。 6 雙手托天:預備動作,再把雙手十指交叉置於小腹前。(1)交叉的雙手掌心向上平托胸 部前,肘關節與手掌成水平線。(2)雙手心向外翻轉,雙手掌心向上盡力伸托於頭頂上方, 頭頸盡最大極限後仰。(3)雙手分開側舉與肩平高,同時雙手掌心朝向身體後側,大拇指與 其餘四指分開朝向下方,其餘四指並攏向上方豎起,頭頸轉向左側,雙眼看向左手豎起的手 指尖。(4)手及頭頸回預備位。第5—8拍動作同前4拍,僅在第7拍時頭頸轉向右側,雙眼看 向右手豎起的手指尖。 7 搭手轉肩:預備動作是將右手從右肩上方伸向左背側,左手從腰背側伸向右肩上方,掌 心向外,雙手手指相對搭,如果手指搭不到的也要將雙手指尖盡力伸向相對方向。(這個動 作是自我鑒定練操效果的觀察方法之一,一般經過一段時間練操後雙手對搭距離均會明顯改 變)(1)下肢保持平行站立,同時緩緩將腰、肩、頭頸向左後側轉動。(2)繼續向左後側轉至 最大極限,雙眼看向身體後方。(3)略放鬆後再向左後側做最大限度的轉動。(4)放鬆回預備 位。5~8拍重復上述動作,連續做二個8拍後對換雙手對搭的位置,向相反方向轉動二個8拍 。 8 按摩頸肩:(1)回第一節預備位,以雙手十指按壓頸部的天柱、頸百勞、大椎等穴位或痛 點,手指可上下移動按壓,重復做2~4個8拍均可。(2)搓熱雙手手掌心,再以雙手手掌心輪 流摩按上述相同部位2~4個8拍。(3)以右手按壓左側肩井、天 、月需俞、秉風等穴位或痛點,第1、2、3拍分別各按1下,第4拍以右手掌心從左肩 井穴沿手臂外側向下疏通經絡至左手背。第5~8拍以左手按右肩與上述相同部位動作。做4 個8拍後,再手輕拍頸、肩、肘、手。 另附: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及骨質增生壓迫頸部脊髓或頸神經根之疾患,又稱頸椎綜合症,中醫屬「骨痹」,「慢性勞損」范疇。民間治療本病的良方妙葯給你介紹兩個。 處方:葛根、黑豆、蛇蛻、黑芝麻、人參、鹿茸、熟地、黃茋、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適量。 用法:葯浸酒內1個月,每服15毫升,日服2次,1月為1療程 療效:服葯1療程,有效率95.1% 處方:茯苓60克白術、苡仁、桂枝、牛膝各30克,銀花藤15克。 隨症加減:頸部僵硬加乳香,沒葯各10克。肩背上肢疼加伸筋草20克,威靈仙15克。畏寒冷加乾薑20克,細辛10克。 服法:日1劑,水煎兩次取液混合分3次服。 療效:用葯4-6劑,有效率率達93.7% 回答者: 火焰舞飛揚 - 魔法師 四級
滿意請採納

8、求醫~我是不是得了頸椎病~~~

改變生活習慣和坐姿是可以糾正的。
是因為你長期作息姿勢不正確導致的局部水腫和炎症。你的年紀不會有增生病變產生,所以不用採取什麼治療手段,不過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就很難說了。
所以你首先是要糾正日常生活習慣。久坐久立後注意活動。可以做一些頸肩操。幅度大一點,像用頭部在空中寫字一樣。睡覺時枕頭不要太高。
祝健康

又問一次。。

9、求醫--頸椎病嗎

你好:
頸椎病趨於年輕化,你的這種症狀主要應當考慮頸椎病,去醫院做個頸椎CT檢查可以確診,
建議採用中醫的治療方法,中醫傳統膏 葯,根據穴位治療,強筋健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不僅能控制阻止骨關節病的發展惡化,而且患者是康復後不易復發.
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避免長時間低頭及頸部的疲勞,不要頸部保持一個姿勢時間太長了.注意防寒保暖,枕頭不要過高,過硬,也不要隨便按摩頸部,有時候按摩不好會適得其反的.多做頸部的運動,也可以經常熱敷,可以改善症狀.
祝早日康復!

10、求醫(頸椎病)急!!

我也頸椎病 搞通信工作的 整天對這一台筆記本電腦 大學畢業三年 結果就烙下這病根,咋辦都不知道現在好難受啊 救命啊

與頸椎病求醫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