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病如何自己保健,按摩
得了頸椎病,可以每天早晨做做頸保健操!主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1)情緒穩定、勞逸結合,注意頸部鍛煉。
2)避免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或仰頭看電視。
3)選擇適當的枕頭,高度一般10厘米左右為宜。
4)保持頭頸正確姿勢。
5)防止頸部損傷,要注意休息,以減輕頸部的疲勞。
另外附上經保健操做法:
姿勢:兩腳分開與肩等寬,兩臂自然下垂,兩目向前平視,閉眼,均勻呼吸,全身放鬆。
1、前俯後仰:緩慢地抬頭到最大的幅度,緩慢地低頭至下頦觸及胸部,呈鞠躬狀,復位,連續做3次。
2、左右擺頭:頭向左側轉最大的幅度,頭向右側轉最大幅度,復位。頭向左側彎最大幅度,頭向右側彎最大的幅度,復位。
3、左顧右盼:頭向左側45°,緩慢地抬頭到最大幅度,同時雙眼向左上方仰望,緩慢地低頭到最大幅度,同時雙眼向左下方俯視(閉目),復位。頭向右側45°,緩慢地抬頭到最大幅度,同時雙眼向右上方仰望,緩慢地低頭到最大幅度,同時雙眼向右下方俯視(閉目),復位。
4、搖頭晃腦:頭緩慢地以最大的幅度順時針轉3圈,復位,再緩慢地以最大的幅度逆時針轉3圈,復位。
5、縮頭聳肩:頭向下縮,雙肩向上聳,同時雙上肢屈曲,肘部用力外展最大的幅度劃圓三次,復位,收操。
這是鉤活術醫院的魏玉鎖院長創建的魏氏頸保健操!
2、對於頸椎不好的人平時應該注意點啥(比如在吃飯睡覺中或其他閑暇時間有類似的自我按摩操) 謝謝了
頸椎病是常見病,現在有年輕化趨勢。以前都是40多歲以上的人多見,現在30來歲的人也可出現頸椎病。很多人對頸椎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頸椎病是指因頸椎退行性變引起頸椎管或椎間孔變形、狹窄,從而刺激、壓迫頸部脊髓、神經根、交感神經造成其結構或功能性損害所引起的臨床表現。此病多見於40歲以上患者。
根據病理變化,頸椎病可分為五型:(1)脊髓型;(2)神經根型;(3)椎動脈型;(4)交感神經型;(5)混合型。
一、頸椎病的病因:(1)先天因素,如先天性頸椎管狹窄、先天性頸椎畸形等;(2)慢性勞損;(3)急性損傷。而以慢性勞損為最常見原因,從這一點來說,頸椎病是可以預防的。
急性的頸椎外傷,如外力等造成頸椎輕度骨折,使頸椎產生輕度移動及頸部嚴重挫傷,可造成頸椎間盤的損害、局部軟組織受損產生水腫、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而產生頸椎病症狀。
慢性勞損與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及不良的生理姿勢有關。如刺綉、縫紉、謄寫等需長久低頭的工作,或睡眠時枕頭高度不合適等,可引起頸部關節囊、韌帶等鬆弛乏力,從而加速頸椎的退變而逐步發生頸椎病症狀。
頸椎病的病理生理過程相當復雜.其發病因素多種多樣。但下列因素在頸椎病的產生和復發中起著重要作用:
1.年齡因素:就像一台機器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各部件的磨損也日益增加,頸椎同樣會產生各種退行性變化,而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是頸椎病發生發展中最基本和最關鍵的基礎。另外,小關節和各種韌帶的退變也有重要的作用。
2.慢性勞損:是指各種超過正常范圍的過度活動帶來的損傷,如不良的睡眠、枕頭的高度不當或墊的部位不妥,反復落枕者患病率也較高。另外,工作姿勢不當,尤其是長期低頭工作者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適當的體育鍛煉也會增加發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傷:在頸椎退變、失穩的基礎上,頭頸部的外傷更易誘發頸椎病的產生與復發。病人往往在輕微外傷後突然發病,而且症狀往往較重,合並骨折、脫位者則給治療增加困難。
4.咽喉部炎症:當咽喉部或頸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時.因周圍組織的炎性水腫,很容易誘發頸椎病症狀出現.或使病情加重。
5.發育性椎管狹窄:椎管狹窄者更易於發生頸椎病,而且預後也相對較差。
6.頸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種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體融合、顱底凹陷等情況都易於誘導頸椎病的發生。
7.代謝因素:由於各種原因所造成人體代謝失常者,特別是鈣、磷代謝和激素代謝失調者,往往容易產生頸椎病。
8.精神因素:從臨床實踐中發現,情緒不好往往使頸椎病加重,而頸椎病加重或發作時,病人的情緒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動和發脾氣,頸椎病的症狀也更為嚴重。
病理變化:可有頸椎間盤退行性變,纖維環彈力減退而向四周膨出或髓核疝出,可壓迫神經根、脊髓、椎動脈;椎間隙狹窄,椎體邊緣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變性,使神經根管及椎管容積變小,小關節及鉤突關節退行性變致小關節脫位可造成頸椎退行性滑脫。後一種情況最常見。
二、頸椎病的症狀:
脊髓型頸椎病表現為四肢無力、僵硬、肌張力高、腱反射亢進,可引出病理反射;神經根型頸椎病表現為頸部僵硬、活動受限,上肢放射痛、麻木、淺感覺遲鈍、肌力減退、反射弱;椎動脈型頸椎病表現為頭痛、頭暈等腦血管痙攣症狀及眩暈、惡心、耳嗚、視物不清等腦缺血症狀;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出現霍納氏綜合症、心動過速或過緩、雙上肢及頭面部血管痙攣或擴張,肢體少汗或多汗;混合型頸椎病有上述兩種以上的臨床表現。常見的是後三種類型,即神經根型、椎動脈型和混合型。
頸椎病症狀錯綜復雜,主要症狀是頸肩痛,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少數有眩暈、摔倒,或一側面部發熱、出汗異常,嚴重者雙下肢活動受影響,甚至截癱。具體來說,病人可以有脖子發僵、發硬、疼痛、頸部活動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變硬、上肢無力、手指麻木、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裡握物有時不自覺地落下等表現;有些病人出現下肢僵凝,似乎不聽指揮,或下肢綿軟,有如在棉花上行走;另一些病人甚至可以有頭痛、頭暈、視力減退、耳鳴、惡心等異常感覺;更有少數病人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當然不是所有的表現都會在每一個頸椎病病人身上表現出來,往往是僅僅出現部分症狀,而且大部分病人表現輕微,病程也比較長,所以完全沒有必要聞頸椎病而色變,更不要隨意對號入座。
正因為頸椎病症狀的復雜性、多樣性,加上認識的模糊,本病經常與神經內科、耳鼻喉科或內科疾病相混淆,從而延誤診治。令人欣慰的是,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診斷水平不斷得到提高,治療方法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尤其是手術療法不斷得到改進與完善。目前除各大醫院外,少數二級醫院也已逐步開展頸椎病手術治療的探索。
三、頸椎病的診斷:X線攝頸椎正側位像、頸椎CT或MRI檢查是確診頸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此病應注意與肩周炎、胸廓出口綜合征、椎管內腫瘤、梅尼埃綜合征鑒別。
頸椎病的治療:(1)卧床,減少頸椎負荷;(2)頸椎牽引:主要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其他型慎用;(3)理療按摩;(4)口服神經、血管功能調解葯物及消炎止痛葯物;(5)手術:適用於反復非手術治療無效及有明確骨髓、神經根、椎動脈、食道受壓者。
治療頸椎病可選用的口服西葯
服用西葯是治療頸椎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減輕或解除疼痛,從而使緊張或痙攣的肌肉鬆弛,以減輕肌肉對局部病灶處的牽拉,有利於局部損傷病灶的修復。
劇烈的疼痛不但給患者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影響睡眠和休息,甚至可造成患者某些生理機能的紊亂,因而對這類患者在進行確定性治療之前,也可先服用適當的鎮痛葯物。
(1)阿斯匹林
有解熱、鎮痛、抗風濕等作用,可用於治療頸肩痛。使用比較安全,但常可出現胃腸道反應。
(2)布洛芬
屬於苯丙酸衍生物,有解熱止痛、抗風濕作用,胃腸反應輕,可以代替阿斯匹林。近年來其緩釋膠囊芬必得已廣泛應用於臨床。
(3)氯唑沙宗片
本品為中樞性肌肉鬆弛劑,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多突觸通道而產生肌肉鬆弛效果。對治療頸肩痛引起的肌肉痙攣有良好的效果。
哪些頸椎病需手術
四、頸椎病的手術指征:
頸椎病治療可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兩大類。說到手術治療,不可等閑視之。因為頸部解剖結構復雜,生理作用重要:支撐顱腦;供應大腦的血管從頸椎兩側經過;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部位;頸椎內部的脊髓是大腦與全身神經聯系的關卡:頭部以外的感覺,均須經過頸脊髓才能上傳,而大腦指揮軀體運動,同樣無法超越頸脊髓。所以,頸椎病多採用非手術治療,以策安全。但是,當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必須考慮手術治療。
1984年,我國骨科界眾多專家討論通過了「頸椎病的手術適應證」 試行草案,現在仍然可行。
脊髓性頸椎病,頸脊髓受到增生骨贅、黃韌帶、突出椎間盤壓迫,症狀輕微的,可作非手術治療,同時注意觀察,如有頸以下身體癱瘓,出現不同程度感覺和運動障礙,脊髓受壓症狀不斷加重或突然加劇,必須盡快手術治療。否則時間拖長,受壓神經變性,恢復困難。椎動脈型頸椎病,頸性眩暈或猝倒症狀反復發作,經血管造影明確椎動脈受壓部位和程度,非手術療法久治無效,可考慮手術。極少數神經根型頸椎病非手術療法久治無效,受壓神經定位準確,可酌情手術治療。交感神經型手術效果較差,手術治療應慎重。
極少數情況下,第六頸椎上下椎體骨質增生速度過快,骨贅過大,可以壓迫前方毗鄰的食道(此處本來比較狹窄),引起周圍炎症、水腫,加重狹窄,出現吞咽困難症狀。還可伴有惡心嘔吐、聲音嘶啞、頭後仰時呼吸困難等症狀。如通過調整食物、服葯利尿、頸椎牽引或石膏頸圍固定、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等措施,仍不能緩解,應採取手術治療,將壓迫食道的骨贅切除,效果頗好。這種手術,一般不易損傷脊髓、神經及血管,較上述手術安全。
頸椎病手術方式也頗多,有的從頸前作切口進入(前路),將食道和氣管拉向一邊,即見到頸椎椎體,切除部分椎骨和椎間盤。有的從後面項部作切口(後路),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到達椎板,將椎板切開或切除部分,達到減壓目的。選擇手術進路,主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利於解除對脊髓、神經根、椎動脈或食道壓迫。
經皮穿刺頸椎間盤切吸術,是在X線監護下,應用特殊器械切除頸椎間盤,不須開刀,減少了對人體的損傷。同樣在X線監護下,將特殊葯物膠原酶注射到病變頸椎間盤,可以溶解突出椎間盤,解除壓迫,達到治療目的。這兩種方法,國內正在進一步探索,逐漸開展。
(古藤編輯)
作者:古藤 發表時間:2003-7-9 12:2
頸椎病的日常保健
中老年人頸椎長骨刺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生理現象。有人統計,40歲以上的正常人60%有頸椎骨增生,到60歲幾乎100%有骨增生。有的症狀明顯,有的沒有任何頸椎病的症狀。
因此,不要一發現頸椎有骨刺就很擔心,何況,即便有了症狀,也不單純是因骨增生引起的,一般都還有其他原因,如工作勞累、精神緊張、感冒以及平時頸部缺乏鍛煉等因素,都可引起疼痛症狀。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治,絕大多數患者,骨刺雖未消失,但症狀可以完全消失或好轉。
(一)康復操 康復操可改善患者頸部的血液循環,松解粘連和痙攣的軟組織。頸椎病康復操中不少動作對頸椎病有獨特療效;無頸椎病者可起到預防作用。
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鬆,兩眼乎視,均勻呼吸,站坐均可。
1.雙掌擦頸 十指交叉貼於後頸部,左右來回摩擦100次。
2.左顧右盼 頭先向左後向右轉動,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30次。
3.前後點頭 頭先前再後,前俯時頸項盡量前伸拉長30次。
4.旋肩舒頸 雙手置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臂先由後向前旋轉20、30次,再由前向後旋轉20-30次。
5.頸項爭力 兩手緊貼大腿兩側,兩腿不動,頭轉向左側時,上身旋向右側,頭轉向右側時,上身旋向左側,10次。
6.搖頭晃腦 頭向左一前一右一後旋轉5次,再反方向旋轉5次。
7.頭手相抗 雙手交叉緊貼後頸部,用力頂頭頸,頭頸劉向後用力,互相抵抗5次。
8.翹首望月 頭用力左旋、並盡量後仰,眼看左上方5秒鍾,復原後,再旋向右,看右上方5秒鍾。
9.雙手托天 雙手上舉過頭,掌心向上,仰視手背5秒鍾。
10.放眼觀景 手收回胸前,右手在外,勞宮穴相疊,虛按膻中,眼看前方,5秒鍾,收操。
(二)日常保健
1.情緒穩定、勞逸結合,注意頸部鍛煉。
2.避免長時間低頭伏案工作或仰頭看電視。
3.選擇適當的枕頭,高度一般10厘米左右為宜。
4.保持頭頸正確姿勢。
5.防止各種外傷事故,尤其是經常進行體力勞動者,要注意休息,以減輕頸部的疲勞。
(三)飲食調養法
1.豆漿適量,粳米60克,冰糖適量。以豆漿代水與粳米煮粥,粥好後入冰糖煮1-2沸即可,經常食用。
2.鮮蘑菇或香菇30克(干品減半),煮湯喝。每天1次,日期不限。
3.大朵玉蘭花3-6克,開水泡代茶。或鮮葉12-18克水煎服。
4.蜜糖2湯匙,開水沖服,每日2-3次。對高血壓兼便秘者無佳。
5.食醋100毫升,冰糖500克。放入鍋內溶化,每餐飯後飲1湯匙。若患者兼有胃潰瘍胃酸過多不宜服此方。
3、家用按摩器引力操盤手可以治頸椎病嗎引力操盤手可以
那去給醫生看看,不了解。
4、頸椎痛能做什麼運動操嗎
治療好頸椎痛做什麼運動操都可以。頸椎痛怎麼治療? 我告訴你方法:用大拇指按壓住頸椎的疼痛點,頸椎右側疼痛就往左肩方向推壓,反之就往右肩方向推壓,一直推壓到頸椎不疼了,這時應保持推壓的力量穩固
10到20妙鍾,直到疼痛腫脹感立即消失為止。推壓的力量是由輕到重逐漸加力最大到5㎏的力量
,絕不可用蠻力猛力推壓,逐漸加力一直推壓到頸椎不疼了,頭不眩暈了,眼睛能看清東西了,
你的頸椎病就是治好了。方法簡單實用安全可靠。嚴重骨質疏鬆和外傷引起的頸椎病不適合這個
方法。做完復位之後要立刻做檢驗:頸椎能夠自由轉動不痛了,頭不暈了,頭不痛了,頸椎沒有
響聲了,就是復位成功了。如果轉動困難就是沒有復位到位,應該繼續推壓復位,直到頸椎能夠
自由轉動為止。
頸椎病因是因不正確的姿式造成內外力的不平橫,長時間的不平橫造成頸肌痙攣,而將頸椎
骨拉的錯位。位移的頸椎骨擠壓了頸動脈血管,造成腦供血不足,就出現頭昏;耳鳴;心臟不
舒服,血壓變化,突發性耳聾;眩暈;視力看不清楚;摔倒等症狀。這就叫椎動脈性頸椎病。壓迫
了神經就出現了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這叫神經根型頸椎病·····
我告訴你方法了,你細細地體會要令,你照著做一定可以治好頸椎病。學會了這個方法就是學
會了治好頸椎病的本領。頸椎病是很易復發的,所以平里日多注意保持正確姿式。以免再造成頸椎
骨錯位的現象.關與頸椎幾你分不清沒關系,一個原則:那裡疼你就推壓那裡,推到不麻,不疼,
不暈為止。
5、頸椎有骨刺怎麼治療比較好
關於頸椎骨刺的抄治療前期患者一般是採取保守治療的方法,可通過理療、按摩、推拿、牽引的方式。也可以採取微創治療頸椎骨刺,祛除疼痛症狀療效迅速、穩定,創傷小,恢復快。如病情逐漸加重,還是建議但到專業的骨科醫院和三甲醫院進行檢查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6、c3-c6骨質增生,硬化。部分鉤突變尖 椎體間隙未見明顯改變
可以診斷頸椎病變發生
7、脖子天天對著電腦,有點疼怎麼辦啊
預防頸椎病自我按摩操 1.按摩百會 : 用中指或食指按於頭頂最高處正中的百會穴,用力由輕到重按揉20~30次。功效:健腦寧神,益氣固脫。 2.對按頭部 : 雙手拇指分別放在額部兩側的太陽穴處,其餘四指分開,放在兩側頭部,雙手同時用力做對按揉動20~30次。功效:清腦明目,振奮精神。 3.按揉風池: 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在同側風池穴(頸後兩側凹陷處),其餘手指附在頭的兩側,由輕到重地按揉20~30次。功效:疏風散寒,開竅鎮痛。 預防頸椎病自我按摩操 4.拿捏頸肌: 將左(右)手上舉置於頸後,拇指放置於同側頸外側,其餘四指放在頸肌對側,雙手用力對合,將頸肌向上提起後放鬆,沿風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次。功效:解痙止痛,調和氣血。 預防頸椎病自我按摩操 5. 按壓肩井: 以左(右)手中指指腹按於對側肩井穴(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筋肉處),然後由輕到重按壓10~20次,兩側交替進行。功效:通經活絡,散寒定痛。 預防頸椎病自我按摩操 6.按摩大椎: 用左(右)手四指並攏放於上背部,用力反復按摩大椎穴(位於後頸部頸椎中最大椎體下方的空隙處)各20~30次,至局部發熱為佳,兩側交替進行。功效:疏風散寒,活血通絡。 預防頸椎病自我按摩操 7.對按內、外關: 用左(右)手拇指尖放在右(左)手內關穴(掌橫紋以上2寸,兩肌腱之間),中指放在對側的外關穴(內關穴對面),同時對合用力按揉0.5~1分鍾,雙手交替進行。功效:寧心通絡,寬胸行氣。 8.掐揉合谷: 將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即虎口處),拇指用力掐揉10~20次,雙手交替進行。功效:疏風解表,開竅醒神。 預防頸椎病自我按摩操 9.梳摩頭頂: 雙手五指微曲分別放在頭頂兩側,稍加壓力從前發際沿頭頂至腦後做「梳頭」狀動作20~30次。功效:提神醒目,清腦鎮痛。 康復操可改善患者頸部的血液循環,松解粘連和痙攣的軟組織。無頸椎病者可起到預防作用。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 松,兩眼平視,均勻呼吸,站坐均可。1. 左顧右盼: 頭先向左後向右轉動,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 30次。2. 前後點頭: 頭先前再後,前俯時頸項盡量前伸拉長,30次。 3. 旋肩舒頸: 雙手置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臂先由後向前旋轉 20—30次,再由前向後旋轉20—30次。 4. 搖頭晃腦: 頭向左一前一右一後旋轉5次,再反方向旋轉5次. 5.頭手相抗: 雙手交叉緊貼後頸部,用力頂頭頸,頭頸則向後用 力,互相抵抗5次。6. 雙手托天: 雙手上舉過頭,掌心向上,仰視手背5秒鍾。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