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脊柱由33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尾骨共9塊)借韌帶、關節及椎間盤連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顱骨,下聯髖骨,中附肋骨,並作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後壁。
2、怎麼快速區分頸椎與胸椎以及胸椎與腰椎的交接點?
問題分析:您好,正常人體骨骼中,頸椎有7節,胸椎有12節,腰椎5節。
意見建議:你可以低頭,觸摸頸部後面最高的一點,那裡是就是第七頸椎的位置。跟肚臍平行的是第3、4腰椎,其它的您只能自己通過觸摸計算了。
3、頸椎,胸椎,腰椎各多少節?
椎骨在幼年時期有33塊,即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椎5塊,尾椎4塊。成年以後,骶椎和尾椎分別融合為1塊骶骨和1塊尾骨,故有椎骨26塊。
4、怎麼快速找准胸椎,腰椎的位置,有什麼標志沒有?
確定一個腧穴的位置,常利用體表的各種標志,尤其是骨性標志作為定位依據。脊柱由7 個頸椎、12 個胸椎、5 個腰椎、5 個骶椎、4 個尾椎構成。以下標志可幫助確定脊椎的位置:1、從枕骨結節向下,第一個觸及的是第2 頸椎棘突;它與第2 頸椎椎體約在同一水平。2、當頭部前屈時,可摸到明顯隆起的第七頸椎棘突(大椎)。3、兩手垂於軀體兩側時,兩肩胛岡連線平第三胸椎棘突;棘突下緣約平第3 、4 胸椎間隙。4、兩肩胛骨下角連線平第七胸椎棘突。約平第8 胸椎椎體。5、第十二肋與豎脊肌外緣交點,相當第一腰椎水平。6、兩季肋下緣連線平第二腰椎棘突。7、腰肌兩側可觸及的最長的橫突為第3 腰椎橫突,同第3 腰椎椎體水平。8、兩髂嵴最高點連線平第四腰椎棘突。9、髂後上棘:髂嵴後端。瘦弱者呈隆起頭,年青或肥胖者皮膚表面呈現一凹陷。為骶髂關節中心點和第二骶椎中部的標志。10、骶後孔:骶骨背面的四對小孔,為八髎穴所在。11、骶管裂孔(腰俞):骶尾關節上方正中呈凹陷處。
5、頸椎胸椎腰椎的結構特點有哪些?
頸椎病的特點
1.頸痛,這是非常清楚的理解;2.上肢放射性疼痛以頸椎間盤突出症為主要表現形式,影響上肢神經根,引起上肢放射性疼痛。放電樣疼痛稱為神經根型頸椎病;椎動脈型頸椎病,又稱頸性眩暈,臨床上很常見。主要影響椎動脈,主要連接心腦供血。這條動脈像兩條公路,如果高速公路堵塞,大腦供血不足,就會引起眩暈,現在稱為頸性眩暈。

6、頸椎胸椎腰椎的所有人體解剖學上的區別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徵
1. 頸椎 椎體較小,第3~7頸椎體上面的兩側緣向上突起稱椎體鉤,若椎體鉤與上位椎體的邊緣相接,則形成鉤椎關節(Luschka關節)。若椎體鉤增生肥大,可使椎間孔狹窄,壓迫脊神經,產生頸椎病的症狀。椎孔較大,呈三角形。橫突有孔,稱橫突孔,有椎動脈和椎靜脈通過。第6頸椎橫突末端前方的結節較大,稱為頸動脈結節,頸總動脈行經其前方。第2~6頸椎的棘突較短,末端分叉。
第1頸椎又名寰椎,呈環狀,無椎體、棘突和關節突,由前弓、後弓及側塊組成。前弓較短,後面正中有一小關節面稱齒突凹。側塊位於兩側,連接兩弓,上下面各有一橢圓形和圓形關節面。後弓較長,上面有橫行的椎動脈溝,有同名動脈通過。
第2頸椎又名樞椎 ,其特點是椎體向上伸出指狀突起,稱齒突,與寰椎齒突凹相關節。
第7頸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長,末端不分叉,皮下易於觸及,常作為計數椎骨序數的標志。
2. 胸椎 12個椎體從上向下逐漸增大。椎體後外側和橫突前面都有肋凹。關節突的關節面幾乎呈冠狀位。棘突較長,向後下方傾斜,呈疊瓦狀排列。
3. 腰椎 椎體粗壯,椎孔大,呈三角形。上、下關節突粗大,關節面幾乎呈矢狀位。棘突寬而短,呈板狀,幾乎水平地伸向後方。因而,各棘突之間的間隙較寬,臨床上常於此作硬膜外隙或蛛網膜下隙穿刺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