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針刺怎樣治療頸椎病?
中醫學根據頸椎病的發展過程將其分為三型:初起為太陽經輸不利型,邪氣在表;邪氣入里則為痹證型;病久氣虛則發展成肝腎不足型。
(1)主證
太陽經輸不利型:頸項強硬,頸肌發僵或拘攣,並有肩背、四肢疼痛(尤以上肢為著),頭痛頭重,畏寒,全身發緊。
痹證型:頸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處,喜熱惡寒,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後頸部可觸及索條狀物並有壓痛,上肢沉重、麻木或有肌肉萎縮,指端屈伸不利,不知痛癢。
肝腎不足型:病程遷延,精血耗傷則可見頭暈;眼花,耳鳴耳聾,頭腦脹痛、發空,牙痛,失眠多夢,面潮熱,腰膝酸軟,筋肉怵惕,肢體抬舉無力,頭搖身顫,步履蹣跚,甚則癱瘓,或有二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等。
(2)治則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理氣止痛。
(3)取穴
落枕、阿是穴、頸椎夾脊、風府、大椎、天柱、大杼、風池、肩井、天_、天宗。
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分布區疼痛取大椎、陶道、風府、天柱、督俞、昆侖;手陽明大腸經分布區疼痛取曲池、手三里;手太陽小腸經分布區疼痛取天宗、肩中俞、肩外俞、小海;手少陽三焦經分布區疼痛取天_、天井、支溝、懸鍾、丘墟。
一般局部取穴取患側,遠端取穴取健側,循經取穴或患側或健側。
每次選3 ~ 7 穴。每天一次,七次一療程,療程間隔2 ~ 3 天。
若屬太陽經輸不利之表證,可加雙側合谷、列缺、太陽、上星、印堂。
若為痹症型,上肢麻重者加肩骨禺、曲池;指端麻木者加合谷;頭暈加風池、百會。
若肝腎不足者,加腎俞、肝俞、氣海、足三里等穴。
2、我們這有個小地方,說扎一針就可以治療頸椎疼。不用葯物,就用針扎幾下,就能治療頸椎病。有這樣的事嗎?
我頸椎病從小就有脖子不能轉動,直到我28歲後牽引後才能轉動了,可是脖子難受呀一會不轉就難受,後來在我們這邊的一個村裡醫生用大粗針扎在我脖子裡面去了脖子就好了,現在都一個月了還沒事
3、如何通過針刺治療頸椎病?
(一)體針療法
1.選穴
主穴:病變部位夾脊穴、風池、大椎、肩髃、曲池、外關、足三里、絕骨。
配穴:身柱、腎俞、環跳、肩井、天宗、陽池、中渚。
隨症加減:頭痛加太陽、率谷;肩腫痛加秉風、天宗;上肢麻木加手三里、合谷、八邪穴;下肢麻木加陽陵泉、八風穴;頭暈加四神聰、百會、三陰交;惡心加內關;痰濕加豐隆、照海;血虛加陰陵泉、血海。
2.針刺手法
每次選上述穴位4~6個,頸型、神經根型用瀉法;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脊髓型用補法。得氣後留針30min,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3~5d。
(二)電針治療
選用上述處方4~6穴,進針得氣後,用脈沖電治療儀予以通電,用連續波,頻率100~150Hz,強度以病人能忍受為度,留針30min,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d。注意:風池、風府等靠近延髓部位的穴位禁止應用電針治療,防止意外事故發生。
4、頸椎病比較嚴重打封閉針可以嗎?
頸椎病的治療一般都可以先行保守治療,如果保守治療無效或者症狀加重,則需要採取手術的對症治療。其中保守治療的措施,包括給予頸椎處的熱敷理療,或者靜脈輸入一些對症的活血化瘀葯物,如參芎葡萄糖、丹參注射液、紅花注射液等,這些葯物都有利於減輕受壓神經根處或者脊髓處的血液循環,從而有利於減輕頸椎病的臨床症狀。也可以對症口服非甾體類的消炎止痛葯物,如芬必得、扶他林和西樂葆膠囊等,這些葯物可以減輕受壓神經根主或者脊髓處的無菌性炎症,從而可以對頸椎病起到治療的效果。而對於保守治療效果無效的患者,則可以採取手術治療的方法手術。手術治療的方法根據病變的具體節段不同,而採取頸椎前路的手術和頸椎後路的手術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