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有什麼臨床表現?
頸椎疼痛,有那種會引起截癱、偏癱等情況
2、怎樣診斷神經根型頸椎病?
診斷神經根型頸椎病,主要根據患者主訴中的根性症狀、上肢腱反射及痛覺改變等體征、後頸部棘突位置等觸診及頸椎X 線片,大部分患者可以得到及時診斷。
(1)症狀及體征。一般患者都主訴頸、肩、臂部的疼痛和手指的麻木。急性期會出現頸肌緊張,頸部活動受限。頸部體位改變可以誘發或加重症狀。部分患者前臂及手部肌肉出現萎縮現象。椎間孔壓迫試驗陽性,臂叢神經牽拉試驗可呈陽性。部分患者伴有眩暈症狀。
(2)後頸部觸診檢查。患椎的棘突大多數都有病理性移位、壓痛,相應的關節突關節腫脹,明顯壓痛,這是重要的診斷依據。
(3)頸椎X 線平片檢查。通過觀察患者的正側位片和斜位片,除發現椎體後緣及Luschka 關節部骨質增生外,部分病例可見患椎移位而引起的頸椎位置改變。臨床醫生可以依據頸椎病的症狀和體征,而對其頸椎病的定位做出診斷。同時,觀察頸椎片可以幫助排除頸椎腫瘤、結核和其他炎症等骨質破壞性病變。少數診斷不明確的患者,需要作腰穿進行奎肯氏試驗及腦脊液檢查,或脊髓造影以明確診斷。
臨床上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依據主要如下。
患者年齡多為中、老年人,男性患者為多;患者有頸肩臂部痛、手指麻木等症狀,部分患者可合並椎動脈型的眩暈症狀;大多數患者頸部活動受限;患者移位的頸椎棘突和關節囊常有壓痛;部分患者的頸椎片顯示患椎移位改變。
3、如何鑒別神經根型頸椎病與肩周炎
只有神經根型頸椎病才會引起你所描述的症狀神經根型頸椎病神經根型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男多於女其發病率占各型頸椎病的56、7%重力勞動者較多起病緩慢有時因一定程度的損傷誘發;過度低頭長時間低頭作業也可誘發可單側發病也可雙側發病它是頸椎後方突出物壓迫和刺激神經根所引起其症狀有疼痛疼痛為絞痛鈍痛或灼痛頸部功能障阻影響工作和睡眠病因病機由於頸部解剖上的特殊長期負重頭顱運協且活動范圍較大當前伸後屈時及左右旋轉、側彎頭顱運動時頸椎所受的重應力均在變化如果頸部姿態勢不良長期限勞累則易發生頸部肌肉及韌帶等軟組織勞損頭頸部外傷或感受風寒濕邪、內傷、頸椎骨關節退行性蹭、炎症刺激等導致頸肌肉痙攣破壞了頸椎的平衡應力或頸部活動超出了正常范圍時頭顱在輕微外力作用下就可以引起椎骨關節旋轉、移位頸椎間盤受到此種外應力的影響而發生頸椎間盤退行性蹭甚至發生髓核從後方脫出壓迫或刺激神經根出現臨床症狀同時也加速頸椎骨關節的病理變化導致頸椎解剖位置的變化而發生頸椎失穩代謝性骨質增生若壓迫或炎症刺激則引起神經根型頸椎病如Lushka關節部的骨質增生可引起椎間孔變窄;外傷勞損或導致頸椎骨關節錯位而出血使經脈閉塞血瘀氣滯誘
4、神經根型頸椎病有什麼臨床表現
神經根型頸椎病在臨床上有很多表現,我們來詳細地了解一下。第一種就是頸肩部症狀。不同的原因導致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輕重程度不一樣。主要表現為頸肩部疼痛,如果是處在急性期的患者在活動頭部時,會引起頸部,肩部,胳膊疼,還常常伴隨著手腳的麻木感,尤其是在晚上,麻木感就會更加強烈,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秩序。 第二種就是上肢胳臂無力感,主要表現為拿不起東西,即使拿住東西也會掉落,上肢的活動也不靈便。第三種是頸部僵硬感明顯。患者會感到頸椎發直,頸部肌肉緊張疼痛。
5、神經根型頸椎病有什麼臨床症狀?
臨床上神經根型頸椎病多見於中年以上的男性患者。男女患者的比例為1.27 ∶ 1,41 ~ 70 歲患者為66%,其發病史多為慢性發病,少數有頸部外傷史。
(1)頸肩部疼痛和手指麻木感。疼痛為根性病變的主要症狀。
急性期患者活動頭頸部可以引起頸、肩、臂部痛,或呈上肢放射痛,常伴手指麻木感,晚間痛重,影響休息。少數患者為防止觸碰頸部加重症狀,用手保護患部。對急性發病患者,需注意檢查是否為頸椎間盤突出病變。
慢性發病患者多感頸部或肩背部酸痛,上肢根性疼痛或指端有麻木感。此外尚有上肢肌力減弱、肌肉萎縮。部分患者患肢可呈現腫脹,皮膚呈暗紅或蒼白色。風寒及勞損可為發病的誘因,部分患者無明顯誘因而逐漸發病。
臂叢神經根部不同病變部位引起不同的疼痛區:頸5 神經根病變,其疼痛區為三角肌分布區;頸6 神經根病變,其向三角肌部及前臂橈側及拇指放射;頸7 神經根病變,沿上臂及前臂後方向中指放射;頸8 神經根病變,沿上臂及前臂內側向無名指、小指放射;而胸1 的神經根病變引起上臂內側疼痛。
(2)肌力減弱。上肢肌力減弱為運動神經受損引起的症狀,表現為患者持物時費力,部分患者持物時易脫落。肢體骨骼肌由2 根以上的神經共同支配,單根神經受損表現為輕度肌力減弱,主要的神經根受累可出現明顯的運動功能障礙。
(3)頸部肌肉緊張。頸椎病患者常有頸部發板的症狀。頸神經根受到刺激,可反射地引起所支配的頸、肩部肌肉張力增高或痙攣。
在急性期,檢查多可發現患者後頸部一側或雙側肌肉緊張,局部有壓痛。
6、得了神經根型頸椎病需要注意什麼
這個治療沒有特效療法,只有對症治療.牽引,理療,紅外線,推拿 按摩治療.一定要避免長期保持一個姿勢工作和學習,尤其是低頭工作學習,每1小時左右要休息10分鍾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