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運用扳法治療頸椎病?
扳法主要用於頸椎小關節紊亂的治療,這種手法如運用得當,常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此類手法動作要求嚴格,使用時必須謹慎,一定要在生理活動的范圍之內進行。
(1)頸椎定位旋轉復位法。患者正坐位,醫生站在患者身後,一手拇指頂住患病棘突或偏歪棘突,另一手托住患者面頰,令患者低頭45 度,再向患側旋轉45 度,同時令一助手用雙手緩緩用力壓住患者頭頂,保持45 度低頭位,醫者扶面頰之手用力向患側旋轉30度左右。頂棘突之手拇指用力向對側推按,如聽到「喀」的一聲,或有拇指下的棘突跳動感,說明復位成功。
(2)頸椎快速旋轉復位法。患者正坐位,醫生站在患者身後,一手扶握後枕部,一手扶握下頜部,兩手在輕提下,環轉搖晃頸部6 ~ 7 次。待感到患者頸部肌肉已完全放鬆後,兩手突然交錯用力,快速旋轉頸部,同時兩手馬上放鬆,讓其頸部的活動自動停止。這種扳法要待患者頸部完全放鬆後方可用力,初學者應謹慎使用。
(3)頸椎拔伸旋轉復位法。患者正坐位,醫生站在患者身後,一手扶握枕後,另一手以肘部托起患者下頜,然後用力輕輕拔伸頸部,並環轉搖晃頸椎5 ~ 7 次,再在拔伸的基礎上旋轉頸椎,當感到有阻力時,在有控制的情況下突然加大旋轉幅度,此時常可聽到多個椎體的「喀喀」聲,左右各旋轉一次。此手法比較穩妥,因為拔伸時頸椎處於一種失穩狀態,這時不易損傷脊髓。
(4)寰樞椎旋轉復位法。患者仰卧位,頭部伸出床邊,助手用雙手扶按患者雙肩,醫生坐在患者頭前,一手托扶患者枕後,一手扶握下頜部,在拔伸下環轉搖晃頸椎6 ~ 7 次。然後做前屈後伸活動各一次,先向健側旋轉頸椎,再向患側旋轉頸椎。這一扳法主要用於寰樞椎半脫位,操作手法要輕巧,不可超過頸椎的生理活動范圍。
2、頸椎病各型的手法治療怎樣進行?
對於頸椎病的按摩手法,有一些通用的手法,如揉按頸肌,提拿斜方肌,沿棘突和椎板方向的分筋和理筋手法,點按風池和肩井等穴位。但由於頸椎的分型不同,各型頸椎病的手法亦有不同。
(1)神經根型。應主要以上肢手法為主,根據神經孔狹窄的位置,沿上肢的三陽經或三陰經循經推按;牽抖上肢;點按臂月需,手三里,小海,外關,陽溪等穴位;彈拔、牽抖指間關節;彈響各指末端。
(2)椎動脈型。應主要在椎板和橫突孔周圍施以手法,沿椎板與關節突之間的間隙行拔筋、分筋手法;從頸6 橫突開始深按,沿椎動脈走行方向向頭部方向推分,刺激椎動脈起始部位,增加椎動脈血流量。上述手法效果不佳時,可以施以扳法治療。
(3)交感型。主要手法在頭部和頸前部。伴有頭暈、耳鳴、失眠、煩躁等症狀者,主要在頭部施以手法,開天門,推坎宮,揉印堂,分推高骨,點按風池、頭維、安眠、神門、內關等穴位;同時沿胸鎖乳突肌前緣按揉,通過刺激頸部交感神經節和小關節囊的深部感受器,達到調節自主神經的功能。
(4)脊髓型。主要以下肢手法為主,以強筋健骨,滋肝益腎為法,主要點按和推擦昆侖、絕骨、承山、陽陵泉、腎俞、膈俞,至這些穴位感到發熱為度。
3、頸椎病的推拿治療方法是什麼?
推拿手法治療與分型無關。為了防止發生意外事故,治療時應手法輕柔,先進行影像學檢查,除外椎體滑脫、椎間盤突出造成的椎管狹窄。如有椎管狹窄,切不可行推拿治療。推拿手法治療對於椎孔、椎間孔較大或軟組織損傷者療效較好。
[治療原則]活血通絡,理筋整復,解痙止痛。
[常用穴位]夾脊穴、風池、天柱、大椎、肩井、天宗、曲池、小海、外關、合谷。
[常用手法]舒筋手法、端提牽引法、牽引旋轉法、理筋復原法。
[治療步驟]1.舒筋手法
病人取坐位,術者立於病人背後,用法施於頸項部三線:頸正中線風府至大椎,頸兩側線風池至肩井,岡上肌以及背部豎脊肌。一指禪點按風池、風府,按揉頸項部兩側韌帶、肌肉,由上至下數遍,繼而按揉肩井以及天髎、天宗等穴。
拿風池以及頸項部,由上而下數遍。
直擦頸項部韌帶以及兩側肌肉,以透熱為度。
以上手法能使頸部肌肉放鬆,經絡疏通,關節松解,為治療手法做准備。
2.端提牽引法
術者立於病人背後,雙手從患頸兩側以虎口卡在下頜和後枕部,用力向上端提2~3min。
3.牽引旋轉法
此法用於鉤椎關節旋轉移位病人。在上法的基礎上,助手站在病人側方,扶住病人肩部以固定。術者立於病人背後,一手托住下頜及後枕部向上牽引,另一手拇指推頂患椎的棘突,囑病人放鬆頸部,頭向患側旋轉,當不能再轉動時,術者稍加用力推頂移位的患椎,可聽到頸部「咔嚓」響聲。再用同法向另一側旋轉,病人多於當時即感頸椎輕松。
4.理筋復原法
接上法,術者站在病人背後,用單手提拿,小魚際滾動頸椎兩側軟組織,反復5~7次,雙手提拿兩側肩井、上肢部軟組織,並點揉兩側肩胛提肌、背闊肌數遍。
注意事項:頸椎手法治療時切忌粗暴,禁止使用暴力、蠻力和過大幅度的手法。老年人應避免使用扳法。另外,頸椎牽引重量應適當,注意頸部生理曲線,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適當確定前屈角度。
4、頸椎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頸椎病自我療法大全
1、保持良好坐姿
糾正改善工作中的不良習慣性體位
不良的工作體位,不僅影響治療效果,而且是本病發生、發展與復發的主要原因之一,放必須引起重視。故此類工作人員應定期或及時糾正頭頸部的不良體位,其時間間隔不應超過半小時,並且做一些領部保健操,使頸椎各方向得以活動及休息。並且注意要改變自己不良的讀書、寫字或工作的姿勢。
辦公室人員:正確的坐姿應該是頸、腰、背挺直,下頜回縮,眼睛平視前方,肩部放鬆,肘關節屈曲90度,給予前臂和手腕足夠的支持,髖、膝關節保持屈曲90度及雙足平放於地面。
2、選對枕頭,舒適睡眠改善與調整睡眠狀態
睡眠姿勢不當,不僅易引起腰腿痛,而且更容易引起或加劇頸椎病。因此注意改善與調整頸椎在睡眠中的體位及枕頭的軟硬高低等,則可起到預防及治療作用。枕頭的高低應以仰卧時頸不過屈,側卧時無側屈為宜,枕頭以放置在枕頸部後方為好,這樣可以維持頭頸部生理曲線,使椎節內外處於平衡放鬆狀態。或者挑一個薄、軟的枕頭,豎放,三分之一向上疊,頭部位於三分之二處,此法也能改變頭頸部的生理曲線。
3、自我牽引療法
這是一項可立即見效的措施。如你突然感到頸部酸痛,或肩背部及上肢有放射痛時,可將雙手十字合攏交叉,將其舉過頭頂置於枕頸部,之後將頭後仰,雙手逐漸用力向頭方向牽引5~10秒鍾,如此連續3~4次即可起到緩解椎間隙壓力的作用。其原理是利用雙手向上牽引之力,使頸椎間隙李開,使後突之髓核有可能還納,也可改變頸椎關節列線而起到緩解症狀之作用。
4、頸椎牽引治療
可用市面出售的或自製的四頭帶進行牽引,可坐位也可卧位牽引,牽引重量一般為1.5~6公斤,可根據情況自己選擇,若有時間則可較輕一點長時間牽引(30分鍾以上),若時間緊張可以大重量短時間牽引,牽引時注意頸部和身體縱軸相一致,不要扭轉或過伸、過屈。
每工作1個小時適當休息活動工作1小時左右,應起身活動一下,尤其是頭頸肩部,以放鬆緊張的肌肉和關節。站在窗前抬頭遠眺,利於頸椎的保健。
5、我就是有頸椎病該怎麼辦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在退變的基礎上長期勞損引起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等,從而造成神經、血管、脊髓受壓,出現的一系列臨床症狀。頸椎病根據分型進行治療:
1、頸型:給予針灸、推拿治療,2-3天可恢復;
2、神經根型:給予針灸、推拿、拔罐、艾灸,必要時牽引治療,效果較明顯;
3、椎動脈型:行針灸治療,避免扳法治療;
4、交感神經型:抗焦慮葯物治療;
5、脊髓型:手法治療時避免用力過大;針刺時選穴要綜合性考慮。症狀較重如有踩棉花感、大小便異常者,建議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