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頸椎病的自我牽引法?
牽引的療法,主要適用於神經根型的頸椎病,和椎動脈型的頸椎病。牽引的時候,根據頸椎病的類型不一樣,我們採取的體位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說,神經根型的頸椎病,我們一般是採取坐位,頭前屈20度,然後牽引的重量,一般在體重的1/10左右開始,當然也根據具體病人的承受能力不一樣,我們適當調整牽引的重量,一般來說,我們每天牽引一次,每次牽引20-30分鍾,這就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治療。
起床時,發現頸部僵硬不靈活,或覺頸肩部疼痛,應即平卧床上,將枕頭墊好,認作一次領保健功。如時間緊,不能做全套功。亦可只作仰頭搖正法和拿後頸兩個動作。
2
起床後,適當地作大幅度的頸部活動。作前屈、後伸、左右轉動和左右側屈等動作2-5次(自動復位)。
3
側卧位(頸痛側在上),枕頭墊高2-3厘米,使須受點屈曲(有利復位)。將頸肌放鬆後,頸椎病的骨科治療法,用同側手掌掌根部揉按頸痛處(可加些止痛葯油),按揉後再貼「消炎止痛膏」。
4
頸肩部熱敷或熱輔(用熱水袋或其它治療)。
5
老年人的頸椎病,多有椎間盤變性和鉤椎關節錯位存在,自我治療中,還應加上頸椎病調理器和頭頸牽引,每天一次,每次5-15分鍾。凡經自我治療法治療後,病情不見好轉或有繼續加重的趨勢,或治療三天仍未見效者,應及早請醫生診治,如病情如有好轉,可繼續自我治療。
2、頸椎病鍛煉方法
您好,頸椎病的鍛煉方法有很多,以下是比較簡單的小方法。
1、支撐頭部
在桌子前坐好,身體前傾,將肘部放在桌子上,用手掌托住額頭,保持3-5分鍾。
2、抬升運動
將雙手放到椅子邊緣,支撐身子,使腿部和臀部向上抬高,保持這個動作5秒鍾,重復幾次。可以鍛煉肩部肌肉、放鬆頸部。
3、收縮肩部
坐直,伸直脊椎,就好像你要長高一樣。然後將雙手放到腿上,此時讓雙肩向後靠攏。保持這個姿勢15秒鍾後放鬆,然後再重復幾次。
4、「烏龜探頭」
模仿烏龜向前探頭,並保持下巴水平,重復做十幾次。
5、轉動頸部
每隔一小時,低頭讓下巴盡量靠近胸部,然後360度旋轉頸部,重復幾次。
3、無頸托時頸部固定方法
用較硬的短粗圓柱體(如砂袋)夾在頸部兩側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頸托。
4、何謂頸椎定點旋轉復位法?
在正常情況下,脊柱的穩定有賴於關節、椎間盤、肌肉、韌帶等各種組織結構的相互協調,處於平衡狀態。項背部肌肉、韌帶的損傷、頸椎間盤的病變,極易導致頸椎前後關節的不穩定,對神經、血管和脊髓等組織產生刺激和壓迫,出現臨床症狀。通過細致的查體和X 線片分析,以觸診找到了引起病症的錯位頸椎的偏歪棘突,在牽引旋轉和推擠的作用下矯正錯位的病變頸椎,恢復頸椎的解剖位置和正常生理曲線,達到治療的目的。
5、怎樣實施頸椎定點旋轉復位法?
以患者棘突向右側偏歪為例,令患者坐於一矮凳上,醫生站立在其背後,用拇指進行觸診,自上而下。因寰椎(第一頸椎)無棘突,故可依次觸摸到第二至第七頸椎的棘突。偏歪的棘突,往往有壓痛。
以前胸頂住患者枕部,用右肘前部托住其下頜部向上牽引,適當右旋,以左拇指端頂住偏歪棘突的右側,向左側推動,可聽到響聲或偏歪棘突復位時的移動感。
復位完畢後,頭部置於中立位,再次進行檢查,如未復位,可重復上述動作。如偏歪棘突已復位,可適當行按揉及理筋等手法處理項背軟組織。
治療後患者要休息數日,避免伏案工作。頸椎不穩定的患者要採用頸圍加以外固定,維持體位。
對於項背肌僵硬或疼痛較重病例,可於治療前口服肌鬆弛或消炎鎮痛葯物,並進行理療或熱敷,待肌肉痙攣緩解,疼痛減輕後再進行治療,切忌強行復位。
6、頸椎病各型的手法治療怎樣進行?
對於頸椎病的按摩手法,有一些通用的手法,如揉按頸肌,提拿斜方肌,沿棘突和椎板方向的分筋和理筋手法,點按風池和肩井等穴位。但由於頸椎的分型不同,各型頸椎病的手法亦有不同。
(1)神經根型。應主要以上肢手法為主,根據神經孔狹窄的位置,沿上肢的三陽經或三陰經循經推按;牽抖上肢;點按臂月需,手三里,小海,外關,陽溪等穴位;彈拔、牽抖指間關節;彈響各指末端。
(2)椎動脈型。應主要在椎板和橫突孔周圍施以手法,沿椎板與關節突之間的間隙行拔筋、分筋手法;從頸6 橫突開始深按,沿椎動脈走行方向向頭部方向推分,刺激椎動脈起始部位,增加椎動脈血流量。上述手法效果不佳時,可以施以扳法治療。
(3)交感型。主要手法在頭部和頸前部。伴有頭暈、耳鳴、失眠、煩躁等症狀者,主要在頭部施以手法,開天門,推坎宮,揉印堂,分推高骨,點按風池、頭維、安眠、神門、內關等穴位;同時沿胸鎖乳突肌前緣按揉,通過刺激頸部交感神經節和小關節囊的深部感受器,達到調節自主神經的功能。
(4)脊髓型。主要以下肢手法為主,以強筋健骨,滋肝益腎為法,主要點按和推擦昆侖、絕骨、承山、陽陵泉、腎俞、膈俞,至這些穴位感到發熱為度。
7、頸椎不穩除了手術固定沒有其它治療方法了嗎
是的,你這個地方確定出現了明顯的不穩定性的因素的話,手術固定是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