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胸椎脊椎痛長考慮什麼疾病啊?x線片無任何發現?
大部分的腰背部疼痛是由於肌肉攣縮,外傷或脊柱變形造成的,但每10名患者中大約有1人是因為系統性疾病所導致的。腰背部疼痛可能出現在背部從脖子到腰部的任何一個位置,可能是一小部分,也可能擴散到很大范圍。
腰背部疼痛疾患它不僅存在於腦力勞動者中,也廣泛地存在於體力勞動者中,是臨床中最常見的症狀。
腰背部疼痛因治療困難、療程長、容易復發的特點,已成為現代社會難以醫治的痼疾,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質量。
患者的特徵
患者的特徵為:以腰部、背部、肩部、腿部的放射性疼痛、酸痛、擠壓痛、咳嗽痛、牽拉痛等為主,輕則影響正常生活,重則損害健康,嚴重者可喪失勞動能力。
醫學專家指出
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加,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工作環境的改善,腰背部疼痛的發病率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這可能與人們伏案工作時間延長,活動減少以及肥胖等因素有關,因此非常有必要增進人們對腰背部疼痛疾患的認識,了解相應的治療方案及保健知識,從而達到預防發生、及早診斷、及早治療、防止復發的目的。
為什麼會引起腰痛?
伴隨成長過程出現的S形彎曲
腰痛是人類自從用下肢直立行走以來常犯的老毛病了。從側面看,脊椎的頸部處向前,背部向後,腰部向前,呈S形的彎曲狀。也就是說,我們人類的脊椎,並非是筆直地立著的一根柱子,而是在支撐上半身的同時,能屈伸自如的一種S形的靈活的柱狀構造。那麼,S形的脊椎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構造呢?
骨盆上累積起來的24塊椎骨
位於我們身體上部的是頭,直接支撐這顆碩大頭顱重量的是頸椎,頸椎由7塊椎骨相連。頸椎之下是由12塊椎骨組成的胸椎,胸椎的兩側是肋骨。胸椎之下是由5塊椎骨組成的腰椎,腰椎立在骨盆之上。骨盆由左右的髖骨(髖骨的上部叫坐骨),中央的骶骨、尾骨組成,骶骨之上便是腰椎。脊椎對支撐上半身起著重要作用,從腰到頸,就像壘磚似的構造。椎骨和椎骨之間並非靠水泥似的堅硬粘合劑固定,而是靠椎間盤這種軟骨性的板夾在骨間,起著類似於軟墊的作用。
椎間盤老化是腰痛的原因
髓核這一軟組織位於椎間盤中央,其四周被輪狀軟骨纖維環環繞,纖維環外側前部是前縱韌帶,後部是後縱韌帶,起輔助作用。
纖維環里有強韌的膠原纖維,是一種非常有彈性的組織,位於中央的髓核呈明膠狀態,含有許多水分。因此,椎間盤有彈性,能吸收並緩和對脊椎的沖擊。
車的輪胎能支撐極重的車體運行,同時還起著軟墊的作用,避免將因道路崎嶇所帶來的沖擊直接傳向車體。這是因為,輪胎是由富於彈力的橡膠製成,裡面充滿了空氣。椎間盤也與之一樣,富於彈性的纖維環組織和髓核的水分發揮著軟墊的作用。
然而,髓核的水分從20歲左右開始逐漸減少,30歲以後,纖維環的水分也逐漸減少,椎間盤最早開始老化,漸漸失去彈性。由此,軟墊功能減弱,不能緩和腰椎受到的沖擊,容易產生疼痛。
肌肉力量不足也是腰痛的原因
上體的活動當然並非僅僅只靠椎骨和椎間盤支撐,連接骨與骨之間的韌帶和肌肉也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其中,肌肉伸長或收縮,除了關繫到關節屈伸外,還起著固定脊椎的重要作用,由許多塊骨頭與骨頭聯結而成的脊椎能筆直挺立,是由於其四周肌肉緊張之故。
比如脊椎兩側的腰大肌、腰內側的腰四方肌、腹側的腹直肌、外腹斜肌、內腹斜肌等,均與脊椎的穩定和活動相關。
然而,肌肉老化後,肌肉力量也會變弱,運動不足也可導致肌肉力量減退,支撐脊椎的肌肉力量退化,自然成了腰痛的原因。
為了固定脊椎,背肌力量與腹肌力量必須很好地保持平衡。但因為腹肌力量退化,使這種平衡遭到破壞,因此,便出現腰痛。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
不過,雖然都叫椎骨,但並非所有部分都大小相同。頸椎只需支撐頭部重量,因此椎骨較細,而承載全部上體重量的腰椎骨,則大而牢固,能充分承載上體的重量。從另一方面來說,由於腰椎需承受重壓,也意味著這部分容易受到損傷。
實際上,最容易出現腰痛的是腰椎最下部的第5腰椎和骶骨部分。
腰背部為什麼容易患病?
人類直立時,從側面來看,脊柱並不是垂直的一條直線來支撐身體,而是骨盆以上稍呈S形彎曲,骨盆相對於地面也稍稍傾斜,在這種狀態下身體受向前移動力的作用,使腰部負擔過重。另一方面,頸部要支撐4~5千克重的頭部,還要保持高度的靈活性,完成轉頭、抬頭、低頭等動作,致使頸部負擔加重。支撐頭頸部的是肩背部,對肩而言,懸掛著占體重1/8的兩條胳膊,兩條胳膊在拿重物時,所有負擔就全落在肩背上了。由此可見,人類在直立行走時,為了生存,不得不提重物或搬運東西等,具有了各種技能,因此,以脊背為中心,頸部與腰部經常承受過重負擔,加之腰背部結構精密、巧妙、復雜,因而很容易受損而患病。
腰背部疼痛產生於日常生活中:
姿勢是決定腰背部是否健康的最重要因素。錯誤的姿勢是引起腰背部病變的主要原因,通常會導致脊柱的骨和關節過早發生不可逆的退行性變,引起肌肉不均衡和緊張,還會使韌帶鬆弛或綳得過緊,所有這些都會引起腰背部疼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不良的姿勢,例如:不正確的坐、立、行及睡眠姿勢,長時間伏案閱讀,書寫和看電視、上網,在辦公驗室長時間坐著的工作方式,不正確的搬運物品,長時間駕車,家居生活中工作檯面的高度過低,瑣碎的家務事以及運動損傷等等都會引起腰背部疼痛或加重腰背部疼痛的臨床症狀。椎病的早期,沒有明顯的神經系統受損的體征。
下列職業容易患腰背部疼痛疾患:
辦公室工作人員、運動員、戰士、汽車司機、醫生、護士、教師、會計、設計研究人員、政府公務員、職業經理、公司文員、電腦操作員等及強體力勞動者,長期在礦洞、冷庫等環境中工作的人員,家庭主婦以及夏季在空調室工作的人員等。
按病因分類
無論是骨組織的病變,還是軟組織的病變,均分為五大類進行考慮。即對所有的腰痛病,可以按外傷、炎症、腫瘤、畸形和代謝性疾病五大類去思考,並進行鑒別。
1、外傷性腰痛:外傷性腰痛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外傷是指較嚴重的外傷引起骨或軟組織的解剖性的損害;慢性外傷是指由急性外傷移行過來的或反復輕傷所造成的腰部損傷。例如腰椎骨折,棘間韌帶斷裂或慢性勞損及脊柱脫位,均屬於此類。
2、炎症性腰痛:炎症性腰痛病一般多指椎骨的急性感染,脊椎骨骨髓炎,但比較少見。軟組織中的纖維組織炎、慢性筋膜炎、第三腰椎橫突周圍炎、椎體骨軟骨炎、脊椎骨髓炎、風濕性腰痛、類風濕性腰痛等屬於此類。
3、腫瘤所致的腰痛:腰部軟組織腫瘤比較少見。椎骨的腫瘤又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的兩種:椎骨的原發性腫瘤有巨細胞和血管瘤;繼發性的轉移瘤,在腰椎常見,為癌轉移。
4、畸形所致的腰痛:脊椎的畸形能夠引起腰痛的有:峽部不連、脊椎滑脫、水平骶椎、半椎體、一定程度的腰椎骶化和骶椎腰化,脊柱側凸症、小關節不對稱等。另外下肢的畸形亦可導致腰痛,如先天性兩下肢長度不等,馬蹄內翻足,膝內、外翻,平跖足,小兒麻痹後遺症等。
5、代謝性疾病所致的腰痛:屬於代謝性疾病的有脊柱的骨質疏鬆(老年性骨松變)、骨質軟化、增生性脊椎病(屬於衰退性疾病,也可算作代謝性疾病之一)等。
除以上五大類別外,臨床上還有其它原因導致的腰痛,如腹腔臟器疾患有:腎、輸尿管結石、腎炎、腎結核、腎下垂、習慣性便秘等;盆腔臟器疾患有:子宮位置異常、慢性輸卵管炎、子宮頸癌、痛經、妊娠等,還有脊髓炎、馬尾神經壓迫症、坐骨神經痛、佝僂病及軟骨病、布氏桿菌病等,這些疾患均可伴發腰痛。
沒想到的姿勢也是腰痛的病因
什麼姿勢,什麼動作會加重腰的負擔呢?一般說來,大家都知之甚少。第3腰椎與第4腰椎間的椎間盤上,在什麼狀態時承受了多大的壓力?有人對此作了調查,其結果顯示,坐姿較站姿更易加重腰的負擔,這是因為坐下來時腰需彎著。
如果是肌肉有力量的人,稍微運動一下是不會傷腰的,可對肌肉力量較弱的人而言,即使是在椅子上坐著幹活,腰所承受的負擔也是相當大的。這樣,因不在意姿勢而引發腰痛的例子之多也就不難理解了。
一提起腰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老年病。事實上,腰痛在青壯年中也很常見,20歲、30歲剛出頭的人當中,患腰痛的也不少。從20歲開始椎間盤開始老化,讓人總感到無可奈何。如果肌肉有力量的話,二三十歲的人,肯定能充分地彌補椎間盤老化帶來的影響。
據說在舉重運動員、相撲力士這些腰部承載巨大壓力的運動員中,不管腰椎是不 是非常疼,有很多人並沒有反映腰痛,這些就是最好的例證,說明肌肉力量能充分抵消腰椎老化帶來的不便。要證明肌肉力量能彌補腰椎的缺陷,可以說這些是最好的例證。
引起腰痛的的全身疾病
脊椎、椎間盤之類,或者骨骼、肌肉、筋腱、韌帶等都是引發腰痛的病因。但除此之外,因為有這樣那樣的病,作為病症之一而引發的腰痛,這種情況也是有的。由於妊娠、生產導致的腰痛雖不算病,但也還是屬於一種原因而引發的腰痛。
另外,還能舉出以下疾病。
1、消化系統疾病
因為胃、腸、胰臟不好而引起腰痛。有時,便秘也是原因之一。
2、尿路系統疾病
腎臟、膀胱、尿道等疾病很容易引發腰痛,好像尤其是結石更容易引發腰痛,尿路感染時,經常會產生發熱、排尿陣痛、血尿、蛋白質等症狀。
3、婦科病
卵巢、子宮等處長腫瘤、子宮內膜症、附件炎等等這些婦科病好像大多會引發腰痛。此外,常見的還有發熱、非正常出血。另外,也有人每次月經來之前或月經期間就腰痛。這一類人通常是月經不調,下半身一發冷,腰就會痛得厲害。
4、感冒、流感
患感冒、流感等感染症時,經常會伴有肌肉或者關節痛,大多會引發腰痛。除了全身無力、發熱、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狀外,前者也是判斷的標准。
5、癌
脊椎是癌細胞容易轉移的地方,一出現轉移,也會引發腰痛。
2、什麼頸椎病需要做CT檢查?
頸椎病又稱為頸椎綜合症,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症、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成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症。頸椎病的診查手段: 1、頸椎動脈扭曲試驗:病人頭略向後仰,患者頭部左右旋轉,如患者出現頭暈即為陽性。2、頸椎間盤突出、椎節不穩、頸椎X線、CT和MRI檢查發現頸椎鉤椎關節增生和椎間孔狹小等;椎動脈造影可以見到椎動脈狹窄或者扭曲現象。CT是用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檢查病人,需判定頸椎骨質有無破壞、寰枕區畸形或解剖關系異常,判斷椎管矢狀徑、椎骨橫突孔徑、寰椎椎動脈溝環的形態、出現的 側別、骨刺大小與部位、後縱韌帶鈣化的寬度、厚度、長度、與脊髓的關系,椎管內佔位性病變,椎管內脊髓有無壓迫和壓迫物之部位,大小,壓迫脊髓的程度,必要時與脊髓造影同時進行掃描,有以上情況者都需要CT掃描檢查。
3、頸椎病的檢查方法都有什麼?
?
4、這樣算是頸椎病嗎?
現在的頸椎病很常見的,一般的人的的警頸椎病,沒有什麼大問題,對身體影響不大,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如果有嚴重的頸椎病,應該馬上到醫院診斷治療,祝你早日健康
5、頸部病例分析
(1)甲狀腺結節:原因待查。甲亢。霍納綜合征。
(2)脖子變粗2年,頸部可見明顯增粗,喉部可觸及腫塊,質軟,表面有結節狀,能隨吞咽上下移動。
近來脾氣明顯較以往急躁,愛發脾氣,消瘦,同時自覺在休息時氣急。
右側面部潮紅無汗,眼瞼略微下垂,吞鋇X線檢查可見識到右側受壓。
(3)術中注意止血,避免損傷神經,取出組織送病理
6、頸椎正常的應該是什麼形狀 ?
頸椎的正常形態從解剖上來說,椎體較小,橫斷面為橢圓型,上下關節面的關節面幾乎成水平面,有橫突孔和鉤錐關節,特殊的有第一頸椎,也就是寰椎,呈環狀,無椎體,棘突和關節突,第二頸椎為樞椎,椎體向上伸出齒突和寰椎相關節。第7頸椎為隆椎,棘突特別長,末端不分叉。而在X線照片檢查的時候,椎體之間連續呈曲度向前,頭部偏向後的正常生理性頸部前凸。
7、請大家幫幫我~~
我得過脊柱側彎,有七年,因為度數太大了,去年做了手術,所以一定要相信我說的。
脊柱側彎和飲食什麼的可以說是沒有關系。平時最好不要做劇烈運動,少扭動上身,平時身子別老歪著。
因為不知道你妹妹彎的度數,所以我詳細說一下吧。
如果度數小於四十度,根本不用太著急,考完大學再去找醫生,看是牽引,戴支具,做手術,還是因為已經成年而度數又小就不用管了。
如果度數大的話,看發展趨勢了,這要聽醫生的,可以讓醫生預測一下,再過半年的話,度數會加重多少。度數的多少是和做手術時動幾節骨頭,用幾個釘子有關的(當然是越少越好)。如果再拖半年影響不大的話,舊拖吧,等考完,放假時再做手術。當然,如果現在情況確實嚴重的話,一定要趕緊做。
不過你放心,你不會失去妹妹的。說句不愛聽的實話,從醫學角度講,即使彎的度數很大,等到人因此而心肺功能徹底衰竭時,那要好多年後呢,得用十位數計算。我今年15歲,像上面那樣殘酷的話,醫生當時也對我說過的。
再次強調,如果度數小是不用動手術的。所以你也不要太擔心了。
關於脊柱側彎的病理網上一搜就可以找到。至於手術,術後是非常疼的,不過有一個月就基本可以自由活動了。我當初就是暑假做完,開學就去上學的。所以你不用怕耽誤你妹妹的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