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術後體位

頸椎術後體位

發布時間:2020-10-16 22:02:43

1、臨床懷疑頸椎骨折的患者,攝片最佳的體位組合是?

關鍵看懷疑頸椎哪一段,
如果是第一二節頸椎懷疑骨折,做張口位片,和站立或仰卧側位片。
如果是第3-7頸椎骨折懷疑,做站立或仰卧正位和側位片。

2、哪一種體位可以椎管狹窄程度加重

近些年來比較常見種骨科類疾病頸椎管狹窄多人對此病並陌生臨床上頸椎管狹窄分先天性及繼發性兩種先天性多發育型椎管狹窄繼發性椎管狹窄常見退變性椎管狹窄即由於頸椎間盤退變髓質增生、韌帶肥厚和骨化等使椎管容積減少導致脊髓和神經根受壓其陳舊性頸椎損傷、結核、頸椎手術等亦導致頸椎管狹窄頸椎管狹窄症狀般常有程度等四肢感覺、運動及括約肌功能改變重者則呈現癱瘓 頸椎管狹窄與頸椎病有定關系患有頸椎管狹窄人容易患上頸椎病旦發生症狀經非手術治療通常容易治癒而先天性患者輕微退行性改變即使脊髓或神經根受壓迫而發生定頸椎管狹窄症狀有時輕微損傷即引起嚴重神經症狀尤其年齡較大患者甚至較大過伸動作即導致神經損傷 醫院專家指出前頸椎管狹窄通常老年人群發病起病比較隱匿發展較緩慢多創傷或反復輕微外傷出現症狀或使症狀加重臨床症狀呈多樣性包括疼痛、軟弱及肢體痙攣某些患者頸伸時出現突、短暫電擊樣休克感向下擴散 典型頸椎管狹窄症狀有下幾種:1、四肢麻木無力發涼僵硬靈活腳落地似踩棉花感頸部活動受限或明顯步態蹣跚易跌倒2、胸腹部有束帶感重者出現呼吸困難四肢及軀干感覺減退或消失肌力減弱站立及行走穩嚴重者出現四肢癱瘓 對輕型頸椎管狹窄病例採用理療、制動及對症處理多數患者非手術療法往往症狀獲得緩解對脊髓損害發展較快、症狀較重者應盡快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按照入路同分:前路手術、前外側路手術、路手術手術入路選擇應臨床基礎上充分借用CT、MRI等現代影像技術術前應明確椎管狹窄、頸脊髓受壓部位做哪裡壓迫哪裡減壓有針對性進行致壓節段減壓原則

3、頸椎病的正確體位移動有哪些?

不良的工作體位,不僅容易在工作中疲勞,降低工作效率,而且是頸椎病發生、發展與復發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認為,與頸椎病退變關系最為密切而直接的因素是長期低頭工作,即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位或某些特定的體位,以致椎間隙內壓力增高而引起一系列疾患。 1.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即對某種職業需長時間向某一方向轉動或相對固定者,可每間隔一段時間向相反方向轉動頭頸。
2.定期遠視:當近距離看物後,應抬頭遠視半分鍾左右,待眼睛疲勞消除後再繼續工作。這樣有利於緩解頸椎的慢性勞損。
3.調整桌面或工作台的高度與傾斜度:防止頭部長時間處於仰伸狀態或曲頸狀,原則上使頭、頸、胸保持正常生理曲線標准;尚可升高或降低桌面與椅子的高度比例,以避免頭頸部過度後仰或過度前屈;此外,定製與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更有利於坐姿的調整。
4.工間活動:任何工作都不應當長時間固定於某一種姿勢,至少每2小時能夠全身活動5分鍾。各人根據自身具體情況採取相應的活動方式,對頸椎及全身骨關節系統均很有幫助。對於長期伏案工作者,應隔1~2小時,有目的地讓頭部向左右轉動數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以達到該方向的最大運動范圍為准;或行夾肩運動,兩肩慢慢緊縮3~5秒,而後雙肩向上堅持3~5秒,重復6~8次;也可利用兩張辦公桌,兩手撐於桌面,兩足騰空,頭往後仰,堅持5秒,重復3~5次。

4、頸椎變形該怎麼辦啊,尤其是變換體位時,比如睡覺和起床的時候很暈,不過就兩3秒,,哪位大俠能解決啊?

注意頸部姿勢 不要太壓迫頸部神經及血管

5、第37頸椎正位及頸椎側位x線攝影體位設計

你好,請問你是想咨詢什麼情況

6、體位改變時頭暈,已做過CT、頸椎等檢查,但沒查出頭暈原因,還應該怎麼做

每一種病都是有其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就如同牛奶在變成酸奶之前你是無法知道他在變。中醫的診斷是症狀診斷,治療重在整體調理。沒有診斷不表明沒有變化。60分是及格,59分就是不及格。西醫的診斷要達到60分甚至更高才能確定。所以建議你去看中醫,但要找一個好醫生。好的中醫需要很多年的實踐。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綜合內科-錢紅宇副主任醫師

與頸椎術後體位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