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外傷症狀

頸椎外傷症狀

發布時間:2020-10-14 08:19:28

1、頸椎損傷....

你好,我很理解你的心情。因為老百姓沒有太多的醫療知識,所以遇到疾病就心急,而且亂投醫,亂用葯。大體治療上分保守和非保守治療兩種。非保守就是直接手術,這樣副作用大,費用高,而且也不一定完全治癒。保守有很多種:1牽引治療,牽引只是拉寬椎間隙,它對突出也不能改變,而且你這種情況絕不能做牽引。2針灸可行,但針灸也有它的適應症。3外用葯,口服葯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椎間盤生理改變。4現在又興起小針刀等等很多種療法,也是不能改變突出物以及生理曲度,使患者多花費,還延誤病情。5我建議你找正宗手法復位的大夫整骨推拿復位。以我個人的經驗手法復位對椎間盤突出有確切的治療效果,從臨床上治癒。但復位後幾天內必須嚴格限制活動。而且不能隨便找人復位,在治療上還要根據情況加針灸治療。

2、頸椎損傷的症狀

?

3、中風與頸椎損傷的醫學區別

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症狀的一類疾病。
頸椎損傷的症狀

  1.頸部症狀 除頸後部疼痛外,因前縱韌帶受累,亦多伴有頸前部的疼痛;頸部活動明顯受限,尤其是仰伸動作(切勿重復檢查);頸部周圍有明顯壓痛。
  2.脊髓受損症狀 病理改變位於中央管周圍,愈靠近中央管處病變愈嚴重,因此錐體束深部最先受累。臨床上表現為上肢癱瘓症狀重於下肢,手部功能障礙重於肩肘部。患者感覺功能受累,臨床上表現為溫覺與痛覺消失,而位置覺及深感覺存在,這種現象稱為感覺分離。嚴重者可伴有大便失禁及尿瀦留等。

中風和頸椎損失的區別:前者沒有外傷病史,後者有明確外傷病史,

4、頸椎脊髓損傷臨床表現?

脊椎病是脊椎的骨質、椎間盤、肌肉及韌帶發生改變,刺激脊髓及脊神經而出現的症狀,以頸椎病、腰椎病較為常見。該病多表現為頸肩酸痛、頭痛、眩暈、腰骶部酸痛、甚至牽連引發下肢疼痛,不能直立等,嚴重者可能會導致癱瘓,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不良影響。

5、頸椎神經損傷

你好,如果是手術後30天內有時麻木抽筋有可能是因為手術的麻醉葯還沒完全消失,如果是長期的話並出現疼痛考慮是未完全受損神經發生了痙攣,你父親現在經過針灸已經有些效果建議繼續使用針灸來進行治療,微創手術的傷害較小也不失為一個治療的好辦法,營養神經的葯物像最常用的維生素類的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主要是針對外周神經的。

6、為何頸部外傷後要及早診治?

頭頸部嚴重外傷容易受到重視,而不足以引起骨關節損傷者,常可能導致局部軟組織包括韌帶的不全損傷,若不及早診治,容易使其局部癒合與修復不佳,導致頸椎失穩,加速頸椎的退行性改變而導致頸椎病。

對頸部損傷不十分嚴重的傷員,其頸椎椎旁肌的壓痛情況,可反映出有無頸椎韌帶損傷,常常是韌帶損傷的主要症狀之一。對頸椎X線片除注意觀察骨關節改變外,尤其應仔細觀察椎體前陰影有無增寬現象。因頸部創傷反應可以遲發,對外傷當時不能確定者,應在傷後3 ~ 5 日進行重復檢查,並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繼續觀察。

外傷後早期及時給予有效的治療,既是創傷本身的要求,也是預防引起或加重頸椎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對較輕的患者可用頸托制動,而對病情較重的患者則需住院行牽引治療,必要時行顱骨牽引,這種強制性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將頸椎受損局部的創傷反應程度降低到最低水平,也是保證其局部癒合與修復的基本條件。同時,對外傷涉及椎管內並有可能引起水腫、充血及滲出反應時,均需應用脫水劑治療,如利尿劑、高滲葡萄糖、甘露醇、類固醇皮質激素等,對減輕神經受損程度及骨贅形成速度具有直接作用。

7、如何搬運頸椎損傷或懷疑頸椎損傷的患者?應特別注意哪些問題

根據您的描述有頸椎骨折的病人,在搬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整體的搬運,要同時托住頭和後背這樣平卧姿勢搬運,另外在翻身的時候也要整體翻身,保持頭部和上身的同一個姿勢,另外如果是有頸托的話,可以用頸托外固定,這樣也能夠避免骨折的活動錯位,預防損傷到頸部的脊髓。

與頸椎外傷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