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後路單開門手術

頸椎後路單開門手術

發布時間:2020-10-11 15:18:10

1、何謂「單開門」椎板成形術?

即將椎板的一側翻開並懸吊於下位棘突尖部,從而起到擴大椎管矢狀徑、減輕脊髓壓迫的作用,可使減壓後的椎管矢狀徑保持適當的大小及減少骨窗內瘢痕形成,適用於椎管狹窄症患者。

頸椎後路手術途徑充分暴露第三至第七頸椎椎板,剪去下兩個棘突,並在棘突根部打孔,每棘突一個孔,然後在離中線5mm(小關節內緣)的椎板上以氣鑽磨或用尖鴨嘴鉗咬一縱行骨槽,留底部骨質厚約2mm,以同樣方法在對側椎板上開骨槽;用小椎扳鉗將患側骨槽由下向上逐漸鉗開,當全槽鉗完時,用刀將「門」上下韌帶橫切開,將「門」慢慢打開並用神經剝離子分開「門」與硬膜的粘連,將「門」

打開到10mm 即可,全面檢查一次硬膜。用大圓針和粗絲線穿過棘突孔,針由肌肉下向皮下穿過,兩端在皮下打結懸吊棘突。將每個棘突懸吊好後,即可用皮下所取的脂肪片蓋住骨窗,在「門」的活頁部將剪下的棘突小條植於其上方,以促進骨融合。單開門的「門」每打開1mm,椎管前後徑即可增加約0.5mm,一般到達10mm 即足矣。術中將棘突切除亦可。術後放置負壓引流管,分層縫合。

2、後路手術包括哪些種類?

頸椎後路手術是在直視下開放椎管及部分神經根管,探查及明確病變對脊髓及神經根的壓迫徵象,並解除其壓迫因素,使脊髓和神經根有一定活動的餘地,並達到相對減壓的目的,特別適合於頸椎椎管有廣泛狹窄的病例。目前臨床上常用的後路手術術式有以下幾類。

(1)椎間孔擴大術。即從後路切除小關節面,開放椎間孔,找出神經根,並去除神經根受壓的因素,僅限於診斷明確的根性疼痛症狀。

(2)椎板切除椎管探查術。即將兩側椎板切除,直視下觀察椎管內致壓物及受壓情況,明確病變性質,去除壓迫物,同時達到減壓的目的。

(3)廣泛性椎板切除減壓術。即在椎板切除術的基礎上,向兩側擴大減壓范圍達兩側小關節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減壓徹底,但對頸椎的穩定性破壞過多,影響遠期療效。

(4)椎板成形術。即在廣泛切除椎板減壓的基礎上,又保留原有的椎板,擴大椎管矢狀經,從而減輕對脊髓的壓迫。因術式不同又分為「單開門法」椎板成形術及「雙開門法」椎板成形術兩種,為近年來開展的新手術。

總之,後路手術可在直視下進行椎管內手術操作,易於發現脊髓及其周圍的病變,明確神經根受壓的真相,可行椎管內及根管內的探查,減壓徹底,能補充前路手術之不足。但後路手術較復雜,出血較多,行椎管內探查時需牽拉脊髓而使其易於受損,或因解剖條件限制不能徹底減壓,且破壞較大,容易影響頸椎的穩定性,有時使手術療效不夠理想。

3、後路手術多久恢復,頸椎後路單開門手術

?

4、頸椎後路單開門手術45天能長到什麼程度?

您好!根據你的情況一般術後6周是可以大致恢復正常的,建議注意休息,必要時進行局部X光或磁共振復查一下比較好。

5、頸椎後路單開門椎管減壓植骨融合術的功能鍛煉

一般需要制動二三月,然後頭米子操鍛煉。

與頸椎後路單開門手術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