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人做完頸椎結核手術後如何康復
慢慢會好。 首先讓突出的骨頭復位 ,其次給於固定,比如夾板等,等癒合一般要動手術的,祝願你早日康復! 根據沃爾夫定律,可以吸收消失,只是
2、武漢腰椎痛是怎麼回事
姿夜是一位辦公室工作的人員,長期面對電腦工作讓姿夜患上了頸椎病。最近,她的頸椎病更加嚴重 了,甚至不敢單獨轉動頭部,於是,姿夜決定去醫院檢查,醫生詢問著姿夜的狀況。姿夜說自己最近經常感到倦怠無力,食慾不好,夜間還會盜汗,頸椎越來越痛了,經常性的有吞咽困 難。經過X線檢查後,醫生確診姿夜患有頸椎結核,醫生告訴姿夜她的頸椎結核已經伴有寒性膿腫,如果 治療不及時很可 能會形成竇道,治療就困難了。姿夜原來只是認為自己的頸椎病又嚴重了,沒想到患上的確實頸椎結核,醫生根據姿夜的病情為她制 定了一系列的治療方案,姿夜意識到了病情的嚴重性並決定積極配合治療,希望能早日擺脫病痛的折磨。一、早期症狀至於此病一般發病緩慢,不易被人察覺,早期無明顯全身症狀。局部症狀輕微,但有部分病人感到不 適、疲乏無力、午後低熱、夜間盜汗、食慾不振、身體消瘦,並且會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和營養不良,紅細 胞沉降率加快 等結核的全身症狀,兒則宵夜啼哭、精神萎靡。不愛活動等症狀。二、精神系統症狀神經系統症狀,常出現腰背部疼痛,為輕微的鈍痛、酸痛,呈持續性或間接性,休息則輕,而勞累則 會加重,咳嗽,噴嚏,或持重可加重疼痛。早期疼痛不會影響睡眠,病程長者夜間會疼痛。當病灶壓迫神經,或有病理性骨折時候,疼痛則相當劇烈,並沿神經根放射。頸椎結核常為枕痛、頸 痛、肩痛和上肢痛。胸椎結核則有肋間神經痛,或束帶樣感覺異常。三、姿勢異常作為頸椎結核病人,常有頭部前傾或斜傾,視物時候不敢單獨轉動頭部,而是隨同軀干一起轉動,經 常用手托下顎。胸椎或腰椎結核病人走路時候,上身向後傾斜以減輕患錐的壓力,並以手扶腰部緩緩步行 ,俯身取物時 候常有屈髖屈膝,而脊柱垂直,不敢彎腰,並用一手撐於大腿前部。在最後武漢弘濟骨科醫院專家介紹,脊柱結核合並癱瘓餓約有10%,應該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主要 的措施為脊柱結核活動期堅持不負重,堅持卧床和抗癆葯物治療,如已經發生癱瘓,應早期積極治療,在 非手術情況下, 進行抗結核葯物治療。武漢骨科專科醫院--武漢弘濟骨科醫院。醫院擁有一支以國內著名骨科專家為學科帶頭人的雄厚的骨科醫療團隊,臨床以骨科微創手術為技術核心,掌握當代最先進的骨科各類疾病的治療術及康復方案。提倡「能簡單,不復雜,能保守,不手術」的治療方針,全方位治療各種類型的骨科傷病。醫院設有腰椎間盤病科、頸椎病科、骨傷科、骨病科、骨關節科、股骨頭壞死科、中醫骨科、風濕類風濕科、外科、內科、疼痛科、康復理療科、中西醫結合科等十多個臨床科室,醫療項目的細分,使骨病的診療做到真正的專業、專家、專病、專治 。
3、頸椎結核的臨床表現
1.全身症狀
患者常有全身不適、倦怠乏力、食慾減退、身體消瘦、午後低熱、夜間盜汗、脈率加快、心慌心悸和月經不調等輕度中毒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如膿腫發生混合感染可出現高熱。兒童患者發熱可能比較明顯,常有性情急躁,不喜玩耍,抱時啼哭和夜間驚叫現象。大部分患者有營養不良及貧血。患者若合並有肺結核,可出現咳嗽、咳痰、咯血或呼吸困難。合並有泌尿系統結核,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和血尿等症狀。
2.局部症狀
頸部輕微持續性鈍痛,後伸則加劇,勞累後加重,卧床休息可減輕。夜間痛不明顯,患者多能較好地睡眠,這與惡性腫瘤不同。病變加重刺激或壓迫神經根後疼痛可向肩部、上肢或枕後放射。患部棘突有壓痛和叩擊痛。
3.頸部僵硬
各方向的運動都受限制,低頭視物連同軀干一同轉動,多由於疼痛後病椎周圍肌群的保護性痙攣所致。有些患者常有斜頸畸形;部分患者頭前傾、頸短縮、喜用雙手托住下頜部以免在行動中加劇疼痛。此亦稱拉斯特(Rust)征。寰樞椎關節受累後頭部旋轉功能大部分消失。後凸畸形多不明顯,多為生理曲度變平。
頸前膿腫形成時,可出現咽部不適感,發音聲調改變,睡眠時鼾聲大作,重者可出現呼吸及吞咽困難。少數患者自口腔吐出膿汁、死骨片和乾酪樣物質,系咽後膿腫或食管後膿腫破潰所致。體檢時可在咽後部及頸部兩側觸及膿腫。頸後三角區的波動性膿腫,多提示寒性膿腫。
頸椎結核發生脊髓受壓時,患者可出現痙攣性癱瘓。壓迫較輕者可出現不完全截癱,可有運動障礙,亦可合並有感覺障礙及括約肌障礙。壓迫較重者,可出現完全截癱而有明顯的感覺障礙平面。肢體的腱反射亢進,病理反射如巴彬斯基征多為陽性。
4、腰椎結核是怎麼患上的?
一、概述
頸椎結核和其他骨與關節結核一樣是一種繼發病變。即全身結核病的局部表現,原發灶多在肺部,少數在淋巴結,消化系和泌尿生殖系等。頸椎結核可引起脊髓壓迫而導致高位截癱,所造成的病殘十分嚴重,故對本病的早期診斷、治療及預防應引起重視。
二、病因病理
頸椎結核以頸6最為多見,上頸椎發病較少,僅佔0.5%。頸椎結核的病灶絕大多數位於椎體,主要由於椎體易勞損,椎體上肌肉附著少,椎體內松質骨成分多,椎體營養動脈多為終末動脈。病灶發生於椎體附件非常少見,約佔6.3%。單純椎弓根結核僅佔1%。附件結核易侵犯脊髓引起壓迫症狀。椎間盤無血液運行,故無原發性椎間盤結核,但容易被結核菌破壞。 結核桿菌從原發病灶主要經動脈系統進入椎體,少數通過靜脈系統和淋巴管逆流進入椎體。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進入椎體的菌栓發病形成病灶。大多數(約90%)病例的椎體病灶只有一個。少數病例的病灶在兩個或兩個以上。每個病灶之間有比較健康的椎體或椎間盤隔開,因此也叫跳躍型病變。根據病灶的發生部位不同而將椎體結核分成三種類型:邊緣型、中心型和骨膜下型。 (1)邊緣型 臨床多見於成人患者,病灶靠近椎間盤,容易穿破軟骨板侵犯至椎間盤,波及鄰近椎體。以溶骨性破壞為主,死骨較少或不形成死骨。嚴重時相鄰椎體發生塌陷而形成頸椎後突畸形。 (2)中心型 此型多見於兒童,成人少見。病灶位於椎體中央。兒童椎體小,病變進展很快波及整個骨化中心,穿破周圍的軟骨包殼,侵入椎間盤及鄰近椎體。成人椎體較大,病變進展慢,早期病變可局限在椎體中心部位,而不侵犯椎間盤及鄰近椎體,因此早期症狀不明顯。病變以骨質破壞為主,形成死骨。少數病例死骨吸收後形成骨空洞,空洞壁的骨質輕度緻密。空洞內充滿膿汁或乾酪樣物質。晚期發展嚴重時,整個椎體可破壞,發生病理骨折,椎體壓縮成楔形,形成頸椎後突畸形。 (3)骨膜下型 臨床較為少見。病灶多位於椎體前緣,以骨質破壞為主,往往無死骨形成,呈溶冰樣改變。此型病變亦可因椎體外結核病變侵蝕所致。
三、臨床表現及症狀 1.本病起病隱襲,病程進展緩慢,部分患者繼往有結核病史或結核病接觸史。早期症狀較輕,不易發現。成年患者常誤診為風濕、勞損而給予抗風濕或其他對症治療。兒童的輕微症狀更易被忽視。有些患者早期無自覺症狀,可在查體時偶然發現。有些病例直到發現寒性膿腫,頸椎畸形以至截癱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