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手術的風險?
頸椎病常見的一些臨床現象嚴重了確實很影響我們的生活,若是一些傳統醫治手術解決不了問題可以考慮頸椎病前路手術,手術的風險跟患者的年齡也有一定的關系,年患者齡小風險也就小。
2、高血脂和頸椎病的治療
看了你的問題我可以向你提出一下議 , ,
頭暈可能是頸椎增生也能引起頭暈,也有可能和血壓有關。
向這種情況我可以說一個治療來方案僅供參考!
1。生理鹽水 250ml
脈絡寧 20 ml
2。5%糖 250ml
胞磷膽鹼鈉1g
3 10%糖 500ml
V-C 3.0
Vb6 0.6
10%氯酸鉀 10ml
以上三組液體,用葯三到五天方可見到明顯療自效,以上你所說的症狀都應有所不同成度的好轉。如頭仍有頭暈你可進行按摩〈頸部〉,老人用低枕。
另外你還可以讓老人堅持每天早晚牽引各30分鍾。
低枕休息,三天後應該見好轉,如效果不理想,還可進行枕神經阻滯
我是疼痛科醫生,向這種病每天都能見到
3、頸椎病喝黑茶有效果嗎
作用
1、黑茶有補充膳食營抄養的作用:
2、黑茶有利尿解毒的作用:
3、黑茶有助消化解油膩的作用:
4、黑茶有殺菌消炎的作用:
5、黑茶有降脂減百肥預防疾病的作用:
6、黑茶有降血糖治糖尿病的作用:
7、黑茶有抗氧化延緩衰老的作用:
8、黑茶有降血壓的作用:
9、黑茶有抗癌、抗突變的作用:
癌症是當前世界上引起人度類死亡率極高的疾病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後期,世界各國的科學家先後發現茶葉或茶葉提取物對多種癌症的發生具有抑製作問用。湖南農業大學採用現代葯物篩選的尖端技術高通答量篩選技術對黑茶進行腫瘤細胞模型SGC7901的高通量篩選研究,證明黑茶對腫瘤細胞具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4、最近一段時間前胸和後背老是陣痛
頸椎病如何預防
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尤其長期低頭伏案工作,使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位或某些特定體位,不僅使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而且也使頸部肌肉長期處於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後部肌肉和韌帶易受牽拉勞損,椎體前緣相互磨損、增生,再加上扭轉、側屈過度,更進一步導致損傷,易於發生頸椎病。頸椎病隨著年齡的遞增而成倍增加,輕者造成患者病痛,重者可致殘。
預防頸椎病主要是減緩頸椎間盤退變的進程。不良睡眠體位,工作姿勢不當,不適當的體育鍛煉都是頸椎骨關節退變的常見原因。發育性頸椎管狹窄、頸椎先天性畸形等是頸椎病發病的潛在因素。預防頸椎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改善與調正睡眠狀態。人每天有1/3時間卧床,睡眠姿勢不當會加劇頸椎盤內壓力,使頸椎周圍韌帶、肌肉疲勞,誘發頸椎病。為使頸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線,應注意幾點:
①枕頭的高度應適中。枕頭的形狀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這種形狀優點是對頸部可起到相對的制動作用。
②睡眠體位應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雙膝呈屈曲狀,使全身肌肉放鬆。
③床鋪應選擇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以木板為底的席夢思床為佳。
二.糾正與改變工作中的不良體位。頸椎退變與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或某種特定體位有密切關系。不良體位會導致椎間盤內壓增高引起一系列症狀。對長時間伏案工作者建議:
①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讀書寫字30分鍾後應活動頸部,抬頭遠視半分鍾,有利於緩解頸肌緊張,也可消除眼睛疲勞。
②調整桌面高度與傾斜度。可製作一與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時能減少頸椎前屈和頸椎間隙內壓力。
三.自我牽引療法。當頸部感到酸痛或肩背、上肢有放射痛時,可自我牽引頸部改善症狀,其方法為:雙手十指交叉合攏置於枕頸部,將頭後仰,雙手逐漸用力向頭頂方向持續牽引10秒鍾左右,連續3~5次。
什麼叫頸椎病
頸部有7個頸椎椎骨附近有重要的組織,如脊髓神經根和椎動脈等。每個頸 椎骨之間有椎間盤、韌帶、肌肉連結三起,頸,頸椎間盤和頸椎骨老化之 後,產生頸椎骨貿增生,(就是頸椎肥大),當頸椎肥大影響到神經根或脊 髓或椎動脈時,即可產生頸肩酸脹痛,上肢放射性麻痛或頭暈眩暈,甚至 出現四肢麻痛功能障礙等臨床症狀。這種由頸椎退行性變頸椎肥大之後所 引起的疾病稱之為頸椎病。至於頸椎結核、炎症、腫瘤等均不屬於頸椎病 的范疇。另外 ,常見的頸椎肥大也不能叫頸椎病,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頸椎活動頻繁,隨著年齡增長,頸椎間盤和頸椎骨磨損、老化(退行性變), X線片顯示出頸椎肥大、椎間隙變窄,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反屈,項韌帶鈣 化等。絕大多數人的頸椎肥大等變化,不會影響頸椎附近的神經根、脊髓 或椎動脈,當然不出現頸肩酸脹痛等症狀,這種情況不能叫頸椎病,只能 叫頸椎肥大。因為這是正常人生理變化過程的結果,只有X線片顯示有頸椎 肥大……等變化,同時又有頸肩酸脹痛上肢麻痛等臨床症狀,兩者結合在 一起時才能叫頸椎病。除此之外,有些人有頸肩痛等症狀,但X現片正常, 未發現頸椎肥大,此時要考慮這些症狀是否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結果。
為什麼容易患頸椎病?
頸椎病是常見病之一,發病率為3.8%~10%。一般來說30歲以上的男女容易 發生頸椎病,因為這年齡組的頸椎間盤已經開始老化退行性變,在此基礎 上,加上某些常見的因素影響,即可發生頸椎病。
頸椎病的發病因素有:①工作性質和生活習慣;經常低頭或仰頭工作和有低 頭生活習慣者,頸部經常處於屈曲位或伸展位,頸部肌肉過度疲勞,因此 ,容易患頸椎病。例如,仗案工作者(秘書、財會人員等),低頭工作的化 驗員、編織工,仰頭工作的油漆工、汽車修理工、高枕睡眠,低頭玩麻將 牌,仰頭看電視等等。②頸部受涼,反復落枕,使頸部肌肉發生痙攣,也 是發病的重要因素。③頸部外傷或頭面枕部外傷,可以損傷頸部的椎間盤、 肌肉和韌帶,加速椎間盤和頸椎骨的退行性變,成為發生頸椎病的病理基礎。
頸椎病的防治
頸椎病的骨傷、推拿、針灸諸科臨床的常見病、多發病,多見於中老年人, 佔中老年人群的25%以上。長期從事低頭、伏案工作者易得本病,如會計、 電腦操作員。本病是因頸椎間盤的退變,導致頸椎失穩,引起頸椎骨、關節 及周圍軟組織一系列的病理變化,從而刺激、壓迫脊神經、脊髓、椎動脈、 交感神經及周圍軟組織,出現頸背肩臂痛、頭暈、頭痛、心悸、上肢麻木無 力等症狀。
頸椎病早期僅表現為反復落枕、頸背酸痛、手指麻木、四肢乏力等,常被病 人忽視。所以,頸椎病患者應早期積極預防,盡早確診,及時正確治療,並 配合頸部鍛煉。頸椎病是不可怕的,一般也不會引起聳人聽聞的「癱瘓」。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很多,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大類,但絕大多數病人 通過非手術治療能得到解決。在各種非手術治療中,針灸、推拿、頸椎牽 引、理療、內服中西葯、封閉等方法都有不同的療效,而推拿、牽引最為 有效,特別是對頸型、神經根型、椎動脈型、脊髓型早期均有較好的治療 效果」
那麼,病人應該注意些什麼問題呢?
1、病人如反復落枕,或常感頸背酸痛、或上肢麻木,應高度重視,即至醫 院診治,防止病情加重。每次發作後治療應堅持一段時間,切不可症狀緩 解即停止治療,應繼續治療數次,以鞏固療效。2、平時病人應注意頸部 保暖,忌吹風淋雨,冬天可用圍巾護頸,夏天避免吹電風扇和久居空調環 境,尤其不能背對著吹涼風。3、本病與職業密切相關,若長期低頭伏案者, 可間隔1~2小時活動頸項,避免頸部長時間維持一種姿勢。切忌長期半卧 位看書報,或伏案休息,或坐位頭倚沙發休息。4、平時宜低枕平卧休息, 枕宜窄,置於後腦勺。5、適當進行頸部鍛煉,可作慢速而有節律的頸項前 屈、後伸、左旋、右旋、左側屈、右側屈、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轉動,每 次10分鍾,每天進行2~3次。6、平時工作、學習時若出現頸項部疲勞,可 進行自我保健推拿,以舒通經脈,放鬆肌肉,如用食、中、無名三指按揉頸 項上背,重點按揉有酸脹感處,用拳輕捶勁背,擦項肌,以透熱為度等等。
頸椎病患者的自我保健
頸椎病是一種緩慢進展的退行性頸椎疾病。此病多發於中、老年人,尤其是 長期從事仗案工作的教師、編輯、作家、會計以及外科醫生、縫紉工等。
頸椎病發展緩慢,病程較長,給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影響日常工作、學習 和生活,嚴重者可喪失工作,生活能力。頸椎病的症狀十分復雜,如神經根 壓迫引起的頸、肩、背疼痛,上肢麻木酸脹,肌肉萎縮;椎間動脈受壓迫引 起的頭暈、頭痛、惡心、嘔吐、耳鳴、耳聾、視物不清等腦供血不足症狀。 近年來發現頸椎病還可引起大小便障礙、癱瘓、失明、血壓異常、類似冠心 病病變、神經性皮炎、結腸炎、潰瘍病,胃出血、腸功能紊亂、神經官能症、 頑固性頭痛、尿失禁、肩周炎等。因此,當患有類似症狀,經多方面治療而 療效不顯時,切莫忘了去醫院檢查一下頸椎。
目前頸椎病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種。多數頸椎病可采 用非手術療法,如頸椎病牽引、手法按摩和醫療體操等。下面給患有頸椎病 的患者介紹一套簡單易行的醫療體操,它有助於改善頸部血液循環,促進炎 症的消退,解除肌肉痙攣,減輕疼痛,防止肌肉萎縮。 一、左右旋轉:取站位或坐位,雙手叉腰,頭輪流向左右旋轉,動作要緩慢, 幅度要大,每當旋轉到最大限度時停頓3~5秒,左右旋轉15~20次,頭暈、 心慌應停止旋轉。 二、前屈後伸:做時伴隨深呼吸,呼氣時頸部前屈,下頜接近胸骨柄上緣; 吸氣時頸部伸至最大限度,反復做10次。 三、側展:吸氣時頭向左展,呼氣時頭還原。接著吸氣時頭向右展,呼氣時 頭還原,反復做10次。 四、按摩頸部:兩手輪流按摩頸部20~30次,然後按壓「風池穴」,再用雙 手大拇指第一節掌面用力向上向下按摩30~60次。
以上醫療體操,每日做1~2遍。頸椎病患者進行醫療體操時一定要遵照規律, 切不可將頭、勁部作無規律的動作。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及骨質增生壓迫頸部脊髓或頸神經根之疾患,又稱頸椎綜合症,中醫屬「骨痹」,「慢性勞損」范疇。民間治療本病的良方妙葯給你介紹兩個。
處方:葛根、黑豆、蛇蛻、黑芝麻、人參、鹿茸、熟地、黃茋、核桃、枸杞、甘草、白酒各適量。
用法:葯浸酒內1個月,每服15毫升,日服2次,1月為1療程
療效:服葯1療程,有效率95.1%
處方:茯苓60克白術、苡仁、桂枝、牛膝各30克,銀花藤15克。
隨症加減:頸部僵硬加乳香,沒葯各10克。肩背上肢疼加伸筋草20克,威靈仙15克。畏寒冷加乾薑20克,細辛10克。
服法:日1劑,水煎兩次取液混合分3次服。
療效:用葯4-6劑,有效率率達93.7%
被喻為「人類健康第一殺手」的心血管疾病已成為中國第一致死原因,而冠心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心臟病。據統計,每100位40歲以上的中國人就有4-7人是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它是由於供應心臟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所致,這種粥樣硬化的斑塊堆積在冠狀動脈內膜上,久而久之,越積越多,使冠狀動脈管腔嚴重狹窄甚至閉塞,從而導致心肌血流量減少,心臟供氧不足,而產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現。如胸悶、憋氣、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被喻為「人類健康第一殺手」的心血管疾病已成為中國第一致死原因,而冠心病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心臟病。據統計,每100位40歲以上的中國人就有4-7人是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它是由於供應心臟物質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了粥樣硬化所致,這種粥樣硬化的斑塊堆積在冠狀動脈內膜上,久而久之,越積越多,使冠狀動脈管腔嚴重狹窄甚至閉塞,從而導致心肌血流量減少,心臟供氧不足,而產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現。如胸悶、憋氣、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冠心病,又稱缺血性心臟病,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血管狹窄或阻塞,發生冠脈循環障礙,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的一種心臟病。目前,國際上公認的三大治療途徑包括葯物治療、介入治療及外科治療。由於大多數葯物對病變嚴重的心肌缺血治療效果有限,而介入治療和外科治療又不能阻止病人的冠狀動脈其他部位發生狹窄,所以這三種治療不能根治冠心病。
冠心病和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或者說冠心病是一種生活方式病。目前,除了年齡和遺傳因素外,影響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大多都是可以改變的。因此,生活方式的改變就顯得非常重要。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要將血壓、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高血脂要注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少吃動物性脂肪,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同時戒煙,加強鍛煉,控制體重,平和心態,疏導不良情緒。
現代冠心病的治療方法可分為葯物治療、 介入治療 和手術治療。所有這些治療方法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在選擇治療方法前,醫生需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分析病情。而了解病情除一般的檢查如心電圖、超聲心電圖等外,目前認為最准確的診斷方法是做冠狀動脈造影。冠脈造影可以顯示冠脈狹窄的部位、范圍、程度等。
目前,針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還沒有有效的葯物治療方法,服用硝酸甘油等硝酸脂類冠脈血管擴張劑不失為緩解心絞痛最有效的方法,但缺點是不能從根本上改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血管狹窄。
治療冠心病的葯物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 )抗血小板制劑如阿司匹林;( 2 ) β 受體阻滯劑如倍他樂克,可用於心肌梗死後的二級預防,可有效減少心臟事件,從降低發病率和病死率方面也是穩定心絞痛患者的首選葯物;( 3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開搏通,對心肌梗死患者有良好的近期和遠期療效,可以降低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 4 )降血脂葯物,降血脂葯可以減少急性冠脈事件,降低冠心病死亡率,是冠心病治療的基礎用葯;( 5 )硝酸酯類葯物,該類葯物雖然不能有效減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但可有效緩解心絞痛症狀和發作頻次;( 6 )長效或緩釋二氫砒啶類鈣拮抗劑和非二氫砒啶類鈣拮抗劑可緩解穩定心絞痛患者的症狀而不增加不良心臟事件的發生率。
註:任何治療方案的選擇請咨詢您的醫生,由您的醫生為您決定選擇何種葯物,如何治療。
冠心病的介入治療 是指現代放射影像的指導下,採取經動脈插管的方式, 將導管經大腿股動脈或其它周圍動脈插入,送至升主動脈,然後探尋左或右冠狀動脈口插入,注入造影劑,使冠狀動脈顯影。這樣能較明確地揭示冠狀動脈的解剖畸形及其阻塞性病變的位置、程度與范圍,進而 對心血管疾病實施檢查和治療。介入治療可以不用手術開刀,即可對許多過去只能通過開胸手術治療的心血管疾病實施治療。其特點是創傷小,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小、恢復快,受到很多患者的歡迎。隨著放射影像以及超聲影像技術的迅速發展以及技術設備的改進,心臟介入治療的適應症越來越寬。對於許多心血管疾病,可取代外科手術,達到手術治療的效果。更多信息請參閱: 葯物支架與冠心病
冠狀動脈搭橋術(簡稱冠脈搭橋)就是從患者其他部位取一條血管將移植在冠狀動脈狹窄的部位,移植的血管就像一座橋一樣架在主動脈和冠狀動脈之間。通常選用的血管是靜脈,從下肢取得,也可能是動脈,從胸壁內側獲得。搭橋術後良好的血液供應可以獲得重新建立,血也從主動脈通過所搭的橋到阻塞的冠狀動脈遠端。有時需要建立一支或多支橋以全面改善心肌缺血的情況。從下肢截取靜脈通常不會產生任何問題,因為靜脈的功能可以被其他靜脈所代替。
著名的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教授曾經說過,冠心病有 5 道防線。首先是防發病,要「防患於未然」;第二要防事件,冠心病患者要預防發生心梗、腦卒中(俗稱中風)等嚴重事件;第三要防後果,發生心梗或腦卒中要及時送醫院搶救,防止往更壞的方向發展;第四是防復發,防止心梗、腦卒中等復發;最後是防心力衰竭,反復發作心梗,心臟擴大最終容易發生心力衰竭。守好這 5 道防線,會有更多的人擁有一顆充滿活力的心。
冠心病是可以預防的。根據冠心病的易發危險因素高血壓、高血壓脂、高血糖、超體重、吸煙等,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冠心病發病的危險因素與生活方式有關。年齡、性別和遺傳與發病也有一定關系。因而冠心病防治應採取綜合防治。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委員會起草了一份預防冠心病的報告,提出預防冠心病可採用針對全人群和高危人群兩種預防策略,前者是通過改變某個人群、地區或國家與冠心病有關的生活行為習慣、社會結構和經濟因素,以達到降低人群中危險因素的均值;後者是針對具有一個或一個以上公認的(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吸煙和肥胖)與冠心病有明顯因果關系的危險因素水平的降低,才能有效地減少冠心病菌的發病。如血清膽固醇水平高者的發病雖高於較低者,但冠心病發病並不是限於少數高危者,更多的是發生在那些眾多的危險因素較低的人群,因此強調全人群干預更為重要。臨床試驗表明,干預能降低大多數危險因素的發生率及嚴重性,從而使冠心病的發生與死亡率降低。
有人說冠心病是老年病,等到四五十歲再預防也不晚,其實不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變化過程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其病變發生可從幼年開始,最早者見於新生兒。研究資料表明:10-20歲年齡人其發生率可達13.3%。如美國曾對平均年齡22歲的300名士兵的屍體進行屍檢,發現這些死亡的青年中,肉眼可看到冠狀動脈病變者達77%。日本一組屍體解剖資料表明10-30歲的少年和青年893人中,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明顯增高,老年期更是如此。 因此可以說,幾乎所有的人都會產生某種程序的動脈粥樣硬化,只不過是有人還沒有發展到足以表現出臨床症狀而已。也就是說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與人體抗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中那一方佔主導地位,隨著年齡的增長,使動脈粥樣硬化症狀逐步表現出來。因而對冠心病的預防,應從青少年時期開始,才能減少冠心病發病率。
5、我媽去做多普勒檢查,說是腦供血不足,還檢查出血脂高,是8.5,正常人是1.5,她同時還患有頸椎病
血脂高,你說的應該是甘油三酯高達9.0 ,那很易引起胰腺炎,建議口服非諾貝特片0.2,日兩次,半月後可望正常。
至於頭暈頭悶,可能與頸椎病有關,但也不能除外腦梗等疾病。建議檢查:腦CT 、血壓、血糖、血常規明確診斷。
嘔吐,吃不下飯這些症狀可以對症處理如肌注胃復安、維生素B6,口服多酶片、健胃消食片等。
胡亂輸液不會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