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錯位術後怎樣護理
成都西區醫院專家指出,頸椎病術後應做好護理工作。頸椎病手術後需要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和呼吸。每半小時到1小時測量血壓一次,病情穩定後4小時一次,並固定患者頭頸部,這不僅可以減少出血,還可以防止植入骨塊和人工關節的滑出。切口處要加壓沙袋止血。對有導尿管插入的患者,應將其接消毒引流瓶,並作出入量記錄。定期開放,沒4小時1次。定時沖洗膀胱每周1次。為預防脊髓本身及周圍組織水腫,可靜脈點滴10%葡萄糖500ml,家氟美松5-10mg,每日2次。 頸椎病術後為預防感染,需要隨時更換切口敷料還需要注射抗菌素。超聲霧化吸入,每日3次,以預防呼吸道感染。預防肺部感染,尤其對老年長期卧床患者。每日鼓勵患者咳嗽和深呼吸。 頸椎病術後應該根據病人病情和手術情況,於頸部戴石膏頸圍、塑料頸圍,或頜-胸石膏、頭頸胸石膏。一般與拆線後開始佩戴。剛開始下床活動時,應有專人護理,以防跌倒。 頸椎病術後需要按照醫生、護士的要求,不要隨意起床活動,以免不測。另外,為減少呼吸道分泌物,除了蒸氣霧化吸入外,應多吃冷飲,以減少咽喉部水腫、充血。為防止肺部並發症,應做深呼吸,有痰時應爭取咳出來。為預防尿路感染,要爭取早些拔除導尿管,盡可能自行排尿。為有利於早期恢復,可在床上進行一些四肢小范圍的活動。
2、頸椎病手術成功率
您好,根據您的症狀表現分析,不排除是患頸椎病壓迫神經造成的。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尼莫地平、西比靈、腦靈素丹參或者肌肉注射:培他定或者牽引,理療,紅外線,推拿按摩治療。
3、頸椎手術後會有什麼後遺症或並發症?
1.感染:頸椎前路手術有時需要取髂骨進行植骨融合,有時可能會出現取骨區和植骨區的感染。植骨區的感染多發生於術後4~5天,病人主訴頸部疼痛,逐漸加重而呈劇痛,以致影響睡眠。早期發現及時引流,並應用大量抗生素即可控制,感染有向硬脊膜外腔擴散的可能,可引起硬膜外膿腫或感染性脊髓炎所致的四肢癱瘓,其後果不堪設想,但這種手術並發症的發生率極低。
2.喉上神經或喉返神經損傷:上頸椎前路手術有時會發生喉上神經損傷,表現為術後在飲水及吃流質時,發生以嗆咳為主要的症狀。下頸椎部位易發生喉返神經損傷,在術中或術後發現氣憋及聲音嘶啞,該並發症一般由於牽拉損傷引起,一般術後2周可以恢復。
3.血腫與咽下困難:多由於骨刀開骨槽時,推體骨松質區滲血所致,若血腫吸收不良,食道與報體前方可發生粘連,引起吞咽困難。
4.胸膜損傷:顯露低位頸椎以及胸1時,容易傷及胸膜頂部。破損後立即發生氣胸,須按急性氣胸處理。
5.頸椎過伸性癱瘓與震動性癱瘓:脊髓型頸椎病病人,如有在理發刮臉時出現四膠麻木加重的病史,應注意手術時的體位。不宜使頸部置於過伸位,否則,在鑿除椎間盤及嵌入植骨時,由於錘擊震動,往往會引起四肢麻痹。
6.椎間隙變窄:由於植骨塊受壓或移位、植骨塊吸收等原因,最後導致椎間隙變窄,使頸椎的生理性前凸消失,甚至變成病理性後突。椎間關節、關節囊及其周圍組織亦發生相應的解剖變異,椎間孔變窄,從而產生臨床症狀,直至椎體融合後症狀才可逐漸減輕或消失。
7.硬脊膜或脊髓損傷:多屬於手術器械性損傷。神經根和脊髓的損傷,在環鋸切取椎間盤及刮取椎體後部骨贅時容易出現。因此,在開骨槽時,要注意鑿進的深度。
8.血管損傷:頸部大血管一般不容易損傷,出血多發生在分離甲狀腺上、下動脈時,切口顯露良好就不易損傷血管。在進行椎間盤切除時,若超越到頸長肌的部位就有可能損傷椎動脈。其中甲狀腺中動脈及甲狀腺上動脈,此二者常與喉返神經及喉上神經相伴而行供應甲狀腺血液,同時也參與頸椎脊髓血液的供應,故其損傷後可能引起甲狀腺及脊髓功能的不正常,進而產生一系列臨床表現。椎動脈的損傷,特別在切除骨刺時,常造成大出血及腦部血液供應的減少,有時也影響頸椎脊髓的血液循環。
9.植骨塊移位與植骨癒合不良:多發生於術後頸椎伸屈活動過多的病人,植骨塊因受到掀動擠壓麗發生移動。植骨塊移動與手術因素如骨糟位置的設計和植骨塊的放置有關。
4、如何預防頸椎病大神們幫幫忙
【頸椎病的預防】 (1)不可以在頸部過於勞累的狀態下工作、看書、上網等,如果長期在頸部勞累的狀態下工作只會導致頸部勞損更重嚴。 (2)必須要有充足的睡眠,睡眠充足才可以根本地消除頸部疲勞。 (3)如果您的眼睛也累的話,建議多做些眼保健操等等的眼部按摩,因為眼睛勞累也會導致頸部勞累的。 (4)如果您是必須長期工作沒有多餘的時間做頸部運動的話,也可以藉助一些在網上的頸椎病預防和治療的功能來減輕你頸部的勞累程度,避免長期頸部做重復的動作。 (5)防止頸椎的損傷 做好勞動、運動、演出前的准備活動,防止頸椎和其它部位的損傷 (6)保證良好的坐姿 (7)糾正不適當的睡勢 調整合理的睡眠姿勢,選用合適的枕頭高低。 (8)防止頸部受風受寒 防止頸部受風受寒,積極治療頸部的外傷、感染、結核、淋巴結炎和椎間盤炎等疾病,也是預防頸椎病的重要一環。 (9)加強鍛煉,增強體質:我國古代有「流水不腐,戶樞不矗」的成語,《內經》有「導引按躍」,華伯有「五禽戲」,均說明全身性鍛煉,可以強身防病。 (10)合理用膳 【治療措施】 頸、腰椎病的傳統治療方法 1、口服葯物治療:內服葯物通過腸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後通過血液循環,才可將葯物輸入送給局部,整個過程需要通過層層屏障才能到達病灶部位,然葯效已所剩無幾,因此效果極為緩慢且低效,且臨床應用這些方法只能緩解疼痛症狀,功能康復是無法逆轉的,骨質修復更是無從談起。而且口服葯對肝、腎、胃腸損傷極大。 2、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於輕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腫加重;牽引期活動受限。 3、理療法: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如市場上久負盛名的精業本草頸腰專家,是採用磁石、托瑪琳、納米功能陶瓷粉及特殊的熱感應材料復合而成具有負離子遠紅外效應的護頸護腰產品。 4、推拿法:推拿法是祖國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療時不用吃葯和打針,僅憑推拿醫生的雙手和簡單器械在身體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經絡循行的路線,氣血運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達到治療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發作期禁止推拿,否則會使神經根部炎症、水腫加重,疼痛加劇。頸椎病伴有骨折、骨關節結構紊亂、骨關節炎、嚴重的老年性骨質疏鬆症等,推拿可使骨質破壞,感染擴散,應禁此療法。 5、水針刀微創法:無痛苦,松解局部軟組織結節,結合注射松解液和三氧消融術,針刀、葯、氧並用,三位一體,一步到位。可以軟化結節,改善內循環。對頸椎病,所引起的頭疼、頭暈立竿見影。遠期療效突出,具有抗粘連抗復發的作用。安全范圍廣,減少了閉合性手術的盲目性。 6、手術法:手術法的原理主要是減輕壓迫,消除刺激、增進穩定,防止進行性損害。但手術並發症與禁忌症較多, 危險高,痛苦大,全身或局部的情況不適宜手術的患者,如年齡偏大、身體欠佳者,合並心腦血管病變或糖尿病,或者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術治療。 7、礦泉療法:簡便、易行,病人在治療中無痛苦,療效好。礦泉水中的化學成分及各種微量元素可加速血液循環,有利於增加受損組織修復;礦泉水的溫熱作用,可解疼、止痛、消炎、消腫,改善由於椎動脈引起的腦供血不足症狀。 8、射頻熱凝靶點穿刺技術:2003年由洪強醫療集團董事長劉洪強先生在國內首創的一種微創治療方法。射頻熱凝靶點治療是使突出部分的髓核變性,凝固,收縮減小體積,解除壓迫。很少傷及正常的髓核組織,同時修補了纖維環的破裂、滅活了盤內新生病變超敏的神經末梢,阻斷了髓核液中糖蛋白和β蛋白的釋放,溫熱效應對損傷的纖維環、水腫的神經根、椎管內的炎性反應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治療後症狀立即消失或減輕。是目前國際上創傷小、安全系數高、病人痛苦小、見效快、風險低的一種治療方法。 9、用貼劑!一般市場上比較好的貼劑有很多,比如:振山牌頸敷安(精製純中葯貼)治療頸椎病就很不錯!要選的話最好就是純中葯的! 10、現在醫學上新一種治療方法——介入治療,能有效的治療頸椎病和腰椎病,不過手術都有風險,萬不得已不要嘗試哦 頸椎運動既能預防頸椎病也能治療頸椎病,且鍛煉的方法簡單,或坐或站都能進行。活動的准備姿勢:雙腳分離與肩同寬,兩手臂放在身體兩側,指尖垂直向下(坐時兩手掌放在兩大腿上,掌心向下),眼平視前方,全身放鬆。活動方法如下: 1.抬頭緩慢向上看天,要盡可能把頭頸伸長到最大限度,並將胸腹一起向上伸(不能單純做成抬頭運動)。 2.將伸長的頸慢慢向前向下運動,好似公雞啼叫時的姿勢。 3.再緩慢向後向上縮頸。 4.恢復到准備姿勢。 注意:第一,每做一次(1~4)連續運動約需1分鍾;第二,向上伸頸和向後縮頸都要挺胸收腹;第三,結合每人不同情況每天可做數遍,每遍可做數次。 這種伸頸運動可以改善頸部肌肉韌帶的供血,使血液循環加快,使肌肉韌帶更加強壯,使骨密度增加,預防骨質疏鬆,從而減少頸椎病的發生。這種運動不止使頸椎得到鍛煉,還能使胸部、腹部及內臟得到鍛煉。這種鍛煉方法不需要運動場地,隨時隨地都可進行,也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法。 【頸椎病的非手術以及葯物治療】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可分為非手術療法及手術治療兩類。目前對於頸椎病的治療,大多數的醫學專家主張非手術治療,只有少數病例需手術治療。非手術療法是中西醫結合的綜合療法,可根據不同情況選用其中一種或二至三種方法,同時施行。現分別介紹如下: ▲手法按摩推拿療法 這是中醫治療頸椎病的主要方法,也是頸椎病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它的治療作用是能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及痙攣,恢復頸椎活動,松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來緩解症狀,脊髓型頸椎病一般禁止重力按摩和復位,否則極易加重症狀,甚至可導致截癱,即使早期症狀不明顯,一般也推薦手術治療。 ▲頸椎牽引療法 這是頸椎病較為有效並且應用較廣的一種治療方法,此療法適用於除脊髓型外各類頸椎病,對早期病例更為有效。 ▲理療 在頸椎病的治療中,理療可起到多種作用。一般認為,急性期可行普長因離子透入、超聲波,紫外線或間動電流等;疼痛減輕後用超聲波、碘離子透入,感應電或其他熱療。 ▲溫熱敷 此種治療可改善血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消除腫脹以減輕症狀,有助於手法治療後使患椎穩定。本法可用熱毛巾和熱水袋局部外敷,最好是用中葯熏洗方來熱敷。急性期病人疼痛症狀較重時不宜作溫熱敷治療。
5、頸椎病能引起什麼並發症?
1 肩周炎 2 長期壓迫神經,神經類疾病
3 姿勢不正確,頸椎病本身也會不停惡化,重的走路都成問題
4 最嚴重會變植物人
6、對頸椎骨摺合並脊髓損傷病人,應如何進行呼吸道的護理和預防呼吸系統並發症的發生?
只有恢復改善了神經功能這一問題是才能解決。診斷:此病頸椎脊髓損傷合並不完全性高位截癱,發病後早期的西醫治療只是恢復了椎管口徑免使神經再度受損已完成了他們的治療使命,但受損的神經仍出於麻痹休克狀態他們束手無策,只好讓你自等恢復。其神經功能的恢復除自身修復外,可以此方案進行治療,若受損神經因時間過長繼發缺血變性則本病恢復無望。治療方案1、採用中葯增強改善脊髓血液循環,使受損神經得到充分的血供。2、中西醫結合營養神經。3、採用神經再生之葯奮激活受損後麻痹休克的神經使受損神經獲得再生修復才能獲得最佳恢復。提示,治療不當延誤治療受累神經會繼發缺血壞死,本病恢復無望。需幫助請發磁共震為你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