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肺復甦時,有頸部創傷如何者開放氣道?以及無頸部創傷的氣道開放方法?謝謝!
對於沒有頸部損傷者進行心肺復甦時通常使用的開放氣道方法都是按額抬頜法,這也是最常用的一種開放氣道的手法。具體方法是以一手置於患者額頭向下壓使患者頭部後仰,另一手以食指中指抬起患者下頜。這一手法易於操作,且在開放氣道同時不影響口對口人工呼吸的進行,但是由於需要後仰頭部,會產生頸內部運動,不適於有頸部損傷的患者。
對於有頸部損傷者開放氣道最適宜的方法是抬下頜法,此法在操作正確時不產生頸部運動,可以避免頸部的進一步損傷,但是難以同時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操作。方法是施救者位於患者頭部後方雙手摸到患者下頜下頜角後向上托起,此時應避容免造成頸部運動,這種方法通常適用於用簡易呼吸氣囊面罩進行通氣時。
回答僅供參考…
2、懷疑頸椎損傷傷者,如何進行徒手開放氣道?
對懷疑存在頸椎損傷患者復甦時,應該保持患者頭頸、胸、腰等部位處在自然的位置。過度仰頭可能加重頸椎損傷。一般僅採用托頜法開放氣道,並由助手用手保持頭和頸穩定在一條直線的位置。如果氣道梗阻危及生命,即使採用正確的托頜法也不能解除時,可略微使頭後仰至氣道開放。此時建立通暢呼吸應該優先於預防潛在頸椎傷。
3、常用開放氣道的方法?我要3種 是填空啊!
1. 仰頭舉頦法搶救者將一手掌小魚際(小拇指側)置於患者前額,下壓使其頭部後仰,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置於靠近頦部的下頜骨下方,將頦部向前抬起,幫助頭部後仰,氣道開放。必要時拇指可輕牽下唇,使口微微張開。【注意事項】a、食指和中指尖不要深壓頦下軟組織,以免阻塞氣道。b、不能過度上舉下頦,以免口腔閉合。c、頭部後仰的程度是以下頜角與耳垂間連線與地面垂直為正確位置。d、口腔內有異物或嘔吐物,應立即將其清除,但不可佔用過多時間。e、開放氣道要在3-5秒鍾內完成,而且在心肺復甦全過程中,自始至終要保持氣道通暢。2. 仰頭抬頸法病人仰卧,搶救者一手抬起病人頸部,另一手以小魚際側下壓患者前額,使其頭後仰,氣道開放。3. 雙手抬頜法病人平卧,搶救者用雙手從兩側抓緊病人的雙下頜並托起,使頭後仰,下頜骨前移,網站即可打開氣道。此法適用於頸部有外傷者,以下頜上提為主,不能將病人頭部後仰及左右轉動。注意,頸部有外傷者只能採用雙手抬頜法開放氣道。不宜採用仰頭舉頦法和仰頭抬頸法,以避免進一步脊髓損傷。① 食指和中指尖不要深壓頦下軟組織,以免阻塞氣道。② 不能過度上舉下頦,以免口腔閉合。③ 頭部後仰的程度是以下頜角與耳垂間連線與地面垂直為正確位置。④ 口腔內有異物或嘔吐物,應立即將其清除,但不可佔用過多時間。⑤ 開放氣道要在3-5秒鍾內完成,而且在心肺復甦全過程中,自始至終要保持氣道通暢。該文章轉載自無憂考網: http://www.51test.net/show/381026.html
4、搬運昏迷或有窒息危險的傷員時,應採用什麼方式?
先開放氣道, 再採取去枕仰卧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窒息,氣道通暢是呼吸道通暢的前提!
因氣道通暢可解除因舌根後墜、嘔吐物及血塊導致的氣道阻塞。
可以採用手法開放氣道的方法。常用的手法開放氣道有三種:仰頭舉頦法,仰頭抬頸法和仰頭拉頜法。
手法開放氣道
1、適應症
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舌後墜而堵塞呼吸道的病人。
2、禁忌症
有可疑頸椎骨折的患者禁用仰頭舉頦法和仰頭抬頸法。
3、方法
首先,將病人置於合適的體位。正確的搶救體位是仰卧位,病人頭、頸、軀干平卧無扭曲,雙手放於軀干兩側。如病人摔倒時面部朝下,應小心轉動病人,並使病人全身各部成一個整體。
轉動時尤其要注意保護頸部,可以一手托住頸部,另一手扶著肩部,使病人平穩地轉動至仰卧位,以防止可能出現的頸椎損傷。
體位擺好後立即清除口咽腔分泌物。即可按照下列三種方法施行徒手開放氣道術,使頭極度後仰,對疑有頸椎骨折者,保持頭頸脊柱一直線,並使頭適度後仰張口。
(1)仰頭舉頦法:搶救者左手掌根放在傷病員前額處,用力下壓使頭部後仰,右手的食指與中指並攏放在傷病員下頦骨處,向上抬起下頦。操作時要注意手指不要壓迫病人頸前部頦下軟組織,以免壓迫氣管,不要使頸部過度伸展。
(2)仰頭抬頸法:傷病員仰卧,撤除枕頭,搶救者一手放在傷病員前額,向後向下按壓,使頭後仰,另一手托住傷病員頸部向上抬頸。
(3)仰頭拉頜法:搶救者在傷病員頭側,雙肘位於傷病員背部同一水平上,用雙手抓住傷病員兩側下頜角,向上牽拉,使下頜向前。同時,使頭部後仰,兩手拇指可將下唇下推,使口腔打開。頭部後仰的程度要求下頜角與耳垂連線和地面垂直。
(4)頸椎損傷開放氣道擴展資料
⑴隱匿傷:墜落傷、車禍傷等鈍挫傷容易出現隱匿傷,病人表面「正常」,但很快出現問題,甚至危及生命,如肝、脾、腎破裂出血,心肌損傷、創傷性濕肺、血氣胸等。如有可疑,到醫院檢查、觀察。
⑵顱腦損傷:患者存在頜面損傷、顱底骨折、深昏迷、呼吸困難、口鼻出血或分泌物時,應及時控制氣道、插管。顱腔異物的外露部分不要撥除,要加以保護,用敷料包紮固定。
耳鼻流血不能填塞(因可能為腦脊液),而應及時擦去。抽搐者用安定肌注,昏迷者納洛酮靜滴,顱內高壓者用20%甘露醇250ml靜滴。
⑶燒傷:正燃燒時,勿呼喊、奔跑或赤手撲火,可卧地滾動。盡快將傷面浸入涼水中,但使用冰水不要超過10分鍾。剪掉燒毀或化學物浸濕衣服,立即用冷水沖洗30分鍾;
化學性腐蝕劑燒傷(包括咽、食道燒傷)可用弱酸或弱鹼中和,一時無合適葯液,可用清水稀釋,然後用牛奶或蛋清、植物油來保護粘膜創面;如有呼吸道燒傷,可表現為咳痰、呼吸困難,應早期大劑量用皮質激素,喉梗阻時,及時氣管切開。
生石灰燒傷應去掉顆粒後再沖冼。磷燒傷應將創面浸入水中或用濕紗布覆蓋。沖洗眼時,必須拉開眼臉,暴露上下穹隆。
⑷斷肢:不要急躁在將肢體從機器上撕下,也不能倒轉機器來移出肢體,應停電、拆開機器移出,使用冰袋等低溫保存(肢體和冰隔開以防凍傷)轉運。
⑸脊柱損傷:診斷:局部疼痛、畸形,相應肢體活動障礙或麻木,大小便失禁或陰莖搏起。
⑹體表損傷的處理:急救時應考慮對傷肢實施降溫處理。外行救助者對皮表創傷者推薦使用自來水沖洗傷口。皮膚或眼睛接觸腐蝕性毒物時,用大量清水沖洗是最基本和最適當的急救措施。
外行救援者對皮膚破損或損傷者使用抗生素葯膏,並使用三種以上抗生素葯膏要優於使用兩種或單一種抗生素軟膏。
⑺其它:
①開放性喉損傷時,為防止縱隔氣腫,應迅速閉合傷口,紗布填塞壓迫止血,喉或氣管應置入氣管套管或塑料管。
②口腔、頜面部損傷時,應清除口腔異物,解除舌後墜,頜骨移位致窒息者立即復位,昏迷或休克者可取俯卧位。
③大靜脈出血的主要危險是空氣栓塞,應暫用手或綳帶壓迫。
④開放性創傷應用敷料覆蓋。如腸管脫出,可用濕紗布或干凈的碗等覆蓋。
⑤蛇咬傷不要用嘴吸吮,可以用綳帶捆綁患肢(不要太緊)。
⑥銳器刺入不要撥出,應用敷料包紮固定,使銳器不移動(相對於身體)。
3.止血:
①指壓動脈止血法,壓迫顳淺動脈、面動脈、肱動脈、橈動脈、尺動脈、股動脈等出血的近心端。頸總動脈損傷可在鎖骨上方直接將它壓向頸椎橫突。
②加壓包紮止血法,最常用且可靠,即用紗布等覆蓋用力加壓包紮。
③止血帶法,使用橡皮條或布條緊纏肢體止血。注意事項:上臂扎在上1/3或下1/3處,下肢於股骨中下1/3交界處;包紮處應有襯墊;松緊以遠端摸不到脈搏為合適;每小時應放鬆1到2分鍾。
4.固定:
固定術是為防止骨折斷端的移動而損傷血管、神經、內臟而實施的。主要用於固定四肢、骨盆和脊柱。院前頭部或頸部受傷時,急救者不能確定頸椎是否受損時都推薦使用頸椎固定托;受到嚴重創傷或雖創傷較輕但有症狀的傷員行急救時也推薦固定頸椎。
固定材料多用夾板和三角巾,於緊急時可就地取材,用竹棒、木棍、樹枝等。固定的目的不是讓骨折復位,而是防止骨折斷端的移動,刺出傷口的骨折端不應該送回。固定要牢靠,松緊適度,皮膚和夾板之間要墊適量的軟物。
5.搬動和轉運 脊柱損傷搬運時,順應傷員脊柱軸線,使脊柱固定或減少彎曲,滾身移到硬擔架上,取仰卧位。或者2~3人協調一致,平起平放,慎勿彎曲,禁用摟抱或一人抬頭,一人抬足的方法。
頸椎患者:上頸托以防止頸椎繼發損傷,如果沒有頸托,要有專人托扶頭部,沿縱軸向上略加牽引,使頭、頸軀干一同滾動,嚴禁隨便強行搬動頭部,在背部墊上軟枕,使頸部略向後伸展,頭兩側各墊軟枕或折好的衣物。
胸椎腰椎患者:胸腰部應墊軟枕或折好的衣物以防止移位,避免繼發損傷。轉運途中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包括感覺、反射以及大小便情況等,尤其要注意呼吸頻率的改變。監護持續的心電監護和氧療,持續的擴容治療和升壓。昏迷、顱腦損傷的傷員應足朝前、頭朝後放置。
5、頸椎損傷cpr時如何擺放位置
如果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被懷疑存在頸椎損傷,那麼在堅硬平面上進行心肺復甦的基礎上,需盡可能避免頭部運動,如有可能,使用抬下頜法開放氣道進行通氣,而不使用常用的仰額抬頜法以防止頭後仰動作導致頸部損傷進一步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