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病手段

頸椎病手段

發布時間:2020-10-05 23:22:55

1、防治頸椎病有哪些方法?

現在,患頸椎病的人群正在大幅度增加,其最典型的症狀就是脖子後面的肌肉發硬、發僵,頸肩疼痛,而且頭暈惡心、手指麻木、腿軟無力。

防治頸椎病有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常做伸頸活動,以改善頸部肌肉韌帶的供血,使血液循環加快,肌肉韌帶更加強壯,從而增加骨密度,預防骨質疏鬆,減少頸椎病的發生。

頸椎運動鍛煉方法簡單,或坐或站都能進行。活動的准備姿勢:雙腳分離與肩同寬,兩手臂放在身體兩側,指尖垂直向下(坐時兩手掌放在兩大腿上,掌心向下),眼平視前方,全身放鬆。

活動方法如下

1.抬頭緩慢向上看天,要盡可能把頭頸伸長到最大限度,並將胸腹一起向上伸(不能單純做成抬頭運動)。

2.將伸長的頸慢慢向前向下運動,好似公雞啼叫時的姿勢。

3.再緩慢向後向上縮頸。

4.恢復到准備姿勢。

需要強調的是,有些人覺得自己的脖子可以扳響,所以沒事的時候就喜歡來回扳幾下,聽著響聲好像很舒服似的。其實這是不對的,經常這樣就會造成頸椎關節鬆弛,頸椎邊上的韌帶也會變鬆弛。

不管有沒有頸椎病,平時都要注意兩點

1.睡覺時枕頭的高低適當。枕枕頭的目的是睡覺時讓脖子上的肌肉放鬆,所以正確的枕法是墊在脖子下面,而不是把脖子空出來。枕頭的高度一般10厘米就行了,比較胖的適當高一些。

2.頸部不能受涼,包括食物的寒涼和外來的風寒。因為一受涼肌肉就會發緊,而且涼邪會向里傳,頸部的平衡就會變得很脆弱,稍不注意就會得病,一定要注意。

2、頸椎病的治療方法有哪幾種?

頸椎病可用以下一些方法治療:(一)葯物。頸部與上肢麻木、疼痛症狀明顯時,可服用消炎痛,每次二十五毫克,每日三次;或維生素B1,每次十毫克,每日三次;也可用阿斯匹林、維生素B12等葯物。

舒筋活血的中葯,如白芍、川斷、木瓜、甘草、伸筋草、川桂枝、炒丹參、川木瓜、乳香炭、炙甘草等均有一定療效。

(二)針刺。取穴下頸椎夾椎穴、風池、合谷和頸部阿是穴等。

(三)推拿。輕柔地牽拉頸部和按摩頸部肌肉,讓頸部放鬆,並在此基礎上緩慢地轉動頸部。

(四)牽引。用布制頸托作頸椎牽引,方法是平卧床上,床腳抬高二十厘米,牽引重量二至三公斤,每天三次,每次兩小時。頸椎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應該堅持長期治療。

3、頸椎病各型的手法治療怎樣進行?

對於頸椎病的按摩手法,有一些通用的手法,如揉按頸肌,提拿斜方肌,沿棘突和椎板方向的分筋和理筋手法,點按風池和肩井等穴位。但由於頸椎的分型不同,各型頸椎病的手法亦有不同。

(1)神經根型。應主要以上肢手法為主,根據神經孔狹窄的位置,沿上肢的三陽經或三陰經循經推按;牽抖上肢;點按臂月需,手三里,小海,外關,陽溪等穴位;彈拔、牽抖指間關節;彈響各指末端。

(2)椎動脈型。應主要在椎板和橫突孔周圍施以手法,沿椎板與關節突之間的間隙行拔筋、分筋手法;從頸6 橫突開始深按,沿椎動脈走行方向向頭部方向推分,刺激椎動脈起始部位,增加椎動脈血流量。上述手法效果不佳時,可以施以扳法治療。

(3)交感型。主要手法在頭部和頸前部。伴有頭暈、耳鳴、失眠、煩躁等症狀者,主要在頭部施以手法,開天門,推坎宮,揉印堂,分推高骨,點按風池、頭維、安眠、神門、內關等穴位;同時沿胸鎖乳突肌前緣按揉,通過刺激頸部交感神經節和小關節囊的深部感受器,達到調節自主神經的功能。

(4)脊髓型。主要以下肢手法為主,以強筋健骨,滋肝益腎為法,主要點按和推擦昆侖、絕骨、承山、陽陵泉、腎俞、膈俞,至這些穴位感到發熱為度。

4、頸椎病主要有哪五大防治手段呢?

頸椎病以綜合治療為主。凡能解除肌肉痙攣,使椎間隙增大,減少椎間盤壓力,減輕對供應腦部血管的刺激相對神經的壓力,減輕炎性水腫等方法,都可以起到治療作用。
經過長期的臨床實驗研究,我們可將頸椎病的防治分為五個步驟,這五個順序是建立在安全性、無毒副作用、盡量避免醫源性損傷、方便、實用、省時省力等一系列原則基礎上的,五個順序先後進行防治,不宜顛倒。當我們選擇更深層次的治療手段時,前面的基礎治療手段依然不可放棄,否則暫時治癒的頸椎疾病隨時還會再犯。
正確的休息-》正確的運動-》正規的非手術治療-》葯物治療-》手術治療手段一:正確的休息
睡眠時人體組織處於放鬆的非戒備保護狀態,不能主動採取保護姿勢以規避慢性損傷,加之睡眠時是骨質增生的活躍時間段,因此當在防治方法之首。
頸椎病患者的睡眠體位
一個良好的睡眠體位,既要維持整個脊柱的生理曲度,又應使患者感到舒適,這就要求我們在睡眠時應該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屈曲狀。因此,專家建議最好採取側卧或仰卧,不可俯卧。
很多人從字面理解枕頭應該是枕著頭部的,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枕頭正確的受力面(或扶托處)應該對應的是頸椎,而不應該是頭部。科學的枕頭設計應順應頸椎的生理解剖結構,否則只會損傷頸椎,因此,枕頭的外形和質地的設計對頸椎的預防及治療很重要。
(1)枕頭的長度:一般來說長度有 40cm~60cm即可。它可確保在睡眠體位變化時,始終能支撐頸椎;
(2)枕頭的高度:不包括彈性膨起的部分,扶托頸椎處,在人仰卧時與其人的拳頭等高,這一高度能使後腦部分與床面微微離開,在頸椎得到合理扶托的同時,由於頭部的重力頸椎也能獲得適當的牽引效果;在側卧時,枕的高度應為一側肩膀的寬度,使得頸椎與胸椎、腰椎成同一水平。這兩種不同的高度可確保在仰卧及側卧位頸椎的正常曲度。枕頭過高、過低均不宜用,高度以 8cm~12cm為好;
(3)枕頭的外形設計:根據睡眠中頸椎需要合理扶托的要求,枕頭應該前高後低的波浪形,曲面能與頸後部的外形相吻合。

與頸椎病手段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