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神經根型頸椎病吃什麼葯

神經根型頸椎病吃什麼葯

發布時間:2020-10-02 18:17:48

1、神經根型頸椎病需與哪幾種疾病鑒別?

(1)風濕病。包括關節炎及肌筋膜炎,這些都有頸肩痛、頸部活動受限及手部麻木現象。其主要鑒別點是:有除頸肩上肢以外的多發部位疼痛史;沒有放射性疼痛;沒有反射改變;麻木區並不按照脊神經節段分布;應用封閉療法做痛點注射和服用抗風濕葯後,其症狀能明顯好轉。

(2)胸廓出口綜合征。這是頸部軟組織受傷後上肢疼痛的常見原因。症狀的出現可以因為先天的因素如頸肋,發育的因素如脊柱側彎,或是後天的因素如肌肉無力、肩部下垂及頸部軟組織外傷等原因。而外傷因素占發病率的33%,而且症狀常出現在受傷後數周、數月甚至一年以後。臂叢神經有三處容易受到壓迫而出現症狀,即前、中斜角肌間隙,肋骨、鎖骨間隙和胸小肌、肋骨間隙。前斜角肌痙攣使得斜角肌間隙變小或第一肋升高使得肋鎖間隙變小是常見原因。其症狀是上臂麻木並向手部放射。臨床檢查:鎖骨上窩有壓痛,Adson 試驗陽性,上肢過度外展試驗陽性和雙肩向後位時,橈動脈的搏動減弱。肌電檢查可發現尺神經運動傳導迅速減慢。如碰到這種患者,有必要拍胸頸外的X 線正位片,它可以發現患者有無第七頸椎橫突過長或頸肋。

(3)鎖骨上腫物。因為肺尖部原發腫瘤或轉移瘤,鎖骨上淋巴結有增生或浸潤造成對臂叢神經的壓迫而產生疼痛、感覺障礙及肌肉萎縮等症狀。其主要鑒別點是:鎖骨上可觸及腫物;腫物活體組織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4)進行性肌萎縮。這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脊髓前角細胞的病變,見於頸脊髓,發展比較緩慢。臨床表現為雙上肢出現萎縮,並由遠端開始向近端發展。常見有肌纖維震顫,肌反射減弱或消失,下肢萎縮為晚期症狀。其鑒別要點是:無感覺障礙;無頸脊神經根刺激症狀;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正常。

(5)心絞痛。頸椎病刺激頸7 神經根可有左上尺側疼痛,同時有胸痛者應與心絞痛鑒別,前者在胸大肌壓痛點進行封閉之後症狀減輕,而後者無肌肉的壓痛。心絞痛發作時有胸悶氣短的感覺,而心電圖有明顯改變,服用硝酸甘油類葯物可以緩解症狀。

2、神經根型頸椎病吃什麼葯效果好

本症多見於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質增生,或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引起的.中醫對頸椎病,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病的治療有按摩,針灸,理療,推拿,中醫中葯的治療,目前多用中醫辨症治療.,常用的中成葯有根痛賓士療的,,常用的方葯頸腰骨康湯對本病有很好的效果,建議找中醫專科大夫為你辨加減用葯治療.用中葯治好後不復發的. 查看原帖>>

3、怎樣用中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的主要病機是肝腎虧虛,精髓不足,氣血衰少,盤骨失於濡養,風寒濕邪易於驟襲,痹著經絡,氣滯血瘀。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用葯多選擇祛風散寒、活血通絡、益氣養血之品。

(1)芍葛湯

組成: 白芍30g, 葛根、靈仙各20g, 白芷、秦艽、當歸各12g,川芎9g,細辛3g。

功用:散寒除濕,活血通絡。

用法:水煎服,日服1 劑。

(2)桃紅二參湯

組成:黃芪、黨參、丹參、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紅花、香附、地龍、葛根、穿山甲、土鱉蟲、威靈仙(隨症狀輕重酌用葯量)。

功用:益氣養血,活絡止痛。

用法:水煎服,日服1 劑。

(3)補腎祛瘀通絡湯

組成:當歸、骨碎補、杜仲、淫羊藿、龜板、鹿角霜、防風各10g,川芎、土鱉蟲、桂枝各7g,雞血藤、熟地、煅龍骨、煅牡蠣、葛根、黃芪、威靈仙各15g,細辛3g。

功用:補腎、養血、祛瘀。

用法:水煎服,日服1 劑。

4、神經根型頸椎病有什麼臨床表現

神經根型頸椎病在臨床上有很多表現,我們來詳細地了解一下。第一種就是頸肩部症狀。不同的原因導致的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輕重程度不一樣。主要表現為頸肩部疼痛,如果是處在急性期的患者在活動頭部時,會引起頸部,肩部,胳膊疼,還常常伴隨著手腳的麻木感,尤其是在晚上,麻木感就會更加強烈,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秩序。 第二種就是上肢胳臂無力感,主要表現為拿不起東西,即使拿住東西也會掉落,上肢的活動也不靈便。第三種是頸部僵硬感明顯。患者會感到頸椎發直,頸部肌肉緊張疼痛。

5、什麼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有什麼臨床表現?

頸椎疼痛,有那種會引起截癱、偏癱等情況

與神經根型頸椎病吃什麼葯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