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病微創手術
頸椎病是頸椎的慢性退行病變,屬於無菌性炎症,打針吃葯無法消除無菌性炎症,建議採用中醫膏葯外貼法,膏葯有強筋健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不僅能控制阻止骨關節病的發展惡化,而且患者是康復後不易復發。安全無副作用,最理想的治療方法。
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避免長時間低頭及頸部的疲勞,不要頸部保持一個姿勢時間太長了.注意防寒保暖,不宜勞累,枕頭不要過高,過硬,也不要隨便按摩頸部,有時候按摩不好會適得其反的.多做頸部的運動,也可以經常熱敷,可以改善症狀.
2、頸椎病手術的基本種類?
按頸椎病的臨床分類有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和交感神經型四種。就手術途徑而言將頸椎病手術分為前路手術、前外側路手術和後路手術三種。
(1)前路手術。經頸前方切口、入路進行的手術,具有減壓和穩定脊柱兩種作用,即通過發病的椎間隙,從椎體前方鑽洞或切骨,從骨洞中切除退變的和突出的椎間盤,甚至椎體後緣的骨贅一並切除,以解除對脊髓和神經根的壓迫。然後在骨洞中植骨,使該段頸椎融合,以增強脊柱的穩定性。多個椎間盤受累者,可在同一手術中一起切除和融合。前路手術具有手術創傷小,可切除椎間盤及骨贅而不直接干擾脊髓,同時施行椎體間植骨,除去脊椎不穩的動力因素,術後功能受到的干擾小,恢復快等優點。其缺點是不能在直視下看到椎管內病變,手術范圍有限度,骨贅切除不易徹底,不適用於發育性椎管狹窄患者。
(2)前外側手術。手術途徑同前路手術,但其顯露范圍更大,包括椎體前方、前外側方的椎體橫突及鉤椎關節等,可開放橫突孔,切除增生的鉤狀突,擴大椎間孔,松解椎動脈的粘連狹窄,解除椎動脈、神經根或脊髓的受壓症狀,消除病理性刺激,增強脊柱的穩定性。
(3)後路手術。是指經頸後方切口入路進行的手術,具有在直視下明確病變部位及性質,減壓充分等優點。後路手術的目的是擴大椎管矢狀徑,解除對脊髓的壓迫,改善血液循環,擴大椎間孔後壁,解除神經根所受壓迫,包括各種椎板切除術、椎板成形術、關節突切除術等。但後路手術解剖結構復雜,操作困難,手術破壞性較大,術後易發生脊柱不穩,術後形成的骨窗瘢痕可繼續壓迫脊髓等,手術效果有時不甚理想。
總之,對於不同的頸椎病患者,可根據不同的需要採取不同的手術方式,只要嚴格掌握適應證,一般均能收到良好的手術效果。
3、頸椎微創手術
北恆安醫院專家介紹說,其實造成頸椎病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一般來說慢性勞損,長期低頭工作,如刻字、書寫、制圖等引起頸部肌肉韌帶與關節的勞損。姿勢不良,不當枕頭和睡資亦可造成頸部的勞損,可促進小關節的增生和退變,而導致頸椎病的發生。頸椎病微創手術能及時的改變頸椎病的狀況,從而還您一個健康的頸椎。 其實我國頸椎病的發病率近幾年一直在增高,並且年齡都是呈低齡化趨勢的,越來越多人開始飽受頸椎病的折磨。嚴重的頸椎病不僅可以影響上肢神經根和椎動脈,引起手臂酸麻脹痛或眩暈,甚至會壓迫四肢神經的重要中樞,導致癱瘓。因此,對頸椎病的治療是至關重要的,頸椎病微創手術就能為大家解決痛苦。 微創手術治療頸椎病效果如何呢?北京恆安醫院專家介紹為了能及時的緩解患病人的痛苦,很多醫院先後都引進了目前最受歡迎的微創技術,該技術治療頸椎病具有治療精準、安全、高效、無痛苦、不復發的特點,在臨床上取得了極好的療效,同時也極大地降低了手術風險,在治療頸椎病領域視為一次突破性的飛躍,是目前治療頸椎病的好方法。 很多人認為在治療頸椎病的時候要開刀,但是開刀後就會非常的疼痛。其實這種微創手術治療頸椎病是在全麻或者局麻下進行,皮膚切口小,對肌肉和骨骼的的損傷都非常小,出血量不足50毫升。經管狀通道在顯微鏡下切除突出的椎間盤,創傷很小,切口處筋膜和皮膚只需縫合數針,手術後第二天病人就可以下地,恢復時間比傳統開放手術要快得多。
這樣可以么?
4、頸椎手術是大手術還是小手術
果不是外傷造成的頸椎病絕對沒有必要做手術。僅僅做頸椎復位都可以治療好。
5、頸椎病的手術效果怎樣?
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經非手術方法治療後,其療效不佳或雖有效但其症狀反復發作者,採取手術療法治療均可獲得優良結果;診斷明確的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經非手術方法治療無效或其症狀反復發作者,其手術治療效果優良;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患者,致病原因明確者,手術療法見效較為迅速。
對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除少數症狀較輕可採用非手術療法者外,經確診後均應早期進行手術治療。國內外對脊髓型頸椎病手術療法療效的報道不同,其優良率介於50% ~ 90%之間,可能與病例選擇的嚴格程度和療效評判標准不統一有關。一般脊髓型頸椎病行前路減壓及植骨融合術後,89%的患者病情可停止發展,70%的患者能恢復半日或全日工作。有的椎管矢狀徑太小(11mm 或以下),需做後路椎板成形術或廣泛椎板切除術,術後也可獲得較好的療效。
總之,只要嚴格掌握頸椎病的手術適應證,術前明確診斷,術中仔細認真操作,術後患者積極配合治療,頸椎病的手術效果還是理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