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圍領

頸椎圍領

發布時間:2020-10-02 12:23:45

1、頸型頸椎病怎麼治療,能治好嗎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病情復雜,頸椎及其鄰近軟組織的退行性改變與繼發性病理改變刺激或壓迫周圍組織的不同,患者所出現的病情輕重不同,所以需要對症治療,並且堅持長期治療,做到科學治療。

2、頸椎病有突出怎麼辦?

頸椎病突出對身體危害很大,可通過以下方法治療:1、圍領、頸托制動、休息:用於非卧床病人或治療間歇期,使頸椎維持制動。
2、還有枕頜吊帶牽引:主要作用為制動、解除頸肌痙攣和緩解椎間盤內部壓力。可取坐位或卧位,頭前傾15度,重量2~6kg,視病人體重和病情而定,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鍾。
3、推拿按摩治療椎間盤突出:對改善局部血供,鬆弛肌肉痙攣,解除疼痛,擴大椎間隙及椎間孔,使移位的椎體復位,甚為有效。
4、葯物治療:使用中醫葯方貼在患處,促進血液循環,對頸椎間盤突出有非常獨到的治療作用。
5、理療:方法很多,有利於加速炎症性水腫的消退和改善神經的血供。
6、封閉療法:可行痛點封閉或頸部硬膜外腔封閉,可迅速控制炎症和解除疼痛,療效較好,但存在一定潛在的危險性,不作為常規使用。
7、手術治療頸椎間盤出:對保守治療無效或脊髓受壓嚴重者,可採用手術治療。
8、微創療法治療頸椎間盤出: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疼痛輕、恢復快的優越性。

3、頸椎疼怎麼辦?

你好根據你提供的情況考慮是頸椎病,建議去康復理療科做按摩牽引推拿等理療效果較好,患處可以熱敷或者烤燈照射,平時少做低頭伏案工作,多做頸部保健操,可以口服頸復康顆粒。睡覺用的枕頭不宜過高過軟。

4、頸椎里突怎麼治?

防治頸椎病自我按摩操
1.按摩百會 :
用中指或食指按於頭頂最高處正中的百會穴,用力由輕到重按揉20~30次。功效:健腦寧神,益氣固脫。
2.對按頭部 :
雙手拇指分別放在額部兩側的太陽穴處,其餘四指分開,放在兩側頭部,雙手同時用力做對按揉動20~30次。功效:清腦明目,振奮精神。
3.按揉風池 :
用兩手拇指分別按在同側風池穴(頸後兩側凹陷處),其餘手指附在頭的兩側,由輕到重地按揉20~30次。功效:疏風散寒,開竅鎮痛。
4.拿捏頸肌 :
將左(右)手上舉置於頸後,拇指放置於同側頸外側,其餘四指放在頸肌對側,雙手用力對合,將頸肌向上提起後放鬆,沿風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次。功效:解痙止痛,調和氣血。
5. 按壓肩井 :
以左(右)手中指指腹按於對側肩井穴(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筋肉處),然後由輕到重按壓10~20次,兩側交替進行。功效:通經活絡,散寒定痛。
6.按摩大椎 :
用左(右)手四指並攏放於上背部,用力反復按摩大椎穴(位於後頸部頸椎中最大椎體下方的空隙處)各20~30次,至局部發熱為佳,兩側交替進行。功效:疏風散寒,活血通絡。
7.對按內、外關 :
用左(右)手拇指尖放在右(左)手內關穴(掌橫紋以上2寸,兩肌腱之間),中指放在對側的外關穴(內關穴對面),同時對合用力按揉0.5~1分鍾,雙手交替進行。功效:寧心通絡,寬胸行氣。
8.掐揉合谷 :
將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穴(即虎口處),拇指用力掐揉10~20次,雙手交替進行。功效:疏風解表,開竅醒神。
頸椎痛的患者平時應該注意些以下幾點
(1)要注意頭頸部的正確姿勢,每天堅持作前傾,後仰、左右旋轉 1-2次,堅持10分鍾。
(2)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最好採用質地柔軟的元寶型枕頭,以維持頸椎棘突 向前的生理弧度。
(3)枕頭的高度應以10厘米左右為宜,適之寶新推出的專利產品護頸套枕就是專門針對頸椎不好人群設計的,主要起到呵護和理療同時進行。
(4)平時工作的體位,做到既不抬頭又不低 頭的舒適姿勢。長時間工作時1小時要活動一下頭頸部,使頸韌帶肌肉得到適當休息。
(5)仰頭看電視 時勿使頸部疲勞,最好與眼睛保持同一水平。這些措施不僅可以預防頸椎病,還可防頸椎病的復發和病情加重.
(6)平時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7)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8)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

5、頸椎病患者使用頸部圍領有什麼作用?

在治療頸椎病的過程中,經常要使用頸部圍領,通常用硬紙板、塑料和石膏等材料製成。頸椎椎管、椎間孔和橫突孔分別通過脊髓、脊神經和椎動脈。當發生頸部外傷,以及骨折脫位等情況下,為保持局部穩定,防止損傷繼續加重,需要加以制動。

一般說來,頸圍有如下作用:固定頸椎於適當的體位,維持正常的生理曲度,限制頸椎的異常活動,減少不穩定因素,支撐頭部重量,減輕其對頸椎的壓力。當頸椎關節面之間的異常活動產生創傷性炎症反應時,運用有效的外固定,可明顯地促進水腫的吸收,減少關節面間的相互刺激和摩擦,有利於炎症反應的恢復。

與頸椎圍領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