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間盤突出(壓迫蛛網膜下腔)
不做牽引和按摩的原因?一般非增生性凸出都可以做牽引。先消炎
2、車禍後蛛網膜下腔出血,原發性腦干損傷,頸椎3.4左側椎板骨折,應該怎
腦干在顱腔內位置深在,其周圍有顱骨及其他腦組織保護,原發性損傷的機會相對較少,但一旦發生,治療效果較差,常常危及生命。本院神經外科自1998年1月~2003年1月,共收治原發性腦干損傷124例,占同期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的13.7%,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男92例,女32例;年齡11~73歲,平均35.8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83例,墜落傷11例,打擊傷12例,跌傷15例,不明原因3例。著力部位以枕部最多見,53例(42.9%),頂枕部次之,43例(34.8%),其他部位共28例(22.4%)。
1.2 臨床表現 所有病人傷後均發生並持續昏迷,33例呈去皮質強直,瞳孔變化和眼球活動異常101例,其中22例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25例雙側瞳孔變化不定,忽大忽小,交替變化,30例一側或雙側瞳孔極度縮小,5例眼球固定,13例眼球分離,10例雙眼偏斜,11例雙眼同向凝視麻痹,72例呼吸不規則,65例脈搏細速,46例血壓下降,82例高熱,8例體溫不升。雙側錐體束征42例,單側錐體束征24例。入院時GCS評分9~12分56例,3~8分68例,其中低於5分28例。
1.3 合並傷 肝破裂7例,脾破裂12例,多發性肋骨骨折12例,血氣胸9例,四肢骨折23例,泌尿系損傷3例。
1.4 輔助檢查 全部病例急性期均行CT檢查示顱骨骨折72例,腦干點狀或點片狀高密度影13例,環池、四疊體池、腳間池閉塞23例,腦挫裂傷43例,硬膜外血腫32例,硬膜下血腫28例,腦內血腫23例,蛛網膜下腔出血12例。亞急性期MRI共檢查82例,其中62例中腦或橋腦T1像上點片狀低信號,T2像高信號。
1.5 治療 採用綜合治療方法:(1)監護生命體征。(2)積極處理合並症。(3)血腫有佔位效應者或血腫量在30ml以上,手術清除顱內血腫,並根據病情確定是否去骨瓣減壓。(4)對低氧血症行吸氧,必要時氣管切開,呼吸機輔助呼吸。(5)亞低溫冬眠,保持肛溫33~35℃,維持5~7天,或視具體情況而定。(6)維持水電平衡,預防酸鹼紊亂。(7)促進腦細胞功能活化劑的應用。(8)防治感染。(9)合並症的處理。(10)高壓氧療。(11)康復治療,如理療、針灸、按摩等。
2 結果
本文根據GOS量表評定病人恢復情況,124例中Ⅰ級(死亡)53例,其中32例與1周內死亡,18例2周內死亡,3例1月內死亡。死亡原因為腦功能衰竭34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高滲性昏迷4例,腎功能衰竭5例,肺部感染5例。Ⅱ級(植物樣生存)10例,Ⅲ級(重殘)8例,Ⅳ級(中殘)12例,Ⅴ級(恢復良好)41例。
3 討論
造成原發性腦干損傷的原因多為剪切應力所致。當頭部受暴力時,特別是鞭索性、旋轉性或枕部暴力,因腦組織各結構之間所負荷的慣性不同、角加速度以及旋轉加速度不同,使腦組織發生扭曲、移位,易造成彌漫性軸索損傷和腦干損傷。由於本病昏迷時間長,肢體活動差,以及呼吸、循環功能的紊亂,常出現各種並發症,且死於並發症的病例占原發性腦干損傷的30%~50%。原發性腦干損傷的死亡率較高,有報告其死亡率高達50%~70% 〔1〕 ,佔全部重型顱腦損傷的1/3,本組共死亡53例,佔42%,因此對原發性腦干損傷的患者應高度重視、盡力搶救。
所有的患者均應入ICU監護,注意生命體征的變化,有條件的應行ICP監測。積極處理合並症,包括制止活動性出血、解除呼吸道梗阻、抗休克、胸腔閉式引流等。
原發性腦干損傷常合並腦挫裂傷或顱內血腫,若佔位效應明顯,或血腫量大於30ml,應盡早行血腫及壞死組織清除術,本組行手術治療63例,我們的體會是手術指征可適當放寬,骨瓣可大些,對術前有腦疝或術中腦組織膨出明顯者,均行去骨瓣減壓,以緩解腦水腫,提高生存率。對不具備手術指征的患者也應做好隨時手術的准備。
原發性腦干損傷患者昏迷時間長,呼吸道分泌物多,呼吸功能不全及排痰困難,且易誤吸嘔吐的胃內容物,使呼吸道梗阻,氣管切開應盡早實行,以保證呼吸道通暢,防止腦缺氧,本組氣管切開67例,我們認為對呼吸道不暢而不能維持血氧飽和度者、年齡較大或原有呼吸道疾病、合並嚴重 胸部外傷者,均應盡早行氣管切開,切勿心存僥幸,貽誤時機。另對昏迷程度較深或估計昏迷時間較長者,我們也常規氣管切開。
對合並丘腦下部損傷而致中樞性高熱的病人,我們均早期應用亞低溫冬眠,在葯物冬眠的基礎上應用冰袋、冰帽等物理降溫,維持肛溫在33~35℃之間,一般5~7天,病情嚴重者可適當延長,使病人度過急性期,降低死亡率及致殘率。有研究表明亞低溫可降低腦耗氧量,減少乳酸堆積,保護血腦屏障,減輕腦水腫,減少鈣離子內流,減少腦組織結構的破壞,並抑制乙醯膽鹼、兒茶酚胺以及興奮性氨基酸遞質等對腦組織的損害。
防治並發症是原發性腦干損傷急性期的一個重要問題,常見的並發症有肺部感染、應急性潰瘍、急性腎功能衰竭、水電解質紊亂及高滲透壓等。由於並發症是原發性腦干損傷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應積極預防及治療。常規應用抗生素,一旦感染,應及時根據細菌培養結果調整。給予H2受體阻滯劑或氫泵抑制劑預防上消化道出血,若發生應激性潰瘍,除上述葯物外,可給予冰鹽水洗胃、去甲腎上腺素、血管加壓素等,一般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注意監測水及電解質的變化,對水、電解質紊亂,提倡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原發性腦干損傷治療效果差,但只要醫生樹立信心、精心治療,採用綜合性治療及精心的護理,可望挽救那些屬可逆性損傷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