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黃帝內經頸椎

黃帝內經頸椎

發布時間:2020-09-30 10:24:53

1、風寒濕痹症引起四肢麻木和頸椎病引起的麻木的區別?

風寒濕痹症引起四肢麻木和頸攤病引起的麻木區別於風寒濕痹症是內科的內在濕熱風寒致使氣血淤塞,血液循環不暢導致手腳麻木,而頸椎病引起的麻木是頸部頸推關節病變腫脹發大變形而壓迫神經及血管而導致四肢麻木,區別就在於此。

2、中醫怎樣自我保戶頸椎病

頸椎病,很多人痛未必就是真的頸椎病,只看到症狀,根據黃帝內經金匱真言論論述,頸項上的病一般和小腸有關系,冷飲吃多了吧,喝凍啤酒了吧!小腸有寒病在頸項不足為奇。只要用溫灸將其寒氣化開一般可以痊癒。

3、黃帝內經頸椎病和小腸有關嗎

黃帝內經說老張家膏葯治療頸椎病與小腸無關的

4、脖子頸椎疼,用什麼上熱敷

可以的 這樣可以緩解疼痛的,但是不能根治,黃帝內經認為人的生命生命是由氣血構成,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傷則腫,血傷則痛,經絡是連接五臟六腑,上下內外通道,穴位是經絡交匯的站點,所以脖子痛是因為氣血不同,而頸椎病是慢性病,需要慢慢調理,目前而言按摩、牽引、西葯對頸腰椎病等治療只能暫時緩解,治療手段很單一,容易反復出現而加重病情,很難根治。用頸養治療儀,每天15-20分鍾,消除頸椎病對神經造成的壓迫,疏通頸臂經絡,促進氣血暢通,達到通而不痛,使頸椎病早日康復。 願您照辦早康復。

5、黃帝內經治療頸椎病按摩哪些穴位

一般的情況按摩穴位主要是選取風池、天鼎、肩井穴、肩中俞、肩外俞、肩髃穴、曲池穴、小海、外關、內關、神門、肩井穴、缺盆穴、手三里、合谷穴等。
多活動,必要時用一些營養神經的葯如彌可保、維生素B12等治療。

6、黃帝內經關於強直性脊椎炎的記載原文

如果需要更多幫助,可以點擊我的頭像,我們可以交流一下.

7、頸椎病按摩時用力過大有沒有壞處

你可千萬別亂按,這個地方弄不好會出人命的,頸椎病不是小病,你可以試一下捏脊,另外讓他自己按摩後溪穴也有很好的效果,比你亂按安全得多。

按摩穴位吧,不用花錢而且效果很好,隨時隨地可以做。

後溪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本輸》篇,為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又為八脈交會之一,通於督脈小腸經。有舒經利竅、寧神之功。適合經常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發育中的孩子,可預防駝背、頸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護視力、緩解疲勞、補精益氣的功效。

有一位外地的學生告訴我,當地有位治療腰間盤突出的中醫名家,每次給病人治療時,都會在在病人腰部疼痛的部位紮上幾針,然後貼上一種特製的膏葯,最後在後溪穴上紮上一針。有些經年不愈的重症患者,經過這番治療,短時間內就恢復健康了。他覺得很老先生的膏葯很神奇,准備拜老先生為師,學這個治療腰間盤突出的絕招。

聽了他的描述,我跟他說,「這種絕活兒我也會,而且比他還簡單。其實在腰部局部扎針、貼膏葯都是老先生使用的輔助療法,真正管用的是扎在後溪穴上的那一針。扎針有個小竅門,進針之後邊捻轉邊提插,同時讓病人活動腰部。」學生聽後恍然大悟,「我怎麼就沒想到呢?!」

道家醫學里是非常注重後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脈上去,屬於八脈交匯穴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穴位。督脈主一身陽氣,陽氣旺,則全身旺。針灸是比較專業的治病手段,如果大家只作養生保健時則只需用按揉後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幾分鍾後就可振奮全身的陽氣,身體就會像熊熊燃燒的火爐一樣,暖徹心扉。點揉此穴,對小腸經有熱、腿疼有很好的治療功效。

後溪穴怎麼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如果你坐在電腦面前,可以把雙手後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松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在滾動當中,它會有一種輕微的酸痛。這個動作不需要有意識的去做,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鍾的時間來,隨手動一下,這個簡單的治頸肩腰椎病的方法,我把它叫作滾揉後溪穴。堅持下來則對頸椎、腰椎確實有著非常非常好的療效,對保護視力也很好。以前工作繁忙時,我每天在電腦前的工作時間也有十一、二個小時,但多麼多年來我的視力、頸椎都沒有問題,靠的也正是這個方法。

摘自名醫武國忠先生的博客

與黃帝內經頸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