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何為頸椎病

何為頸椎病

發布時間:2020-09-29 17:30:09

1、頭頸部的外傷在頸椎病發病中的有何意義?

頭頸部的外傷與頸椎病的發生和發展有明顯的關系,根據損傷的部位、程度可在各個不同階段產生不同的影響。1)垂直壓縮暴力常致頸椎椎體壓縮性骨折,造成頸椎生理前屈消失或弧度減小,受損節段椎間盤受力加大,加速頸椎退變。2)頸椎傷對不同階段的患者可有不同的影響。對於頸椎已有退變且會並頸椎椎管狹窄者來說,頸椎傷可造成以下三種情況。急性脊髓前中央動脈綜合征:因脊髓前中央動脈受壓後阻塞,造成脊髓前方缺血出現四肢突發性癱瘓。這種損傷見於過屈時,骨贅壓迫脊髓前方的脊髓前中央動脈。急性溝動脈綜合征:頸椎過屈時,椎體後緣骨贅或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壓迫脊髓前中央動脈的分支溝動脈。主要表現為上肢重、下肢輕的肢體癱瘓。急性脊髓中央管綜合征:過伸傷時,由於退變增厚的黃韌帶突向椎管,造成脊髓中央管周圍水腫和出血。表現為上肢癱瘓重於下肢、溫痛覺消失和在X線片上椎體前間隙陰影增寬等三大特點。3)暴力導致頸椎間盤突出:表現為程度不等的神經損害症狀及頸部疼痛。4)前縱韌帶撕裂:雖不直接損傷脊髓和神經根,但由於造成頸椎不穩,加速受損節段椎節的退變。臨床上許多頸椎病患者早期曾有頸部外傷史。,構成對脊髓的刺激和壓迫。

2、推薦幾家昆明市區的溫泉~!注意不是桑拿是溫泉,比如滇池春天這種

1、富民-東村溫泉

富民縣的東村溫泉在昆明戶外玩家裡小有名氣,這里可以說是離昆明最近的溫泉了。據說,這可是個「刨個坑坑就能泡的溫泉」,在山腳隨處挖個坑,流出來的就是溫泉。這里有當地農民挖好的坑,一旁有農民搭的小棚,要上一鍋30元的洋芋燜飯,就可免費享受「野」池裡的溫泉時光。

2、彌勒-湖泉溫泉

湖泉生態園是紅河投資建設和管理的大型人工休閑設施,佔地3000畝,有一個佔地1300畝的大型人工湖,景區內景色非常漂亮,還有棲息的野生白鷺,景區內還包括原有的天然溫泉。

湖泉溫泉酒店就位於其中,與公園融為一體,其中有五星酒店、人工沙灘、水雲間餐廳等。晚上,山上蜿蜒小路兩側的樹叢中,庭院燈閃爍著燈光,與天上的星星相映成輝。

3、華寧-泡象鼻溫泉

象鼻溫泉是真正的礦溫泉,其水無色無味,對風濕痛、關節炎等疾病具有輔助治療作用,同時能有效促進人體內分泌和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而且水溫適中(38℃—40℃之間),有「天下第一美泉」的贊喻。溫泉中含有24種微量元素,同時也是是珍貴的礦泉水。

4、安寧-金方日式森林溫泉

雲南省唯一的一座自然式露天森林溫泉,這里有著天然優質的地熱礦泉水,內含人體健康所需的納、鉀、鎂、重碳酸鈣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屬碳酸鈣鎂泉,水溫在42度—45度之間。

金方森林溫泉正位於森林密布的半山上,是純日式的森林溫泉,在林間泡溫泉,躺在水裡抬頭就能看到藍天白雲,綠樹環繞,形成較高的負氧離子含量,空氣常年濕潤清新。

5、祿豐-石灰壩溫泉

祿豐石灰壩的溫泉屬重碳酸鈣鎂型礦化水,水溫48℃,地下埋深860米,水日流量600立方米,富含鈣、鎂、鐵、鉻、鎘、硫等礦物質,對肩周炎、頸椎病、風濕病、皮膚病等療效顯著,被譽為「延壽泉」。

3、何為頸椎病的護理措施及健康宣教

目前頸椎病患者主要有以下些症狀:頭昏、頭暈或頭痛,如伴有神經根症狀則有手指串麻或上肢感覺異常,如麻木或針刺樣感等,平時需避免久坐及頸部前屈時間過長,平時上班需久坐時可以用雙手做自我牽引,經常使頸部後仰,以緩解頸椎疲勞。

4、美尼爾氏綜合症和頸椎病的頸性眩暈有何區別?

本病也稱內耳性眩暈症、膜迷路積水。臨床特點為發作性眩暈,波動型聽力減退和耳鳴。
眩暈為突發性的旋轉性眩暈,病人睜眼時周圍的物體繞體轉動,閉眼時則感自身在轉動,伴有惡心、嘔吐、面色蒼白、出汗和血壓下降等迷走神經刺激症狀。眩暈持續約30?45分鍾,持續發作數天.甚至數周則要考慮其他原因。發作時病人意識清楚。耳聾發作時明顯,間歇時聽力可部分或完全恢復,發作時和發作後的聽力呈波動型是本病一個特徵,發作次數愈多,耳聾愈重。耳鳴常在發作前.中出現,發作後逐漸輕或消失,多數高頻性。
本病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植物神經功能失調,導致內耳毛細血管前動脈痙攣,局部缺氧,血管紋毛細管滯留,血管滲透性增加,導致內淋巴過多而致膜迷路積水。內淋巴過多亦可因內淋巴囊吸收功能不良造成。情緒緊張、勞累以及變態反應等為誘發因素。
前庭功能早期正常,多次發作後功能減退。純音測聽為波動型感覺神經性聾,早期稱上升性曲線,晚期呈現下降型曲線且無波動。有復聰現象。自發性眼震多呈水平型或水平旋轉型,發病數小時後,快相向健側。甘油試驗陽性者,是診斷本病的一個重要觀察指標。
根據眩暈、耳聾、耳鳴三聯症,聽力呈波動型,甘油試驗陽性,本病不難診斷。但須與突發性聾、勒膜氏綜合症、心血管疾病等相鑒別。
本病發作時應靜卧,低鹽少水飲食。同時應用鎮靜劑、血管擴張劑、利尿劑等,以調節植物神經功能,解除膜迷路積水。內科治療1年以上而眩暈仍發作、遷延不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本病中醫屬「眩暈」范疇。本病之本屬虛,病標屬實,以脾腎之虛,肝陽上亢居多。脾氣虛弱,水濕分布失司,聚濕成痰成飲,痰濁上犯於頭,蒙閉清竅,可見眩暈、胸悶、納呆;若舊病及腎而腎陽虛,寒水上泛,可見眩暈,卜心悸動,畏寒肢冷;若腎陰虛,肝陽上亢,化火生風,風火上擾,可每因情緒波動而發眩暈,口苦咽干,而肝風挾痰上擾之證亦屬常見,臨床當根據不同的證候表現選方服葯,方能奏效。
[臨床療效]採用純中葯治療176例,年齡最小14歲,最大75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13年,治療後,痊癒(全部症狀消失,隨訪1年無復發)172例;好轉(眩暈、耳鳴及惡心嘔吐明顯減輕)4例。總有效率為100%。

與何為頸椎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