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預防頸椎病的五個動作

預防頸椎病的五個動作

發布時間:2020-09-26 02:53:55

1、頸椎病初期該如何預防與矯正,這五點值得學習

 1、正確認識
對疾病要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頸椎病病程比較長,推間盤的退變、骨刺的生長、韌帶鈣化等與年齡增長、機體老化有關。病情常有反復,發作時症狀可能比較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有樂觀的心態,並積極治療。
2、多多休息
頸椎病急性發作期或初次發作的病人,要適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更要卧床休息2-3周。卧床休息在頸部肌肉放鬆,減輕肌肉痙攣和頭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組織受壓水腫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卧床時間不宜過長,以免發生肌肉萎縮、組織粘連、關節粘連等變化,阻礙頸椎病的恢復。所以頸椎病的間歇期和慢性期,應適當參加工作。不需長期休息。
3、積極治療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有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之分。絕大多數病人經治療能夠緩解症狀甚至治癒不發。但每一種治療方法均有其獨特的操作、作用和適應證,需要有專科醫師指導,而且有一定的療程。切忌病急亂投醫,頻繁更換治療方法或多種方法雜亂並用,不但得不到治療效果。反而加重病情。
4、注重保養
人體尤如一部復雜的機器,時常需要加以保養。尤其是頸椎病,本身就是一種退行性病變,更要對頸部加以保護,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損傷。無論是睡眠、休息。還是學習工作,甚至日常一些動作,都要保持良好的習慣,時刻不忘頸椎的保護,同時加強頸肌的鍛煉。

2、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頸椎病?

頸椎病它的預防,這個方面來說首先就是不要長時間的伏案工作,要保持頸部一些合適的位置。第二個就是枕頭高低,也是很關鍵的枕頭,你側卧位或者仰卧睡覺的時候,這個枕頭的高低應該適當地調整,當然應該避免劇烈的活動,防止頸椎意外的受傷,有些人在過節的時候,喝酒,騎電動車摔倒了,這些因素就容易誘發頸椎的受傷,引起頸椎的頸椎病。

3、頸椎病主要有哪五大防治手段呢?

頸椎病以綜合治療為主。凡能解除肌肉痙攣,使椎間隙增大,減少椎間盤壓力,減輕對供應腦部血管的刺激相對神經的壓力,減輕炎性水腫等方法,都可以起到治療作用。
經過長期的臨床實驗研究,我們可將頸椎病的防治分為五個步驟,這五個順序是建立在安全性、無毒副作用、盡量避免醫源性損傷、方便、實用、省時省力等一系列原則基礎上的,五個順序先後進行防治,不宜顛倒。當我們選擇更深層次的治療手段時,前面的基礎治療手段依然不可放棄,否則暫時治癒的頸椎疾病隨時還會再犯。
正確的休息-》正確的運動-》正規的非手術治療-》葯物治療-》手術治療手段一:正確的休息
睡眠時人體組織處於放鬆的非戒備保護狀態,不能主動採取保護姿勢以規避慢性損傷,加之睡眠時是骨質增生的活躍時間段,因此當在防治方法之首。
頸椎病患者的睡眠體位
一個良好的睡眠體位,既要維持整個脊柱的生理曲度,又應使患者感到舒適,這就要求我們在睡眠時應該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屈曲狀。因此,專家建議最好採取側卧或仰卧,不可俯卧。
很多人從字面理解枕頭應該是枕著頭部的,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枕頭正確的受力面(或扶托處)應該對應的是頸椎,而不應該是頭部。科學的枕頭設計應順應頸椎的生理解剖結構,否則只會損傷頸椎,因此,枕頭的外形和質地的設計對頸椎的預防及治療很重要。
(1)枕頭的長度:一般來說長度有 40cm~60cm即可。它可確保在睡眠體位變化時,始終能支撐頸椎;
(2)枕頭的高度:不包括彈性膨起的部分,扶托頸椎處,在人仰卧時與其人的拳頭等高,這一高度能使後腦部分與床面微微離開,在頸椎得到合理扶托的同時,由於頭部的重力頸椎也能獲得適當的牽引效果;在側卧時,枕的高度應為一側肩膀的寬度,使得頸椎與胸椎、腰椎成同一水平。這兩種不同的高度可確保在仰卧及側卧位頸椎的正常曲度。枕頭過高、過低均不宜用,高度以 8cm~12cm為好;
(3)枕頭的外形設計:根據睡眠中頸椎需要合理扶托的要求,枕頭應該前高後低的波浪形,曲面能與頸後部的外形相吻合。

4、預防頸椎病的幾種方法

不要長時間使用頸椎,是不是讓它運動一下,可以做些瑜伽動作

5、預防頸椎病的體育鍛煉方法有哪些?

(1)體操。由體療醫師或護士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出患者可以負擔而又略為「吃力」的四肢活動體操。

(2)拳術。其中尤以太極拳較為理想,身體各部均有大幅度的活動而不甚劇烈。

(3)擴胸器及啞鈴等上肢體育鍛煉用具。能增加肺活量,增強肌力,可增強頭頸、背部、脊柱的穩定性。

(4)其他鍛煉用具。可根據病情及具體條件不同而選用相應的器具與方法,有條件者最好在專人指導下循序漸進加大鍛煉強度與時間。

(5)脊柱及頸部鍛煉。方法頗多。因頸椎病為退變性疾病,故頸部不宜做劇烈運動,以一般的伸、屈、側屈活動及側轉運動為主。

6、如何做操預防頸椎病

(一)閱讀有關頸椎病的書,掌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疾病。
(二)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三)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四)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五)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六)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

(七)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八)注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九)中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補腎髓之功,合理地少量服用可起到強壯筋骨,推遲腎與關節退變的作用。

7、哪些運動可以防治頸椎病?

運動不僅可以健身、減肥,還可以防治頸椎病,相信大家對於頸椎病都很熟悉,尤其是久坐一族們更加清楚,頸椎病的發病原因有很多,因此生活中很多人都受之困擾,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可以防治頸椎病的運動。 「肌肉疲勞型」頸椎病在白領中最常見 據何二興介紹,一般被診斷為頸椎勞損性疾病的病人,雖然都是表現為脖子痛,但具體來講也有不同的類型: 第一類屬於頸部肌肉疲勞型,發病原因多是由於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久坐少動,或者長時間姿勢不當引起的頸部肌肉疲勞和緊張。 第二類屬於韌帶損傷型,是頸部韌帶受到外力拉扯而導致損傷,這種情況下患者會感覺頸部某個部位如刀割般疼痛。 第三類屬於椎間盤疾病,包括椎間盤勞損、老化或者退行性病變。椎間盤相當於一個微動關節,是由透明軟骨板、纖維環和髓核組成,分布在脊椎骨間。如果長期姿勢不當或者受到外力拉扯,纖維環破裂,髓核從破裂處脫出,壓迫頸椎神經,就會患上此病。患椎間盤疾病的病人通常感覺疼痛源比較深入,范圍大,疼痛呈放射狀。 第四類屬於頸椎骨勞損,這是最嚴重的類型,屬於骨頭性病損,嚴重者是需要施行手術治療的。 以上幾種頸椎勞損性疾病,程度由輕及重,通常第一類即「肌肉疲勞型」的頸椎病勞損在年輕白領群中最為常見。這類患者一般如果及時休息和調整姿勢,身體會自行調節和恢復,一兩天疼痛就會有所減輕。但如果是後面三種類型的頸椎疾病,就必須前往醫院採取相關的治療方法。如果不及時採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不但會延誤治療,甚至會加重病情。 別隨意選擇網路上流傳的「頸椎操」 何二興說,正是由於現在頸椎病逐漸演變成年輕人中的「流行病」,網上流傳的各種防止頸椎病的「保健操」、「頸椎操」也是五花八門。出於「從眾」心理,目前很多頸椎病患者,經常不顧自己的病情,隨意選擇「自行療法」——「米字操」不行,就換換枕頭;換枕頭不行,又試試爬行療法;再不行,練瑜伽……結果,病情越來越嚴重。 「現在網路發達,良莠不齊的網路資訊向患者傳遞了很多不正確的健康知識。而很多患者對頸椎疾病也只是一知半解。」何二興說,「頸部除了支撐和轉動,並沒有承擔其他的運動功能,所以人類的頸部肌肉是比較纖弱的,尤其是不適合過強鍛煉和一些猛烈性的動作。所以,網上有些頸椎操教人猛烈地甩頭來增加靈活性,比如甩頭操,或者太頻繁地轉動頭部,比如360度轉頭,或者大幅度動動頭部,比如米字操,都是非常不恰當的。」 何二興特別指出,現在很多人希望通過練瑜伽來緩解頸椎問題,但頸椎病患者練瑜伽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輕柔型、緩慢型的動作的確可以幫助放鬆頸部肌肉,但不能太大幅度地拉伸頸部,要注意自己的極限所在,一不留神會使本來有損傷的頸肌雪上加霜。 建議:利用欄桿桌子等進行俯卧撐練習 何二興說,要徹底根治頸椎疾病,首先要弄清楚病因所在,對症才能下葯。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在地鐵上一直低著頭玩手機發微博,或躺在床上玩Ipad、看電影,這些習慣都容易造成頸部肌肉使用過度,引起疼痛。 「要防治輕度頸椎疾病,首先要做好日常保健,例如及時改變長期伏案、長期抬頭或躺、半卧在床上閱讀的習慣。」他說,另外,患者也應該根據自身的體能情況選擇保健方式。體能較強的、年輕力壯的患者可以選擇俯卧撐、蛙泳等運動來強化頸部肌肉;體能較弱的患者則可以選擇半俯卧撐,即利用欄桿、桌子等物件進行45度至60度的俯卧撐練習。 何二興介紹,當人的身體處於俯卧狀態,頸部需要承受的力量是站立時的幾十甚至一百多倍,所以平時多做俯卧運動可以鍛煉頸部肌肉,防止頸椎疾病。

與預防頸椎病的五個動作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