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痙攣症狀

頸椎痙攣症狀

發布時間:2020-09-26 00:38:28

1、頸部痙攣性抽搐

痙攣 肌肉突然做不隨意攣縮,俗稱抽筋,會令患者突感劇痛,肌肉動作不協調。 患者自行拉直患處的肌肉,通常減輕痙攣程度。
面肌痙攣(又稱半面痙攣、面肌抽搐)為一側面部肌肉不自主的無痛性陣發性抽搐。起初是下或上眼瞼不時出現跳動,很多患者以為眼皮跳是常有的現象,過幾天會自然停止跳動,故多不在意。後來症狀發作日漸頻繁,並且由眼瞼向下逐漸延伸至口角,面部抽搐的程度逐漸加重,抽搐的時間逐漸延長,而抽搐的間隔時間逐漸縮短,甚至頸上部的肌肉也隨之抽搐。每當情緒激動時(如高興、生氣、接見不認識的人等),抽搐越發頻繁、嚴重。病程長、症狀重者可使眼裂變小,影響視物、看書;由於頻繁的面部抽搐,致使患者口眼歪斜,不願與人接觸,影響患者的社交和工作,病人的思想壓抑也甚大。
狂犬病的臨床表現
狂犬病是一個古老的疾病,臨床分為狂躁型和麻痹型兩種。我國多見為狂躁型,病理損傷主要在腦干、脊神經或更高級的中樞神經系統。麻痹型在印度和泰國常見,約占當地病例的20%。病理主要損害在脊髓和延髓。

人類狂犬病病程分以下四期:潛伏期、前驅期、急性神經症狀期和麻痹期即昏迷死亡期。
* 潛伏期:
人們從被患有或可疑患有狂犬病的動物咬傷、抓傷或舔傷口後,到發病的時間間隙就是潛伏期。人類狂犬病的潛伏期影響因素較多,如患者年齡、傷口部位與咬傷程度、咬人動物的種類、患者的健康狀況等。Bear等曾對法國、泰國、美國等13個國家的狂犬病病例進行統計調查,發現潛伏期大部分在10~90天。中國文獻報道人類狂犬病的潛伏期集中在30~90天。超過1年的僅有1%。
* 前驅期:
最初大部分患者開始出現類似感冒的非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如全身不適、倦怠無力、食慾不振、低熱、咳嗽等,亦有惡心、嘔吐、腹痛等。

伴隨病程逐步進展,逐漸出現具有診斷意義的早期症狀:已癒合的傷口附近出現燒灼感、麻木感、瘙癢、刺痛等,這種感覺從肢體遠端向心性波及軀體各部位甚至全身。據報道16~80%的患者有此症狀,可能是病毒在脊髓中復制的表現[3][4]。前驅期一般為3天,較少超過4天[1]。

* 急性神經症狀期:
前驅期結束後,逐步出現狂犬病的典型症狀,即以神經系統失常為主的體征。臨床表現為狂躁型和麻痹型兩種。

狂躁型狂犬病以亢進為主,表現為狂躁不安、恐懼慘叫、恐水怕風、吞咽困難、呼吸困難等。特別是恐水怕風是狂躁型狂犬病的典型症狀之一。有些患者甚至不能聽到「水」字,微風也會使患者痙攣不止。高度亢奮過後,患者出現自主神經功能障礙,體溫高達38~40℃,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瞳孔散大,但多數神志清楚。狂躁型狂犬病本期一般為1~3天,之後進入昏迷死亡期。

麻痹型的狂犬病也稱靜型式亞狂犬病,由於損害脊髓和延髓,不涉及腦干或高級部位的中樞神經系統,所以臨床以麻痹為主,主要表現為虛弱、癱瘓、嗜睡、共濟失調等。麻痹型狂犬病的病程較長,有的病人存活長達30多天。

* 麻痹期:
麻痹期也叫昏迷期或死亡期,持續興奮期過後,痙攣抽搐停止,患者反應減弱,迅速進入昏迷狀態。昏迷6~18小時後,患者會因為呼吸、循環和全身衰竭而死亡。

綜上所述,狂犬病是非常痛苦的疾病,不論是對患者本人的肉體折磨,還是對家屬的精神打擊都是巨大的,正如一位國際專家所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疾病,其痛苦與死亡率能與狂犬病比擬。」
可見,面部肌肉有興奮的跡象,趕快去醫院吧!

2、什麼是脖子痙攣的典型症狀?有什麼好的辦法治療嗎?

脖子的痙攣一般很少會出現,因為脖子兩側都是頸夾肌,頸夾肌很少會痙攣回。痙攣一答般是由於肌肉收縮所導致的,比如小腿比較容易出現痙攣,患者會出現類似於抽筋的症狀,小腿會出現劇烈的疼痛,一般持續2-3分鍾症狀會緩解。脖子這個位置一般是出現頸項疼痛、酸痛以及落枕症狀比較多的。落枕是因為脖子的肌肉持續僵硬,患者會出現無法轉頭或者無法抬頭的症狀,這種情況在臨床上是非常多見的,患者會出現頸項的疼痛並且伴有活動障礙、無法轉頭,可以診斷為落枕,一般痙攣很少出現在頸部。

3、頸部肌肉痙攣,攣縮是什麼

可能是骨骼肌肌肉攣縮,引起的原因中多見於神經系統的疾病如大腦萎縮、肌肉萎縮、肌營養不良症狀的,可以出現背部、頸部肌肉攣縮,引起背部的疼痛和背部畸形。還有一種情況是肩背肌勞損,多由於過度勞累後引起的肌肉的緊張或彈性減弱,出現背部疼痛。

4、頸椎病嚴重有哪些症狀

頸椎病的症狀:
一:頭痛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病人在發病時,頭痛和眩暈症狀一般同時存在。一般為放射痛、竄痛、麻痛、脹痛、沉痛、熱痛、涼痛等,重則「碰牆」止痛,甚至嘔吐。 
二:眩暈
眩暈是椎動脈型頸椎病的常見症狀。病人因為頸部的伸展或旋轉而改變體位,誘發眩暈症狀。前庭神經核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一般持續時間較短,數秒至數分鍾即消失,發病時病人可有輕度失神及運動失調,表現為行走不穩或斜向一方;迷路缺血性病變引起的眩暈不伴有意識障礙。部分病人有惡心感,急性發病時病人不能抬頭,少數病人有復視、眼顫、耳鳴及耳聾等症狀。
三:視覺障礙
由於頸椎病引起椎-基底動脈系痙攣,繼發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性病變,少數病人可能不能睜眼,只能閉目平卧,出現眼脹、眼沉、睜眼無力、視物不清、視力減弱、暗點、視野缺損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引起失明,在頸部過度活動時出現眼痛、眼肌痙攣、結膜充血等症狀。
四:頸部疼痛
頸項部疼痛,頸部僵硬感、頸部強直、活動受限、頸部肌痙攣、頸活動困難、有捆綁感、「發紂」、頸部脹筋感、「落枕」感等。頭部常偏向一側,抬頭、低頭、旋轉困難。這些都是頸椎病的症狀。
五:根性症狀
由於局部解剖的關系,椎動脈型的病人也常常伴有神經根性症狀,分別表現為頸部、肩部和背部症狀。如頸部不適感及活動受限,雙肩發沉;肩部酸痛脹痛;背部肌肉發緊、發僵,活動後或者按摩後好轉,背部有疼痛點,按壓明顯,勞累和受寒背部不適症狀加重。
六:四肢麻木
上肢麻木或單肢麻木、下肢麻木,一般的頸椎病都會引起頭疼眼花、四肢麻木等。

5、脖子拉扯痙攣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越來越嚴重呢?

對於病人出現了頸部肌肉痙攣的情況,多是由於頸部肌肉牽拉的損傷,以及勞損、受涼導致的,從而就會導致頸部肌肉的鬆弛度減弱,引起頸部的疼痛、發軸、僵硬的情況。

所以說出現這種情況以後,平時要多注意保暖,避免受涼,以免受涼以後,加重頸部肌肉痙攣的狀態,從而加重臨床的症狀,並且可以行頸部的熱敷來促進頸部肌肉的血液循環,夠減輕頸部肌肉痙攣的狀態,必要時可以加用肌肉鬆弛劑治療,來放鬆痙攣的肌肉,從而緩解病人的臨床症狀。建議及早就醫

6、頸椎壓迫交感神經的症狀

感神經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五官症狀:
1)眼部:有交感神經受刺激的症狀(眼球脹病,怕光,流淚,視物模糊,視力減退,瞳孔擴大,眼險無力,眼前冒金星,飛蚊症等)和交感神經麻痹症狀(眼球下陷,眼險下垂,眼睛干澀,瞳孔縮小.
2)鼻部:鼻咽部不適,疼痛,鼻塞或有異味感等.
3)耳部:耳鳴,聽力減退,甚至耳聾.
4)咽喉部:可有咽喉部不適,發干,異物感,暖酣憨豐窖薟忌奉媳斧顱氣以及牙痛等症狀.
(2)頭面部症狀:頭痛,偏頭痛,頭沉頭暈,梳部或頸後部疼痛,以及面部發熱,充血,麻木等症狀.
(3)血管運動障礙: 1)血管痙攣症狀:肢體發涼,發紺,發木,疼痛,水腫,以及皮溫降低. 2)血管擴張症狀:指端發紅,燒灼,疼痛,腫脹等.

7、是頸椎,還是血管痙攣引起的症狀

可能是患有頸椎病壓迫神經血管導致的症狀,這種情況建議你可以及時去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明確病情後再對症調理治療。

與頸椎痙攣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