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強直的症狀

頸椎強直的症狀

發布時間:2020-09-24 08:21:41

1、我的頸椎是生理曲度強直 懂的人進來說下

你好,我很理解你的心情。因為老百姓沒有太多的醫療知識,所以遇到疾病就心急,而且亂投醫,亂用葯。你應先了頸椎強直這種病。了解頸椎強直之前,你應知道頸椎的曲度,人體脊柱分四個生理曲度,頸曲,胸曲,腰曲,骶曲。從側面看,四個曲度呈S型,頸曲腰曲向前,胸曲骶曲向後。頸椎呈反張狀是指頸曲消失了。這么解釋你懂嗎?再談治療。大體治療上分保守和非保守治療兩種。非保守就是直接手術,這樣副作用大,費用高,而且也不一定完全治癒。保守有很多種:1牽引治療,牽引只是拉寬椎間隙,它對突出也不能改變,而且你這種情況絕不能做牽引。2針灸可行,但針灸也有它的適應症。3外用葯,口服葯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椎間盤生理改變。4現在又興起小針刀等等很多種療法,也是不能改變突出物以及生理曲度,使患者多花費,還延誤病情。5我建議你找正宗手法復位的大夫整骨推拿復位。以我個人的經驗手法復位對椎間盤突出有確切的治療效果,從臨床上治癒。但復位後幾天內必須嚴格限制活動。而且不能隨便找人復位,在治療上還要根據情況加針灸治療。 隨著現在生活節奏的加快與工作環境的單一,頸椎病成為一種越來越多的疾病。其實頸椎病大部分與工作、生活的姿勢不良有關。頸椎病是個統稱,包括:頸椎骨質增生,頸椎間盤突出,頸椎小關節功能紊亂,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等等。頸椎病的治療是以治療和保養兩部分構成。治療是以祛除病因恢復自然狀態為主,是以各種不同的頸椎病而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現在談頸椎的保健。睡眠占人生的三分之一時間,所以睡覺本身的姿勢對頸椎起很大作用。睡覺姿勢以平躺仰面向上為好,枕頭的高度比床高5cm以內為好。甚至於,有的頸椎病人,我讓他不枕枕頭,頸椎病也自愈了,平時應注意糾正。若症狀輕,教你一套運動操:你可以在在工作一會兒後,第一步,抬起頭向後仰;第二步,然後頭再向下低;第三步,然後再向左偏頭;第四步,再向右偏頭;第五步,沿順時針左晃頭動作;第六步,沿逆時針做晃頭動作。動作要領:做每個動作時都把頭盡量做到底,比如:向後仰頭時,仰頭仰到底,頭向下低,低到底。每天做幾次,輕度頸椎病可自愈。

2、頸椎強直怎麼辦,能治好嗎?

強直性脊柱炎患者如何進行自我護理?

脊柱畸形和強直導致的功能障礙,對患者彎腰、擴胸及屈頸等運動,都會造成極大痛苦和困難。為了減輕或防止這些不良後果,患者除接受醫生的各種檢查和治療外,應學會自我護理,如謹慎而長期地進行體位鍛煉(最初應得到體療醫師的指導),目的是取得和維持脊柱的最好位置,增強椎旁肌肉力量和增加肺活量。在休息時首要的是保持適當的體位,應睡硬板床,取仰卧位,避免促進屈曲畸形的體位。一旦病變上行侵犯到上段胸椎及頸椎時,應該停止用枕頭。凡能引起持續性疼痛的體力活動應該避免:定期測量身高;保持身高記錄,是防止不易發現的早期脊柱彎曲的一個好措施。胸壁病變比較常見,患者應知道吸煙的危害,停止吸煙。
強直性脊柱炎的康復鍛煉
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原因未明,以中軸關節的慢性炎症為主的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骶骼關節、髖關節、柱間關節、肋椎關節,以骶骼磁節病變最為我見,另有約1/3患者可見周圍關節症狀。
其治療方法主要是,葯物治療、物理療法、手術療法等,病情有所好轉後應注意康復期的鍛煉:
1.日常姿勢訓練
1)站立:頭保持中位,下凳微收,肓下聳不垂自然放鬆;腹略內收、雙腳與肓等寬,踝、膝、髖等關節保持自然位,重心居中不要偏移;
2)坐位:晝坐直角硬木椅,腰背挺直,勞累時可將臀部後靠,腰背緊巾在椅背上休息;
3)卧位:晝睡硬板床,宜仰卧,側卧輪流交替,避免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枕頭不宜過高或不秀枕,另外每月晨起或睡前可俯卧5分鍾。
2.功法鍛煉
1)功法1:仰卧雙腳並擾,腳尖向上,雙手自然放在身體兩側,調抱著呼吸約3分鍾,然後先吸氣,用意念將氣送入下丹田,同時腰部、臀部向上拱起,將勁力集中在腰和肩背部,呼氣時腰、臀部落下,如此反復數息10次;
2)功法2:雙腿並步站立(腳尖腳跟內側並齊),雙手叉腰,以腰為運動點向左、向後、向右,向前轉動50次,再反向轉動50次;
3)功法3:雙手叉腰,向後退走10分鍾
以上功法,動作比較和緩,活動度不大。加大活動量的功法可選擇易盤經、五禽戲、鶴翔樁或太極拳等。
強直性脊柱炎病人的護理
強直性脊椎炎治療護理的目的是力爭延緩病程,減少畸形的發生。
心理護理:本病是隱襲性慢性進行性的關節病。教育病人認識本病,了解防治方法,按要求進行治療與鍛煉,掌握自我護理的方法。這對於減少關節功能障礙、延緩病程直至參加正常的工作和學習尤為重要。
活動基本原則:早期進行適當活動,可減少脊柱及關節畸形的程度。每日進行脊柱及髖關節的屈曲與伸展鍛煉2次,每次活動量以不引起第二天關節症狀加重為限。活動前應先按摩松解椎旁肌肉,可減輕疼痛,防止肌肉損傷。同時,水療、超短波等物理治療方法,可起到解除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及消炎止痛的作用。 延緩思想感畸形的護理:維持直立姿勢和正常身高。睡低枕以減少頸椎前彎。睡硬板床。平時注意減少脊椎的負重,避免長期彎腰活動。過於肥胖的病人,應減輕體重,從而減輕關節的負擔。
預防感染:由於胸廓受累,易發生肺部感染,應鼓勵病人每日進行擴胸運動及深呼吸。對生活不能自理病人,給予翻身拍背,鼓勵咳嗽。同時,注意補充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
並發眼色素膜炎時,定時沖洗眼滯留的分泌物,保持結膜囊清潔,眼部不宜遮蓋,以免發生感染。
用葯護理:應用柳氮磺胺吡啶期間,應定期檢查血象,對粒細胞降低者,應採取保護性隔離措施。同時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加強對肝腎功能的保護。

強直性脊柱炎用葯原則

如何使用消炎痛栓劑?
消炎痛(又名吲哚美辛)栓劑是消炎痛的一種劑型,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熱作用。栓劑的優點有:①在直腸內逐漸溶解,並通過腸粘膜吸收到血液,然後通過血液循環到全身發揮作用。②葯物不經口到胃和小腸逗留,從而減少了對上胃腸道的刺激和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③晚睡前放1枚肛門栓劑可補充延續白天服葯的療效,能明顯地減輕或緩解夜間疼痛、翻身困難和晨僵。④對於需要用消炎痛而又有活動性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病的患者,以栓劑途徑給葯可減少對潰瘍病的影響。
市售消炎痛栓劑,形狀似小子彈,有50毫克和100毫克兩種劑量。成年患者每晚可用l00毫克,症狀減輕後可減為50毫克。葯物應放陰涼處保存,臨用前取出,去掉外包裝,患者側卧,自行或由他人協助將栓劑送入肛門內保留。患者應在白天或用葯前排除大便。
如何使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療強直性脊柱炎?
柳氮磺胺吡啶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和類風濕關節炎已有40餘年的歷史。近年來,國外通過許多病例觀察發現,該葯對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外周關節炎、腰背痛、發僵、血沉和C-反應蛋白的變化及骶髂關節的X線片病變,均有明顯的治療作用。國內不少醫院也開展了這項治療。
柳氮磺胺吡啶為片劑,每片0.25克,服用方便,安全性好。為了減少不良反應,便於耐受,國內外均採用逐漸增加劑量的方法。具體服葯方法如下:第一周0.25克,每日3次;第二周0.5克,每日2次;第三周0.5克,每日3次,第四周1.0克,每日2次,並以此劑量維持治療1年左右。飯後服葯。通常成人劑量每日不超過2.0克,否則副作用可能增加。
在柳氮磺胺吡啶治療的頭3~6個月,可並用另一種抗炎葯物,如消炎痛或扶他林或萘普生,待症狀改善後可逐漸減少至停用抗炎葯物,單以柳氮磺胺吡啶維持。文獻報道柳氮磺胺吡啶的副作用有惡心、嘔吐、頭痛、皮疹、貧血、白細胞或血小板計數降低、肝功能異常或腎損傷。我們的臨床觀察認為,只要參考上述用葯方法,每日總量不超過2.0克,並注意定期檢查血和尿常規及肝、腎功能,罕有發生嚴重副作用者。如有嚴重副作用應及時停葯。

強直性脊柱炎的幾種輔助治療方法

推背:患者取俯卧位,在脊椎兩側拇指平推或指揉法。由上而下反復推揉數遍,著力要重,使患者感到酸脹為宜,每次10min。其功效是可緩解椎間關節和脊肋關節軟組織痙攣,促進血循環,從而減輕疼痛。
取穴按摩:可根據症狀,隨症取穴按摩。例如:用指按法按壓兩側膀胱經以及臀部的環跳、秩邊、居等穴,可緩解脊椎及臀部的僵硬強直。拿風池及頸椎兩側至肩井,可緩解頸肩部肌肉痙攣等。
搖動關節法:根據不同程度關節功能障礙情況,採用適當強度的被動搖動手法,用此法要根據治療部位和病變程度,置患者於適當的體位,如腰背和上肢一般取俯卧位或仰卧位,如頸和上肢,則取坐位或卧位均可,在施治方法上,一般可先用輕手法放鬆肌肉,然後再對功能障礙的關節做被動手法。如在腰背可用彈動性按壓法,如在上肢可牽伸有活動障礙的關節,扳撥有畸形的關節。如在下肢可搖動有活動障礙的關節或做引伸手法。
當然,做被動手法時要根據解剖生理特點即各關節活動軸的活動幅度以及病變關節的具體情況,用輕巧快速而有彈性的動作完成。切忌暴力,避免疼痛加劇。急於求成則往往弄巧成拙。 如炎症較重時,宜先多做推背和取穴按摩,少做搖動關節或不做。對病變關節必須分階段有主次地進行治療。如:髖關節僵硬為主同時又有脊椎僵硬,可先著重對髖關節進行治療,然後再針對脊椎關節進行治療。

3、頸椎生理曲度變直,但是沒有任何頸椎病的症狀,只是偶爾脖子僵,頭重發緊,脖子向後仰會偶爾疼點

基本介紹
從側方看人體在端坐或站立時的頸部似乎是直的,其實包繞於內的頸椎並不是直的,而是在其中段有一向

正常頸椎生理曲度
前凸出的弧度。在醫學上把這一向前的弧形凸起稱為頸椎的生理曲度。通過X線片上的頸椎顯像:沿此曲度走行,在各個頸椎椎體後緣都有形成的連續 、光滑的弧形曲線,醫學上稱之為頸椎曲度。當長時間不正確的坐姿、或是長時間的勞累、頸椎缺少活動、脊柱損傷、脊柱鈣化等就會導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疾病概述
正常頸椎生理彎曲度
頸椎的正常生理屈度測量頸椎生理曲度的方法為沿齒狀突後上緣開始向下,連每一椎體後緣成一弧線,再由齒狀突後上緣至第七頸椎椎體後下緣作一直線,弧線的最高點至直線的最大距離為頸椎生理曲度的數值。正常范圍大約在12(±5)mm范圍內。

頸椎舒展器
頸椎生理彎曲的變直
頸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增加頸椎的彈性,減輕和緩沖重力的震盪,防止對脊髓和大腦的損傷。由於長期坐姿、睡姿不良和椎間盤髓核脫水退變時,頸椎的前凸可逐漸消失,甚至可變直或呈反張彎曲,即向後凸,成為頸椎病X線上較為重要的診斷依據之一。
病因
(1) 急性頸部肌肉扭傷:由於肌肉的疼痛、痙攣,肌肉牽拉骨骼,致使頸部生理曲度變直。
(2) 頸肩部肌纖維組織炎:由於長其坐姿不良,著涼等原因可引起頸肩部肌纖維組織炎,使肌肉由於疼痛而痙攣。關節囊、韌帶及小關節的炎症引起的疼痛,也可反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3) 根型頸椎病:在急性期,由於受累的小關節呈急性炎症,關節骨膜及關節囊腫脹,鄰邦近的神經根受激惹,病人多有頸肩部緊張,活動明顯受限,可引起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4) 頸椎的病變:如頸椎的腫瘤、結核,化膿性感染等均可引起頸部疼痛、肌肉痙攣、頸椎活動受限及生理曲度變直。
(5) 強直性脊椎炎,晚期可引起頸椎僵硬強直。
臨床症狀
主要症狀是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那麼頭暈、天旋地轉、嚴重者出現嘔吐這些都是常見症狀。
有些人可能不會出現任何症狀,有些人可能會因壓迫神經根出現手麻木(神經根型頸椎病)頸部疼痛不適等等,更嚴重的時候會出現頭暈,眼花,惡心,走路眩暈等等症狀, 頸椎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伏案工作者健康的疾病,它的表現多種多樣。主要有頸背疼痛、上肢無力、手指發麻、頭暈、惡心甚至視物模糊、吞咽模糊。
疾病病理
正常情況下,人的頸椎是呈現一定的弧度的,具體表現為向前凸起,但是由於一些不良外因的作用,很容易會導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出現。這些不良外因主要有急性頸部扭傷、不良生活習慣以及工作姿勢、頸肩部肌纖維組織炎等。
外傷可能會誘發此病,很多人是由於肌肉的疼痛,痙攣,牽拉到骨骼,致使頸椎曲度變直的出現,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避免外傷等因素。
由於長期坐姿不良、著涼等原因可引起頸肩部肌纖維組織炎,使肌肉由於疼痛而痙攣。關節囊、韌帶及小關節的炎症引起的疼痛症狀,也可反射性地使有關頸部肌肉痙攣,以保護受累關節,故頸部肌肉的痙攣可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急性期,由於受累的小關節呈急性炎症,關節骨膜及關節囊腫脹,鄰近的神經根受激惹,病人多有頸肩部肌緊張,活動明顯受限,可引起頸椎生理曲度變直。
頸椎的病變,如頸椎的腫瘤、結核、化膿性感染等均可引起頸部疼痛、肌肉痙攣、頸椎活動受限及生理曲度變直。這些都是容易誘發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原因,這就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盡力去避免。
疾病診斷
具有頭、肩、頸、臂的疼痛及相應的壓痛點,X線片上沒有椎間隙狹窄等明顯的退行性改變,但可以有頸椎生理曲線的改變,椎體間不穩定及輕度骨質增生等變化。此型在臨床上極為常見,是最早期的頸椎病。由於症狀較輕,往往重視不夠,以致反復發作使病情加重,不少反復落枕的病人即屬於此種改變。從大量的臨床觀察證實,此型實際上是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也是治療最為有利的時機。
治療措施
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局部肌肉酸痛的病症。臨床上治療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方法很多,例如微創療法、頸椎牽引法、按摩療法、物理療法等等。
1、微創治療
激光針刀松解術:該治療技術最先是由歐洲興起的一種可視微創技術,用於治療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等脊柱疾病,也是當前微創技術中最引人矚目的一種新興療法。這是一種不用開刀的無創技術,在治療由軟組織引起的粘連上有著顯著的療效,並可以有效緩解疼痛症狀。
2、中葯外用治療 中葯外治法,是中醫治療頸椎病的重要項目之一。
3、頸椎牽引治療
(1)增寬椎間隙、恢復頸推的穩定性及其正常生理功能。
(2)緩解肌肉痙攣,剝離、松解粘連組織,消除炎症、水腫。
(3)增大推間孔、椎間隙,牽開有皺褶或骨化的韌帶,使受壓的神經根、脊髓得以緩解,改善其血液供應,有助於神經組織功能的恢復。
(4)牽開迂曲的椎動脈,恢復頸椎與椎動脈長度的比例關系,保持推動脈通暢,維持正常腦血液供應,恢復正常腦組織功能。
4、按摩推拿 按摩治療,是為了緩解頸椎病症狀的一種最常見方法,按摩治療頸椎病有舒筋通絡、活血散瘀、消腫止痛、滑利關節、整復錯縫等作用。
5、物理治療 應用天然或人工製造的聲、光、電、熱、磁等物理因子作用於人體,達到防治疾病的方法,稱為物理療法,簡稱理療。
理療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具有其獨特的醫療價值,是治療頸椎曲度變直的一種輔助手段。頸椎病往往出現頑固的頸肩痛,電療、熱療都具有良好的緩解疼痛作用。
當頸椎骨質增生壓迫神經根和脊髓時,可致炎症反應。應用超聲波、紅外線、電療、熱 療等,可產生促進炎症消退,吸收水腫的作用。炎症反應日久可造成組織粘連,手術後的病人往往有大量的瘢痕。理療具有松解粘連,軟化瘢痕的作用。
並發症
吞咽障礙
吞咽時有梗阻感、食管內有異物感,少數人有惡心、嘔吐、聲音嘶啞、乾咳、胸悶等症狀。這是由於頸椎前緣直接壓迫食管後壁而引起食管狹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過速使食道周圍軟組織發生刺激反應所引起。
視力障礙
表現為視力下降、眼脹痛、怕光、流淚、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現視野縮小和視力銳減,個別患者還可發生失明。這與頸椎病造成自主神經紊亂及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而引發的大腦枕葉視覺中樞缺血性病損有關。
頸心綜合征
表現為心前區疼痛、胸悶、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電圖ST段改變,易被誤診為冠心病。這是頸背神經根受頸椎骨刺的刺激和壓迫所致。
高血壓頸椎病
可引起血壓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壓升高為多,稱為「頸性高血壓「。由於頸椎病和高血壓病皆為中老年人的常見病,故兩者常常並存。
胸部疼痛
表現為起病緩慢的頑固性的單側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檢查時有胸大肌壓痛。這與頸6和頸7神經根受頸椎骨刺壓迫有關。
下肢癱瘓
早期表現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時有如踏棉花的感覺,個別患者還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礙,如尿頻、尿急、排尿不暢或大小便失禁等。這是因為椎體側束受到頸骨刺的刺激或壓迫,導致下肢運動和感覺障礙所致。
猝倒
常在站立或走路時因突然扭頭出現身體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後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識障礙,亦無後遺症。此類病人可伴有頭暈、惡心、嘔吐、出汗等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這是由於頸椎增生性改變壓迫椎動脈引起基底動脈供血障礙,導致一時性腦供血不足所致。
中老年患病因素
這可不是要你抬頭,"沒大沒小",頂撞長輩、上司及朋友,而是要你遠離現代的文明病--頸椎病。這頸椎病,可是忽視不得。它可以使你肩頸及上肢酸脹疼痛,手指麻木。"甚至還可導致眩暈、頭痛、惡心、視物不清、走如不穩,以及大小便失常等症狀。"
不論是老中青,已越來越多人,患上此毛病,而導致頸椎病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由於長時間操作電腦和伏案工作,傷害了頸椎的正常弧度。
第二、到了中老年,代謝功能減退,引起頸椎出現骨質增生或鈣化,影響了氣血運行,使頸部更易發生疼痛。
第三、由外傷所引起:除了意外令頸部受傷外,運動時姿勢不正確;剎車時頸項剎那間向前又向後引起的"揮鞭性損傷";睡枕高度不合適,或頸部受寒等,都會引起頸部疼痛和行動的不便。
此外,正常的頸椎,其弧度是向後,連接著的胸椎則是向前,分配得很合理,但由於我們常常低頭工作、常提重物,就使頸椎受牽引而引起頸椎關節鬆了,關節間的縫隙增大,頸椎的弧度"走樣"等損傷,自然會引起頸項、肩膀酸痛的問題。
頸椎病治療要趁早
[1] 由於頸椎及頸部軟組織慢性損傷或退變引起脊柱內外力學平衡失調,壓迫或刺激頸部血管、神經和脊髓引起頭、頸、肩臂、上肢、背中部、胸部疼痛及其它症狀,甚至合並肢體功能障礙等一組臨床癥候群。病症輕者頭痛、頭暈、惡心嘔吐、頸肩疼痛、上肢麻木、無力、耳鳴、視物模糊、胸悶心慌等,重者還可導致肢體癱瘓、大小便障礙,甚至危及生命。頸椎病不包括急性外傷所致的頸椎骨折脫位、骨腫瘤等。引發和加重頸椎病的因素較多,而睡眠時頻繁使用的枕頭卻是重要原因之一
對一般人來說,每天至少有1/4~1/3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因此,如果枕頭使用不當或不用枕頭,容易引起或加劇頸椎病。反之,如果注意和調整頸椎在睡眠中的姿勢,亦可有預防和治療作用。睡眠時枕頭是維持頭頸正常位置即生理曲度的重要工具,這種生理曲線既是頸椎外在肌群平衡的保證,又是保持頸椎管內生理結構狀態不可缺少的條件。如果枕頭選擇和使用不當,不僅破壞了維持頸椎正常弧度的外在平衡,而且也直接影響頸椎管內容積的大小和局部組織的生理結構。因此,枕頭的高低必需引起高度重視
俗話說「高枕無憂」,其實並非如此。正常情況下頸椎的生理曲線是前凸狀,仰卧位時,如果枕頭過低,頭頸過度後仰,使前凸曲度加大,不僅椎體前方的肌肉與韌帶容易因張力過大而出現疲勞,而且可引起慢性損傷。與此同時,椎管後方組織可向前突入椎管,增加椎管內壓力;頭頸過度後仰還使椎管被拉長,椎管內脊髓和神經根相對變短,在其它因素作用下容易出現症狀。如果枕頭過高,頭頸過度前屈,使椎體後方的肌肉與韌帶容易勞損,引發或加重頸椎病
對以運動障礙為主,拍片顯示頸椎間盤突出和/或椎體後緣骨質增生,可能構成對脊髓直接壓迫者,枕頭可稍低,但不可使頭頸過度後仰;對以四肢麻痛等感覺障礙為主,懷疑有椎管後方韌帶壓迫脊髓者,枕頭可稍高;對發育性頸椎管狹窄伴椎體後緣骨質增生者,枕頭以生理位為佳;強直性脊柱炎早期應保持在中立位。為了有效維持頸椎的生理屈度,使頸部肌肉充分放鬆,應將枕頭調整為中間低、兩端高、頸肩緣稍高、對緣低的類馬鞍狀,也就是常說的B形枕。合理枕頭應是質地適中,無彈性(熱壓縮海綿枕芯較好)、長方形。由於每個人的身材有大小,肩寬有個體差異,因此,枕頭兩端高度因人而異,以確保維持頸椎生理屈度。為此,枕頭在製做時應考慮具可調節性,也要利於變換枕頭高度,適應不同的睡姿(仰、側卧)。
合適的枕頭
合適的枕頭對預防和治療有重要的意義。一般仰卧者枕高一拳,側卧者枕高一拳半,約10厘米左右。枕芯裝填量要適當,以保持一定的硬度和彈性。彈性過大的枕頭容易造成頸部肌肉的疲勞和損傷。
生理曲度變直實際上就是一種頸椎病。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潛移默化的去保護頸椎。這一方面,晚上睡覺時選擇枕頭是很有幫助的,但是枕頭的選擇是很有原則的。
高低曲度有講究
枕頭高了低了對頸椎骨質增生都不利。高度合適。枕頭的適宜高度,以6-10厘米較為合適,具體尺寸還要因每個人的生理特徵,尤其是頸部生理弧度而定。這兩種不同的高度可確保在仰卧和側卧位時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即從正面觀察頸椎為一直線,從側面觀察頸椎有一向前的生理彎曲。原則上以睡在枕上不會使頸部扭曲。
軟硬適中
生理曲度變直枕頭應該選擇稍微柔軟些,但又不失一定硬度的類型,一方面可以減少頸椎枕頭和頭皮之間的壓強,另一方面又保持了不均勻的壓強,使血液可從壓力較小的地方通過。頸椎病枕頭只要稍有彈性即可,彈性過大會造成頸部肌肉疲勞和損傷。
枕芯填充物
常用的有:①蕎麥殼:價廉,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枕頭的高低。
②蒲絨:質地柔軟,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高低。
③綠豆殼:不僅透氣性好,而且清涼解暑,如果加上適量的茶葉或薄荷則更好。理想的具有保護效果的枕芯應該是熱壓縮海綿枕芯,這種枕芯是一種具有特定功能的特殊枕芯,一般主要用於頸椎病,頸椎骨質增生,打鼾和失眠的使用。這種枕芯是採用優質海綿經過整體度量電控一體化切割,特別是在高溫下採用特殊熱壓縮處理技術和零壓力測試技術,形成特製熱壓縮海綿,這樣做的特點是:
1、枕頭不易變形:保證了頸椎枕頭的外形不易改變,密度高,長久保持枕頭處於一個合理的高度,這樣保證您在睡眠中頸椎始終處於一個舒適的高度,不因為睡眠中枕頭的變形或者彈性減弱引發落枕或者影響頸椎關節的穩定性,從而誘發或者加重生理曲度變直。
2、保持睡眠時始終處於零壓力狀態:特製熱壓縮海綿一般都需要採用零壓力軟體測試技術,製作過程中對每一個枕頭的軟硬度嚴格把控,有效把人體壓力化解為零壓,抵消反動力,提供最平均、真實的支撐,使睡眠時長時間接觸的部位處於無壓力狀態有效促進血液循環。
預防保健
防止外傷與落枕
平時應防止頸部外傷及落枕,以免頸椎韌帶損傷,使頸椎的穩定性受到破壞,進而誘發或加重頸椎病。
加強頸部鍛煉
加強頸部鍛煉可以預防和延緩頸椎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辦公室族們在工作時如何來預防頸椎生理曲度變直呢?
專家提出第一點就是治頸椎病最佳方法中,頭部姿勢很重要。在坐姿上盡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頭部略微前傾,保持頭、頸、胸的正常生理曲線;尚可升高或降低桌面與椅子的高度比例以避免頭頸部過度後仰或過度前屈;此外,定製一與桌面呈10~30度的斜面工作板,更有利於坐姿的調整。
第二就是應在1~2小時左右,有目的地讓頭頸部向左右轉動數次,轉動時應輕柔、緩慢,以達到該方向的最大運動范圍為准;或行夾肩運動,兩肩慢慢緊縮3~5秒鍾,爾後雙肩向上堅持3~5秒鍾,重復6~8次。廣大白領治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的方法就是,大家也可利用兩張辦公桌,兩手撐於桌面,兩足騰空,頭往後仰,堅持5秒鍾,重復3~5次。
疾病危害
1、降低了對頭部的減震作用。
2、頸部僵硬,正常活動受到限制。
3、引起慢性頸椎病變。
4、導致黃韌帶肥厚、項韌帶損傷、椎體旁相關肌肉的損傷。
5、有的患者還會伴有高血壓或血壓忽高忽低,腹縮、食慾下降及心慌、睡眠不佳等。
保護頸椎大家一起來
長期對著電腦、電視的大家,難免有頸椎不適的時候,對於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需要提前預防頸椎病;亡羊補牢永遠比不上未雨綢繆,與其等到頸椎受傷,再去接受長期繁瑣的治療,還不如先發制人,主動出擊,讓頸椎受到我們的精心養護。
7:00 早晨主動調溫
無論冬夏,都要給自己的頸椎以舒適的溫度。即使是為了美麗,也要在辦公室准備一件披肩,以保護好頸背部。偶然有受寒現象,給自己煎一碗驅寒湯。
10:00 5分鍾的頸椎操
端坐,全身不動,單頭部運動,分別做低頭、抬頭、左轉、右轉、前伸、後縮;順、逆時針環繞動作。每次堅持5分鍾。
14:00 兩種按摩的方法
1.脖子後面,從頭顱底端到軀幹上部這一段分布著百勞穴的3個點。在不遺餘力工作時,不妨抽出短短幾分鍾來按摩這3個反應點,即刻緩解頸椎疲勞,放鬆全身。
2.兩手手指互相交叉,放在頸部後方,來回摩擦頸部,力度要輕柔,連續摩擦50次,頸部發熱後,會有很放鬆和舒適的感覺。
18:00 做做戶外運動。
20:00 晚餐補腎加分。
中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牛骨等具有補腎髓功能,可以把這些材料加入到你的晚餐中,以起到強壯筋骨,推遲腎與脊柱衰退的效果。

22:00 享受傳統的熱敷
將小茴香些許、鹽250克一起炒熱,裝入布袋,放在頸背部熱敷30分鍾。每日1次。可改善頸背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

4、頸椎強直怎麼辦呀?

頸肩操作簡介 頸肩操共八節,每節做1—4個8拍,自由選擇。
預備動作:雙腳站平行11字與肩同寬,全身自然放鬆,上肢自然下垂,雙眼向前平視。
1 四面側頸:(1)頭頸向前向下低垂,盡可能將下頦彎向胸骨上凹。(2)頭頸緩緩回預備位 。(3)頭頸盡量向後側仰。(4)頭頸緩緩回預備位。(5)頭頸向左側側屈到最大極限。(6)頭頸 緩緩回預備位。(7)頭頸向右側側屈到最大極限。(8)頭頸緩緩回預備位。
2 地上尋珠:(1)頭頸緩緩向左肩方向轉動。(2)頭頸轉向左後下方最大極限,雙眼看向左 後下方地上(3)繼續轉向左後下方,直至頸肩部有酸脹感。(4)頭頸 放鬆緩緩轉回預備位。( 5)、(6)、(7)、(8)拍頭頸轉向右後下方做相似動作。
3 天上望月:(1)頭頸緩緩向左肩方向轉動。(2)頭頸轉向左後上方最大極限,雙眼看向左 側後上方天空。(3)繼續轉向左後上方,直至頸肩部有酸脹感。(4)頭頸放鬆緩緩轉回預備位 。後4拍向右後上方做相反向動作。
4 運轉頸椎:注意點是頭頸肩要完全放鬆,雙肩不要上抬,轉圈要到位,用力要均衡。(1) 頭頸向左側轉動。(2)向後側轉。(3)向右側轉。(4)向前轉。每4拍轉1圈,動作要連續,轉 動時雙眼不要閉上。先逆時針轉4圈再順時針轉4圈。
5 夾脊牽頸:預備動作再加上屈雙手肘關節,雙手握實心拳置於腰側。(1)雙拳緊握與肘關 節同時向身體後側用力牽拉,同時夾緊大椎及脊柱旁的豎脊肌群,頭頸向身體前方平行牽伸 至最大極限,直至頸肩部有酸脹感。(2)緩緩放鬆回預備位。後面每2拍重復上述動作一遍。
6 雙手托天:預備動作,再把雙手十指交叉置於小腹前。(1)交叉的雙手掌心向上平托胸 部前,肘關節與手掌成水平線。(2)雙手心向外翻轉,雙手掌心向上盡力伸托於頭頂上方, 頭頸盡最大極限後仰。(3)雙手分開側舉與肩平高,同時雙手掌心朝向身體後側,大拇指與 其餘四指分開朝向下方,其餘四指並攏向上方豎起,頭頸轉向左側,雙眼看向左手豎起的手 指尖。(4)手及頭頸回預備位。第5—8拍動作同前4拍,僅在第7拍時頭頸轉向右側,雙眼看 向右手豎起的手指尖。
7 搭手轉肩:預備動作是將右手從右肩上方伸向左背側,左手從腰背側伸向右肩上方,掌 心向外,雙手手指相對搭,如果手指搭不到的也要將雙手指尖盡力伸向相對方向。(這個動 作是自我鑒定練操效果的觀察方法之一,一般經過一段時間練操後雙手對搭距離均會明顯改 變)(1)下肢保持平行站立,同時緩緩將腰、肩、頭頸向左後側轉動。(2)繼續向左後側轉至 最大極限,雙眼看向身體後方。(3)略放鬆後再向左後側做最大限度的轉動。(4)放鬆回預備 位。5~8拍重復上述動作,連續做二個8拍後對換雙手對搭的位置,向相反方向轉動二個8拍 。
8 按摩頸肩:(1)回第一節預備位,以雙手十指按壓頸部的天柱、頸百勞、大椎等穴位或痛 點,手指可上下移動按壓,重復做2~4個8拍均可。(2)搓熱雙手手掌心,再以雙手手掌心輪 流摩按上述相同部位2~4個8拍。(3)以右手按壓左側肩井、天 、月需俞、秉風等穴位或痛點,第1、2、3拍分別各按1下,第4拍以右手掌心從左肩 井穴沿手臂外側向下疏通經絡至左手背。第5~8拍以左手按右肩與上述相同部位動作。做4 個8拍後,再手輕拍頸、肩、肘、手。

5、頸椎強直難受啊,

頸椎病的日常保健處方有哪些 頸椎病患者如果除了有頸肩酸、麻、脹、痛、僵等基本症狀外,還有手指、手臂、腿腳的麻木,血壓的波動以及消化功能異常等伴隨症狀,就說明患的可能是神經根型、交感神經型乃至脊髓型頸椎病。這些類型的頸椎病切不可隨意按摩,特別要注意不要隨意採用重手法進行按摩,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綜合採用牽引、熱療、電療、磁療、手術等方法。 頸椎病的日常保健處方: 1、閱讀頸椎病防治的書籍,了解頸椎病的發生與頸部損傷、落枕、風寒濕邪、枕頭高矮不當等有關,針對誘因預防。 2、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風寒濕邪侵襲, 風寒使局部血管收縮,血流降低,有礙組織的代謝和廢物清除。 3、養成良好的起居、生活姿勢 如避免高枕睡眠,最好是選一款能預防和治療頸椎病的枕頭,還有睡覺時避免俯卧;伏案工作者定時改變頭部體位; 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頭頸應避免過度疲勞,不負重;坐車不要打瞌睡;勞動、行走時要防止閃、挫傷。 4、積極治療局部感染 5、及時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 6、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7、飲食上應經常服用具有補腎益髓、強筋壯骨的食物。

6、頸椎強直怎麼辦

早期頸椎病的有效治療及預防
早期頸椎病,主要表現為頸部和肩背部酸痛發緊、頭痛、頭暈、上肢麻木,程度較輕,這個時候可先不做特殊治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調節:
第一、注意適當休息
避免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工作過度緊張及長時間持續保持固定姿勢等,將導致神經肌肉的過度緊張,強化頸椎病症狀。
第二、改變用枕習慣
頸椎的生理曲度(簡稱頸曲)並非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會出現退行性改變、頸椎骨質增生、從而使頸曲發生改變,甚至使頸曲變直或反張彎曲。再有,當人們長期姿勢不當、生活習慣不良,比如長時間低頭工作、睡高枕或頸部外傷、外感風寒時,頸椎的生理曲度也容易發生改變。頸曲的改變或消失,往往意味著椎體穩定性變差,椎間隙變窄,椎間孔變小,椎體退變,神經受壓以及頸伸肌慢性損傷。另外,頸曲的消失也會導致黃韌帶肥厚、頸韌帶損傷、椎體旁有關肌肉的損傷等,進而誘發頸椎病變。這時,人很有可能出現頭頸肩背疼痛或感覺麻木無力,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癱瘓等一系列頸椎綜合症,所以頸椎病的治療要從平時的日常生活中積極地治療預防,建議多關注一些醫療器械類的有治療作用的,如對於頸部鎮痛的、幫助睡眠的又安眠作用的,一些常用的合適的枕,它根據人體的頸部正常生理曲度設計,對於頸椎病的治療和恢復有重大的意義。
第三、積極鍛煉
特別是頸肩背部肌肉的鍛煉,正確的鍛煉可以強化肌肉力量,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增加頸椎生物力學結構的穩定性,同時促進血液淋巴的循環,有利頸椎病的恢復。
第四、可使用熱敷
對於緩解局部神經肌肉緊張有一定作用。
預防
1.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2.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3.頸椎病康復操可改善患者頸部的血液循環,松解粘連和痙攣的軟組織。頸椎病康復操中不少動作對頸椎病有獨特療效:無頸椎病者可起到預防作用。姿勢: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全身放鬆,兩眼平視,均勻呼吸,站坐均可:
1)、雙掌擦頸十指交叉貼於後頸部,左右來回摩擦100次。
2)、左顧右盼頭先向左後向右轉動,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30次。 

7、強直性脊柱炎的症狀是什麼?

早期症狀就是早上起來後會感覺背部很不舒服,很僵硬,就是所謂的晨僵,臀部一側或兩側很疼。漸漸的發展到腳底疼,胸疼。早期症狀都是不運動還好,但只要一運動,疼痛就會加劇。晚上睡覺翻身或者打噴嚏、咳嗽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診斷AS需要抽血,拍X光,超聲波等一系列檢查。我就是一名AS患者,這些都是我的經歷,我現在還在吃葯,這種病只要及時治療,控制病情的進一步發展是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的,雖然不好治,但要有信心接受治療。要堅持用葯。找一家口碑好的在這方面有權威的醫院。歡迎樓主一起交流,也祝你健康!

8、什麼是強直性頸椎病

1、藤本植物葯材是治療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的首選葯材,尤其是骨風寧膠囊從雲南珍貴天然葯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葯性更強、葯力更猛。它能深入全身病變組織,迅速清除導致強直性脊柱炎、類風濕難以治癒的根本原因———復合風濕原,實現「全身治療」,愈後不易復發。、「骨風寧膠囊」屬全國獨家品種,效果非同尋常,特別針對內風濕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有神奇的療效,對全身各關節腫大、變形、疼痛骨刺疼痛、難忍,服用骨風寧膠囊3-4小時可立即止痛,服葯1個月左右患有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各關節腫大、變形)、強直性脊柱炎、骨質增生、頸椎病、坐骨神經痛、腰腿疼痛、跌打損傷、痛風、肩周炎等的症狀完全消失,活動自如。骨風寧膠囊的治療范圍有那些?答:它以養腎舒絡和修復骨質纖維為主導,全面提高人體免疫功能,超強的葯效為動力源,起到生猛靶向作用,直達病灶;並運用中醫葯理論為基礎,辯證施治為根本;促進病灶部位修復因子,強化葯物的吸收增強各大關節活力,快速消除腫痛、麻木、晨僵、強直,可使變形的關節和彎曲的脊柱逐漸恢復到最佳狀態。骨風寧膠囊與與傳統葯品的區別?答:國內市場上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葯品很多,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選對葯物是很關鍵,骨風寧膠囊與傳統葯物的區別在於其製作工藝的不同和提取技術的不同,該葯提取的三大活性機體素,能迅速解決病灶症,2次症狀明顯改善,治療時間一般為1個月就可安全康復

9、強直性脊柱炎的典型症狀有哪些?

典型症狀
1.初期症狀
16~25歲青年,尤其是青年男性。強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較隱匿,早期可無任何臨床症狀,有些病人在早期可表現出輕度的全身症狀,如乏力、消瘦、長期或間斷低熱、厭食、輕度貧血等。
2.關節病變表現
AS病人多有關節病變,且絕大多數首先侵犯骶髂關節,以後上行發展至頸椎。少數病人先由頸椎或幾個脊柱段同時受侵犯,也可侵犯周圍關節,早期病變處關節有炎性疼痛,伴有關節周圍肌肉痙攣,有僵硬感,晨起明顯。

與頸椎強直的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