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質增生的症狀是什麼
骨質增生是骨骼在生理活動中部分骨質失去正常形態而出現的異常,骨質增生多發於35-70歲人群,其發生與年齡增長有關,可以說是人圌體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意見建議:輕度的骨質增生若無明顯症狀,可不用治療。若有疼痛等不適可外用骨質骨方世=-帖。生活中要注意保暖、休息,避免負重,適當鍛煉、保持心情愉快。
2、頸椎骨質增生的表現症狀
頸椎骨質增生的常見症狀表現
(1)神經根型:
由於增生的骨質壓迫了頸神經根導致了相應的表現。發病率占頸椎病的60%。診斷要點:①年齡多在四十~六十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②具有較典型的根性症狀:如頸、肩、臂部疼痛、麻木及腕部、手指放射痛,且其范圍與頸脊神經所支配的區域相一致。③頸部活動動能障礙,尤其是後伸及旋轉功能受限。④患椎棘突壓痛、椎間孔壓迫試驗及臂叢神經牽拉試驗陽性。⑤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及鉤椎關節部骨質增生。
(2)椎動脈型:
增生的骨質壓迫或刺激椎動脈引起椎基底動脈痙攣和供血不足。發病率約占頸椎病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常由於頭頸部位改變而出現眩暈、偏頭痛、視力障礙、發音障礙、耳鳴、耳聾和猝倒者。②發病時病人頸部活動常受限,旋頸誘發試驗陽性。③ 頸椎正側位及斜位X線片顯示鉤椎關節骨質增生及患椎病理性移位。
(3)脊髓型:
多為增生的骨質及頸部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入椎管內壓迫脊髓而引起,約佔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五十。診斷要點:①中年以上患者,有四肢麻木、酸脹、燒灼、疼痛、行走時有「踩棉花感覺」,身體重心不穩定,易摔倒。②肢體肌張力增高,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膝反射減弱,出現病理反射。③頸椎X線片顯示椎體後緣骨質增生,頸椎椎管狹窄,造影檢查有梗阻現象。
3、頸椎增生怎麼治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症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
4、頸椎骨質增生的表現症狀
骨質增生不一定會引起臨床症狀。頸、肩痛,手指麻木、頸部活動受限或活動時有彈響聲等,這些症狀有無往往與骨質增生無直接關系。如果合並脊髓神經壓迫可能出現咽喉不適、異物感、吞咽困難、癱瘓、視物模糊等。
常見症狀
骨折增生不是病,應仔細分析下列症狀來源。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其嚴重的典型表現是:下肢無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最嚴重者甚至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當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物模糊,二眼發脹、發干、二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症狀。也有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症狀。
5、頸椎增生是怎麼回事?
平時老是低頭活動頸部,因為頸椎老處在工作緊張或者疲勞的狀態,引起椎體之間相互摩擦、刺激而產生異常的增生。頸部的項韌帶肥厚,感覺頸部很硬、很緊、彈性下降,可能都是頸部的項韌帶增生、肥厚引起的。
頸椎骨質增生是一種骨科疾病,對頸椎有著嚴重的傷害,對生活以及工作也是如此,因此在醫學技術迅猛前進的時代,應該積極的治療,並且要及時了解導致原因。那麼,頸椎增生是怎麼回事?
睡眠姿勢不良睡眠姿勢不良由於其持續時間長,大腦處於休息狀態不能及時調整,勢必會造成椎旁肌肉、韌帶和關節的不平衡。
不當的工作姿勢大量統計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強度不高,但處於坐位,尤其是低頭工作者的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包括家務勞動者、刺綉女工、辦公室人員、打字抄寫者、儀表流水線上的裝配工等等。
這種現象並不會有什麼明顯的年齡限制,雖然還是以中老年人為主要患病人群,但是因為職業或是其他因素導致,青年朋友也有可能出現骨質增生現象。尤其是在做司機的過程中往往為了保持精力的高度集中,會讓頸部在幾個小時甚至是更長的時間里都維持同一個姿勢,更會因此導致的頸椎關節不穩而誘發頸椎骨質增生現象。
在臨床上頸椎骨質增生發生的原因,通常是患者的身體退行性的變化,在骨關節方面表現出來的症狀,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外傷,或者是手術導致患者的軟骨被破壞,造成關節結構的變化,而誘發骨質增生的病症。
有些患者的頸椎骨質增生疾病是由於長期勞累過度,再加上患者年齡的增長,就會導致韌帶鬆弛,肌肉下降,關節出現不穩定,那麼就會出現關節外生成骨刺,從而導致頸椎骨質增生的症狀出現。
按摩療法的治療效果是緩解頸、肩肌群的緊張和痙攣,恢復頸椎的活動,解除神經根和軟組織的粘連,緩解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