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評估

頸椎評估

發布時間:2020-09-18 08:24:25

1、類風濕關節炎到底能不能治好 給個確切的答案

類風濕關節炎是世界公認的疑難雜症,其病因和發病機制沒有完全的明確,所以在臨床上沒有根治和預防的有效措施。那麼怎樣治類風濕關節炎呢?在臨床上,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目的主要是減輕關節的症狀,延緩病情的進展,防止和減少關節的破壞,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強調的是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所以你不要有太多的負擔,腰痛寧膠囊可以的,其特點是重用馬錢子,此葯為風濕要葯,有助於減輕關節僵硬疼痛、延緩疾病進展。

2、頸椎病的功能評定有哪些?

(一)軀體功能評定

根據病情可以進行下列評定:

1.評定可以用MacGill疼痛問卷調查了解疼痛的性質,用目測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了解疼痛的程度(具體內容見本章第一節)

2.活動范圍評定可以用頸椎活動測角器,測量頸椎在不同方向的活動,了解有無活動受限及其程度

3.肌力評定通常用0~5級徒手肌力評定法評定四肢肌力如果想了解背部肌肉的力量,可以用拉力計測背肌力,結果以拉力指數判定拉力指數=拉力(kg)/體重(kg)×100正常標准:男150~300,女100~150如果想了解手部肌力,可以用握力計測定,結果以握力指數判定握力指數=﹝握力(kg)/體重(kg)﹞×100,高於50為正常(男女相同)

4.手功能測試脊髓型頸椎病如果手功能明顯受限,可以通過以下測試來了解手部功能①鉤狀抓握:如提小箱,此時拇指不必參與②圓筒狀抓握:如抓握玻璃杯,拇指緊貼該物③握拳樣抓握:如抓握住一球棒或錘柄④球狀抓握:抓握圓球狀物如蘋果

⑤指尖抓握:如拾起或握持一小物體如鋼筆⑦側面抓握:如用拇指與示指的外側面抓握一張卡片此外,也可以用9孔柱測試或Jebsen手功能測試(圖11-2-45),這兩種測試方法各自均有評分標准

5.痙攣評定對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如果出現肢體痙攣,可以用Aschworth痙攣量表評定痙攣的程度或用痙攣頻率指數了解痙攣發生的次數

(二)活動能力評定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可以用Barthel指數,或功能獨立性測量(FIM)來評定

(三)家庭居住環境和工作環境

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如果出現截癱或四肢癱瘓,還需要對患者的家庭居住環境和工作環境進行評定,以了解是否需要藉助於輔助系統,來適應環境或對環境進行改造

3、嫌疑人把原告推向牆上,導致原告頭部和後背受壓頸椎外傷,引起四肢癱瘓15小時無知覺,就醫,評估為幾級

工傷的去當地社保部門的工傷鑒定中心; 保險的去投保公司要求的鑒定部門; 涉及司法訴訟的在地市級公安局。
1、被評定人應攜帶加蓋辦案單位公章和辦案人簽字的傷殘評定申請書。
2、攜帶縣級以上醫院的診斷證明,檢查結果以及損傷初期和治療終結後的CT,×片及診斷報告。
3、從治療醫院借閱復印有關的手術病歷和檢查記錄。
4、對被撫養人的勞動能力進行評定時,還應攜帶評定人的身份證及戶籍證明和有關政府部門的說明。
5、評定時應以事故直接所致的損傷或確定的並發症治療終結為准,對治療尚未終結,因調解需要提供賠償依據的,在申請書中說明。
6、評定者需要親自接受檢查並繳納規定的評定費用。

4、頸椎斷離能評估幾級工傷

頸椎斷離按工傷傷殘鑒定的依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准》的規定,約為八級傷殘的,具體要看康復情況的,建議申請傷殘鑒定進行確定,傷殘鑒定需要的材料如下:

《工傷職工勞動能力鑒定管理辦法內》第八條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應當填寫勞動能力鑒定申請表,並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決定書》原件和復印件;
(二)有效的診斷證明、按照醫療機構病歷管理有關規定復印或者復制的檢查、檢驗報告等完整病歷材料;
(三)工傷職工的居民身份證或者社會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證明原件和復印件;
(四)勞容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規定的其他材料。

5、交通事故造成頸椎損傷能定幾級傷殘?

根據您的頸椎損傷而造成的身體狀況表現來看。

傷殘等級評定標準是根據傷殘的嚴重程度來判定傷殘的等級,分為一級到十級傷殘。傷殘等級評定標准並無統一的鑒定標准。不同的對象不同事由導致的傷殘適用不同的傷殘鑒定標准。

而交通事故造成的傷殘鑒定。則依照《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來進行評定,根據傷殘鑒定對象的活動范圍、社交范圍、學習工作等多方面判斷,下面就距離活動范圍來判斷傷殘等級,您可根據您的身體狀況對應參考。

Ⅰ級:各種活動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Ⅱ級:僅限於床上或椅上的活動

Ⅲ級:僅限於室內的活動

Ⅳ級:僅限於居住范圍內的活動

Ⅴ級: 僅限於就近的活動

Ⅵ級: 各種活動降低

Ⅶ級:短暫活動不受限,長時間活動受限

Ⅷ級: 遠距離活動受限

Ⅸ級: 日常活動能力大部分受限

Ⅹ級:日常活動能力輕度受限

(5)頸椎評估擴展資料:

頸椎不僅支撐頭的重量,還有很大的活動范圍。隨著年齡的增長,下段頸椎容易發生退化性改變,主要表現椎間盤變薄,椎骨間隙變窄,使椎間孔變小。同時,椎骨邊緣易長骨刺,壓迫脊神經的根部,形成頸椎病。

當椎骨後面有較大的骨刺時,可壓迫脊髓,使雙下肢行走不穩,重者有排尿、排便困難。若是骨刺長在椎骨側面,可刺激或壓迫椎動脈,引起頭暈、頭痛、視力減退等腦供血不足症狀。

與頸椎評估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