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寰樞關節半脫位會對身體造成多大危害
在脊椎各段中,頸椎是椎骨中體積最小,但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負重較大的節段。它能旋轉、前後屈伸和左右側彎。旋轉主要是靠枕寰樞關節,第3頸椎至第7頸椎段主要負責屈、伸、側彎等活動。
也正因為枕寰樞關節負責旋轉,且活動度最大,這個部位也最容易發生錯位。由於頸椎鉤突關節及椎間關節錯位,椎間孔變小,刺激脊神經根、椎動脈、頸動脈竇等,會出現頸部僵直、疼痛,肩、手臂痛麻無力、活動受限,眩暈、惡心、嘔吐、耳鳴、耳聾,甚至瞬間失憶、近視、斜視、視力障礙、眼乾澀、心律失常、偏頭痛、失眠、嗜睡、呃逆、過敏性鼻炎、咽喉痛、落枕、血壓波動等一系列病症。
在臨床上,我經常遇到由寰樞關節和枕寰關節錯位而引發眩暈、惡心、頭痛、耳鳴等一系列腦供血不足症狀的病人,我採用「刁氏技法」為他們的頸椎一一歸位,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有一位在非洲醫療隊工作的女醫生,平時工作比較累,有一段時間,她的視力有所衰退、看不清報紙上的字,無奈只能回國。經我們診斷是枕寰關節錯位,寰樞關節半脫位,症狀是長期腦供血不足造成的。我為她進行了脊椎保健,僅2次視力就恢復了,不久又回到非洲醫療隊工作了。她這種情況就是枕寰樞椎椎間關節錯位,壓迫了第3段椎動脈,椎動脈扭曲了,血上不去了,造成腦幹缺血,氧供給不足。我給她復位後,血通了,與之相關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枕寰樞椎椎間關節錯位就像一位不速之客,總會在不經意間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但是只要我們對它有所了解,知曉中醫刁氏技法是治療枕寰樞椎椎間關節錯位的利器,麻煩也就迎刃而解了!
2、落枕和頸椎半脫位到底有什麼區別?跪求!!!
落枕:為單純的肌肉痙攣,輕者5~7天可愈,重者可延到數周不愈,推拿療法於本病療效甚佳。成人若經常性的發作者,常提示為頸椎病的前驅症狀。如有外傷史,應拍攝x線片,以排除骨折、脫位及頸椎病。 本症治療以舒筋活血,溫筋通絡為原則,使頸項部氣血通暢,肌肉放鬆,則症亦隨之而解除。
治療方法 :
(1) 按揉法:患者坐位,先拿風池、風府、天柱、完骨,推橋弓,再以大魚際按揉,天宗、肩井、缺盆、落枕等穴,每穴連續按揉半分鍾,以酸脹麻感為度,並按揉痙攣的肌肉及壓痛明顯處。
(2) 患者坐位,用輕柔的滾法、一指禪推法在患側頸項及肩部治療,配合輕緩的頭部前屈、後伸及左右旋轉活動。再用拿法提拿頸項及肩部或彈撥緊張的肌肉,使之逐漸放鬆。
(3) 患者坐位,主動放鬆頸項部肌肉。用搖法治療,使頸項作輕緩的旋轉,搖動數次後,在頸微向前屈位時,迅速向患側加大旋轉幅度作扳法,手法要穩而快速,旋轉幅度要在病員能忍受的限度內。
(4) 患者坐位,最後可在患部加用擦法和熱敷,以活血止痛。
注意事項 :
(1) 頭頸部扳法,不可強求有彈響聲。
(2) 疼痛甚者(頸項不敢轉動者),可先按揉患側天宗2~3分鍾,並囑患者輕緩轉動頸項,當痛稍減後,再用以上方法治療。
(3) 囑咐患者頸項部保暖,不宜睡高枕。
3、頸椎旋轉性半脫位什麼手術有用?
請問骨科醫生:我家孩子今年15歲,元月14號X片提示寰樞關節半脫位,2月21日核磁共振檢查CC5-6椎間盤膨出伴變形,壓迫硬脊膜囊,各椎體骨質未見異常信號影,黃韌帶無增厚,椎管未見明顯狹窄,周圍軟組織未見明顯腫脹。寰樞關節半脫位與頸椎CC5-6是一回事嗎?
4、頸椎寰樞關節半脫位掛骨科還是神經外科
頸椎寰樞關節半脫位當然是掛骨科,是需要做頸椎寰樞關節半脫位的復位治療的。估計沒有醫生會做這種復位的。
5、父親頸椎退行性變、寰樞關節半脫位,醫生說很嚴重,有可能會癱瘓,好
現在的情況好好休息,抓緊時間採取治療,及時採取治療是可以治好的,不用擔心。治療上根據你父親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治療手段,具體情況具體應對。不要因為著急盲目亂投醫。
6、頸椎半脫位是什麼程度的傷?把學生打成這樣要負刑事責任嗎?
打人老師的行為可能構成故意傷害罪,要負刑事責任。(紙上談兵,真正的傷情鑒定結論還是要聽法醫的。)
《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第四章 軀乾和會陰損傷:
第四十三條 外傷性脊柱骨折或者脫位; 外傷性椎間盤突出; 外傷影響脊髓功能,短期內能恢復的。
《人體重傷鑒定標准(試行)》第六節 脊柱和脊髓損傷:
第八十條 脊柱骨折或者脫位,伴有脊髓損傷或者多根脊神經損傷。
第八十一條 脊髓實質性損傷影響脊髓功能,如肢體活動功能、性功能或者大小便嚴重障礙。
7、我是寰樞關節半脫位手術8年了,最近一段時間感覺頸椎特別難受,就找人做了頸部按摩。但過了幾天突發頭暈
頸椎病分為好幾種,其中有幾種就會出現頭暈,還有頸椎病不提倡盲目的按摩。
8、什麼是脊椎半脫位
理論上認為,脊椎矯正作用於大腦與身體其它各部分的主要連接部位——脊椎,大腦為控制全身的主要中樞,其控制必須通過脊神經來完成(不包括十二對腦神經)。當脊椎壓迫了神經之後,大腦的功能就不能有效地行使,會相應的造成功能性紊亂,從而影響了人體的健康。
在這個專業中有一下非常重要的名詞——關節半脫位Subluxation。相對於Luxation——關節脫位或錯位,半脫位只是一定程度的脫離了正常的生理位置。而全脫位則會立即造成關節的功能喪失,伴隨有劇烈的疼痛。一般還會嚴重的壓迫神經,使人體罹患嚴重疾病,如高位截癱。而半脫位則有相當大的隱蔽性,對於較年輕的人來說更是不易覺察。
這種半脫位在經過許多年之後,長期的力學不平衡,會造成關節的退化,如椎間盤變薄、椎間盤骨刺增生、錐體肥大等。也稱為骨性關節炎——Osteoarthiritis。骨性關節炎會造成脊椎活動范圍的減少,關節變緊,僵硬,並常常引起疼痛。如頸部、上背部及腰部疼痛,以腰部疼痛最為常見。與此同時,也常常發生由於關節的病變,關節結構的發生變化,壓迫到脊神經,從而產生一系列的病症。
很明顯,許多疾病直接和間接的與脊神經受到壓迫有關。經過一百多年來的實踐證明,脊椎矯正對許多疾病有相當明顯的療效。一些疑難的、慢性的、經一般醫療方法檢查而未知其病因的病症,常常與脊椎有關,很有必要仔細檢查脊椎,並進行矯正治療。
造成脊椎半脫位的原因很多。首先,脊椎的正面應該是垂直無彎曲的、髖骨兩側對稱、平衡,從側面看,其頂部和腹部呈前彎狀,胸部和骶骨呈後彎狀,此為正常的生理彎曲。正常彎曲時的脊椎富有彈性。在人的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傷害脊椎的情況。嬰兒出生時,如醫生用過大的力將嬰兒從母親體中拽出時,對嬰兒頸椎極易造成損害。幼兒成長過程中的不良姿勢和不適當的運動,也會對脊椎造成損害。
青少年時期,由於成長快而又極為活躍,最容易對脊椎造成損傷。由於青少年脊椎的柔韌性相當高,這種損傷極具有隱蔽性。進入成年後,繁重的體力勞動或劇烈的、不適當的體育運動也是造成脊椎損傷、退化的重要因素。如果年幼時已有一定的損傷,一般在中年時期開始有較明顯的症狀。老年以後,症狀會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