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梅核氣

頸椎梅核氣

發布時間:2020-09-11 18:48:39

1、我可能得了梅核氣,希望大家幫忙出出主意。

不用擔心 你的這種情況應該屬於梅核氣 吞不下去又吐不出來 但是吃飯喝水又不影響 去醫院檢查 醫生又說嗓子里沒有異物 這種情況前幾天也發生在我身上 它是由於生氣引起的 你應該不把它當回事 心情好了慢慢就好了 我昨天買了個心裡美的蘿卜吃 感覺好多了 你還可以吃吃開胸順氣丸或者開郁老寇丸 很有效果的 但是要提醒你 這個病是在氣上來的 所以你只要保持心情愉快 再吃點葯 就一定沒問題了 我現在感覺好多了 希望可以幫祝你

2、梅核氣的症狀有哪些?

你好,梅核氣是主要發生於青壯年時期的常見病,多因情志所傷,以咽內異物阻塞感為主要症狀。 要忌食辛辣海鮮食物,戒煙酒,多吃水果蔬菜,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保持心情舒暢。

3、梅核氣會引發頸椎病嗎

有些梅核氣是頸椎小關節紊亂造成的,有時變吃葯,邊進行頸椎的正骨手法整復,效果會意想不到的神器。

4、中醫所說的「梅核氣」是怎麼回事?

「梅核氣」又有梅核、梅核風、回食丹等名,多發於中年女性。《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最早描述了「婦人咽中如有炙臠」的症狀。明?《赤水玄珠》卷三立梅核氣病名:「生生子曰:梅核氣者,喉中介介如梗狀。又曰:痰結塊在喉間,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者是也。」本病不影響呼吸、吞咽等正常生理功能,但由於咽喉的異物感,常令患者憂心忡忡,精神負擔過重,甚至有嚴重的恐癌心理,以致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中醫所說的「梅核氣」屬於咽喉部位的異常感覺,以咽喉異物感如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時發時止為特徵,與七情郁結,氣機不利有關。本病相當於咽部神經官能症或癔球,但本病不完全等同於西醫所說的咽異感症。也就是說本病主要是由精神因素所致,應與局部或全身疾病所致的咽部異物感仔細鑒別。現就咽異感症的常見病因介紹如下: 咽異感症是臨床經常遇到的症狀。咽部神經分布極為豐富,感覺和運動神經主要來自於咽後壁內的咽叢,含有迷走、舌咽、副神經顱根和頸交感神經的分支。此外,尚有三叉神經第二支司喉咽、扁桃體區及軟齶的感覺,舌咽神經直接分支分布於扁桃體下極及舌根,故咽部感覺非常敏感,全身許多器官的疾病,可通過神經的反射和傳導作用,使咽部發生異常感覺。故咽異感症的產生機制較為復雜。 一、咽及咽臨近器官的因素:無論原發性或繼發性,凡病變累及咽腔或咽壁的任何一層組織(粘膜層、 腱膜層、肌層 、筋膜層、 咽後壁的頸深間隙等),使咽部的神經受到刺激,或已誘發神經炎症,咽縮肌痙攣或強直,或使吞咽機能受到影響。上述種種情況均可產生咽異感症。 二、遠端器官和全身性因素:迷走神經胸腔和腹腔諸臟器中有著廣泛的分布,這些臟器患病時可在咽部產生各種異常感覺。這種異常感覺的產生,可能是迷走神經的反射作用引起,也可能是迷走神經受到刺激後,使內臟運動增強,食管蠕動增加,或環咽肌發生痙攣之故。 三、精神因素:對於咽異感症(無論是精神性的或器質性)的發生和輕重有著顯著的影響。這可能與間腦,尤其是丘腦下部的機能狀態有關。已患咽異感症的病人,常常企圖通過咳嗽、咯痰或空咽等動作來解除咽部的不適感覺,結果不僅不能達到目的,反而因為咽部總在不停地運動和將大量空氣吞入胃內,使原有的異常感覺更為加重。 四、器質性疾病:咽部疾病,如各型咽炎,扁桃體炎、扁桃體角化、囊腫、結石、瘢痕及膿腫,咽囊炎,懸雍垂過長,鼻咽炎,口咽及喉的異物、瘢痕及腫瘤,慢性咽扁桃體炎,會厭囊腫,舌扁桃體炎,舌根部的靜脈曲張、囊腫及腫瘤,舌甲狀腺,咽部憩室等。鄰近器官疾病,如鼻竇炎,莖突過長,頸部腫塊、瘺管及淋巴結炎,食管疾病(如痙攣、憩室、蹼、失弛緩症狀、早期惡性腫瘤、食管神經官能症等)。頸綜合征(由頸椎及其軟組織病變引起),喉病(如喉上神經炎、早期喉外癌、風濕性環杓關節炎、一側聲帶麻痹等),牙病,耳病,舌甲囊腫,甲狀腺腫,甲狀腺的炎症及腫瘤。舌咽神經痛,頸動脈炎等。原發性口腔乾燥症,也可引起咽異物感。遠離器官的疾病,如左心室擴大,高血壓性心臟病,心包炎伴積液,肺腫瘤及膿腫,主動脈瘤,膈疝,胃或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癌,幽門痙攣,蛔蟲逆行症,膽石症等。 上述諸病常易為醫生所忽視,或雖經有關科室予以確診,仍未認識到與咽異感症有密切聯系。臨床上常可見到,許多患消化道潰瘍病人,經治療後潰瘍症狀得到控制,咽部的異常感覺也隨之減輕。所以在臨床分析病情時要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一、精神性疾病或精神因素:癔病、疑病症、疑癌症、神經衰弱、焦慮狀態、精神分裂症、神經官能症、外傷後精神創傷等。 二、注意器質性因素與精神性因素的關系:患咽異感症的病人,尤其是病期較長者,常兼備器質性和精神性兩種因素,或因器質性疾病為時已久,精神疑慮隨之叢生,其中以疑癌者多見,不可誤作純精神因素而忽視之。 三、全身因素與局部因素的關系:許多局部器質性病變引起的咽異感症,可在全身健康狀況發生變化時(如經絕期、月經期、全身情況衰弱時等)方出現。另外,咽部是許多全身性疾病,如急性傳染病、造血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疾病的重要反映部位,有時咽部病變繼發於上述疾病,即產生咽異感症的根本原因,不在咽而在全身。認識此點有助於全面分析病情。 四、分清主要的和次要的方面:一是原發病較隱蔽,而咽部病變較明顯,診斷中易致顛倒本末,誤果為因。例如將缺鐵性貧血或頸綜合徵引起的咽粘膜萎縮誤診為萎縮性咽炎;鼻竇炎引起的舌扁桃體肥大誤診為舌扁桃體炎;糖尿病引起的口腔、咽部粘膜乾燥誤診為原發性口腔乾燥症等。另一種情況是兩病並存,一主一次,但因次者易查,而忽視另有主病存在。例如慢性咽炎是一常見病,又易發現,故臨床上曾有將早期食管癌同時患有慢性咽炎的患者單純診斷為慢性咽炎,幾致延誤病情。故在診斷中宜詳詢症狀,尤其是咽部以外的伴發症狀,細加分析,仔細檢查,一遇可疑,不可輕易放過。對一時無把握確診的病例。還須繼續觀察,反復檢查。 綜上所述,咽異感症包括了「梅核氣」,而「梅核氣」不能等同於咽異感症。在臨床工作中因此而誤診誤治者屢見不鮮,所以切不可忽略兩者的鑒別。

5、梅核氣的症狀

1.幾個小偏方:
方1

【組成】綠茶、月季花、玫瑰各3 克,桔梗、山萸肉各6 克。
【用法】研為細末,開水沖泡,代茶飲。
【主治】氣滯血瘀之梅核氣。

方2

【組成】綠萼梅、綠茶、合歡花各3 克,枸杞子5 克。
【用法】開水沖泡,代茶飲。
【主治】梅核氣。

方3

【組成】生蜂蜜20 克,雞蛋1 個,香油數滴。
【用法】雞蛋打入碗中攪勻,沸水沖熟,調入蜂蜜及香油,頓服,1 日2次,早晚空腹服。
【主治】梅核氣,肺胃虛火,口咽乾燥,時輕時重,以及慢性咽炎。
2.其它方法:
梅核氣的診斷要點

1.以咽內異物感為主要症狀,但不礙飲食。症狀的輕重與情志的變化有關。

2.檢查咽喉各部所見均屬正常,無任何有關的陽性體征。

3.本病需與虛火喉痹,咽喉及食道腫物相鑒別。虛火喉痹覺有異物刺痛感,並覺咽喉乾燥,常有發出「吭喀」聲音的動作,症狀與情志變化關系不大;檢查時可見咽喉粘膜呈微暗紅色,喉底有淋巴濾泡增生。咽喉及食道腫瘤,吞咽困難,有礙飲食,肉眼檢查或X光鋇劑透視可發現腫瘤。

--------------------------------------------------------------------------------
梅核氣的辨證分析

肝主疏泄,性喜調達。若為情志所傷,肝失調達,則肝氣郁結,循經上逆,結於咽喉;或因肝病乘脾,以致肝鬱脾滯,運化失司,津液不得輸布,積聚成痰,痰氣互結於咽喉而為病。由於肝氣郁結,患者常精神抑鬱,多慮多疑,並覺胸悶脅脹,心煩郁怒,暖氣,喜太息。脾虛痰聚者,則喉中痰多,肢倦納呆,脘腹脹滿。總的治療方法是疏肝解郁,行氣導滯,散結除痰。

--------------------------------------------------------------------------------
梅核氣的辨證論治

肝鬱氣滯型
【證見】 咽喉內有異物感,或如梅核堵塞,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甚則感到窒悶難忍,但不礙飲食。患者常精神抑鬱,多慮多疑,並覺胸悶脅脹,善太息,郁怒,噯氣。舌質淡紅,苔白,脈弦。

【治法】 疏肝理氣解郁。

【方葯】

1.主方半夏厚朴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處方:法半夏12克,厚朴10克,茯苓15克,香附12克,紫蘇12克,白芍15克,薄荷6克(後下),甘草6克,生薑3片。水煎服。

胸脅苦悶者,加柴胡12克、薤白15克。口乾,舌質偏紅者,加夏枯草12克、杭菊10克。

2.中成葯

(1)逍遙丸,口服,大蜜丸每次2丸,水蜜丸每次10~15克,每日1—2次;水泛丸每次8~10丸,每日1。3次。

(2)丹梔逍遙丸,每次6—8片,每日2次。

脾虛痰聚型
【證見】 咽喉內異物感,常覺痰多難咯。或有咳嗽痰白,肢倦,納呆,脘腹脹滿。舌胖苔白膩,脈滑。

【治法】 健脾理氣化痰。

【方葯】

1.主方二陳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法半夏12克,陳皮6克,茯苓15克,神曲12克,黨參15克,白術12克,砂仁6克(後下)。水煎服。

若痰黃舌紅者,加黃芩12克、薄荷6克(後下)。心煩者,加合歡花10克、素馨花10克。

2.中成葯

(1)四君子丸(沖劑、液、袋泡劑),口服,水泛丸每次3—6克,沖劑每次15克,袋泡劑每次1~2袋,每日3次;合劑每次5—10毫升,每日2次。

(2)陳夏六君子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2—3次。

(3)香砂養胃丸,口服,每次9克,每日2次。

--------------------------------------------------------------------------------
梅核氣的外治法

用冰硼散、冰麝散慢慢咽服,每次0.5克,每日6~7次。

--------------------------------------------------------------------------------
梅核氣的其他療法

1.針灸治療
(1)毫針刺廉泉穴,針尖向上刺至舌根部,並令患者作吞咽動作,至異物感消失為止。

(2)取合谷、內關、太沖、豐隆等穴,中等刺激,留針15—30分鍾,每日1次

2.飲食療法
(1)合歡花蒸豬肝:合歡花(干品)10~12克,放碟中,加清水少許,泡浸4—6小時,再將豬肝100~150克切片,同放碟中,加食鹽少許調味,隔水蒸熟,食豬肝。

(2)玫瑰花茶:玫瑰花瓣(於品)6-10克,放茶盅內,沖人沸水,加蓋煽片刻,代茶飲。

(3)蔥煮柚皮:鮮柚皮1個,在炭火上將外層黃棕色燒焦,颳去表層,然後放人清水中泡浸1日,使其苦味析出。再切塊加水煮,將熟時以蔥兩棵切碎加入,用油、鹽調味,佐膳。

3.咽喉部導引法
(1)不拘行立坐卧,隨時閉目靜心,待神調氣定後,即行叩齒36次,再以舌上下左右攪動,待津液滿口時進行鼓漱,然後如咽硬物狀,將咽津吞下。

(2)靜坐,以舌托上齶,凝神該處有一股涼水流下,待將滿口時,吞下。

4.預防調護
(1)細心開導,解除思想顧慮,增強治療信心。

(2)少食煎炒炙焯辛辣食物。

(3)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或用咽喉部的導引法進行鍛煉。

6、梅核氣,與咽喉炎有關系嗎?

你好,咽喉炎和梅核氣的病理是不同的,但這兩種病可能互相影響的,而不是屬於一個疾病,所以檢查的時候要注意到底是哪一種病。到底結果如何是哪一種病,就要按醫生的臨床鑒定為准,但是大家要清楚這兩種病的區別了。

7、梅核氣的症狀及危害

你好,梅核氣主要症狀就是喉部異物感,吞咽有阻礙感,同時受情緒影響較大。情緒激動,可能症狀更明顯,不要過於擔心病情,可以去中醫醫院,對症吃一下中葯,同時飲食要清淡,同時調整好心態。

8、梅核氣是一種什麼病?能醫治嗎?

梅核氣

以咽喉中常有異物感如梅核阻於喉頭,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但不影響進食為特徵的病證。多發生於女性。相當於西醫的神經官能症或癔球。梅核氣多由情志不暢,肝氣郁結,循經上逆,結於咽喉;或肝鬱脾滯,津液不得輸布成痰,痰氣結於咽喉引起。患者自覺咽喉中有異物感,無疼痛,咯之不出,咽之不下,不礙飲食,時輕時重,伴精神抑鬱,胸脅脹痛,納呆,睏倦,消瘦,婦女月經不調,舌暗,脈弦。治宜疏肝解郁,消痰散結,方用半夏厚朴湯、逍遙散等。

====

咽部異物感是由於某些局部的和全身的因素,或精神因素引起的病症。本病也叫癔球症、咽球綜合征、咽喉神經官能症等,中醫也叫梅核氣。病人多數為中年人,女性更為多見。本病異常感覺是多種多樣的,咽喉異物感、腫脹感、壓迫感、堵塞感、乾燥感、浮球感等,咳又咳不出,咽又咽不下去,症狀時好時壞、時輕時重。這些症狀,在咽唾液時更明顯,而咽食物無影響;在精神緊張、勞累過度時加重,而心情愉快時往往減輕或消失。產生這些症狀的主要原因,一是咽部為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大門,常受各種灰塵、不良氣體等刺激。咽喉又有豐富的神經,如舌咽神經、迷走神經、三叉神經、交感神經等。很多的神經末梢交織成網,構成神經叢。這些神經叢和食管、胃、腸、氣管等遠處器官相連。當這些器官發生了疾病,如胃潰瘍、腸炎、氣管炎等,都會產生梅核氣的症狀。二是咽喉鄰近器官疾病的影響,如扁桃體肥大、莖突過長或有腫瘤、鼻炎與鼻竇炎分泌物的刺激、頸椎骨質增生、牙周病等。這些疾病也會間接引起咽喉異物感。三是全身性疾病,如內分泌功能障礙、植物神經失調、消化功能障礙等,也可產生咽喉異物感。再是精神因素,也就是沒有器質性的病變,而是由於心理因素產生的。

====

黑龍江省林甸縣教師徐某,總感覺喉嚨里有東西堵塞著,課上、
課下老是咽吐沫。多次拍x線片和做腔鏡檢查,也沒發現任何佔位性
病變。後來到大慶市第一醫院看中醫科,接診醫生李俊松告訴他,這
種病中醫叫「梅核氣」,現代醫學稱「咽喉異感症」。李醫生開出加
味半夏厚朴湯15劑。結果喝了不到一星期的湯葯,徐老師的咽喉就變
得順暢起來,講課的聲音也響亮了許多。
唐代孫思邈在《千金方》中描述說:「胸滿,心下堅,咽中貼貼
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宋代楊士瀛在《仁齋直指方》中
說:「七情氣郁,結成痰涎,隨氣積聚,堅大如塊,在心腹間,或塞
咽喉如梅核,粉絮樣,咯不出,咽不下,每發欲絕,逆害飲食。」「
梅核氣」的主要特點是咽喉、胸膜間有異物感。李俊松醫生在臨床中
共收治此證患者上百例,除咽喉異物感外,伴有其他症狀及體征的占
82.4%,其中以胃病、噯氣、反酸為最多見,其次分別為慢性咽喉炎、
血脈不和、心血管病和骨病變等。
李俊松醫生開出的方葯是:姜半夏、赤茯苓、厚朴、紫蘇葉各10
克,吳茱萸、黃連各5克,生薑、大棗若干。患者服用這一加味半夏
厚朴湯後,病情不同,療效亦不一樣。伴有腸胃不調者,療效最佳,
單純型「梅核氣」患者則療效一般。
李醫生提醒說,用加味半夏厚朴湯治療「梅核氣」,一定要辨證
求因,排除癌症等器質性疾病。曾有醫院檢查咽喉異感症患者305例,
發現其中3例是癌症。故醫治該病時,首先要辨別是否為癌症或局部
病變。若是胃腸病引起或兼胃腸病者,可用加味半夏厚朴湯治之。

9、嗓子堵咽不下去,一周前去醫院做喉鏡說是梅核氣,但是吃中葯一周了也不起作用,感覺加重了

梅核氣喉鏡是檢查不出來的,導致嗓子堵,原因很多,有的是頸椎壓迫,有的是氣郁痰結形成的梅核氣,梅核氣看不見,是無形之痰,如果是此病,方子對症,很見效。主方是半夏厚朴湯,當然需要根據症狀加減化裁用葯。
半夏厚朴湯源自《金匱要略》,是主治咽喉部有異物感的專方。《金匱·婦人雜病脈證並治第22》指出:「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朴湯主之。」所謂「炙臠」,是中醫常用以比喻堵塞咽喉中的痰涎,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古人稱之為「梅核氣」,女性尤其多見。表現為有咽喉中異物感,吞吐不得,情志不暢,胸悶,舌苔白膩,脈弦滑。此證多見於現代醫學的咽神經官能症、慢性咽炎。

10、梅核氣是怎麼形成的?

梅核氣,指因情志不遂,肝氣瘀滯,痰氣互結,停聚於咽所致,以咽中似有梅核阻塞、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時發時止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西醫稱為咽異感症,又常被診為咽部神經官能症,或稱咽癔症、癔球。

與頸椎梅核氣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