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比靈治療頸椎病產生的眩暈有作用嗎
西比靈的適應症是:(1)腦血供不足,椎動脈缺血,腦血栓形成後等。(2)耳鳴,腦暈。(3)偏頭痛預防。(4)癲癇輔助治療。如果你是頸椎病引起了腦供血不足的話,是有一定作用的,不過你說你是輕微的頸椎病,我覺的你既然經常出現眩暈的現象,就不應該是輕微的了,
我覺得你應該去醫院照個CT,看看頸椎病,你總是吃西比靈只是治標不治本啊!
2、頸椎引起的頭暈可以吃西比靈嗎
專家刁文鯧教授介紹,很多頸椎病患者都有眩暈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頭暈、耳鳴、惡心,甚至耳聾、眼花、看不清楚東西。最主要的特點是有惡心甚至嘔吐,面色蒼白,有時候渾身出汗,連路都不能走,需要人攙扶。80%的眩暈與頸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眩暈是怎麼發生的呢?我認為,除去腦神經畸形等先天因素或外傷引起的器質性病變外,大約有80%的眩暈與頸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我們知道,椎動脈是人體的一條重要「管道」,它穿過頸椎通向大腦,負責腦部的血液輸送。而頸椎發生任何錯位、增生等問題,都可能傷及或影響這根供血「管道」,進而影響腦部供血。眩暈是由於枕寰椎、寰樞椎椎間關節錯位壓迫了椎動脈第3段,致使腦基底動脈供血、供氧不足所致,此時腦干、小腦、間腦、大腦均缺氧、缺血,迷路動脈、內聽動脈也缺血、缺氧,造成耳內神經紊亂而出現耳鳴、耳聾;同時因壓迫頸上交感神經引起腦內血管痙攣,更加劇了腦缺血狀態,所以出現眩暈等症狀。
2009年7月18日,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衛生局、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民間中醫醫葯研究開發協會共同舉辦的刁文鯧採用「中醫刁氏正脊」治療「眩暈""心臟神經官能症」市級科研項目啟動儀式暨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刁文鯧教授對眩暈的研究結果是:對於確診是由於枕寰關節或寰樞關節錯位導致的眩暈,治癒率83%,有效率96%。怎麼治的呢?那就是採用「中醫刁文鯧脊椎關節五點一線手法復位術」,針對錯位的椎間關節進行手法復位。隨著錯位的椎間關節復正,其相對應的組織器官達到相對平衡,眩暈等症狀自然就會緩解、消除。
3、頸康膠囊和西比靈對頸椎病有作用嗎?經常吃有副作用嗎?
有副作用的,治頸椎還是頸復康顆粒好,之前服用過,現在都好了,效果還是杠杠的。
4、您好頸椎病可以吃西比靈么 頭暈惡心
您好,是可以的。鹽酸氟桂利嗪膠囊用於典型(有先兆)或非典型(無先兆)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由前庭功能紊亂引起的眩暈的對症治療。包括椎基地底動脈供血不全在內的中樞性眩暈及外周性眩暈,每日1020mg,28周為1療程。特發性耳鳴者,10mg,每晚1次,10天為一個療程。間歇性跛行,每日1020mg。偏頭痛預防,510mg,每日2次。腦動脈硬化,腦梗塞恢復期;氟桂利嗪每日510mg。長期用葯時偶見抑鬱症,有抑鬱症病史的女性患者尤其容易發生,老年人較易發生錐體外系症狀。
5、頸椎病引發頭暈吃西比靈還是吃眩暈停好
推薦用葯,西比靈,也就是鹽酸氟桂利嗪,5mg,每晚睡前服用。平時應注意平時工作學習專的體位,在長時間伏案工屬作後應適當活動頸部。枕頭高度適宜,不能墊枕過高,以導致頸源性眩暈的發生。保護頸椎的最佳方法是進行頸項肌的鍛煉。也就是用雙手交叉抵於腦後,做雙手向前抱團,頭頸向後的「抵抗」動作,持續 5-10 秒,放鬆後反復數十次。 如果已有頸部酸痛,甚至手指麻木等頸椎病症狀,可以到正規醫院的理療科,先試試做做頸椎牽引、針灸、拔罐、推拿等物理治療,有一定效果。但必須提醒你的是,這些只是緩解症狀的手段,無法治癒,也不要相信有什麼葯物可以貼貼,吃吃就好。根本的辦法,是注意頸部肌肉的鍛煉,睡健康枕,避免上述症狀的進一步加重。自己也可以進行頸部的按摩,簡單的按摩鍛煉方法如下:抬起右手,彎曲手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屈曲,由上到下、由輕到重在頸部拿捏3-5遍。然後抬起另一隻手,用同樣方法做一遍。用左手拿捏右側頸肩部3-5遍,再用右手拿捏左側頸肩部3-5遍。雙手拇指揉風池穴,半分鍾後會感覺到酸脹感。頸部前屈後伸,左右側屈,做頭部的環繞運動,順時針轉一圈,逆時針再轉一圈。希望對你有幫助。
6、西比靈治療頸椎病產生的眩暈有作用嗎 謝謝
西比靈膠囊
【主要成份】鹽酸氟桂利嗪
【性狀】本品為膠囊,內裝白色粉末。
【化學名稱】(E)-1-[雙(4-氯苯基)甲基]-4-(2-丙烯基-3-苯基)-哌嗪二鹽酸鹽
【葯理作用】西比靈為選擇性鈣拮抗劑,可阻滯過量的鈣離子跨膜進入細胞內,防止細胞內鈣超載造成的損傷。本品對心臟收縮和傳導無影響。
【吸收、分布、排泄】本品由腸道吸收,口服後2—4小時血葯濃度達到峰值,連續服用5—6周達到穩定狀態。血液中90%的葯物與血漿蛋白結合。本品經肝臟充分代謝後,原型和代謝產物可經膽汁排入腸道,隨糞便排出。平均消除半衰期為18天。
【適應症】典型(有先兆)或非典型(無先兆)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
由前庭功能紊亂引起的眩暈的對症治療。
【用法和用量】
1.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
起始劑量:對於65歲以下患者開始治療時可給予每晚10mg,65歲以上患者每晚5mg。如在治療中出現抑鬱、錐體外系反應和其它無法接受的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葯。如在治療2個月後未見明顯改善,則應視為病人對此葯無反應,也應停止用葯。
維持治療:如果療效滿意,患者需維持治療時,應減至每周給葯五天(劑量同上)。但即使預防性維持治療的療效顯著,且可被很好耐受,在治療6個月後也應停葯,只有在復發時才應重新服葯。
2.眩暈
每日劑量應與上相同,但應在控制症狀後及時停葯,初次療程通常少於2個月。如果治療慢性眩暈症一個月或突發性眩暈症二個月後症狀未見任何改善,則應視為患者對此葯無反應,應停葯。
【不良反應】最常見不良反應為:瞌睡和疲憊,某些患者還可出現體重增加(或伴有食慾增加),(這些反應常屬一過性的。長期用葯時,偶見下列嚴重的不良反應:抑鬱症,有抑鬱病史的女性患者尤其易發生此反應。
錐體外系症狀,(如運動徐緩、強直、靜坐不能、口頜運動障礙、震顫等,)老年人較易發生。
少見的不良反應報道有:胃腸道反應:胃灼熱、惡心、胃痛。
中樞神經系統:失眠、焦慮。
其它:乳溢、口乾、肌肉疼痛及皮疹。
【禁忌症】本品禁用於有抑鬱症病史、巴金森氏病或其它錐體外系疾病症狀的患者。
【注意事項】極個別病人在治療過程中疲憊現象會逐漸加劇,此時應停止治療。
不應超過以上推薦劑量。醫生應定期觀察患者,特別是在維持治療期間,這樣可保證在出現錐體外系或抑鬱症狀時能及時停葯。如果在維持治療時療效下降,亦應停止治療。
由於可能引起睏倦,駕駛車輛或操縱機器者應注意。
【特別注意】本品可引發錐體外系症狀、抑鬱症和巴金森氏病,尤其是有此類病症發病傾向的患者如老年患者,所以此類患者應慎用。
【妊娠及哺乳期注意事項】動物實驗表明此葯對生殖、胚胎發育、妊娠過程和圍產期無任何危害。尚無人體妊娠期間使用本品的安全性資料。
雖無本品隨人乳分泌的資料,但用哺乳期狗做的實驗證明西比靈可隨乳汁分泌,其乳汁濃度較血中更高,故服用本品的婦女最好不哺乳。
【過量解救】基於此葯的葯理學特性,在過量服用時可能會出現鎮靜作用和乏力,有報道個例超劑量服用的人(一次服用達600mg)出現嗜睡、激動和心動過速等症狀。急性過量時可用活性碳、催吐葯、洗胃及支持療法等方法治療。尚無已知特有的解毒葯。
【葯物相互作用】當西比靈與酒精、催眠葯或鎮定葯合用時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的過度鎮靜作用。
西比靈並不禁忌於使用β-受體阻斷劑的病人。
【規格】5mg
7、頸椎病引起的眩暈吃西比靈和敏使朗哪個好
眩暈有的是因為血壓比較低,腦供血不足,甚至還會昏倒。比如,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我國著名的射擊選手王義夫昏倒在賽場,就是這個原因所致。
很多頸椎病患者都有眩暈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頭暈、耳鳴、惡心,甚至耳聾、眼花、看不清楚東西。最主要的特點是有惡心甚至嘔吐,面色蒼白,有時候渾身出汗,連路都不能走,需要人攙扶。80%的眩暈與頸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眩暈是怎麼發生的呢?我認為,除去腦神經畸形等先天因素或外傷引起的器質性病變外,大約有80%的眩暈與頸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
我們知道,椎動脈是人體的一條重要「管道」,它穿過頸椎通向大腦,負責腦部的血液輸送。而頸椎發生任何錯位、增生等問題,都可能傷及或影響這根供血「管道」,進而影響腦部供血。眩暈是由於枕寰椎、寰樞椎椎間關節錯位壓迫了椎動脈第3段,致使腦基底動脈供血、供氧不足所致,此時腦干、小腦、間腦、大腦均缺氧、缺血,迷路動脈、內聽動脈也缺血、缺氧,造成耳內神經紊亂而出現耳鳴、耳聾;同時因壓迫頸上交感神經引起腦內血管痙攣,更加劇了腦缺血狀態,所以出現眩暈等症狀。
2009年7月18日,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衛生局、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民間中醫醫葯研究開發協會共同舉辦的「中醫刁氏正脊」治療「眩暈""心臟神經官能症」市級科研項目啟動儀式暨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刁文鯧教授對眩暈的研究結果是:對於確診是由於枕寰關節或寰樞關節錯位導致的眩暈,治癒率83%,有效率96%。怎麼治的呢?那就是採用「中醫刁氏脊椎關節五點一線手法復位術」,針對錯位的椎間關節進行手法復位。隨著錯位的椎間關節復正,其相對應的組織器官達到相對平衡,眩暈等症狀自然就會緩解、消除。
8、頸椎引起的腦供血不足吃西比靈行嗎
很多頸椎病患者都有腦供血不足的問題,出現眩暈的症狀,主要表現為頭暈、耳鳴、惡心,甚至耳聾、眼花、看不清楚東西。最主要的特點是有惡心甚至嘔吐,面色蒼白,有時候渾身出汗,連路都不能走,需要人攙扶。80%的眩暈與頸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眩暈是怎麼發生的呢?我認為,除去腦神經畸形等先天因素或外傷引起的器質性病變外,大約有80%的眩暈與頸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
我們知道,椎動脈是人體的一條重要「管道」,它穿過頸椎通向大腦,負責腦部的血液輸送。而頸椎發生任何錯位、增生等問題,都可能傷及或影響這根供血「管道」,進而影響腦部供血。眩暈是由於枕寰椎、寰樞椎椎間關節錯位壓迫了椎動脈第3段,致使腦基底動脈供血、供氧不足所致,此時腦干、小腦、間腦、大腦均缺氧、缺血,迷路動脈、內聽動脈也缺血、缺氧,造成耳內神經紊亂而出現耳鳴、耳聾;同時因壓迫頸上交感神經引起腦內血管痙攣,更加劇了腦缺血狀態,所以出現眩暈等症狀。
2009年7月18日,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衛生局、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民間中醫醫葯研究開發協會共同舉辦的「中醫刁氏正脊」治療「眩暈""心臟神經官能症」市級科研項目啟動儀式暨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刁文鯧教授對眩暈的研究結果是:對於確診是由於枕寰關節或寰樞關節錯位導致的眩暈,治癒率83%,有效率96%。怎麼治的呢?那就是採用「中醫刁氏脊椎關節五點一線手法復位術」,針對錯位的椎間關節進行手法復位。隨著錯位的椎間關節復正,其相對應的組織器官達到相對平衡,眩暈等症狀自然就會緩解、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