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八段錦對頸椎

八段錦對頸椎

發布時間:2020-08-25 18:07:54

1、八段錦能治頸椎

可以,是一種自我正骨的方式。

2、練八段錦的好處

八段錦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很好的健身養生功,經來常鍛煉有諸多好處,比自如說:舒筋活絡,柔潤筋骨,增長氣力,還具有提神凝氣等功效。每知天只需要半個小時,而且,只需要兩平方地就可以了。道是一項老小皆宜的良好健身功。

3、八段錦到底對人體的治病、健身有哪些好處?

我國古代一些健身法,大都有明確的健身目的,某一動作可有益於某一臟腑,防治某一臟腑、經絡的疾病,都有具體的規定和說明。例如有一種叫作「五臟導引法」的健身法,其動作可分為分別防治肝、膽、心、脾、肺、腎的某些疾病,「四時導引法」的動作分別具有補肝、補脾、補心、治肺、治腎等作用。八段錦也是如此,每個動作的名目都註明了專門增強哪一臟器。例如「兩手托天」可以「理三焦」,「單舉手」可以「調理脾胃」,兩手攀足可以「固腎腰」,「搖頭擺尾」可以「去心火」等,體現了體育與醫學、體育與氣功相結合,既抓住了保健的重點,又照顧了全面。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肌肉、關節與內臟之間,內臟與內臟之間,都有著復雜的聯系。八段錦各個動作當然可能對某些內臟或經絡有較多的作用,但總的看來,作為保健體操的八段錦,它的作用是綜合性的、全身性的,並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並不是說只有單舉手,或只靠單舉手就能調理脾胃,一個往後瞧的動作就能把「五勞七傷」都去掉了。實際上是八段錦的各節動作綜合起來,才能起到調理脾胃、理三焦、去心火、固腎腰等作用,也就是說才起到全面健身作用。當然,這並不排除某一動作相對地有其特殊的保健作用。為了從解剖生理和保健的角度探討各動作的健身價值,安徽醫學院體育教研組、醫療系和中醫系等部分中西醫教授專家們整理如下:一、兩手托天理三焦這一節從動作上看是四肢和軀乾的伸展運動,和伸懶腰很相似。伸懶腰是人體常見的生理現象,據現有資料來看,加強四肢和軀乾的伸展活動確可影響胸腹腔血流的再分配,有利於肺部的擴張,使呼吸加深,吸進更多的氧氣,顯然對消除疲勞有一定的作用。八段錦開頭就做這一動作,一則可消除疲勞,吸進更多的新鮮空氣;再則是一種全身肌肉和內臟的總動員,給以下各段動作做好准備;三則對三焦有調整作用。三焦,系中醫學對人身部位的名稱,分為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一般指胸膈以上部位,包括心、肺等臟腑;中焦指膈以下、臍以上部位,包括脾、胃等;下焦指臍以下,包括腎、膀胱、大腸、小腸等。由此看來,上焦約為胸腔,中焦為腹腔,下焦為盆腔。總起來說,大約就是人身內臟的全部。由於這節動作是全身的伸展活動,又伴隨深呼吸,所以對內臟各部調理是自然的。不僅如此,對腰背肌肉骨骼也有良好作用,有助於矯正肩內收和圓背等不良姿勢。二、左右開弓似射鵰這一動作的重點在胸部,用中醫術語來說就是重點在上焦。除了頭以外,上焦可說是全身最重要的部位,這節動作影響所及,包括兩手、兩臂和胸腔內的心肺,通過擴胸伸臂可以增強胸肋部和肩臂部肌肉,加強和血液循環,有助於進一步糾正姿勢不正確所造成的病態。三、調理脾胃臂單舉這段動作是一手上舉,一手下按,上下用力對拉,使兩側內臟器官和肌肉進一步受到牽引,特別是使肝、膽、脾、胃受到牽拉,使胃腸蠕動和消化功能得到增強,久練有助於防治胃腸病。四、五勞七傷向後瞧這一節動作是頭部反復向左、向右轉動,眼球盡量往後看,顯然是一種頭部運動。頭部運動對活躍頭部血液循環、增強頸部肌肉活動有較明顯的作用,而且對消除大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疲勞和一些生理功能障礙等也有促進作用。可是,這節動作按中醫理論卻歷來被認為對五勞七傷有防治作用。五勞,一般有兩種解釋:一指心、肝、脾、肺、腎等勞損;另指「久視傷血,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不論那種解釋,都是;因勞逸不當、活動失調而引起的幾種損傷。七傷,說法也不同,有所謂七情傷害、腎虧七症等,總之也是由於精神活動過渡強烈和持久或者過度靜止抑鬱,造成神經紊亂失調,從而造成臟腑氣血勞損。而頭部運動,對腦部(中樞神經)、頸椎(通往全身的神經總通路)都有良好作用,有助於增強和改善它們的功能,調節它們對臟腑氣血及身體各部的作用,從而達到消除疲勞和勞損的目的。可能是因為如此,這節動作才歷來被認為對防治五勞七傷有好處。此外,這段動作還有下列三種作用:1、可以加大眼球活動范圍,增強眼肌;2、使頸諸肌感到酸疼,其作用和針灸時酸痛的作用相似,對大腦和全身神經活動有良好作用。3、有助於預防和治療頸椎病,保持頸部肌肉正常的運動功能,改善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患者的平衡功能,減少眩暈感覺。五、攢拳怒目增氣力這段動作要求拳頭緊攢,腳趾用力抓地,全身用力,聚精會神,瞪眼怒目,使大腦皮層和植物神經激發興奮,加強氣血的運行;長期如此鍛煉,會促進肌肉發達,體力、耐力逐漸加大。這段動作值得注意的是怒目,怒目在外國體操中是沒有的。實踐證明,怒目確有助於增強攢拳的氣力,也是用力的表現,但其生理機制是否因為怒目時頸部肌肉加強而增加了臂力尚待進一步研究。一般來說,交感神經興奮可促進兩目圓睜,以至怒目。總之,怒目是否也可以促進交感神經的興奮,尚待證明。不過,怒目有助於增強眼肌是可以確信無疑的。六、兩手攀足固腎腰這一段動作,既有前俯,又有後仰,可充分伸展腰背肌肉,同時兩臂也盡量向下伸展,顯然對增強腰部及下腹有良好作用。腰,是全身運動的關鍵部位,是人體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包括腰肌腰椎骨骼和重要神經,而且保護著內臟重要器官,如腎、腎上腺、輸尿管、腹主動脈、下腔靜脈等。腰部運動,實際上也包括腹部及腹部所包括的各種人體組織和器官的運動。至於腎,其作用是排泄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對人體無用或有害的終產物,它排泄的種類最多,其量也大;又有調節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的機能,對保持體內環境的相對恆定起著重要作用。腎上腺等內分泌器官,更與全身各種代謝功能有密切關系。按中醫理論,腎的含義和作用則更廣泛和重要,認為是「五臟之一」、「先天之本」、「藏精之臟」(精指所謂本臟之精氣與五臟六腑水谷所化生之精氣,即維持人體生命和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可見其重要性。堅持練兩手攀足可使腰肌延伸而受到鍛煉,使腰部各組織、各器官、特別是腎臟、腎上腺等得到增強,既有助於防治常見的腰肌勞損等病,又能增強全身機能。但高血壓和動脈硬化患者,頭部不宜垂得太低。七、搖頭擺尾去心火這段動作是個全身性動作,對整個身體都有良好作用。但為什麼強調可去心火,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心火可能是指受寒、感冒、發燒時抽出現的一些症狀;認為搖頭擺尾,旋轉身體,可提高全身各器官、各系統的功能,發汗去熱,除去心火。也有人認為火是交感神經緊張的一種表現,正常活動都多少可引起交感神經緊張,但在健康人這種緊張經休息後即可消除,如果休息後仍不消除,即屬病態;並認為心火可能是火的總稱,也包括肝火等。這段動作強調放鬆,因此可能是消除非正常神經緊張的一種方法。八、背後七顛諸病消這段動作繼續要求放鬆,但與兩手托天動作正相反;托天動作是要把全身伸展,拉開,而這段動作是要把全身各器官、各系統受到輕微震動而復位;用中醫針灸術語來說,這是一開一合,很完整。所謂諸病消和百病消,並非指單做七顛能消百病,而是指長期堅持練整套八段錦動作才可以增強整個身體,誇大些說就是「諸病消」或「百病消」。其實,換一種更加直白的叫法,就是八段錦就是強身健體的作用,它能改善神經體液調節功能和加強血液循環,對腹腔臟器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對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及運動器官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是一種較好的體育運動。 天早晚各練習兩遍就可以啦。早晚七點練就行。對你的痛風有治療作用,對慢性病也有治療作用。八段錦最好是飯前一小時或是飯後一小時練。八段錦功法作用對人體的好處(二) (前四段作用:治病) 一式,雙手托天理三焦 作用: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腎,掌心向上托,小指和無名指有麻的感覺。 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鵰 作用:向前推出的食指向上,拇指斜向上,做法正確會有麻脹的感覺 三式,調理脾胃須單舉 作用:調理脾胃 四式,五勞七傷向後瞧,作用:任督通,病不生,頭旋轉,手下按,打通任督二脈 (後四段作用:強身) 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作用:健腎(去心火即強身) 六式,兩手盤足固腎腰,作用:健腎 通過身體前後動 兩手至命門 七式,攥拳怒目增氣力,作用:練內氣 八式,背後七顛百病消,作用:血脈通暢,氣血充足綜觀上述八項動作簡單完整,頗為全面,主要用祖國醫學理論來解釋動作對人體的作用,運動量可大可小,老弱皆宜,即可防病,又能治病,特別是一些慢性病。八段錦的歌訣,有的可用現代醫學加以解釋,有的則有待於今後進一步研究和闡明。但堅持八段錦對人體有良好作用這已是無數人的實踐所證實了的。

4、練習八段錦會有什麼效果?

八段錦是我國勞動人民根據生產勞動和生活的需要而創造的。例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往往低頭凹胸或彎腰的時候多,這樣久而久之會改變人體姿勢,影響內臟和神經的功能,損害健康。而八段錦的動作大多有助於糾正這類病態。因而,很適合於廣大群眾鍛煉身體。
我國古代一些健身法,大都有明確的健身目的,某一動作可有益於某一臟腑,防治某一臟腑、經絡的疾病,都有具體的規定和說明。例如有一種叫作「五臟導引法」的健身法,其動作可分為分別防治肝、膽、心、脾、肺、腎的某些疾病,「四時導引法」的動作分別具有補肝、補脾、補心、治肺、治腎等作用。八段錦也是如此,每個動作的名目都註明了專門增強哪一臟器。例如「兩手托天」可以「理三焦」,「單舉手」可以「調理脾胃」,兩手攀足可以「固腎腰」,「搖頭擺尾」可以「去心火」等,體現了體育與醫學、體育與氣功相結合,既抓住了保健的重點,又照顧了全面。

5、八段錦注意事項

我們練習氣功的目的是強身健體,調節呼吸,所以在練習時要特別注意呼吸吐納。開始練功之前要注意端正身形,放鬆入靜,靜養元氣。
端正身形:雙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意想肩井穴與湧泉穴垂直相對;雙膝微微前屈,膝蓋不能超過腳尖。具體來說,一是要松腰沉髖,使臀部自然下沉,把重量全部沉到腳上,同時斂臀,把命門穴打開。換句話說就是把腰部的生理彎曲盡量拉直,使脊椎關節節節對准下沉。二是要含胸、沉肩、墜肘。練功時肩關節向下松沉並向前微合,肘關節下垂並向外微撐,氣沉丹田,腋下虛掩,要留空,不能緊貼肋部。雙臂的動作就像抱著一個氣球一樣,肩、肘、腕這三個關節要力求做成圓弧狀,不能出現死角,與含胸配合起來組成一個圓。三是要百會虛領,意念中百會穴上彷彿有一繩輕輕牽吊,並且百會與會陰穴要保持在同一條垂直線上,後頸挺拔,髖部下沉。四是要兩眼垂簾,即雙目微閉,僅留一縫之光,目光自然平視。
放鬆入靜:
首先,動作要符合規范,練功時的身體姿勢與練習方法要正確,要合乎功法要求,做到「身形中正」,這是「放鬆」的最基本要求和前提條件。其次,要適當用意,用意念引導身體放鬆。先是意想放鬆面部肌肉,特別是眉心和嘴角周圍的肌肉,然後放鬆頸部,此時意念可分為兩支,一支是從肩膀向下,意想從肩松沉到胯部、肘部、腕部、一直松到指節,節節松開。另外一支是由頸椎向下,一節一節地對准下沉,沉到胯部,再由胯松沉到膝蓋,一直到腳上,如此反復幾遍,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三,要堅持練習,循序漸進,卸掉拙力。這一過程被稱為「換勁」,因為初學者動作尚未定型,建議採用延長時間的方法。剛開始練時以站五分鍾為宜,待動作熟練、不輕易走形時,再逐漸延長時間,一般在一周內延長到半個小時左右為宜。
靜養元氣:嚴格遵循中正安舒、心靜體松的練功要求;鍛煉強度以個人的舒適度為界限,適當延長預備勢的時間;練功時採用自然式呼吸;練完預備勢後,就可以按照健身氣功·八段錦的動作順序繼續練習了。對處在這一階段練習者的建議是:第一,練習中如果出現心慌、氣短、頭暈、抖動等不舒服現象,應馬上中止練習,避免出現偏差。第二,不要刻意追求呼吸方式。預備勢練習採用自然呼吸,就是為了由胸式呼吸逐漸轉變為細勻深長的腹式呼吸,從而達到不調而自調的目的。第三,要正確對待可能產生的酸麻疼痛、津液增多、打嗝、刺癢、蟻走、發熱、出汗等感覺或現象,甚至多年前的外傷部位在練功時也會產生疼痛、刺癢的感覺,這是練功過程中的正常反應,只要盡量保持放鬆入靜狀態,堅持練功就可以了,過一段時間上述感覺會自然消失。
另外抱氣樁在八段錦中也很重要。抱氣樁具體做法是:由預備式開始,並步站立。沉髖,右腿屈膝下蹲,左腳自然抬起(注意:左腳不是主動抬起,而是右腿下蹲的結果。)向左開步,平行站立,與肩同寬,腳尖先落地,逐漸過渡到全腳掌,重心順勢緩緩地移到兩腿之間,兩腿自然站立。手臂內旋,向兩側45度角打開,隨即屈膝斂臀,松腰松腹,含胸拔背,臂外旋,向腹部攏抱,背往後倚,重心垂線下降,松肩墜肘,虛領頂勁。眼睛自然下垂注視鼻尖,鼻尖對肚臍,兩肩呼應兩胯,兩肘呼應兩膝,兩手呼應兩足以調形。呼吸細勻深長,使氣沉丹田,用以調息。意念對丹田似守非守,綿綿若存,用以調意。站樁的時間,因人而異,以略感勞累為宜,避免疲乏,一般一開始可以在五分鍾左右,隨著功夫的加深,可以適當逐漸延長。收勢時兩手內合下按,膝關節緩緩直起。

6、八段錦是否真的很有效?對電腦一族的頸椎、肩周、腰椎有幫助嗎?

有效!運動對健康都有幫助。並且電腦一族的這些問題主要是因為缺乏運動引起的

7、頸椎病練習八段錦還是五禽戲

頸椎病的鍛煉方法:

一、與項爭力:兩肘屈曲,雙手十指交叉抱頭於後枕部,兩腿分開與肩寬。頭用力後仰,雙手同時給頭一定的阻力。重復12~16次。
二、回頭望月: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兩腿微曲,左手上舉,手掌置頭後,右手背置腰背後,上體前傾45°,左右旋轉,頭隨旋轉向後上方做望月狀,重復6~8次。
三、托天按地:兩腿並立,兩臂自然下垂,右肘屈曲,掌心向上,伸直肘,掌向上托起;左肘微曲,左手用力下按,頭同時後仰,向上看天,左右交替,重復6~8次。
四、前伸探海:兩腿分立與肩寬,雙手叉腰,頭頸前伸並轉向右下方,雙目向前下視。左右交替,重復6~8次。
五、伸頸拔背:兩腿分立與肩寬,雙手叉腰,頭頂部向上伸,如頂球,每次持續3~5秒,重復12 ~16次。
六、金獅搖頭:兩腿分立與肩寬,雙手叉腰,頭頸放鬆,緩慢做大幅度環轉運動,依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交替進行,各6~8次。

與八段錦對頸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