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小關節紊亂都有哪些表現?
您好,對於您的病情您不要過分擔心,當前的醫治方法皆是依據不同患者制定不同的醫治方法.但要切忌勿用葯與勿用錯誤的方法,
意見建議:絕大多數頸椎病患者通過姿勢調整、特別是睡姿調整,適當休息以及正確的頸肩背部肌肉鍛煉就能恢復。葯物雖然具有止痛、消炎等作用,但不具備促進頸椎恢復正常生物力學結構的功能,故不能作為主要治療手段。極少數病人需要手術治療
2、寰椎和樞椎(第一、二頸椎)有什麼特殊性
寰椎和樞椎對整個脊椎起著第一主導作用。
寰椎與頭部的關系最為密切,對頭部起一個支撐作用,由前後兩個椎弓和兩個側塊相互連成環狀,大而平,就像一個橢圓形的大支架穩穩地托著頭部。
樞椎是頸椎中最為堅固的椎骨,具有樞紐作用,椎體較小,後半部分的棘突很大,並且椎體上部分有個像大牙齒一樣的突起向上伸入寰椎中,和寰椎共同構成了寰樞關節。
當頭部和寰椎一有動作時,樞椎就會馬上響應,有力地帶動下面各段脊椎隨之而動。
(2)頸椎後關節擴展資料
頸椎共七塊,其中第3、4、5、6頸椎為典型椎骨,1、2、7為非典型椎骨。所有頸椎的橫突孔中都有椎血管走行(椎動、靜脈,第7頸椎橫突孔中無椎動脈走行)。
典型頸椎的特徵為:椎體較小,左右徑大於前後徑,上面突起形成側緣關節,下面凹陷;椎孔較大呈三角形。
第7頸椎的棘突特別長近似水平,末端不分杈,形成結節,在皮下易觸及,常用來計數椎骨序數的標志。
觀察椎孔和橫突孔,注意在第7頸椎處椎孔和橫突孔最小。觀察典型椎骨的不規則椎體、側面的關節突、三角形的椎孔和關節突的上關節面。
人的頸椎和腰椎特別容易出問題,但胸椎卻好得多。這是因為胸椎周圍有肋骨牽拉保護著,形成了一種力的相互作用,以確保胸椎能夠保持中正。但是,頸椎和腰椎就不同了,它們沒有肋骨牽拉固定著,它們靠的是多組韌帶和小肌肉群,如果這些組織發生問題,就會導致頸腰椎出問題。
3、頸椎後關節紊亂怎樣治療,頸椎病醫生請進!
頸椎病屬於無菌性的骨性關節炎,主要病理上的變化是組織的微循環不好導致的炎症,炎症過程是在細胞新陳代謝物由於不能很好被吸收反過來不斷刺激該組織,導致炎症,時間長了就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組織退變,退變包括骨骼的增生和軟組織的增生等,由於增生的發生就會有機會壓迫周圍的神經和血管,導致血流障礙和疼痛等,這一類疾病治療方法最管用的就是怎麼樣保持或者改善其局部組織的微循環,將堆積的代謝物充分吸收,這樣就會快速消除水腫和炎症,但是退變組織的康復是關鍵,這是葯物很難做到的,針對這一類疾病需要治療的方法推薦如下:
1必須抓緊用微波治療儀進行熱療,由於微波是穿透力很強的熱療因子,這是其它熱療儀器沒法比的,一次治療30分鍾,就會大量吸收代謝垃圾,所以一般患者治療一次就會感覺到症狀明顯減輕的作用,但是一般就、消除症狀並保持效果需要2周左右的時間;
2 這是關鍵,考慮到有一定的組織退變,康復退變組織或者部分康復退變組織是最重要的,就需要堅持在沒有症狀下繼續治療1個月左右的時間(根據慢性期的長短和退變的嚴重程度),這個就能鞏固療效;
3 平時的鍛煉也是維持療效的最好基礎,加強頸部活動,只有保持頸部組織的良好的血液循環,頸椎病就能避免復發;
4 也要主要頸部保暖,沒事的時候每天自己按摩5-10分鍾,對疾病的鞏固很有幫助。
4、頸椎等關節為什麼會響
一、脖子為什麼一轉就響;大家注意一個現象,小孩子,身體是軟軟的,絕對不會出現脖子響的問題。等我們上了一點歲數,一活動身體,就會出現關節響的情況,包括肩關節、膝關節,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說,唉,上了歲數了,都是老胳膊老腿了。什麼是老胳膊老腿呢?其實,就是我們身體的氣血供應不上,導致我們身體在變硬,關節在缺血的狀態下干磨。
既然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不難理解我們的脖子為什麼一轉,裡面的骨頭就會嘎巴響了。很多人一定騎過自行車。如果我們的車軸里缺油了,會感覺怎麼樣?一定是騎著費勁,一定會感覺裡面的滾珠轉動不靈活是不是,而這種響動,有點類似我們的脖子響,只不過,自行車軸轉動靠的是油,而我們骨頭之間的轉動靠的是血。當我們血氣雙虧的時候,我們的骨關節之間的椎間盤,沒有充足的氣血供應,會形成干磨的情況,響動也就成自然了。
二、骨關節為何會病變
第一,是生理結構。我們注意一個現象,就是我們的頸椎和腰椎,特別容易出問題,但是胸椎卻好得多。這是因為我們的胸椎周圍有肋骨牽拉保護著,形成了一種力的相互作用,以確保我們的胸椎能夠保持中正。但是,我們的頸椎和腰椎則不然,它們沒有肋骨牽拉固定著,它們靠的是多組韌帶和小肌肉群。如果這些組織發生問題,就會導致我們的頸腰椎出問題。
第二,是工作姿勢。當肌肉處於緊張之中,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乳酸堆積,感覺肌肉酸痛。正常情況下,如果胳膊腿酸了,我們活動一下,很快就能解除這種乳酸堆積。但是,用電腦就不一樣了,由於我們是長時間處於微弱的緊張狀態,等我們查覺的時候,就已經晚了。它造成的後果就是,我們頸腰椎周圍的韌帶由於得不到充足的氣血供應,就會慢慢形成鈣化,兩側的牽拉受力開始不均勻,久而久之,椎間盤就會突出,擠壓周圍的組織神經,頸腰椎病就會形成了。
第三,是工作環境。如果再加上工作環境的寒和濕比較嚴重,比如在地下室工作,在空調底下工作,都會造成環境中的寒和濕進入到體內,特別是對於那些氣血本來就不夠通暢的肌肉和韌帶,形成潛在的影響,加重了病變部位的病情。
第四,過食碳酸飲料。碳酸飲料會導致體內脫鈣,久而久之骨頭變會得非常的疏鬆,那個時候,就不單純是骨頭響的問題了,而且還很容易導致骨折。因此,頸腰椎部位愛發病的原因,有生理結構的,有我們工作習慣的,有我們工作環境的,還有飲食的原因,總之,這些都是現代生活方式病的體現。
三、如何解決一轉就響 其實脖子響還好,如果你的膝關節再響,可就麻煩大了。你將手放在膝蓋上,然後將腳離地,前後擺動小腿,如果當你感覺膝關節里也有響動,那麼就可以肯定地說,你現在全身已經是嚴重的氣血雙虧了。如果你摸不出來這種感覺,那好,你試試小孩子的膝蓋,你再試試老年人的膝蓋,對比一下,你就會有正確的感覺了。
第一,多多活動。尤其是天天以電腦為伴的朋友,用一會兒電腦,就要起來活動一下,同時活動一下脖子,作90度的向左轉,向90度的向右轉的動作,以確保我們脖子兩側的韌帶都能夠得到均衡的牽拉。
第二,遠離空調。尤其是不要讓空調正對著吹。因為夏天人的汗毛孔是張著的,空調一吹,寒濕很容易進入體內,會加重我們韌帶的鈣化。
第三,補充營養。這里提到的營養,主要是指營養補充食品。
第四,打通經絡。這點最為重要。如果是脖子不舒服,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穴位按摩,疏通經絡。一天做一次即可,重點小腸經和膀胱經,如後溪,腕骨,昆侖,風池,合谷。再結合氣海,足三里補氣補血。以確保你的脖子是很軟的,而不是很硬的。摸著是溫暖的,而不是冰涼的。 弘揚中醫葯文化,共創美好健康人生! 點擊分享更多健康信息,共同傳遞健康文化知識!
5、請問朋友你身邊有置換過頸椎關節的嗎?手術成功後有後遺症嗎?
您好,我有一同事,男,42歲,由於幹活過度,導致了嚴重的頸椎病,上下肢都麻木,無力,也有肌肉萎縮的現象,後來聽說是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做的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後恢復的很好,也沒見有啥後遺症。建議您也去那個醫院看看吧! 具體在隴海路與伏牛路交叉口那裡。
6、頸部關節的問題!
年輕人因在電腦前時間較長而引起的頸部疼痛不適,大多為頸肌筋膜觸發點疼痛,但常被誤診頸椎病,建議去醫院拍片確診。當然,手頭寬裕也可以造CT、MRI啦。無論從自身的感覺還是經濟原因來說,個人認為應早去醫院檢查,防止症狀惡化。 若排除了頸部椎骨的明顯改變,則可採用針對肌筋膜觸發點疼痛的治療方法。 頸肌筋膜觸發點疼痛的病史一般較長並反復發作。常因某一動作和某一工作姿勢加重。常發生和引起頭痛肌足胸鎖乳突肌、斜方肌、頸後肌、頭夾肌、頸夾肌和枕下肌(頭上斜肌和頭下斜肌)。不同肌肉的觸發點疼痛引起不同部位的頭部疼痛。 治療原則是對觸發點疼痛的肌肉進行牽張,針刺破壞觸發點和小針刀扎斷孿縮和纖維化的維化有肌筋膜。 治療技術有肌療法技術、噴冷技術、牽張技術、干針和濕針技術、葯物應用技術和各種物理療法等。 最好掌握醫生教的受累肌的牽張法,自己平時在家中做做頸部牽張鍛煉,改善周圍循環,還可同時補充多種維生素,提高機體免疫力。 若平片顯示頸椎有生理曲度異常、椎體增生、椎間隙狹窄、退行性改變、韌帶鈣化等現象,則可能為頸椎病。在網上找到個概要,補充了些具體的內容。其實這些過程到醫院基本都會遇到的,做好准備哦。 各型診斷要點 1)神經根型頸椎病:約佔60%,是最常見的一個類型。 ①症狀:頸僵不適、活動受限,頭、枕、頸、肩、臂痛、酸,手臂有觸電樣、針刺樣串麻。 ②體征:頸椎棘突、橫突、岡上窩、肩胛內上角和肩胛下角有壓痛點,壓頂試驗陽性,臂叢牽拉試驗陽性,低頭試驗和仰頭試驗陽性,手肌肉萎縮,上肢皮膚感覺異常。 ③X線平片:正、側、雙斜位可見生理曲度異常,椎體前後緣增生,椎間隙狹窄,鉤椎關節增生,小關節增生,前縱韌帶、項韌帶鈣化,椎間孔狹窄。 需與前斜角肌綜合征、頸肋綜合征、肋鎖綜合征、鎖骨上腫瘤、進行性肌萎縮、神經炎鑒別。 2)脊髓型頸椎病:約佔10-15%,是頸椎病中最重的一類型。 ①症狀:根據脊髓受壓的部位和程度,症狀不同。症狀多從下肢開始,逐漸發展到上肢。常見下肢無力、酸脹、小腿發緊、抬腿困難、步態笨拙,下肢、上肢麻,束胸感,束腰感,手足顫抖。嚴重者大小便失控,出現單癱、截癱、偏癱、三肢癱、四肢癱(均為痙攣性癱瘓)。 ②體征:上下肢肌緊張,肱二頭肌、三頭肌腱反射亢進或減弱(前者病變在頸高位,後者在低位),膝、跟腱反射亢進,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肌門反射減弱或消失,Hoffmann征、Rossollimo征、Babinskin征等病理反射陽性,踝陣攣陽性,低、仰頭試驗陽性,屈頸試驗陽性。 ③X線平片:側位或斷層檢查,有頸椎後緣增生、椎間隙狹窄、椎管狹窄(椎管矢徑與椎體矢徑之比值小於0.75),斷層見後縱韌帶鈣化。 ④MRI檢查:頸椎曲度異常,椎體後緣增生,椎間盤膨出、突出、脫出,硬膜囊或脊髓受壓變形。 需與脊髓腫瘤、脊髓側索硬化、脊髓空洞症鑒別。 3)椎動脈型頸椎病:約佔10%~15%。 ①症狀:發作性眩暈(可伴有惡心、嘔吐)、耳鳴、耳聾、突然摔倒等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的症狀,症狀的出現與消失和頭部位置有關。 ②體征:椎動脈扭曲試驗陽性,低、仰頭試驗陽性。 ③X線平片:鉤椎關節增生、小關節增生向前突入椎間孔內。 ④椎動脈造影:72%~85%有椎動脈彎曲、扭轉等。 需與高血壓、美尼爾氏症、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鑒別。 4)交感神經型頸椎病:約佔10%,由於頸椎椎體或小關節增生、後縱韌帶 鈣化等原因,刺激了頸交感神經而出現的症狀。 ①症狀:枕、頸痛,偏頭痛,頭暈,惡心,嘔吐,心慌,胸悶,心前區疼痛,血壓不穩,手腫,手麻,怕涼,視物模糊易疲勞,失眠等症狀。 ②體征:心率過速、過慢,血壓高低不穩,低頭和仰頭試驗可誘發症狀產生或加重。 ③X線平片:頸椎退行性改變。 需與冠狀動脈供血不足鑒別。 5)混合型 上列兩型以上的症狀和體征同時存在。 康復治療 1.頸椎牽引療法 這是常見、有效的治療方法。 (1)治療作用:也就是解除神經根壓迫,擴大椎間隙,改善局部血循啦~ (2)方法:牽引的角度、時間和重復是決定牽引效果的三個重要因素。 1)角度 :頸部從軀干縱軸前屈10~30度 2)時間 :持續型為10~30分鍾,間歇型為7~60秒、放鬆5~20秒。每日一次,10次1療程。 3)重量:從6KG開始,逐漸增到12~15KG。 4)禁 忌證:脊髓壓迫嚴重,體質太差,牽引後症狀加重者禁忌應用;交感型急性期、脊髓型硬膜受壓或脊髓輕度受壓暫不用或慎用。 2.其他物理治療 (1)直流電離子導入療法 (2)低頻調制的中頻電療法 (3)超短波療法 (4)超聲波療法 (5)手法治療 (6)運動療法 3.中醫療法 (1)推拿、正骨療法 (2)針灸療法 (3)其他:小針刀療法、火罐、葯枕、中葯外敷、氣功等。 4.葯物治療 (1)緩解肌肉緊張 (2)止痛消炎 (3)營養神經 (4) 擴張血管和改善血管功能 (5) 調節自主神經功能 5.手術治療 (1)適應證 (2)術後康復:術前做好石膏圍領,術後次日戴上石膏圍領下床活動,同時可做手足遠端的運動。 6.日常生活活動的指導 (1)枕頭與睡眠姿勢 (2)工作姿勢 (3)日常生活與家務勞動。
7、身體困了故意做一動作後頸椎關節一響感覺就舒服了
可以舒緩運動緩解肌肉勞累,也可以推拿按摩,熱敷,。
8、頸椎後突出,怎麼治療?
磁共振顯示頸椎4-5椎間盤輕度後突。
首先休息很重要 。【平時坐的時候應該注意姿勢】。
可以做牽引、按摩、也可以嘗試下磁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