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拿可不可以治療頸椎病
作為一種常見的頸腰椎病,頸椎間盤突出對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大家所公認的。在多種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的保守方法中,推拿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那麼採用推拿方法治療頸椎間盤突出需要注意什麼呢? (1)推拿對頸椎間盤突出患者的病痛解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推拿在頸椎間盤突出患者中被廣泛採用。推拿的具體操作方法是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在使用推拿方法解除頸椎間盤突出患者的病症過程中,一定要避免產生一些無謂的負面健康影響。尤其是施行旋扳手法時,患者要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旋轉角度不可過大;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3)頸椎間盤突出患者在選用推拿手法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從自己的具體發病特點出發。大家要注意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頸椎間盤突出治療可以通過適當的推拿方法順利完成,所以頸椎間盤突出患者要盡量選擇保守治療,這樣才能避免發生一些手術治療帶來的風險,使頸椎間盤突出治療既安全又有效。
2、推拿能治療頸椎病嗎
?
3、圖解頸椎病推拿治療的介紹
由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和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中醫按摩科專家撰寫。全書分為頸椎病概述、治療基礎、推拿治療和調護四部分內容。在概述一章中詳細介紹了頸椎病的定義、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在治療基礎一章中講述了治療頸椎病必知的經絡、穴位知識及治療基礎手法;在推拿治療一章中全面介紹了頸椎病的推拿治療方法,並對治療中的一些誤區提出了作者的觀點;在調護一章中介紹了頸椎病調護宜忌、自我按摩和頸部功能鍛煉。全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方法具體,可操作性強。適合臨床醫師、基層醫務人員、中醫院校學生、頸椎病患者及家屬閱讀參考。
4、頸椎病推拿如何治療。
頸椎病主要是頸椎退變導致引起表現,治療應該舒筋活血通絡止痛,可以針灸,推拿,服用葯物治療如頸痛片,頸復康顆粒,保持心情舒暢。
5、頸椎病能通過按摩治好嗎?
由於推拿痛苦小,簡便易行,療效有時立竿見影,深受頸椎病患者的歡迎。但是按摩也僅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不能完全依靠通過推拿按摩治好頸椎病!怎麼有效治療頸椎病? 推拿治療頸椎病的作用和目的 ①疏筋通絡,緩解疼痛和麻木。 ②加寬椎間隙,擴大椎間孔.整復椎體和小關節滑脫,解除神經壓迫。 ③緩解肌肉緊張和痙攣,有利於頸椎活動。 ④松解神經根和軟組織粘連,緩解症狀。 盡管推拿在緩解頸推病症狀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由於頸椎病發病原因復雜.病理改變多種多樣,頸部又有十分復雜的結構如脊髓、神經根、推動脈等。推拿醫生對頸椎病病人不僅要有熟練的推拿手法,還要對頸椎疾病有一定認識。 強力的粗暴的推拿手法完全有害。頸推病病人大多年齡偏大,往往伴有動脈硬化,骨質增生、韌帶彈性下降甚至鈣化、骨化,故強力的頸部被動活動可能會造成韌帶、肌肉、骨質的損傷,加重疼痛,也可能因椎動脈的突然阻斷使腦部缺血產生眩暈甚至昏厥。尤其對脊髓型頸椎病病人.由於椎管容量本身小,已受到不同程度壓迫,受到突然沖擊可能會產生癱瘓。所以推拿宜採用輕柔和緩的放鬆手法,來達到對頸椎病的疏筋通絡、止痛止麻、解痙和最後緩解症狀的目的。對於不適合使用推拿治療的頸椎病患者,應及時選擇其它療法來治療。
6、推拿治療頸椎病 效果怎樣
7、頸椎病的推拿治療方法是什麼?
推拿手法治療與分型無關。為了防止發生意外事故,治療時應手法輕柔,先進行影像學檢查,除外椎體滑脫、椎間盤突出造成的椎管狹窄。如有椎管狹窄,切不可行推拿治療。推拿手法治療對於椎孔、椎間孔較大或軟組織損傷者療效較好。
[治療原則]活血通絡,理筋整復,解痙止痛。
[常用穴位]夾脊穴、風池、天柱、大椎、肩井、天宗、曲池、小海、外關、合谷。
[常用手法]舒筋手法、端提牽引法、牽引旋轉法、理筋復原法。
[治療步驟]1.舒筋手法
病人取坐位,術者立於病人背後,用法施於頸項部三線:頸正中線風府至大椎,頸兩側線風池至肩井,岡上肌以及背部豎脊肌。一指禪點按風池、風府,按揉頸項部兩側韌帶、肌肉,由上至下數遍,繼而按揉肩井以及天髎、天宗等穴。
拿風池以及頸項部,由上而下數遍。
直擦頸項部韌帶以及兩側肌肉,以透熱為度。
以上手法能使頸部肌肉放鬆,經絡疏通,關節松解,為治療手法做准備。
2.端提牽引法
術者立於病人背後,雙手從患頸兩側以虎口卡在下頜和後枕部,用力向上端提2~3min。
3.牽引旋轉法
此法用於鉤椎關節旋轉移位病人。在上法的基礎上,助手站在病人側方,扶住病人肩部以固定。術者立於病人背後,一手托住下頜及後枕部向上牽引,另一手拇指推頂患椎的棘突,囑病人放鬆頸部,頭向患側旋轉,當不能再轉動時,術者稍加用力推頂移位的患椎,可聽到頸部「咔嚓」響聲。再用同法向另一側旋轉,病人多於當時即感頸椎輕松。
4.理筋復原法
接上法,術者站在病人背後,用單手提拿,小魚際滾動頸椎兩側軟組織,反復5~7次,雙手提拿兩側肩井、上肢部軟組織,並點揉兩側肩胛提肌、背闊肌數遍。
注意事項:頸椎手法治療時切忌粗暴,禁止使用暴力、蠻力和過大幅度的手法。老年人應避免使用扳法。另外,頸椎牽引重量應適當,注意頸部生理曲線,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適當確定前屈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