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拔罐對頸椎病有用嗎
拔罐對於情況比較輕的患者,以及由於肩頸部受涼引起的頸椎病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根據罐大小、材質、負壓的力度各有不同,其拔罐時間也不盡相同,另外還要根據患者的體質來決定。
如果反復的對同一部位進行拔罐,會對皮膚造成很大的傷害,令肌膚紅腫、破損得不償失。
2、中醫拔罐穴點陣圖
中醫拔罐【人體背部穴點陣圖】人體穴點陣圖
【中醫療法主病症和選穴 】
症狀 穴位
感冒、頭痛、發燒 太陽106、印堂1、內關31、足三里23、翳風44、合谷102、風池92、大椎89、風門86、曲池52、外關56
氣管炎、哮喘、肺氣腫 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闕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風門86、肺俞85、腎俞75
慢性胃腸炎 中腕10、天樞36、氣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腸俞74
慢性胃炎 中脘10、氣海29、太乙16、內關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病 中脘10、氣海29、內關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 中脘10、氣海29、天樞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嘔吐、胃下垂 中脘10、內關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腎俞75、脾俞77
腹瀉、腹痛 中脘10、天樞36、關元28、內關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腎俞75、大腸俞74
慢性結腸炎(五更瀉) 中脘10、神闕30、天樞36、氣海29、內關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門57、大腸俞74
慢性肝炎 膻中5、中脘10、陽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膽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壓 肩井45、血壓點90、足三里23、三陰交21、風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膽俞78、曲池52、湧泉108
低血壓 天突4、膻中5、神闕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風門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膽俞78、百會94、太陽106、風池92、 膈俞81、印堂1、三陰交21、湧泉108
冠心病(心絞痛) 膻中5、內關31、足三里23、三陰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闕陰俞82
風濕性心臟病 膻中5、郄門33、關元28、內關31、足三里23、厥陰俞82、心俞83、腎俞75、關元俞73
肺心病 膻中5、曲澤35、氣海29、關元28、內關31、足三里23、三陰交
21、大椎89、定喘88、風門86、肺俞85、厥陰俞82、心俞83、腎俞75
糖尿病 中脘10、氣海29、關元28、中極12、足三里23、三陰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腎俞75、命門57、痛泉108
神經衰弱(失眼、多夢) 內關31、足三里23、三陰交21、心俞83、腎俞75、谷合102、湧泉108、失眠107
中風後遺症 曲澤35、內關31、百會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關56、合谷102、膀胱經
落枕 風池92、肩井45、大椎89、外關56、合谷102
頸椎病 印堂1、曲澤35、內關31、風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關56、曲池52、合谷102
肩周炎 缺盆3、足三里23、風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關56、合谷102、大杼91
急性腰扭傷、慢性腰痛、腰肌勞損 承山64、昆侖63、腎俞75、腰眼59、 腰陽關60、關元俞73、委中66
腰椎間盤突出(增生)症 承山64、昆侖63、委中66、殷門67、承扶67、關元俞73、腰眼59、腎俞75
坐骨神經痛 腎俞75、腰眼59、關元俞73、承扶69、殷門67、委中66、承山64、昆侖63、湧泉108
類風濕性關節炎 曲澤35、內關31、膝關節、督脈、膀胱經、肘關節、外關56、合谷102、承山64
膝關節痛 梁丘14、膝眼24、陰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陽陵泉97、承山64
強直性脊椎炎 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
靜脈曲張 足三里23、三陰交21、湧泉108、承山64
股骨頭壞死 阿是穴、腎俞75、承扶69、殷門67、委中66、承山64
痛經、月經不調 天樞36、氣海29、關元28、中極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陰交21、大椎89、腎俞75、關元俞73
更年期綜合症 中脘10、氣海29、內關31、關元28、足三里23、三陰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經、合谷102
目赤腫痛眩暈 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膽俞78、百會94、太陽106、風池92、印堂1、三陰交21、能泉108
慢性鼻炎 印堂1、迎香43、百會94、風池92、大椎89、風門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
扁桃體炎 人迎2、天突4、曲澤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腎俞75、合谷102
慢性咽炎 人迎2、天突4、曲澤35、缺盆3、大椎89、風門86、曲池52、合谷102
濕疹 血海15、神闕30、足三里23、三陰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
蕁麻疹 血海15、足三里23、三陰21、大椎89、風門86、肝俞79、曲池52
慢性腎炎 中脘10、水分38、氣海29、關元28、中極12、足三里23、三陰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腎俞75、命門57
3、求治療頸椎病的拔罐穴點陣圖
你有孝心很好!但是我要告訴你,火罐不講究穴位的,哪痛往哪吸,我再告訴你,頸部一般不拔罐的,你也吸不上去
頸椎病,就吃點活血葯緩解一下,千萬別按摩!
4、拔罐對頸椎病有用嗎?
頸椎病的症狀非常豐富,多樣而復雜,多數患者開始症狀較輕,在以後逐漸加重,也有部分症狀較重者。常以一個類型為主合並有其它幾個類型一起,稱為混合型頸椎病。
主要症狀是:
1、頸肩酸痛可放射至頭枕部和上肢
2、一側肩背部沉重感,上肢無力,手指發麻,肢體皮膚感覺減退,手握物無力,有時不自覺的握物落地。
3、其嚴重的典型表現是:下肢無力,行走不穩,二腳麻木,行走時如踏棉花的感覺。
4、最嚴重者甚至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
5、常伴有頭頸肩背手臂酸痛,頸脖子僵硬,活動受限。
6、有的伴有頭暈,房屋旋轉,重者伴有惡心嘔吐,卧床不起,少數可有眩暈,猝倒。
7、當頸椎病累及交感神經時可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二眼發脹、發干、二眼張不開、耳鳴、耳堵、平衡失調、心動過速、心慌,胸部緊朿感,有的甚至出現胃腸脹氣等症狀。也有吞咽困難,發音困難等症狀。
多數起病時輕且不被人們所重視,多數能自行恢復,時輕時重,只有當症狀繼續加重而不能逆轉時,影響工作和生活時才引起重視。如果疾病久治不愈,會引起心理傷害,產生失眠、煩躁、發怒、焦慮、憂郁等症狀。
保守治療
1、口服葯物治療:主要用於緩解疼痛、局部消炎、放鬆肌肉治療,對於頸椎不穩等繼發的局部軟組織勞損等療效較明確,但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頸椎病。對於伴有四肢無力或麻木的患者來說,還可以使用神經營養葯物輔助康復,促進受壓神經的恢復。
2、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於輕症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腫加重。
3、理療: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較微弱,不能從根本上治療。且經常理療易對皮膚產生燙傷。
4、中醫療法博大精深,療效但與醫生的個人經驗有很大關系,需慎重選擇。
5、用貼劑:一般市場上比較好的貼劑有很多,目前「土布醫巴布貼」,反饋相當好
6手術治療
對頸椎病診斷明確,神經根壓迫症狀嚴重,保守治療後症狀無明顯好轉者應採取手術治療,而對於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即主要表現為雙下肢走路無力、行走不穩等症狀的患者,則應盡早實行手術治療,以獲得良好的恢復效果,因這類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神經壓迫時間長短有密切關系。而對於椎動脈和交感神經興奮型的患者,手術效果相對來說就不太確切。
5、頸椎拔罐拔哪裡
頸椎拔罐,一般選擇痛處拔罐,但要盡量避開大血管,以及骨突處。
6、拔罐能治頸椎病嗎
拔罐是無法徹底治癒頸椎病的,僅僅能夠起到緩解頸椎病症狀的作用。想要治癒頸椎病的話,需要分為兩步走,平時做好頸椎保健工作,勤做一些保健操,活動頸部的肌肉,平時注意頸部的保暖工作,避免頸椎損傷的發生,其次則要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如安頸貼進行治療,這樣雙管齊下,才能徹底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