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保養頸椎

保養頸椎

發布時間:2020-08-17 00:40:39

1、保養頸椎我們該做些什麼?

頸椎上承頭顱,下接軀干,既是脊椎中活動最多部位,也是神經中樞最重要部位,更是心腦血管的必經之路,一旦發生故障,後果嚴重。

早晨主動調溫
古人喜歡穿長衣服,一方面是為了禮儀,其實另一方面也是養生之需。無論冬夏,都要給自己的頸椎以舒適的溫度。即使是為了美麗,也要在辦公室准備一件披肩,以保護好頸背部。偶然有受寒現象,給自己煎一碗驅寒湯:材料是紅糖2湯匙、生薑7片,水煎10分鍾,飲用1~2次就可以驅走寒氣。  5分鍾的頸椎操
即使身處人多的辦公室,你也可以很好地保養頸椎,比如利用工間休息練習一下頸椎操:端坐,全身不動,單頭部運動,分別做低頭、抬頭、左轉、右轉、前伸、後縮;順、逆時針環繞動作。每次堅持5分鍾,動作要輕緩、柔和。
 兩種按摩的方法
經過一個上午的工作,到了下午兩點鍾,可能脖子早已疲憊不堪,精力有些不支,這里有兩個最簡單的急救方法:
(1)脖子後面,從頭顱底端到軀幹上部這一段分布著百勞穴的3個點。在不遺餘力工作時,不妨抽出短短幾分鍾來按摩這3個反應點,即刻緩解頸椎疲勞,放鬆全身。
(2)兩手手指互相交叉,放在頸部後方,來回摩擦頸部,力度要輕柔,連續摩擦50次,頸部發熱後,會有很放鬆和舒適的感覺。 做做戶外運動
軟骨組織的營養可不是通過血液供給的,而是通過壓力的變化來進行營養交換。如果缺乏活動的話,軟骨就會遭遇營養不良,進而導致退化,增加戶外活動是養護頸椎的方法之一,要向你推薦的運動項目是游泳、打球、練瑜伽等。 

2、頸椎怎麼保養 日常6種保養頸椎的有效方法

一般人認為頸椎病無非是頸背疼痛,沒什麼了不起。殊不知頸椎上承頭顱下接軀干,神經血管分布交錯密集,處於人體神經中樞的重要部位,還是腦血循環的必由之路。因此,一旦發生疾病,必然會影響到心腦心血和中樞神經,造成各類頸源性疾病,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對於各型頸椎病,甚至對有些需行手術治療的重症患者,我們多採用中葯內外合治療法,並酌情輔以運動療法,幾乎均可避免手術而獲良好療效。運動療法的種類很多,現介紹療效確切,簡便易行的三套頸肩操。

3、怎樣保養頸椎?

緩解頸椎病的日常療法
一、放風箏:放風箏時,挺胸抬頭,左顧右盼,可以保持頸椎、脊柱的肌張力,有利於增強骨質代謝,既不損傷椎體,又可預防椎骨和韌帶的退化。
二、多游泳:因為游泳的時候頭總是向上抬,頸部肌肉和腰肌都得到鍛煉,而且人在水中沒有任何負擔,也不會對椎間盤造成任何的損傷,算得上是比較愜意的鍛煉頸椎的方式。
三、日常保養:平時要注意少低頭,工作一兩個小時至少休息一次,休息時頭向後仰,或平卧,讓頸椎得到休息。頸椎病患者要注意不要來回轉頭,更不能旋轉頸椎,斜搬按摩。平時可以配合貼一些治療頸椎病的膏葯,丁教授頸復康貼還不錯!
四、做體操,以下推薦簡單體操一款。
A:基本姿勢:每次做各項訓練動作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全身放鬆。
B:前俯後仰:雙手叉腰,先抬頭後仰,同時吸氣,雙眼望天,停留片刻;然後緩慢向前胸部位低頭,同時呼氣,雙眼看地。做此動作時,要閉口,使下頜盡量緊貼前胸,停留片刻後,再上下反復做4次。
C:左右旋轉:雙手叉腰,先將頭部緩慢轉向左側,同時吸氣於胸,讓右側頸部伸直後,停留片刻,再緩慢轉向右側,同時呼氣,讓左邊頸部伸直後,停留片刻。這樣反復交替做4次。
D:提肩縮頸:做操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肩平行,雙手自然下垂。動作時雙肩慢慢提起,頸部盡量往下縮,停留片刻後,雙肩慢慢放鬆地放下,頭頸自然伸出,還原自然,然後再將雙肩用力往下沉,頭頸部向上拔伸,停留片刻後,雙肩放鬆,並自然呼氣。
E:左右擺動:做操前,先自然站立,雙目平視,雙腳略分開,與肩平行,雙手叉腰。動作時頭部緩緩向左側傾斜,使左耳貼於左肩,停留片刻後,頭部返回中位;然後再向右肩傾斜,同樣右耳要貼近右肩,停留片刻後,再回到中位。這樣左右擺動反復做4次。

4、頸椎不好應該怎麼保養啊?

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以往多見於中老年人,近年來有年輕化的傾向;過去是會計、教師的職業病,現在則是辦公室里的多發病。頸椎病的主要症狀是頸部疼痛板滯伴有上肢的疼痛麻木,但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頸椎病還會產生頭痛、頭暈、耳鳴、眼睛發脹、胸悶氣急、四肢無力等症狀。治療頸椎病的方法有很多,推拿、針灸、牽引、理療、局封、葯物等,還有手術,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病人不配合治療,不注意自我保養和功能鍛煉,就會拖延病情,並容易復發。

一.保養

1.用枕適當 人生的三分之一是在床上度過的,枕頭的高低軟硬對頸椎有直接影響,最佳的枕頭應該是能支撐頸椎的生理曲線,並保持頸椎的平直。枕頭要有彈性,枕芯以木棉、中空高彈棉或穀物皮殼為宜。喜歡仰卧的,枕頭的高度為5厘米左右(受壓以後的高度);喜歡側卧的,高度為10厘米左右。仰卧位時,枕頭的下緣最好墊在肩胛骨的上緣,不能使頸部脫空。其實,枕頭的真正名字應該叫「枕頸」。枕頭不合適,常造成落枕,反復落枕往往是頸椎病的先兆,要及時診治;另外要注意的是枕席,枕席以草編為佳,竹席一則太涼,二則太硬,最好不用。

2.頸部保暖 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板滯疼痛。在秋冬季節,最好穿高領衣服;天氣稍熱,夜間睡眠時應注意防止頸肩部受涼;炎熱季節,空調溫度不能太低。

3.姿勢正確 頸椎病的主要誘因是工作學習的姿勢不正確,良好的姿勢能減少勞累,避免損傷。低頭時間過長,使肌肉疲勞,頸椎間盤出現老化,並出現慢性勞損,會繼發一系列症狀。最佳的伏案工作姿勢是頸部保持正直,微微地前傾,不要扭轉、傾斜;工作時間超過1小時,應該休息幾分鍾,做些頸部運動或按摩;不宜頭靠在床頭或沙發扶手上看書、看電視。

4.避免損傷 頸部的損傷也會誘發本病,除了注意姿勢以外,乘坐快速的交通工具,遇到急剎車,頭部向前沖去,會發生「揮鞭樣」損傷,因此,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要在車上打瞌睡,坐座位時可適當地扭轉身體,側面向前;體育比賽時更要避免頸椎損傷;頸椎病急性發作時,頸椎要減少活動,尤其要避免快速的轉頭,必要時用頸托保護。

二.鍛煉

頸椎的鍛煉應該慎重,要避免無目的的快速旋轉或搖擺,尤其是頸椎病急性期、椎動脈型頸椎病或脊髓型頸椎病。我們推薦的方法簡單易行,但要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必須持之以恆。

1.頭中立位,前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後伸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旋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左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右側屈至極限,回復到中立位。動作宜緩慢,稍稍用力。鍛煉時,有的病人頸部可感覺到響聲,如果伴有疼痛,應減少鍛煉的次數或停止鍛煉;如果沒有疼痛,則可以繼續鍛煉。

2.頭中立位,雙手十指相叉抱在頸後,頭做緩慢的前屈和後伸運動,與此同時,雙手用力對抗頭的運動,以鍛煉頸椎後側的肌肉力量。

頸椎病的預防

頸椎病的預防,應從病因及發病誘因兩方面採取措施,以有效地降低發病率和防止已治癒患者的復發。頸椎是脊柱的一部分,要從脊柱的整體加以預防。

預防是防止頸椎病發病的重要內容之一。通常認為脊柱的椎間盤在發育至成人之後,即開始退行性變。事實上每一個人的各椎間盤出現退行性變差異甚大。從年齡方面觀察,魏徵等對無症狀的100例頸椎X線照片進行分析結果提示,椎間盤退變和骨質增生是隨年齡增長而增多的:20歲以下組,2/20人;20~29歲組,2/20人;30~39歲組,4/20人;40~49歲組,50歲以上組,16/20人。潘之清研究認為,嬰幼兒及青少年時期脊柱外傷機遇最多,因此,頸椎病的預防,應從兒童時期開始。加強體質鍛煉,促使椎周軟組織強狀有力,有助於增強脊柱的穩定性。更注意防止外傷和糾正工作與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頸椎病的誘發因素除外傷外,常見的還有落枕、受涼、過度疲勞、強迫體位工作、姿勢不良及其他病症等。頸椎病的致病因素是復雜的,但總的可分為內因(體內因素)和外因(急慢性外傷),二者可以互為因果。內因是致病的基礎。我們這里講的是外因方面的預防。

(一)嚴防急性頭、頸、肩外傷:頭頸部跌撲傷、碰擊傷及揮鞭傷,均易發生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直接或間接引起頸椎病,故應積極預防,一旦發生應及時檢查和徹底治療。有些外傷是不是易引起人們注意的,例如坐車打瞌睡,遇到急剎車,頭部突然後仰,可造成頸椎揮鞭性損傷;有人生氣時隨意擰孩子耳朵,孩子為了防禦而急性扭頸,或用巴掌打擊孩子後頭部等,均可引起頸肌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嬰幼兒頸部肌肉尚不發達,頸軟,如過早抱起或抱孩子姿勢不合適,甚易造成過伸性頸椎損傷;有些青少年體育運動不得要領或不重視運動前的預備活動,如頂牛、頭頂立、前滾翻及騎頸娛樂等,均可造成運動損傷。防止外傷是預防脊柱退行性變的有力措施。一旦發生外傷,除治療軟組織損傷外,還要及時治療頸椎小關節錯位,以防止發展成為頸椎病。

(二)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防止慢性損傷:頸肩部軟組織慢性勞損,是發生頸椎病的病理基礎,生活中的不良姿勢是姿勢是形成慢性勞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糾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對預防頸椎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有人喜歡俯卧,為了呼吸、只能將頭扭向一邊,這樣會發生1~4頸椎扭傷。頸軸側彎,達到失代償時,就會出現頭昏、頭痛和眼、耳、鼻喉等症狀。由於損害頸椎的正常力學失衡,會加速各頸椎的椎間盤退變;有人平時姿勢尚好,但當看小說、看電視時,習慣把頭靠在床欄桿上或沙發扶手上,造成屈頸屈背扭腰等,這樣會因脊柱椎間韌帶損傷而致該段脊柱失穩;婦女帶孩子睡覺,常面向孩子側卧,如果枕頭不合身材高度,將置頸胸椎於強迫體位,形成側彎,可導致脊柱病。

(三)合理用枕:枕頭是頸柱的保護工具,一個成年人,每天睡眠6~9小時,即每天有1/4~1~3的時間是在睡眠(枕頭上)中度過的,所以枕頭一定要適合頸部的生理要求。人在熟睡後,頸肩部肌肉完全放鬆,只靠椎間韌帶和關節囊的彈性來維護椎間結構的正常關系,如果長期用高度不合適的枕頭,使頸椎某處屈曲過度,就會將此處的韌帶、關節囊牽長並損傷,而造成頸椎失穩,發生關節錯位,進而發展成頸椎病。這類病人常常表現為睡眠中或睡醒後晨起時頸項不適、落枕、頭昏、頭痛或頑固性失眠等症狀。合理的枕頭對治療和預防頸椎病十分重要,是葯物治療所不能替代的,但應長期堅持應用。合理的枕頭必須具備兩項:科學的高度和舒適的硬度。對枕頭的高度,國內外學者均十分重視,並提出多種數據。我們研究認為,枕頭不宜過高,亦不宜過低。大部分人以自己的頜肩線(下頜角至肩峰的距離)或手掌橫徑,作為側卧或仰卧的高度,此高度適合絕大多數人;少數人需適當高枕,如棘突發育畸形、吻棘,枕頭過低則可使症狀加重。枕頭應有適當的彈性或可塑性,不要過硬,以木棉或穀物皮殼較好,應用後可以形成馬鞍形。

睡姿良好對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人體軀幹部、雙肩及骨盆部橫徑較大,側卧時,脊柱因床墊的影響而彎曲,如果長期偏重於某一側卧位,脊柱會逐漸側彎,輕者醒後腰背僵硬不適,需要起床活動方可恢復正常,重者可發展成脊柱病。睡眠應以仰卧為主,側卧為輔,要左右交替,側卧時左右膝關節微屈對置。俯卧、半俯卧、半仰卧或上、下段身體扭轉而睡,都屬不良睡姿,應及時糾正。頭應放於枕頭中央,以防落枕。脊柱病患者應以木板床為宜,彈簧床對脊柱生理平衡無益。

(四)預防慢性勞損: 由於工作需要,有些工種需要特殊姿勢或在強迫體位中工作較長時間,如果不予重視,委容易發生慢性勞損,並逐漸發展成脊柱病。例如長期看顯微鏡的人員、坑道作業人員、會計師、縫紉刺綉、牙科醫生、飛機的機械師、打字員、發報員等屈頸、斜頸、扭頸、聳肩工作者,以及長期伏案工作的學習的人,若不注意桌椅的高度與自己的身材相適應,又不重視業余時間的平衡運動(與工作姿勢相反的姿勢鍛煉,如伏案工作者作伸懶腰動作),時間長了將會發生肩頸部軟組織負荷,不僅容易發生腰背軟組織勞損,而且可進一步發展成為頸、胸、腰椎關節功能紊亂。預防慢性勞損,除工間或業余時間作平衡運動外,還可根據不同的年齡和體質條件,選擇一定的運動項目,進行增強肌力和增強體質的鍛煉。

乘車中睡眠,急剎車時,極易造成頸椎損傷,故應盡量防止。游泳者在淺水處跳水,經常有造成頸椎嚴重撞傷者,故跳水應到深水處。

(五)老年人的預防: 50歲以上的老人,脊柱多有退行性改變,因此更應重視預防脊柱病的發生。枕頭必須選用合乎個人規格的(保健枕分為特大號、大號、中號、小號、特小號5個規格,男士按個人襯衣號用同號的枕頭;女士按襯衣號用小一號的枕頭),無論家居或外出,都要重視用枕;天氣寒冷時要注意頸腰部保暖,減少縮頸、聳肩、彎腰等不良姿勢,冬季應注意防止頸肩受寒,尤其睡眠時頸肩部要保暖,以避免因冷刺激而發生落枕,誘發頸椎病和肩周炎。與人談話、看電視、看電影或看書報,要盡可能正面注視,不要過度扭屈頸部。總之,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正直、防止因姿勢不良而誘發頸椎病。

近年來國內外研究證明,危及中老年生命的心血管、腦血管疾病及種慢性病與脊柱相關,故作為老年人預防脊柱病,亦能達到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心律失常、腦血管等病的作用。對待疾病最積極的方法是防患於未然,尤其在目前治療葯物日益增多的時代

5、保養頸椎的秘籍有哪些?

現今,伴隨著都市生活節奏的加快,頸椎病已經越來越年輕化,幾乎在所有的辦公室里,都能遇見經常嚷嚷著肩酸頸痛的人。繁忙的工作、越來越少的運動時間,使頸椎壓力越來越大,頸椎病正逼近每一個人,用「肆虐」這個詞來描述頸椎病並不過分。

頸椎病,又名「不能治癒的癌症」。要想在臨床上完全根治頸椎病,可能性很小。於是,如何保養頸椎,就成為辦公族刻不容緩的事情。

造成頸椎病的「禍首」:伏案時間長

頸椎病發病年輕化的原因與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有直接關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競爭的加劇,人們坐的時間越來越多,動的時間越來越少,特別是白領有車族,上班坐辦公室,下班坐車,走路的時間很少。加上精神壓力大,工作緊張,長期伏案,有的在電腦前一坐幾個小時,導致頸肩肌過度疲勞。另外,伏案時姿勢欠妥導致椎間隙炎症水腫,嚴重的造成頸椎間盤膨出。

忙碌工作時有三忌

一、忌所使用的電腦屏幕與身體不平行,需要長時間扭頭或歪頭工作;不靈活的滑鼠迫使手臂,手腕頻繁運動,更加重了頸部、肩部的疲勞。

二、忌接聽電話時用脖子夾住聽筒,可考慮使用耳機式聽筒。

三、忌因視力不佳,不自覺地「探著脖子」看電腦屏幕。

四、忌在電腦前久坐,可每45分鍾後起身活動一下。

看一看,你是否有必要調整一下和電腦的距離:建議距離為50~70厘米水平距離,而屏幕應略低於眼水平距離10~20厘米,擺成15~20度的下視角。

注重預防讓你的頸椎遠離病痛

1、良好的姿勢。坐位時,腰部挺直,雙肩後展,桌椅高度與自己身高比例合適,盡量避免長時間端坐。同時也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勢,最好採用質地柔軟的元寶型枕頭,以維持頸椎棘突 向前的生理弧度。

2、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頭頸正確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與人說話、看書、操作電腦時要正面注視,保持脊柱的正直。

3、要加強體力鍛煉,盡可能少坐多動,能走路的不要騎車,能騎車的不要坐車。特別是有車族和長期坐辦公室的人員,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鍛煉,尤其注意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可做一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爬山、游泳,對預防頸椎病效果較好。

4、要注意動靜結合,每工作一小時左右就要站起來做做工間操,活動活動四肢、頸椎,消除頸部肌肉、韌帶的疲勞,防止勞損。如果發生頸、肩、背軟組織勞損要及早進行治療,防止發展為頸椎病。

5、要防止酗酒。酒精會影響鈣質在骨上沉積,影響各種營養成分吸收,使人們易患骨質疏鬆症、骨質軟化症,加速頸椎退行性病變。

6、補充足夠鈣質:缺鈣可導致頸椎骨質疏鬆和增生,當你頸部缺乏足夠營養的滋潤時,你的身體就會面臨承頸性眩暈的危險了。補充鈣質的工作其實很簡單,牛奶 曬太陽最是有效。

切實可行的方法歇著不如動著

適當的頸部運動可以增進頸部肌肉力量,增大關節活動度,減輕疼痛,促進局部血流循環。每俯案一個小時,應盡量輕柔緩慢地讓頭頸部左右轉動5次,盡可能轉到極限。然後活動肩部,提肩堅持5秒,重復5次。還可以走到窗前,遠眺5分鍾。另外,別忘了周末為頸部安排放鬆、放風箏,或者打羽毛球,是日常「受傷」的頸椎最喜歡的緩解和治療方式。

6、怎樣保養頸椎病

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尤其長期低頭伏案工作,使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位或某些特定體位,不僅使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而且也使頸部肌肉長期處於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後部肌肉和韌帶易受牽拉勞損,椎體前緣相互磨損、增生,再加上扭轉、側屈過度,更進一步導致損傷,易於發生頸椎病。頸椎病隨著年齡的遞增而成倍增加,輕者造成患者病痛,重者可致殘。

預防頸椎病主要是減緩頸椎間盤退變的進程。不良睡眠體位,工作姿勢不當,不適當的體育鍛煉都是頸椎骨關節退變的常見原因。發育性頸椎管狹窄、頸椎先天性畸形等是頸椎病發病的潛在因素。預防頸椎病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改善與調正睡眠狀態。人每天有1/3時間卧床,睡眠姿勢不當會加劇頸椎盤內壓力,使頸椎周圍韌帶、肌肉疲勞,誘發頸椎病。為使頸椎在睡眠中保持正常生理曲線,應注意幾點:

①枕頭的高度應適中。枕頭的形狀以中間低,兩端高的元寶形為佳,這種形狀優點是對頸部可起到相對的制動作用。

②睡眠體位應使胸部、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雙膝呈屈曲狀,使全身肌肉放鬆。

③床鋪應選擇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以木板為底的席夢思床為佳。

二.糾正與改變工作中的不良體位。頸椎退變與頸椎長時間處於屈曲或某種特定體位有密切關系。不良體位會導致椎間盤內壓增高引起一系列症狀。對長時間伏案工作者建議:

①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讀書寫字30分鍾後應活動頸部,抬頭遠視半分鍾,有利於緩解頸肌緊張,也可消除眼睛疲勞。

②調整桌面高度與傾斜度。可製作一與桌面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伏案工作時能減少頸椎前屈和頸椎間隙內壓力。

三.自我牽引療法。當頸部感到酸痛或肩背、上肢有放射痛時,可自我牽引頸部改善症狀,其方法為:雙手十指交叉合攏置於枕頸部,將頭後仰,雙手逐漸用力向頭頂方向持續牽引10秒鍾左右,連續3~5次

7、頸椎應該怎樣保養頸椎應該怎樣保養

頸椎病可因勞損、長期使頭頸部處於單一姿勢位置,如長時間低頭工作,上網、易發生頸內椎病。指導意見頸椎病要容積極進行治療,治療方法有很多,可以局部注射,小針刀,鉤針,整骨,牽引,可以按摩,理療,吃葯,貼葯膏等等。平時注意不要長時間低頭,睡覺時要低枕頭,勿受涼。

與保養頸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