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盤突出的症狀

頸椎盤突出的症狀

發布時間:2020-08-03 21:15:15

1、頸椎病和椎間盤突出都是什麼症狀的

您好、頸椎病分為神經根型,椎動脈型,脊髓型。神經根型頸椎病:由於頸椎間盤退化神經根引起的,表現為耳鳴、視網膜糊、肩背酸痛、上肢麻木等。椎動脈型頸椎病:由於椎動脈間盤嚴重退化壓迫椎動脈引起的,表現為血壓升高、頭暈、頭脹等。脊髓型頸椎病:由於頸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引起的,此種比較嚴重,表現為頸項僵硬、肌肉萎縮甚至癱瘓。

2、頸椎間盤突出的症狀特點是什麼?

中央突出型是頸椎間百盤突出中最為嚴重的一種類型,也是頸椎間盤突出晚期的症狀表現,此型無頸脊神經受累的症狀,表現為雙側脊髓受壓。早期症狀以感覺障礙為主或以運動度障礙為主,晚期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上運動神經元或神經束損害的不全痙攣性癱瘓,如步態笨拙,活動不靈,走路不穩,常有胸、腰部束帶感,重者可卧床不起,甚內至呼吸困難,大、小便失禁。檢查可見四肢肌張容力增加,肌力減弱,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退或消失,病理反射陽性,髕陣攣及踝陣攣陽性。

3、如何判斷是否患有頸椎間盤突出

對於頸椎間盤突出,這種疾病的出現,無數患者朋友為之苦惱,大多都是疾病嚴重以後,才對這種疾病重視起來,因此,對於這種疾病的症狀,大家應該了解一下,才能及時的對疾病進行治療,下面,就向北京武警三院的專家來了解一下這種疾病的症狀。 1.頸部有不適感 慢性發病的患者可有頸部發緊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在較長的一般時間內逐漸加重。患者經常因這種不適感而用力轉動頭部,當頸部骨骼發出清脆的「嗒、嗒』的彈晌聲後,不適感可略有減輕。 2.頸部疼痛 慢性發病的患者一般先出現頸部不適感,但往往不對其加以重視,日久症狀加重,表現為頸項部疼痛且經常容易落枕。如不及時治療,疼痛症狀也可繼續加重,但此時的疼痛尚可在休或熱敷後有所緩解。部分患者在外傷、受涼或勞累等因素的誘發下,可導致急性發病,表現為頸部持續疼痛,夜間疼痛明顯加重,甚至輾轉反側不能入睡。活動頸部、咳啾、打噴嚏、用力排大便時,能使疼痛加重。 3.頸部肌肉緊張及壓痛點無論是急性發病,還是慢性發病,患者的頸項部都可發生肌肉僵硬、緊張,並且按壓其肌肉時有明顯的疼痛反應點(壓痛點)。急性發病的患者肌肉緊張和壓痛點更為明顯,觸摸其頸部兩側緊張的肌肉感覺很僵硬,甚至有「硬結」 形成,用力按壓壓痛點時,可伴有上肢放電樣的麻木或刺痛(放射痛),由頸項部向肩、肘、腕、手方向放射。 4.上肢及胸背部的放射樣疼痛 急性發病的患者,劇烈的疼痛可從頸項部向前胸、後背、肩部,胳膊甚至手部走竄,疼痛好像刀割、針刺或火燒一樣。將患病一側的胳膊上舉到頭上時,疼痛可以稍微減輕。另外,肩呻骨內側上角周圍有明顯疼痛,這是本病的特徵性表現。 5.頸部活動受限 頸部不能隨意轉動和俯仰,回頭看東西時需全身一起轉動;用力轉動頸部、側彎頸部或頭後仰時疼痛可明顯加重;部分病情嚴重的患者,頭部可被迫歪向一邊。 6.頸椎正常彎曲度的改變 正常人的頸推縱向排列時有一向前的弧度,醫學上稱為「頸堆生理前突」。由於患者長期低頭伏案工作,加上頸部肌肉緊張、頸椎關朽的穩定性下降等因素,日久可使這一弧度消失、變直,甚至變為相反方向的曲度,醫學上稱為 「頸生理前突變淺」或「頸生理前突反張」。 7.肌肉體積減小及肌肉力量減弱發病時間較長的患者可出現患病側上肢肌肉體積減小的表現,醫學上稱為「肌肉萎縮」。肌肉萎縮的程度可通過與未患病一側的對比得出印象,也可通過醫生的測量得出結果。有的患者發病後出現肌肉力量減弱,表現為拿東西不穩、顫抖,甚至容易失手滑落。臭氧髓核消融術專業治療【頸椎間盤突出】>>>該技術利用臭氧的強氧化功能使人體內感染率降至幾乎為零,對身體無任何副作用,不但讓患者免除了開刀之苦,還能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可謂是健康綠色的先進療法,深受患者好評。 以上就是專家對頸椎間盤突出的症狀進行的一個詳細的介紹,相信大家通過以上內容,對該病的症狀有了一個新的認識了。

4、頸椎間盤突出的症狀一般是什麼

與頸椎盤突出的症狀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