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頸椎病推拿有用嗎
2、推拿可不可以治療頸椎病
作為一種常見的頸腰椎病,頸椎間盤突出對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大家所公認的。在多種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的保守方法中,推拿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那麼採用推拿方法治療頸椎間盤突出需要注意什麼呢? (1)推拿對頸椎間盤突出患者的病痛解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推拿在頸椎間盤突出患者中被廣泛採用。推拿的具體操作方法是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在使用推拿方法解除頸椎間盤突出患者的病症過程中,一定要避免產生一些無謂的負面健康影響。尤其是施行旋扳手法時,患者要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旋轉角度不可過大;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3)頸椎間盤突出患者在選用推拿手法治療的時候一定要從自己的具體發病特點出發。大家要注意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頸椎間盤突出治療可以通過適當的推拿方法順利完成,所以頸椎間盤突出患者要盡量選擇保守治療,這樣才能避免發生一些手術治療帶來的風險,使頸椎間盤突出治療既安全又有效。
3、為什麼有些頸椎病不能推拿按摩
根據組織所受壓迫與刺激的不同,
頸椎病分為以下幾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頸型、食道型、混合型。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較多,推拿按摩是治療頸椎病的一種常用的方法,通過推拿按摩可緩解局部肌肉痙攣,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強頸部肌肉的力量,增加頸椎的穩定性,達到解除症狀的目的,它適用於大多數的頸椎病患者。但是,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和食道型頸椎病
,推拿按摩卻達不到治療的目的,相反,如果手法過重,還可加重原有的症狀。特別是脊髓型頸椎病病人,由於各種原因引起頸椎管的管徑變小而使脊髓受到壓迫,脊髓在椎管內的緩沖間隙縮小,手法不當,能使脊髓受到短暫的劇烈撞擊,造成病人的即刻癱瘓
,此種情況,臨床時有出現,嚴重的可造成病人終生的高位截癱
。對食道型頸椎病
,按摩推拿也不能減輕食道的壓迫。故脊髓型頸椎病和食道型頸椎病以手術治療效果為好。
在此專家提醒,如果患有頸椎病
,一定要首先到專業醫院確診所患頸椎病類型,再決定進行推拿按摩治療,以防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
4、推拿能治療頸椎病嗎
?
5、頸椎病能通過按摩治好嗎?
由於推拿痛苦小,簡便易行,療效有時立竿見影,深受頸椎病患者的歡迎。但是按摩也僅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不能完全依靠通過推拿按摩治好頸椎病!怎麼有效治療頸椎病? 推拿治療頸椎病的作用和目的 ①疏筋通絡,緩解疼痛和麻木。 ②加寬椎間隙,擴大椎間孔.整復椎體和小關節滑脫,解除神經壓迫。 ③緩解肌肉緊張和痙攣,有利於頸椎活動。 ④松解神經根和軟組織粘連,緩解症狀。 盡管推拿在緩解頸推病症狀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但是由於頸椎病發病原因復雜.病理改變多種多樣,頸部又有十分復雜的結構如脊髓、神經根、推動脈等。推拿醫生對頸椎病病人不僅要有熟練的推拿手法,還要對頸椎疾病有一定認識。 強力的粗暴的推拿手法完全有害。頸推病病人大多年齡偏大,往往伴有動脈硬化,骨質增生、韌帶彈性下降甚至鈣化、骨化,故強力的頸部被動活動可能會造成韌帶、肌肉、骨質的損傷,加重疼痛,也可能因椎動脈的突然阻斷使腦部缺血產生眩暈甚至昏厥。尤其對脊髓型頸椎病病人.由於椎管容量本身小,已受到不同程度壓迫,受到突然沖擊可能會產生癱瘓。所以推拿宜採用輕柔和緩的放鬆手法,來達到對頸椎病的疏筋通絡、止痛止麻、解痙和最後緩解症狀的目的。對於不適合使用推拿治療的頸椎病患者,應及時選擇其它療法來治療。
6、頸椎病的推拿治療方法是什麼?
推拿手法治療與分型無關。為了防止發生意外事故,治療時應手法輕柔,先進行影像學檢查,除外椎體滑脫、椎間盤突出造成的椎管狹窄。如有椎管狹窄,切不可行推拿治療。推拿手法治療對於椎孔、椎間孔較大或軟組織損傷者療效較好。
[治療原則]活血通絡,理筋整復,解痙止痛。
[常用穴位]夾脊穴、風池、天柱、大椎、肩井、天宗、曲池、小海、外關、合谷。
[常用手法]舒筋手法、端提牽引法、牽引旋轉法、理筋復原法。
[治療步驟]1.舒筋手法
病人取坐位,術者立於病人背後,用法施於頸項部三線:頸正中線風府至大椎,頸兩側線風池至肩井,岡上肌以及背部豎脊肌。一指禪點按風池、風府,按揉頸項部兩側韌帶、肌肉,由上至下數遍,繼而按揉肩井以及天髎、天宗等穴。
拿風池以及頸項部,由上而下數遍。
直擦頸項部韌帶以及兩側肌肉,以透熱為度。
以上手法能使頸部肌肉放鬆,經絡疏通,關節松解,為治療手法做准備。
2.端提牽引法
術者立於病人背後,雙手從患頸兩側以虎口卡在下頜和後枕部,用力向上端提2~3min。
3.牽引旋轉法
此法用於鉤椎關節旋轉移位病人。在上法的基礎上,助手站在病人側方,扶住病人肩部以固定。術者立於病人背後,一手托住下頜及後枕部向上牽引,另一手拇指推頂患椎的棘突,囑病人放鬆頸部,頭向患側旋轉,當不能再轉動時,術者稍加用力推頂移位的患椎,可聽到頸部「咔嚓」響聲。再用同法向另一側旋轉,病人多於當時即感頸椎輕松。
4.理筋復原法
接上法,術者站在病人背後,用單手提拿,小魚際滾動頸椎兩側軟組織,反復5~7次,雙手提拿兩側肩井、上肢部軟組織,並點揉兩側肩胛提肌、背闊肌數遍。
注意事項:頸椎手法治療時切忌粗暴,禁止使用暴力、蠻力和過大幅度的手法。老年人應避免使用扳法。另外,頸椎牽引重量應適當,注意頸部生理曲線,根據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適當確定前屈角度。
7、頸椎病用推拿按摩一般需要多長時間啊?
外治秘要·卷二十九》載有「四肢骨破碎及筋傷蹉跌。」傷筋作為診斷,首見此時。臨床上傷筋常以腫脹、疼痛、功能障礙及酸脹、麻木等為主要的臨床表現,推拿療法是傷筋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它主要通過以下幾點作用的。
1、舒筋活絡、宣通氣血、緩解痙攣
損傷後局部經絡受阻,氣血不通而至痙攣,疼痛或麻木不仁。《素問·血氣形志篇》雲:「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葯。」推拿手法,可以理筋使之復舊,達到筋絡疏通,氣血通暢而緩解局部軟組織的痙攣、不仁或疼痛等症狀。
2、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軟組織損傷後,一般局部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是腫脹。這是因為損傷之後離經之血瘀積體表而至;或因骨縫開錯,氣血郁滯,為腫為痛。通過理筋手法的按壓、推抹、揉摩等動作,使筋骨復舊,經脈疏通,氣血運行通暢而使瘀血消散、腫脹減輕、疼痛減緩,有利於損傷組織的修復。如《醫宗金鑒·正骨新法要旨》中雲「因跌撲閃失,以至骨縫開錯,氣血郁滯,為腫為痛,宜用按摩法。按其筋絡,以通郁閉之氣;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其患可愈。」把推拿治病的局部作用原理說的十分明確。
3、理筋復位、解除粘連、疏通狹窄、滑利關節
軟組織損傷後,有「弛、縱、卷、攣、翻、轉、離、合」之分(《醫宗金鑒·正骨新法要旨》)。可伴有骨縫開錯,日久失治,使關節間瘀血、積液等,瘀久而產生關節和筋的粘連,使關節屈伸不利。施以推滾、推板、搖背、屈伸、點撥等手法,可理正筋骨,解除粘連,疏通狹窄,滑利關節,以利損傷的修復和功能的重建。正如《醫宗金鑒·正骨新法要旨》中雲「……能達病者之血氣瘀滯,皮肉腫痛,痙攣骨折,與情志之苦欲也。」
4、散風除濕、溫經散寒
《素問·舉痛論》中說「寒客於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也。」《素問·異法方宜論》載:「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引導按硚。……」推拿手法以按法、擦法、摩法、拿法等,推穴道,走經絡,那筋骨,達到散風除濕,溫經散寒而治療痿痹之症。
5、「松、順、動」 學說
近代中醫學者,根據傷筋無論是急性或慢性損傷,疼痛往往是主要症狀。損傷後由於血離經脈,經脈受阻,氣血流行不通,「不通則痛」。指出治療的關鍵在於「通」,「通則不痛」。欲達到「痛」,必須先使其「松」、「順」、「動」。推拿手法通過舒經通絡達到「松」,「松則痛」;理筋整復達到「順」,「順則痛」;活血化瘀,使氣血流動、主動被動活動之體均達到「動」,「動則通」。三者有機的聯系達到「通則不痛」的目
8、頸椎病怎麼按摩?
頸椎病根據診斷的不同,又分為很多種類型,所以一旦確診為頸椎病,建議患者還是應先到醫院進行拍片檢查,由臨床醫生給予指導治療。可以在治療的同時,配合以局部的推拿按摩,如可以在局部進行松筋類的治療,和在遠端可以採取一些穴位的點按治療。在疾病的某些階段,還可以進行手法的整復治療,比如頸部的扳法,頸部的牽引法,還有運動關節類的,像搖晃類的手法以緩解症狀。但有部分類型的頸椎病是嚴禁進行按摩的,特別是脊髓型的頸椎病,如果盲目的採取按摩手法,是很容易造成臨床的危急事件產生的。所以建議患者應首先到醫院先診斷明確頸椎病類型後,由醫生給予正確的建議,再選擇是否進行按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