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頸椎 > 頸椎護理

頸椎護理

發布時間:2020-07-31 14:26:48

1、如何保養脖子

1、日霜晚霜不可少

頸部和臉部一樣,整天暴露在陽光下,因此早晚都要往頸部塗抹日霜和晚霜。不能只塗臉部而忽視了脖頸,否則對比很明顯的。

2、多用冷水緊致肌膚

多用冷水洗臉,有助於收緊肌膚。因為熱水會帶走肌膚上大量的皮脂和水分,從而使皮膚變得乾燥,更容易出現皺紋。

3、使用較平的枕頭

如果使用的是較高的枕頭,那麼睡覺的時候勢必會令頸部呈彎曲狀,直接導致皺紋的產生。所以最好使用較平的枕頭,更好的呵護脖頸。

4、飲食要清淡

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以及新鮮的瓜果食材,並及時補充纖維和維生素C,也都可以有效預防皺紋的產生,對淡化皺紋也是很有效果的。

5、雞骨頭煲湯

雞骨頭裡面含有軟骨素,可以提高彈力纖維,所以用雞骨頭煲湯對保養是非常好的。另外,也可以用母豬蹄燉黃豆,因為豬蹄里的膠質很豐富,可以提高肌膚的彈性。

(1)頸椎護理擴展資料:

保養頸部的重要性:

1、頸部皮脂和汗腺的數量只有面部的1/3,油脂分泌較少,平時活動較頻繁,難以保持水分,所以極易乾燥,產生皺紋。

不僅如此,頸部經常包裹在衣服里,更容易失水、乾燥。化纖衣物的靜電還容易使頸部皮膚起雞皮疙瘩,皮膚鬆弛,皺紋增多。

2、頸部皮膚護理的目的,主要是預防和延緩皮膚衰老,減輕皮膚皺紋、保濕、增強皮膚彈性、加速血液循環。

3、頸部衰老,將直接影響胸部曲線。

2、頸椎病日常怎麼護理?

頸椎按摩和頸椎運動都只是促進頸椎血液循環,放鬆肌肉緊張度而已,最有效果的方法就是夜間修復,當然要有個睡覺用的頸椎枕,人體在睡眠中會啟動自我修復功能,以修復受損的組織,專業的頸椎枕可以讓頸椎整晚處在健康的生理彎度,自然打開頸椎間隙,讓頸椎組織處於放鬆的狀態,血液循環流暢,頸椎自我修復效果顯著,用一個晚上,第二天就有效果。筆者用過很多頸椎



枕,其他都已經丟棄,唯一留下的就是「凹」字形頸椎枕,中間昂睡區牽引頸椎,躺下去頸椎有承托感不懸空,頸椎保持自然彎度,七節頸椎自然打開;更貼心的設計是設有側睡區,側睡頭部有承托,頭肩舒適沒壓力。哦對,還是乳膠材質,可以說讓我的頸椎晚上舒服,白天也舒服。目前上一天班也不覺得頸椎酸痛,「凹形頸椎枕」,功不可沒

3、頸椎病平時怎麼保養才好?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一)牽引
1. 適應證 頸椎牽引常作為神經根型、頸型和交感型頸椎病的首選療法。但脊髓型頸椎病脊髓受壓較明顯者和有明顯頸椎節段性不穩者不宜採用。
2. 頸椎牽引的方法 一般用頸枕牽引帶作頸椎牽引。
(1)姿位:體位可採取坐位或卧位,為了方便,多取穩當的靠坐位,使頸部自軀干縱軸向前前傾約10°-3O°,避免過伸。要求患者充分放鬆頸部、肩部及整個軀體肌肉。牽引姿位應使患者感覺舒適,如有不適即應酌情調整。在椎動脈型患者前傾角宜較小,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宜取幾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牽引。
(2)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常用的牽引重量差異很大,可自患者自身體重的1/10至1/5,多數用6-7kg,開始時用較小重量以利患者適應。每次牽引近結束時患者應有明顯的頸部受牽伸感覺,但無特殊不適,如這種感覺不明顯,重量應酌情增加。每次牽引持續時間通常為20-30分鍾。牽引重量與持續時間可作不同的組合,一般牽引重量較大時持續時間較短,牽引重量較小時持續時間較長。
(3)牽引頻度與療程:一般每日牽引1-2次,也有每日3次者,10-20天為一療程,可持續數個療程直至症狀基本消除。
(4)如坐位牽引療效不著,或患者症狀較重或體弱不耐久坐時,可採用仰卧位牽引。用枕墊保持適當姿位,牽引重量一般為2-3kg。持續牽引2小時後休息15分鍾,然後再作牽引,每天牽引總時間可達1O-14小時。
(5)利用電動牽引器械可進行間歇牽引,被認為有利於放鬆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一般是牽引2分鍾,放鬆或減小牽引重量1分鍾,反復進行半小時左右。
(二)推拿
1.作用與適應證 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系因頸項長期勞累,氣血失和,加上外感風寒、阻滯經絡所致,推拿治療可以調和氣血,桂風散寒,疏筋通絡,從而達到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適用於除了嚴重頸脊髓受壓的脊髓型以外的所有各型頸椎病。
對於脊髓型頸椎病,傳統不主張進行推拿治療,認為有可能加重脊髓損害,但國內已有安全有效的牽引和推拿治療的報道,因此,輕型脊髓型頸椎病不一定禁忌推拿治療,只是手法宜溫和,免除旋扳手法。
2. 方法 頸椎病的推拿手法應剛柔結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
(1)在頸背部反復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禪推法,然後在頸肩部的督脈、手三陽經的部分俞穴如風池、風府、肩內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點、壓或拿法,再在斜方肌與提肩胛肌處行彈撥法。若為神經根型,手法治療應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為椎動脈型,應包括頭、臉部的百會、太陽等穴位。接著用旋扳手法。最後以抹法、叩擊、拍法作結束。
(2)施行旋扳手法時,先囑患者向一側旋轉頸部,施術者兩手分別置於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後部順勢同時稍用力旋轉頭頸。此時必須注意:1)旋轉角度不可過大。2)不可片面追求旋頸時可能發出的"咔嗒"聲。3)脊髓型及椎動脈型頸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三)理療
理療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放鬆痙攣肌肉,緩解症狀。方法可選用高頻(微波、超短波)、低中頻電療(如TENS,間動電療,電腦中頻)、超聲波、磁療等。
(四)運動療法
1. 運動療法的作用 頸椎病的運動療法主要是做醫療體操練習,頸椎病醫療體操的目的與作用主要有兩方面:(1)通過頸部各方向的放鬆性運動,活躍頸椎區域血液循環,消除淤血水腫,同時牽伸頸部韌帶,放鬆痙攣肌肉,從而減輕症狀;(2)增強頸部肌肉,增強其對疲勞的耐受能力,改善頸椎的穩定性,從而鞏固治療效果,防止反復發作。
2. 適應證和禁忌證 各型頸椎病症狀基本緩解或呈慢性狀態時,可開始醫療體操以促進症狀的進一步消除及鞏固療效。症狀急性發作期宜局部休息,不宜增加運動刺激。有較明顯或進行性脊髓受壓症狀時禁忌運動,特別是頸椎後仰運動應禁忌。椎動脈型頸椎病時頸部旋轉運動宜輕柔緩慢,幅度要適當控制。
(五)神經阻滯療法
椎間孔阻滯(硬膜外腔阻滯)和椎旁交感神經阻滯術,是有效的治療方法,反復單次阻滯或置管連續注葯,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單次阻滯每周兩次,5次為一療程。硬膜外腔置管者可每日注葯一次,每5次為一療程。
星狀神經節阻滯術,對治療交感型頸椎病有特效(一般配合椎間孔、頸部痛點阻滯)。常於第一次阻滯治療後即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多不能維持長久的療效,故須反復施術以鞏固效果,至少須連續治療2~4個療程。
(六)葯物治療
頸椎病症狀顯著時常用葯物作輔助治療以促進症狀緩解,常用葯物有解痙鎮痛葯、非甾體類消炎止痛葯、神經營養葯及血管擴張葯等。中葯也常應用。
(七)心理治療
(八)日常生活活動指導
1. 枕頭與睡眠:枕頭中央應略凹進,高度為12~16cm,頸部應枕在枕頭上,不能懸空,使頭部保持略後仰。習慣側卧位者,應將使枕頭與肩同高。睡覺時,不要躺著看書,也不要長時間將雙手放在頭上方。
2. 避免做頸部過伸過屈活動: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在洗臉、刷牙、飲水、寫字時,要避免頸部過伸過屈活動。
3. 某些日常活動應該停止:在患病期間,應停止做某些過度活動頸椎的活動,如擦高處的玻璃。

4、頸椎病的護理措施有哪些

1、強化頸部肌肉和韌帶,這是屬於頸椎病的護理方式之一。積極鍛煉頸部肌肉可以有效增強頸椎生物力學結構的穩定性、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能有效預防並減輕頸椎病。2、頸椎病的護理需做到防止外傷與落枕。外傷(如車禍造成的「揮鞭傷」)可能損傷頸部肌肉和韌帶,並進一步破壞頸椎的穩定性,進而誘發或加重頸椎病。落枕也是一種損傷,因用枕不當造成頸椎病的發生,故總是在睡後發病。3、避免受寒也能夠起到頸椎病的護理作用,受寒將導致頸椎病患者的肌肉張力增高、失去彈性,從而易於損傷,張力增高也會增加椎間盤壓力、壓縮椎間隙而惡化神經根壓迫症狀,受寒還可能導致神經根周圍的頸椎病的炎症加重。4、頸椎病的護理需慎用頸椎牽引,對於頸椎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維持正常的、穩定的生物力學結構,而頸椎正常生物力學結構的基礎就是生理曲度(又稱生理前屈、前凸),而牽引將導致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而不是恢復,故頸椎病患者不宜經常牽引。

5、頸椎病的護理

如果得了頸椎病,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觀念,積極與醫生配合,糾正不良的坐卧姿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度過發作期,一旦頸椎內外環境建立了新的力學平衡,其病情自然會趨於穩定。
頸椎病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葯物內服與外用、手法、針灸、理療、牽引等。每一種方法都有一定的效果,一般需要兩種或兩種以上方法配合使用,才可好。

6、我媽得了頸椎病,平時該如何去護理啊????

防頸椎病的保健操

根據頸部運動解剖規律,結合多年臨床應用經驗的整理提煉,專家總結出一系列簡便易行的頸項肌功能鍛煉操,強調靜力收縮的運動鍛煉方式,從而更快捷有效地達到鍛煉目的。現將常用鍛煉操介紹如下:

預備式:身體自然站立,雙眼平視前方,雙手叉腰。

1、回頭望月:頭頸向左(右)後上方伸展至極限位,好像仰望天空中的月亮一樣,之後盡力向該方向牽拉,保持3~5秒。還原。

2、往後觀瞧:頭頸向左(右)後下方伸展至極限位,眼看右(左)後下方(腳跟),之後盡力向該方向牽拉,保持3~5秒。還原。

3、側耳貼肩:頭頸盡力向左側(右側)屈曲,左(右)耳向左肩(右)方向靠攏至極限位,之後盡力向該方向牽拉,保持3~5秒。還原。

4、前伸探海:頭頸向左(右)前下方伸探,眼看前下方地面,之後利用頭部的自然下垂、下頜的向前探伸,盡力向該方向牽拉,保持3~5秒。還原。

禁忌症:嚴重的脊髓型頸椎病患者、頸部活動容易出現眩暈者,以及有急性神經根性症狀的患者應慎用。

中醫骨傷歷來強調「三分治療,七分鍛煉」,此系列頸項肌功能鍛煉操動作簡單易學,費時不多,利用休息片刻即可做完。

其以肌肉運動學原理為指導,每步動作至極限位之後,盡力向該運動方向牽拉肌肉,並停留片刻,如此鍛煉了筋肉的力量和彈性,改善了局部高應力的力學狀態,維持了頸椎動力平衡,同時能防止骨骼的過早退變,也保護了頸椎靜力平衡,從而避免出現疼痛、眩暈、活動受限等症狀,減少頸椎病的發生

7、頸椎病人如何護理

1. 加強自我保健意識,在工作中必須有節奏地、適當地改變姿勢,調節頸部位置,並經常進行頭頸前屈後仰、左右側彎、左右旋轉的保健活動。
2. 頸部要注意保暖,寒冷會使肌肉收縮從而誘發頸椎病。
3. 睡覺時保持頸椎的生理弧度,枕頭的質地要適中,厚度以6-9厘米為宜,禁止使用高枕。
4.當患有急性扁桃體腺炎、頸淋巴結炎、乳突炎等疾病時應及時徹底治療,以避免炎症波及關節囊,很後使頸椎的穩定性受到損害而造成頸椎病。
疾病預防
1. 樹立正確的心態,掌握用科學的手段防治疾病,配合醫生治療,減少復發。
2.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作空閑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3、糾正不良姿勢和習慣,避免高枕睡眠,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
4. 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5. 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6. 勞動或走路時要避免挫傷,避免急剎車時頭頸受傷,避免跌倒。

8、頸椎病有哪些護理措施

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變、頸椎肥厚增生以及頸部損傷等引起頸椎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刺激或壓迫頸脊髓、頸部神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症狀的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為頸肩痛、頭暈頭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縮、嚴重者雙下肢痙攣、行走困難,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礙,出現癱瘓。多發在中老年人,男性發病率高於女性。
頸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之一。據統計,其發病率隨年齡升高而升高。在頸椎病的發生發展中,慢性勞損是首要罪魁禍首,長期的局部肌肉、韌帶、 關節囊的損傷,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腫,發生炎症改變,在病變的部位逐漸出現炎症機化,並形成骨質增生,影響局部的神經及血管。 外傷是頸椎病發生的直接因素。往往,在外傷前人們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病變,使頸椎處於高度危險狀態,外傷直接誘發症狀發生。不良的姿勢是頸椎損傷的另外一大原因。長時間低頭工作,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喜歡高枕,長時間操作電腦,劇烈的旋轉頸部或頭部,在行駛的車上睡覺,這些不良的姿勢均會使頸部肌肉處於長期的疲勞狀態,容易發生損傷。
平時工作中頸椎病需要注意的護理事項有
1、頸椎病患者需定時改變頭頸部體位,注意休息,勞逸結合。抬起頭並向四周各方向適當地輕輕活動頸部,不要老是讓頸椎處於彎曲狀態。伏案工作不宜一次持續很長時間,超過2個小時以上的持續低頭工作,則難以使頸椎椎間隙內的高壓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恢復緩解,這樣會加重加快頸椎的退變。
2、已經有頸椎病症狀的患者,應當減少工作量,適當休息。症狀較重、發作頻繁者,應當停止工作,絕對休息,而且,最好能夠卧床休息。這樣在頸椎病的治療期間,有助於提高治療的效果,促使病情早日緩解,機體早日康復。
3、頸椎病患者在工作中應該避免長時間吹空調,電風扇. 由於頸椎病的發病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寒冷和潮濕容易加重頸椎病的症狀。應當盡量減少在氣溫過低或者寒冷潮濕的條件下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時間,以防止頸椎病症狀的出現,或者頸椎病誘發頸肩背部酸痛的症狀。 4、頸椎病患者應當避免參加重體力勞動,提取重物等等,平常應當注意保護頸部,防止其受傷。上肢應該避免提取重物, 當上肢提重物時,力量可以經過懸吊上肢的肌肉傳遞到頸椎,從而使頸椎受到牽拉,增加了頸椎之間的相互壓力。頸椎病患者在參加重體力勞動後症狀有可能會加重。
頸椎病的最好治療方法是採用中醫外敷黑膏葯的治療方法,中醫黑膏葯外敷治療採用整體觀念和辨證用葯原則,尤以內病外治療法有別於一般的治療方法,不僅注重局部的整復錯位、鬆弛肌肉、調和氣血、伸展筋脈;而且強調經絡、調節內臟的整體康復,因此能夠從根源上祛邪扶正、固本培元,調理身體,增強身體抵抗力。

與頸椎護理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