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反應性關節炎與艾滋病

反應性關節炎與艾滋病

發布時間:2020-12-01 20:59:29

1、關節疼痛是艾滋病初期症狀嗎

艾滋病患者可有賴特爾綜合征,復發性關節炎,艾滋病相關性關節炎和關節痛。艾滋病患者關節損傷多屬:1、反應性關節炎,如Reiter綜合征和牛皮癬性關節炎。2、痛性關節綜合征,主要影響膝關節、肘關節和肩關節,疼痛持續2-24h,有時須使用麻醉劑方可緩解。3、艾滋病相關關節病,以大關節如膝、踝關節常見。X線片無異常發現,關節腔內注射激素可迅速改善症狀。4、艾滋病機會感染。HIV/AIDS患者中關節感染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沙門菌引起。。艾滋病患者存活越久,分枝桿菌,真菌及少見的條件致病菌的感染機會也越多。

2、愛滋病前兆關節是怎麼痛的

艾滋病症狀 關節:HIV/AIDS患者肌損傷可無臨床表現,或近端肌無力及肌痛。肌病時血清肌酐酶可升高。造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肌損傷的原因有:
1)HIV病毒直接損傷。如流感病毒等其他病毒一樣,HIV急性感染可導致全身肌肉酸痛;HIV-RNA能使患者是肌肉氨基酸代謝調節異常;抗HIV抗體與抗原結合形成的抗原抗體復合沉積於肌血管壁,也可能會由於誘發自身免疫反應而受到損傷;
2)抗艾滋病毒葯物引起的損傷。如HIV蛋白酶抑制劑如茚地那韋和利托那韋等,可降低肌細胞的鈣蛋白酶活性,從而抑制肌管的生成。類核苷酸類抗艾滋病毒葯物如齊多夫定有線粒體毒性,也可造成肌肉損傷。
3)艾滋病晚期全身消消耗,嚴重營養不良所致。
4)艾滋病期繼發性的機會感染所致。
HIV/AIDS患者可有賴特爾綜合征,復發性關節炎,HIV相關性關節炎和關節痛。HIV/AIDS患者關節損傷多屬:
1)反應性關節炎,如Reiter綜合征和牛皮癬性關節炎。
2)痛性關節綜合征,主要影響膝關節、肘關節和肩關節,疼痛持續2-24h,有時須使用麻醉劑方可緩解。
3)艾滋病相關關節病,以大關節如膝、踝關節常見。X線片無異常發現,關節腔內注射激素可迅速改善症狀。
4)艾滋病機會感染。HIV/AIDS患者中關節感染常由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沙門菌引起..艾滋病患者存活越久,分枝桿菌,真菌及少見的條件致病菌的感染機會也越多。
艾滋病症狀 關節:盜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盜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後盜汗出,有的剛閉上眼睛一會兒即盜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懸殊很大。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艾滋病症狀。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艾滋病引起的盜汗,虛汗等艾滋病症狀,都是由免疫下降,病毒性感染所致。此時應該增強體質,日光浴、冷水浴都可以緩解艾滋病症狀。增強適應能力!

3、在嗎? 我三天前 有高危行為, 三天後有點低熱,手臂發癢,沒精神。能不能幫我分析一下! 多謝 心裡比較慌

聽人分析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鑒於你的高危行為引發的症狀跟某種病很相似,所以個人建議你立馬到大醫院去做個全面的檢查,確定一下是不是艾滋陽性,現在千萬不要慌,因為很有可能是你高危行為後的一個恐艾症(也就是之前一段時間所說的陰滋病,患者具有艾滋病的一種或者多種症狀,但是檢驗卻是陰性,沒病,其實那是對艾滋病的一種心理恐懼所導致的表體反映的症狀),所以不必太過於焦慮,檢驗沒事就不要擔心了,去看看心理醫生就行了,疑神疑鬼只會加重恐艾症症狀,去檢驗一下吧!有病就去醫。在此十萬個祝福你是陰性的,以後要杜絕高危行為了,珍惜生命啊!
鍾南山:疑似陰性艾滋患者症狀由已知病毒引起
2011年05月07日02:59新京報[微博]吳鵬我要評論(189) 字型大小:T|T
轉播到騰訊微博

2011年2月27日,北京,自述疑似「陰性艾滋病」病人長生天。從2009年起,陸續有媒體報道,有人懷疑自己感染了某種「未知病毒」。本報記者 王申 攝

本報訊 昨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領銜的團隊發布結果,自述疑似「陰性艾滋病」病人體內未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他們身上的症狀,是因已知病毒感染引起的,短期治療已現成效。

60人參與檢測

從2009年起,陸續有媒體報道,有一群懷疑自己感染了某種「未知病毒」的人群,他們往往有高危性行為,起初懷疑感染艾滋病病毒,但多次HIV檢測均為陰性,可身體出現白毛舌、關節響、皮下淋巴腫大等症狀。

今年3月31日至5月3日期間,鍾南山領導的團隊對60名自述感染者進行了臨床觀察和病原體檢測。團隊介紹,這些人員分別來自16個省市,其中50人為患者本人,其中男性42人,女性8人。另外10人為自述患者家屬。他們平均年齡為34.2歲。鍾南山說,這組病人中,沒有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而且被稱為「陰性艾滋病」的根據也是不夠的。

症狀由已知病毒引起

這是否能排除這些人沒有疾病?「也不能這么說。」鍾南山說:「這些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疾病,但不是未知的,也不是新病毒引起的,我們所發現的都是已知的。」在所檢測的已知病毒中,有一種被稱為EB病毒檢出率最高,檢出陽性的共有33人。鍾南山解釋說,EB病毒並非新病毒,孩子在3-5歲的時候,90%能夠檢出抗體。但是到壯年的時候,就沒有那麼高。鍾南山說,此次接受檢查的人群中,檢查出的病原體可以經過性接觸或密切接觸感染、可以慢性化或在白細胞中潛伏存在,並影響人體相關免疫功能,形成他們表述的症狀。

另外,自願接受心理測試的12人中,異常為7例,其中疑病症5例,焦慮狀態1例,輕度抑鬱1例。

與衛生部結果基本一致

之前,衛生部的調查認為,目前可排除該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在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沒有所謂的「陰滋病」說法,也沒有「陰滋病」病毒。到目前為止,國內外權威的檢測機構都沒有從這一人群的樣本中發現艾滋病病毒和其他新的病毒。

在昨日的發布會後,有記者追問鍾南山對衛生部之前調查的態度,鍾南山說,我們跟衛生部的結果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有一點,我們不是說這些人沒有病,「我們是補充了衛生部(之前的結論)。」

■ 解讀

八成患者檢出病原體陽性

在昨日的發布會上,鍾南山詳細公布了檢測過程。記者對比也發現,過去衛生部在公布檢測結果時,並沒有如此詳細的公布檢測過程。此次檢測包括病史採集,臨床醫生病理檢查,另外,對於過去的檢查結果,也將其復印下來進行參考。

臨床檢測包括常規、生化、免疫學、風濕、X光檢查等項目,「因為對關節問題報道比較多,所以進行了關節和雙膝關節的檢查。」

在病原體的檢查中,進行了淋球菌、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在內的六種病原體的檢查,這主要是針對他們的白細胞、血漿、男性前列腺液、女性白帶、唾液、尿道拭子等7種類型共258份樣品進行的,並非僅檢測血液。在檢測中,這次也採用了核酸熒光PCR的檢測方法。

檢測結果顯示,60名自述疑似艾滋病病毒感染人員,白細胞HIV核酸熒光PCR檢測都是陰性。另外,60人中檢出病原體陽性患者數為48人,佔80%。在這48名陽性病原感染者中,EB病毒檢出陽性共33人,佔68.75%。

■ 釋疑

病人是否具有傳染性有待研究

昨日的發布會上,鍾南山首先對檢測情況進行了講解,之後團隊人員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

問:為何檢查6種病原體?

鍾南山:病人主訴的症狀,與一種反應性關節炎有相似的地方,而反應性關節炎,往往和這六種病原體的感染有關。這些人自述的症狀大概在三年到十多年,反復發作,並且這60個例子大部分有婚外性接觸。所以選擇上述檢查項目和部位,首先也是考慮到傳染途徑的問題,同時也考慮到感染可能存在的部位。

問:為什麼「病人」之前檢查過多次,都沒有檢測出這些病毒和細菌?

鍾南山:熒光PCR檢測方法的難度不大,但為什麼之前沒有檢查出來,我想還是一個考慮角度的問題。

現場專家:患者的自述症狀引導其他研究人員,使他們忽略了其他相關病原體。

問:病人是否有傳染性?

現場專家:首先確實是經過不潔性行為傳染上的,但是形成了慢性化之後,是不是還有傳染性,有待深入的研究。一般來講,全世界鼓勵自輸血為主,潛在風險就是避免未檢測到病原體。另外,EB病毒並非中國法定傳染病,EB病毒還不算傳染病。

問:是否需檢測未知病毒?

鍾南山:目前發現的EB病毒片段,跟國內流行是同源的。我們不是想辦法來找未知病毒,我是想解釋,目前他們很多人是受到已知病毒感染的。

■ 說法

鍾南山呼籲

家庭使用公筷

昨天的發布會現場,鍾南山呼籲大家家庭就餐時也盡量使用公筷,即使在家裡吃飯也是一樣。

下午舉行的發布會比原定計劃晚了30多分鍾,在此之前,專家們進行了閉門研討。在所檢測的已知病毒中,有一種被稱為EB病毒檢出率最高,檢出陽性的共有33人。鍾南山說,有一種觀點雖然還未達成一致,但是我願意拿出來跟媒體們討論。「這種EB病毒,在白細胞里發現的比較多,有時候他本人、太太、孩子都有,我們覺得不能用性傳染來解釋。」「EB病毒」曾被稱作「接吻病」,鍾南山說,完全有可能通過唾液傳染。他指出,中國人喜歡筷子夾來夾去,這在國外都是沒有的,都是用公共餐具。

鍾南山呼籲大家就餐時使用公筷,甚至在家庭的用餐中也保持這一習慣。他說,過去家庭和外界接觸的機會少,但是現在非常的頻繁,所以我建議在家庭中也要使用公筷。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吳鵬

與反應性關節炎與艾滋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