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缺維生素d骨性關節炎

缺維生素d骨性關節炎

發布時間:2020-11-10 22:33:24

1、維生素D缺乏臨床表現及對策

名稱:維生素D

類型:維生素D是脂溶性的,被稱作陽光維生素,皮膚只要適度接受太陽光照射便不會匱乏維生素D。它與鈣、磷共同作用,可健全全身的骨骼及牙齒,有效地預防佝僂病和骨質疏鬆的發生

功效1:提高肌體對鈣、磷的吸收,使血漿鈣和血漿磷的水平達到飽和程度。
功效2:促進生長和骨骼鈣化,促進牙齒健全;
功效3:通過腸壁增加磷的吸收,並通過腎小管增加磷的再吸收;
功效4:維持血液中檸檬酸鹽的正常水平;
功效5:防止氨基酸通過腎臟損失。
功效6:

缺乏症1:為佝僂病初期的主要臨床表現,可持續數周至數月,與低血磷引起的神經功能紊亂有關。表現為多汗、夜驚、好哭等。多汗與氣候無關,由於汗液剌激,患兒經常摩擦枕部,形成枕禿或環形脫發。以上症狀雖非特異性表現,但在好發地區,可為早期診斷的參考依據。

缺乏症2:頭部,顱骨軟化,頭顱畸形,出牙晚,可延至1歲出牙;肋骨患珠肋骨與肋軟骨交界區呈鈍園形隆起,可壓迫肺而致局部肺不張,並易患肺炎。胸廓畸行

缺乏症3:四肢,腕、踝部膨大由於骨樣組織增生而致腕、踝部也呈鈍園形隆起,形成佝僂病「手鐲」與「足鐲」;下肢畸形,造成「O」形腿(膝內翻),或「X」形腿(膝外翻)

缺乏症4:脊柱彎曲:可有脊信側彎或後凸畸形,嚴重者也可見骨盆畸形(髖外翻),女性嚴重患兒成年後可因骨盆畸形而致難產。

每日需求量:兒童10,成人10

主要來源:魚、魚卵、肝、蛋黃、奶油、黃油、乾酪、肉類、奶、水果、堅果、蔬菜及穀物等.

2、骨性關節炎如何治療

問題分析:你好;根據你的情況,這可能是由於局部的軟組織損傷的情況,也可能是由於骨折的情況,出現局部的疼痛的情況

意見建議:在平時避免精神緊張,同時並合理休息,並且使用葯物尋孤風膏  並保持心情舒暢並給予相關檢查,以排除局部的病變的情況

3、缺乏維生素D會導致哪些疾病

缺乏維生素D可患佝僂病;缺乏維生素B1可得腳氣病;缺乏維生素B2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和陰囊炎;缺乏PP可患癩皮病;缺乏維生素B12可患惡性貧血;缺乏維生素C可患壞血病。

4、缺乏維生素D,缺鈣會引起什麼病

維生素D可以促進鈣吸收,如果缺鈣會導致夜驚、盜汗、食慾不振、發育遲緩、嚴重的還可能會導致佝僂病,0-12歲的兒童建議服用龍牡壯骨顆粒進行補鈣

5、缺乏維生素D會怎麼?

「缺乏維生素d會怎樣缺乏維生素d有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佝僂病以及骨軟化症。缺乏維生素d患者在臨床表現上,一般主要就是表現為佝僂病以及骨軟化症。維生素d缺乏的發生,不僅跟食物維生素d的供給有關,跟食物的鈣、磷含量比例以及其他成分也有關系。所以說,在治療時應該充分的利用日光的照射...」

6、維生素D的缺乏症狀

1、皮膚乾燥

維生素D被稱為陽光維生素。陽光有利於細胞製造維生素D,皮膚沐浴陽光的時間越久,產生的維生素D則越多,皮膚越柔嫩的同時卻能更好地抵禦外界傷害。好膚色並不一定就是完美的古銅色,健康水嫩的肌膚同等重要。在缺少陽光的條件下,冬季濫用保濕霜,更易造成維生素D的缺乏。

2、渾身乏力

維生素D有利於促進免疫系統運作,缺乏維生素D必然會導致疲勞。如果你覺得渾身乏力,毫無疑問是因為缺少維生素D。由於缺少陽光和維生素D,冬天人們會出現季節性疲勞。但沒有必要吃魚肝油,只要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就可以精力充沛地度過冬天。

(6)缺維生素d骨性關節炎擴展資料

維生素D對於鈣的輸送和吸收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利於骨骼健康發育。在成長過程中,鈣和維生素D是兩種不可或缺的物質。

如果經常感覺關節疼,小腿規律性抽筋,即使每周鍛煉骨骼仍恢復緩慢,可能是由於缺乏維生素D。為了防止骨質疏鬆和脆性骨骼,可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雞蛋、黃油、含鈣牛奶等。

7、缺維生素d的症狀

維生素D缺乏症又稱為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由於生長的骨骼缺乏維生素D引起全身性鈣、磷代謝紊亂,在成骨過程中鈣鹽不能正常沉著而導致的一種以骨骼畸形為特徵的全身慢性營養性疾病。此症為各國嬰幼兒的多發病,多見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

維生素D被稱為陽光維生素,是脂溶性維生素,普通人通過陽光照射皮膚產生的維生素D便可滿足人體需求。維生素D、磷、鈣是人體骨骼及牙齒發育的必需元素。

人體日常所需的維生素D主要是利用日光中紫外線照射皮膚而獲得,因陰雨或天氣炎熱不常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居室潮陰,窗戶緊閉,城市高層建築多,空氣塵埃多而阻擋紫外線的通過等,均是小兒易患佝僂病的因素。

乳類(包括母乳和牛乳)中維生素D的含量很少,不能滿足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加之牛乳中鈣、磷比例不當,不利於鈣、磷的吸收,所以牛乳喂養較母乳喂養更易患佝僂病。人工喂養多以米糊、稀飯等澱粉類食物為主,因谷類食品含大量植酸和纖維,也可影響鈣、磷的吸收。

8、缺乏維生素D會引起什麼疾病

軟骨病,因沒有VD會影響鈣的吸收.

9、缺乏維生素D的人容易患什麼病

維生素D為固醇類衍生物,具抗佝僂病作用,又稱抗佝僂病維生素。維生素D家族成員中最重要的成員是D2和D3。維生素D均為不同的維生素D 原經紫外照射後的衍生物。植物不含維生素D,但維生素D原在動、植物體內都存在。植物中的麥角醇為維生素D2原,經紫外照射後可轉變為維生素D2,又名麥角鈣化醇;人和動物皮下含的7-脫氫膽固醇為維生素D3原,在紫外照射後轉變成維生素D3,又名膽鈣化醇。 維生素D在體內發揮作用主要是通過促進鈣的吸收進而調節多種生理功能。研究證明,維生素D3能誘導許多動物的腸黏膜產生一種專一的鈣結婚蛋白(CaBP),增加動物腸粘膜對鈣離子的通透性,促進鈣在腸內的吸收。 維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調節體內鈣、磷代謝,維持血鈣和血磷的水平,從而維持牙齒和骨骼的正常生長就發育。兒童缺乏維生素D,易發生佝僂病,過多服用維生素D將引起急性中毒。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是由體內維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鈣、磷代謝失常而致骨骼改變的小兒常見病。臨床以非特異性的神經精神症狀,如多汗、夜驚、煩躁不安及骨骼改變為特徵。本病發病緩慢.易被忽視,一旦出現明顯症狀,機體抵抗力降低,易並發肺炎、腹 瀉等疾病,本病屑中醫「五遲」、「五軟」范疇。 [臨床表現] 早期多汗,易激惹,夜驚,睡眠不安,枕禿,煩躁。逐漸出現骨骼改變,出牙晚,囟門遲閉,顱縫發軟,方顱,枕骨有「乒乓球」感,胸部出現肋骨「申珠」,肋緣外翻,形成「郝氏溝」、「雞胸"、漏斗胸及脊柱側彎、龜背等。四肢出現「手鐲」、 「腳鐲」樣改變,「K」,型腿、「o」型腿等。可伴有相應肌肉鬆弛、蛙腹,手足無力,坐、立、行走時間後延等表現。嚴重可並發骨折、貧血等。 根據病情一般分為:輕度,方顱、輕度串珠、郝氏溝,o型腿兩足並攏膝關節間距《3em;中度,顱骨軟化、明顯郝氏溝、串珠,o型腿兩膝間距3-6cm之間,X型腿兩踝間距>3cm;重度,雞胸、龜背,明顯手、腳鐲,運動生理功能受限以及影響步態的。型腿和x型腮。 [診斷] 1.有維生素D缺乏史,如孕婦接受日用少,飲食中缺乏維生素D,小兒戶外活動少,輔食添加不及時,患有腸道疾病、肝腎疾病等。 1,臨床症狀、體征(以精神神經症 狀和骨骼改變體征為主)。 3。相關實驗室檢查:血25羥D3(25~OHD3)水平下降,血鈣、磷降低。 4。X線:長骨幹骺端增寬,呈杯口樣變形,杯口加深,骨小粱稀疏呈網狀,皮質變薄。 5.本病應與腎性佝僂病鑒別:後者有腎臟病史,血清鈣下降,血清磷顯著升高。維生素D治療一般無效,1,25二羥D3 (1,25(oH)2D3)治療效果顯著。 [治療] 1.西醫葯治療 (1)重症多用突擊療法 ①注射法:先用10%葡萄糖酸鈣10ml靜推,每日1次,連續3天後,予維生素D3 30萬單位或維生素D2 40萬單位肌注1次,然後口服鈣片(元素鈣O.2g/日)1、2個月。 ②口服法:口服10%氯化鈣3天後,口服維生素D2 3萬單位/日,連服l周,以後每日400單位維持。 (2)輕中度:口服維生素D3000、5000單位/g,連用1個月,同時服元素鈣O.2g/日。 (3)預防用葯:妊娠後3個月及新生兒出生2周後口服維生素1)400單位/日,並適當添加鈣劑或含鈣食品。 2.中醫葯治療 (1)脾氣虛弱:多汗、夜驚、夜啼,肌肉鬆弛,枕禿,發黃稀疏,骨骼改變不明顯,舌淡苔黃白膩或花剝,脈細弱。 治療:健脾益氣。 方葯:黃芪、黨參、白術、茯神、山葯、當歸、遠志、蓮子肉各10克,炙甘草、砂仁各3克。 (2)腎精虧損:骨骼改變,精神萎弱,手足發軟,發育減慢.出牙延遲,反應遲鈍。 治療:補腎填精。 方葯:熟地、山葯、山萸肉、茯苓、烏梅肉、枸杞子、川斷、鹿茸、菟絲子、五味子各10克,生龍牡(先煎)20克,鳳凰衣6克。中成葯:龍牡壯骨沖劑,每次1包,每日3次。 [預防與調養] 1.孕期婦女多接受日照,合理飲食,懷孕後期注意補充維生素D。 2.新生兒、嬰兒多到戶外曬太陽,及時添加輔食。 3.積極治療各種感染、消化系統、肝腎系統疾病。 4.對有骨骼改變的患兒多加看護,避免意外傷害引起骨折,防止受涼受風。

10、維生素D滴劑治骨性關節炎嗎?

你們最近有沒有手指疼我疼了好幾天還以為是下雪那天天太冷不會是關節炎吧

與缺維生素d骨性關節炎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