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關節炎 > 關節炎訓練注意事項

關節炎訓練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2020-11-10 19:50:19

1、關節炎應該注意什麼?

關節炎的患者,日常注意事項有什麼呢?主要就是有以下幾點,第一個進行體育鍛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避免過度的勞累。
鍛煉患病關節一定要注意什麼呢?就活動度,活動量的程度、活動的幅度,活動幅度原則上應該要從小到大。同時要注意,不能夠進行太多的集中的劇烈的活動。
還有個就是風寒,講究衛生、避免感染,要保持室內的空氣的流通,衣服和被褥要一定經常曬。注意風寒,防止感冒等上呼吸道的一些炎症的發生,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發生關節炎的可能。
再一個就是熱敷,當病情發作的時候,也可以用新鮮的辣椒、尖椒等,就是辣椒酊等等一些來擦試患病的關節部位,或者是做一些熱敷,這樣幫助局部的血液循環的流通,達到驅寒祛濕的一些效果。
再注意事項就是不要亂用葯,關節炎會根據季節的變化而出現一些短時間的發作情況,這樣的時候並不表示你的病情在惡化。注意一定不要胡亂用葯,也不要增加激素等葯的劑量,因為有的葯物會掩蓋一些本身這個疾病的疼痛感,或者是有些一些症狀,會影響到一些別的葯物的效果,還有就是亂用葯會增加葯物的毒副作用。

2、關節炎該怎麼運動?

關節炎的病因復雜,主要與自身免疫反應、感染、代謝紊亂、創傷、退行性病變等因素有關。根據病因可將關節炎分為骨性、類風濕性、強直性、反應性、痛風性、風濕性、化膿性等。
關節炎可以做簡單活動改善關節的靈活性:
揉膝:將雙手手掌分別放置在兩腿膝關節上,輕揉左、右膝關節5分鍾,力度適中。
轉踝:採用坐姿,抬起兩腿。兩腳同時分別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轉動30次,以活動踝關節。然後兩腿伸直,兩腳分別繞踝關節上、下擺動各30次。
蹲坐: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貼於身體兩側。從站立位置緩慢下蹲,蹲至兩大腿與小腿相接觸,然後慢慢站起,如此反復活動10次。
步行:每天堅持步行30分鍾。
活動人體各關節先從雙手指關節開始,然後腕、肘、肩關節,其次是頸椎、胸椎和腰椎關節,接著是髖(胯)、膝、踝關節,最後是各腳趾關節。

3、預防關節炎有哪些注意事項?

人到中年,由於膝關節軟骨受到日積月累的磨損,關節性疾病就在所難免。關節軟骨的損壞程度與關節負重有直接關系。然而,有些年僅30歲左右的年輕人,往往在久站、負重後感覺膝蓋活動時疼痛,關節內有摩擦感,這就是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最早期的表現——髕骨軟化。
如果病情發展下去,關節會發生腫脹、肥大,活動受到限制;由於疼痛使運動減少,導致廢用性肌萎縮,會進一步加重骨性關節炎,形成惡性循環;因此,運動治療對髕骨軟化、骨性關節炎非常重要。
什麼樣的運動適合你?運動必須遵循的原則
肥胖者首先要減肥;在疾病活動期,應以休息為主,運動為輔,選擇對關節無負擔或負擔較小的伸展運動、水中運動;在緩解期,則應選擇有氧運動,增強肌力和關節活動度;
特別要注意的是,必須杜絕增加關節負重的運動,如爬山、爬樓梯等;髕骨軟化患者膝關節屈曲到某個角度時會引起疼痛,說明這個姿勢會觸及損傷部位,因此要避免此姿勢至少3個月,以利於受損髕骨的修復。
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方法很多,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是保守治療,包括減輕體重、葯物、理療和適當的功能鍛煉等;
二是手術治療,包括截骨、軟骨移植、關節鏡手術和關節置換等。
保守治療。生活方式改變,包括減輕體重,改負重、跑跳運動為游泳、騎車活動;加強股四頭肌的肌力訓練,穩定膝關節,改善關節的營養狀況;使用拐杖等,護膝及支具等對關節炎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4、有關節炎的人運動前後的注意事項?

同意樓上的,親證有效,我媽關節炎去醫院, 醫生給照飛利浦的紅外線, 照一次還收費. 我就網上買了台一樣的. 現在沒事的時候就照一照,省的跑醫院了,效果還是挺明顯的.

5、膝關節炎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專家表示:膝關節炎多是因為患者膝關節受 涼所致。此病在發作時,往往會讓患者覺得疼痛難忍,嚴重影響到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及生活。所以針 對這一嚴重的情況,患者除了要積極治療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加以注意。因為稍有不慎,就容易使 此病復發,給自身帶來更大的痛苦。下面 專家就針對這一問題,給 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一)膝關節腫痛嚴重者應卧床休息,避免超負荷的活動與勞動,以減輕膝關節的負擔。(二)患者應主動進行膝關節功能鍛煉,如膝關節伸屈活動,以改善膝關節的活動范圍及加強股 四頭肌力量。(三)肥胖患者應注意節食,以便減輕膝關節受累。

6、關節炎應該注意什麼啊?

患有關節炎的病人,平時要杜絕飲酒,吸煙等行為習慣。可以內服一些抗炎鎮痛的葯物,緩解病情帶來的各種不適,平時注意患部的保暖,睡前可以用熱水泡腳。促進全身血壓的循環。不要擅自吃一些營養素,會對腎功能造成嚴重負擔。

7、腿部訓練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腿部練習的注意事項人們常說「人老先老腿」。不難理解,因為我們的腿部是全身肌肉和骨骼組織中最容易勞損的部位。如果不經常進行腿部運動,到了一定的年齡,腿部骨質疏鬆容易造成骨折。關節炎、累風濕性關節炎等病症會接踵而來。這樣會給我們的正常生活和晚年生活造成很大影響。由此看來鍛煉腿部是健身項目中的關鍵。1. 腿部最佳訓練時期:腿部訓練盡可能的要早些時候開始,不要等到腿部病症出現了再進行鍛煉,可謂為時晚矣。應該在25歲的時候就應該開始注重腿部練習。因為在25歲時骨骼已經完全的鈣化,如果不進行有效的腿部肌肉的鍛煉,骨骼和關節就不會受到嚴密的保護,過多的爬山、蹬車等活動會讓你的腿部關節受到傷害,當然不會馬上出現症狀,會讓你步入中年的時候,經常感覺到膝關節隱隱作疼,這是關節勞損所致。如果還不採取有效防範的話,會有生長骨刺的可能。2. 腿部練習重點:腿部關節中膝關節是重點,因為膝關節的構造較為復雜,是人體最容易受傷的關節。膝關節不健康,我們走路久一點就會感覺到蹣跚。更不用說進行運動量過大的運動了。這就需要我們多加強大腿前側、後側的肌群和膝關節周圍韌帶的力量。3. 腿部練習方法:最好的方式是,先增強腿部肌肉力量然後再進行跑步練習,兩者相互交替,互相促進。腿部肌肉主要包括大腿前、後側肌,臀大肌和小腿肌群。具體的腿部練習方式請大家參考增肌訓練的相關文章。膝關節的力量增強可以採取靜蹲的方式練習。也就是俗稱的蹲馬步練習。開始幾秒鍾不怕,等蹲到一到兩分鍾之間,則說明您的膝關節力量已經很優秀了。腿部的健壯關繫到我們整體的身體健康,希望大家多多關注。

8、骨關節炎患者鍛煉注意事項有哪些

?

9、骨關節炎平時注意事項是什麼?

骨關節炎在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作為退行性疾病,對人們的生命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

目前,骨關節炎60歲以上人群的發病率已經超過50%,且發病年齡有了低齡化的趨勢。可見,預防骨關節炎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那麼,骨關節炎日常應注意什麼?

骨關節炎為一種退行性病變,系由於增齡、肥胖、勞損、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等諸多因素引起的關節軟骨退化損傷、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反應性增生,又稱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老年性關節炎、肥大性關節炎等。

臨床表現

骨關節炎主要症狀為關節疼痛,常發生於晨間,活動後疼痛反而減輕,但如活動過多,疼痛又可加重。另一症狀是關節僵硬,常出現在早晨起床時或白天關節長時間保持一定體位後。檢查受累關節可見關節腫脹、壓痛,活動時有摩擦感或「咔嗒」聲,病情嚴重者可有肌肉萎縮及關節畸形。

治療方法

本病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減少關節的負重和過度的大幅度活動,以延緩病變的進程。肥胖患者應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下肢關節有病變時可用拐杖或手杖,以求減輕關節的負擔。理療及適當的鍛煉可保持關節的活動范圍,必要時可使用夾板支具及手杖等,對控制急性期症狀有所幫助。消炎鎮痛葯物可減輕或控制症狀,但應在評估患者風險因素後慎重使用且不宜長期服用。軟骨保護劑,如硫酸氨基葡萄糖具有緩解症狀和改善功能的作用,同時長期服用可以延遲疾病的結構性進展。對晚期病例,在全身情況能耐受手術的條件下,行人工關節置換術,目前是公認的消除疼痛、矯正畸形、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注意事項

骨關節炎患者要適當補鈣。一般人從40歲左右開始,身體就會缺鈣。尤其是老年人,日常一定要注意補鈣。增加日曬、堅持服用鈣劑、喝牛奶、使用維生素D3等,都是正確的補鈣方式。

患者要適當做運動。軟骨的正常代謝,需要依賴於適度的外力擠壓,活動過少,軟骨容易退化,而過度運動,或者是運動方式不正確,則可以增加軟骨的磨損而加速其退化。老年人應堅持適度鍛煉,如平地慢跑、散步等,但應盡量避免爬山、走樓梯等關節活動幅度過大、可以增加關節軟骨磨損的運動方式。

注意調整心態,保持樂觀的情緒。健康的心態,對疾病的預防和恢復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確使用鎮痛葯。如果需要使用鎮痛葯,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能濫用鎮痛葯,以防發生不良反應。

飲食注意。日常注意多吃含硫的食物:如蘆筍、雞蛋、大蒜、洋蔥。因為骨骼、軟骨和結締組織的修補與重建都要以硫為原料,同時硫也有助於鈣的吸收。多吃含組氨酸的食物:如稻米、小麥和黑麥。組氨酸有利於清除機體過剩的金屬。多食用富含胡蘿卜素,黃酮類,維生素C和E。禁服鐵或含鐵的復合維生素:因為鐵與疼痛、腫脹和關節損傷有關。茄屬蔬菜,如西紅柿、土豆、茄子、辣椒等及煙草中的生物鹼能使關節炎症狀加重。

注意保暖。日常要注意保暖,不要讓關節接觸涼風,冷天可帶護膝等。

與關節炎訓練注意事項相關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