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母豬體內帶鏈球菌怎麼治療
肝腎無憂吧,分解母豬體內各種毒素,排出體外。
球形或卵圓形,專直徑0.6~1.0um,多數呈鏈屬狀排列,短者4~8個細菌組成,長者有20~30個細菌組成。鏈的長短與菌種及生長環境有關,在液體培養基中形成鏈狀排列比在固體培養基中形成的鏈長。
2、豬鏈球菌病如何治療
豬鏈球菌病是由多種不同的鏈球菌引起的不同症狀的總稱,主要由豬2型鏈球菌引起,流行無明顯的季節性,但在7~10月份易大面積發生。多發生在哺乳仔豬和育成豬,體溫升至41~43℃,食慾減少至廢絕來,便秘,有的後期拉稀,咳嗽,呼吸困難。有的出現多發性關節炎,關節腫大。有的出現神經症狀,共濟失調,興奮、轉圈。有的倒地側卧,四肢劃動,叫聲嘶啞,最後因衰竭死亡。
預防可接種鏈球菌滅活自菌苗或弱毒菌苗。治療時可肌肉注射青黴素類抗生素,對體溫升高者,可注射安乃近注射液或安痛定注射液,每日2次,至體溫正常,或採用青黴素+慶大黴素、zd復方磺胺-5-甲氧嘧啶治療。可選用當地流行的血清型菌株作為制苗菌株制備疫苗,在仔豬出生42小時後注射。
3、母豬得了鏈球菌,是關節炎型的
用磺胺間甲氧效果不錯
4、母豬有鏈球菌感染生育會傳染給小豬嗎?
豬鏈球菌有強傳染性,不但會傳染給小豬,還有可能傳染給人的。
豬鏈球菌是具有莢膜的一種革蘭氏陽性球菌。可根據其細胞壁抗原成分將其大致歸類為蘭氏分群(Lancefieldgroup D)D群鏈球菌。根據其莢膜抗原(CPS)的不同,豬鏈球菌被分為35(1~34型,1/2型)種血清型,其中1,2,7,9型是豬的致病菌。豬鏈球菌的定植部位為豬的上呼吸道,尤其是扁桃體和鼻腔。部分血清型的豬鏈球菌具有致病性,主要通過傷口感染。
豬鏈球菌的自然感染部位是豬的上呼吸道(特別是扁桃體和鼻腔)、生殖道和消化道。豬在各種動物中易感性較高。各種年齡的豬均可發病,但敗血症型和腦膜腦炎型多見於仔豬,化膿性淋巴結炎型多見於中豬。病豬、I臨床康復豬和健康豬均可帶菌,當健康豬群引入帶菌豬後,由於互相接觸,病菌可通過口、鼻、皮膚傷口而傳染。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5~11月發病較多,多發於養豬密集地區,呈地方性流行。有皮膚損傷、蹄底磨損、去勢、臍帶感染等外傷病史的豬易發生該病,潛伏期1~3天或稍長,哺乳仔豬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中豬次之,大豬較少。在人的感染中,豬鏈球菌常導致化膿性腦炎,除此之外,心內膜炎、蜂窩組織炎、腹膜炎、橫紋肌溶解、關節炎、肺炎、葡萄膜炎和眼內炎等病例也見報道。
預防措施
做好消毒、清除傳染源病豬隔離治療,帶菌母豬盡可能淘汰。污染的用具和環境用3%來蘇兒液等消毒液徹底消毒。急宰豬或宰後發現可疑病變的豬胴體,經高溫處理後方可食用。
保持環境衛生、消除感染因素經常打掃豬圈內外衛生,防止豬圈和飼槽上有尖銳物體刺傷豬體。新生的仔豬,應立即無菌結扎臍帶,並用碘酊消毒。
做好菌苗預防接種 由於豬鏈球菌血清型較多,不同菌苗對不同血清型豬鏈球菌感染無交叉保護力或交叉保護力較小。預防用疫苗最好選擇相同血清型菌苗。菌苗最好用弱毒活菌苗,因為細胞免疫在抵抗豬鏈球菌感染中發揮著很大作用。
葯物預防豬場或周圍發生本病後,如果暫時買不到菌苗,可用葯物添加於飼料中用於預防,以控制本病的發生。
人員防護豬鏈球菌病感染人主要通過接觸病死豬。生豬飼養人員和屠宰加工人員是本病易感人群。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飼養人員要多注意個人防護,有外傷時應盡量避免接觸病豬,發現病豬要及時通知獸醫診療。屠宰加工人員在屠宰生豬時,應防止個人受傷。一旦受傷應立即處理傷口,經清洗消毒後,使用抗菌素預防治療。注意不食用病死豬,購買的豬肉在分割時,應使用生熟分開案板,並充分煮熟後食用。
5、妊娠母豬:懷孕母豬還有幾天出仔豬能打鏈球菌疫苗嗎
不可以注射了,一般產前一個月肌注鏈球菌。小豬出生後15天肌注,現在這個情況可以注射活力健,八聯血清抗體,防治八大病毒,孕期不受影響,用後小豬的抵抗力也會提高
6、母豬鏈球菌傳染小豬嗎
豬鏈球菌有強傳染性,不但會傳染給小豬,還有可能傳染給人的。
豬鏈球菌是具有莢膜的一種革蘭氏陽性球菌。可根據其細胞壁抗原成分將其大致歸類為蘭氏分群(Lancefieldgroup D)D群鏈球菌。根據其莢膜抗原(CPS)的不同,豬鏈球菌被分為35(1~34型,1/2型)種血清型,其中1,2,7,9型是豬的致病菌。豬鏈球菌的定植部位為豬的上呼吸道,尤其是扁桃體和鼻腔。部分血清型的豬鏈球菌具有致病性,主要通過傷口感染。
豬鏈球菌的自然感染部位是豬的上呼吸道(特別是扁桃體和鼻腔)、生殖道和消化道。豬在各種動物中易感性較高。各種年齡的豬均可發病,但敗血症型和腦膜腦炎型多見於仔豬,化膿性淋巴結炎型多見於中豬。病豬、I臨床康復豬和健康豬均可帶菌,當健康豬群引入帶菌豬後,由於互相接觸,病菌可通過口、鼻、皮膚傷口而傳染。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5~11月發病較多,多發於養豬密集地區,呈地方性流行。有皮膚損傷、蹄底磨損、去勢、臍帶感染等外傷病史的豬易發生該病,潛伏期1~3天或稍長,哺乳仔豬發病率和病死率較高,中豬次之,大豬較少。在人的感染中,豬鏈球菌常導致化膿性腦炎,除此之外,心內膜炎、蜂窩組織炎、腹膜炎、橫紋肌溶解、關節炎、肺炎、葡萄膜炎和眼內炎等病例也見報道。
預防措施
做好消毒、清除傳染源病豬隔離治療,帶菌母豬盡可能淘汰。污染的用具和環境用3%來蘇兒液等消毒液徹底消毒。急宰豬或宰後發現可疑病變的豬胴體,經高溫處理後方可食用。
保持環境衛生、消除感染因素經常打掃豬圈內外衛生,防止豬圈和飼槽上有尖銳物體刺傷豬體。新生的仔豬,應立即無菌結扎臍帶,並用碘酊消毒。
做好菌苗預防接種 由於豬鏈球菌血清型較多,不同菌苗對不同血清型豬鏈球菌感染無交叉保護力或交叉保護力較小。預防用疫苗最好選擇相同血清型菌苗。菌苗最好用弱毒活菌苗,因為細胞免疫在抵抗豬鏈球菌感染中發揮著很大作用。
葯物預防豬場或周圍發生本病後,如果暫時買不到菌苗,可用葯物添加於飼料中用於預防,以控制本病的發生。
人員防護豬鏈球菌病感染人主要通過接觸病死豬。生豬飼養人員和屠宰加工人員是本病易感人群。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飼養人員要多注意個人防護,有外傷時應盡量避免接觸病豬,發現病豬要及時通知獸醫診療。屠宰加工人員在屠宰生豬時,應防止個人受傷。一旦受傷應立即處理傷口,經清洗消毒後,使用抗菌素預防治療。注意不食用病死豬,購買的豬肉在分割時,應使用生熟分開案板,並充分煮熟後食用。
7、豬後腿站不起來是怎麼回事?
豬站不起來有幾種情況:
一、不會站
豬只出現不會站立的情況是由引發腦炎的疾病引起的,比如乙腦,偽狂犬,腦炎鏈球菌,豬水腫病,副豬嗜血桿菌。
1、如果母豬感染乙腦,偽狂犬,多發於哺乳期的仔豬,病豬側卧,無食慾,發生此種症狀的豬只無治療價值,只能加強疫苗防疫來避免此類病症的發生。
2、腦炎型鏈球菌,副傷寒,副豬,水腫是細菌性疾病,有典型的神經症狀,病豬發熱,劃水游泳狀,不食,可使用甘露醇降低大腦內壓,發病早期使用頭孢或磺胺,必要時配合地塞米松,治療效果較好;發病中晚期治癒率較低。
3、脊椎問題,後肢麻痹,後腿無力,只是前腿拖著走,強行扶起來,一松就又坐下了,有食慾,飼料放在嘴邊能採食,這是脊椎問題。可以給B族維生素和興奮神經的葯物治療。
二、不敢站
鏈球菌,副豬,豬丹毒,口蹄疫都會引起豬只站立時的疼痛,導致豬不敢站。
1、鏈球菌、副豬引起的關節炎,有患處腫脹,發熱,可以穿刺來判斷,一般情況下,膿液是鏈球菌,黃色水狀是副豬,鏈球菌,丹毒對頭孢類抗生素敏感,用葯效果快,副豬治療效果較差,因為散發,血清類型較多,可用頭孢加喹諾酮類治療。
2、口蹄疫,母豬蹄裂,會導致豬蹄部受傷,打青黴素和氟尼辛葡甲胺,地面墊上土或草木灰,防止地面打滑,一般過幾天就會恢復健康。
3、腰椎輕微受傷,強行拉起,可以走兩步,可打抗生素和氟尼辛葡甲胺,要驅趕運動,如果不運動,可能導致癱瘓。
4、人肚子痛知道用手按著肚子,豬肚子痛就會趴在地上,四蹄收於體下,出現這種體征,可能是豬消化系統的疾病,可按腸胃疾病治療。
三、想站卻站不起來
在養殖現場有時會遇到一些想站卻站不起來的豬只,將其強行拉起時可以站立,但是四肢發抖,而這樣的豬是由於鈣磷比例失調造成的,需要補鈣補磷,同時需補充維生素。
拓展資料:
下面我們就給大家分析集中常見的會引起豬站不起來的病症,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1、母豬產後癱瘓
如果你家母豬剛生產完,在哺乳期時癱瘓不起,那很可能就是患了產後癱瘓。一般來說母豬日糧中含有較少的鈣、磷,或者二者搭配比例不當是造成母豬產後癱瘓的主要原因。
治療:如果患病母豬症狀較輕,主要是後肢出現跛行,可及時在飼料中添加一定量品質優良的骨粉和鈣片,並堅持每天進行1~2小時的驅趕運動,促進機體對鈣、磷的吸收。
如果患病母豬症狀較重,可靜脈注射100mL~150mL10%葡萄糖注射液、40mL~60mL10%氯化鈣注射液,注意確保氯化鈣注入到靜脈內,不允許漏至皮下,每天1次,連續使用3~5天。也可靜脈注射添加有適量維生素C和10mL20%安鈉咖的5%葡萄糖注射液。
2、仔豬八字腿
生產中表現為仔豬出生後即後肢劈叉,呈犬坐狀,行走困難;少數表現為前後肢都趴地,根本無法站立。一般認為是母豬體內黴菌毒素蓄積,或者妊娠母豬飼料中硒、蛋氨酸、維生素E和膽鹼不足。
治療:首先通過人工單獨護理保證其初乳的攝入,吃奶困難的可人工擠奶20mL喂給,吃足初乳後,先把兩後腿用膠帶拉到正常腿距固定,然後用細繩一端系牢仔豬尾巴,另一端打活結栓在產床鋼管上,目的是強行讓仔豬後肢站立著地,防止其坐下。這樣就防止了被母豬壓死。母豬餵奶時及時將活結打開,護理其吃奶,一般2天左右便可成功。對於前後肢都是八字腿和弱小八字腿仔豬無治療價值,應及早淘汰。
3鏈球菌病
鏈球菌病一般是在7到10月份高溫潮濕季節易發。其中關節炎型鏈球菌病表現一肢或多肢的關節腫脹、疼痛、跛行,甚至不能站立。
治療:青黴素4萬單位/kg,肌內注射,每日2~3次,連用3~5天;或頭孢噻呋鈉,10~20mg/kg,肌內注射,每日1次,連用3天;或用大劑量青黴素和鏈黴素混合肌內注射,連用3~5天。
除此之外還可使用中葯治療,處方:蒲公英25g,紫花地丁20g,金銀花20g。用法:水煎去渣,拌料飼喂,每日2次,連服2~3天。
8、母豬進入產期生鏈球菌可用葯嗎
畜主曾多次copy使用過多種葯物對病豬進行治療,但療效不穩定,後來採取了下列方法效果較好。上午用0.2%~0.4%宮炎清500 ml沖洗子宮、陰道,下午子宮內注射大劑量的新黴素5—10 g,連用4—5 d。子宮內給葯最好於母豬發情時或注射雌激素後,因子宮口張開,此時葯物易注入子宮內,效果較好。對豬場公、母豬用鏈球菌弱毒苗(ZT- )免疫預防,20~30d後再加強免疫1次。配種最好採用人工受精。每2~3 d用消毒劑對豬舍、母豬體表、陰f-JN圍噴霧消毒。
根據該場發病情況、症狀和試驗室檢查,確診該場母豬患的是子宮炎型鏈球菌病,是C型獸疫鏈球菌引起。該場母豬配種一直採用公、母自然交配的辦法,因此,公 豬在傳播本病上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重要途徑,是鏈球菌通過陰門傳人子宮內而引發感染。發生本病應多方面採取措施。鏈球菌弱毒苗接種,以提高其免疫力是 關鍵。豬舍豬體表消毒、子宮沖洗和子宮內給葯相結合,還得採用人工受精等措施才能受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另外鏈球菌容易產生耐葯性,所以定期分離本菌株做葯 敏試驗,選用敏感葯物治療,也是提高療效的另一種方法。
9、豬鏈球菌病用什麼葯治療
本病急性病例,必須早期用葯,葯量要足,拖延時間或葯量不足,或用葯時間短,則療效不佳或轉為慢性。
鏈黴素:40千克重的豬,用量400毫克。每日2次肌肉注射。氯黴素40千克的豬,用量為1.2克。每日二次肌肉注射。
新黴素40千克重的豬,用量為250毫克。每日分2次肌肉注射。
卡那黴素40千克重的豬,用量為600毫克。每日2次肌肉注射。
四環素40千克重的豬,用量為2.0克。分2~3次內服。
先鋒黴素40千克重的豬,用量為4克,分2次肌肉注射。
膿腫應切開排膿,用2%的洗必泰溶液沖洗,再塗碘酊或撒碘仿磺胺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