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痛風急性發作時可以貼傷濕膏葯、搽風油精嗎?
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關節局部以炎症為主,突出表現為紅、腫、熱、痛,因此有些患者常常在患處敷貼傷濕止痛膏、麝香膏之類的膏葯,或塗搽風油精、紅花油、正骨水之類,這種作法是不妥的。傷濕止痛膏及風油精等外用膏葯及搽劑對皮膚有一定刺激作用,並可使局部充血加重,所以在關節炎急性發作時不宜使用這類葯物。如果局部有痛風石形成,則更不能敷貼此類葯物,以免引起局部痛風石破潰。在痛風急性關節炎發作時,局部不宜用冷敷或熱敷治療。冷敷雖然可以暫時使局部疼痛減輕,但在冷刺激下局部血管收縮,血流減少,不利於炎症的吸收與消散。此外,冷敷後局部皮膚溫度降低,容易導致尿酸進一步沉積在皮下,使局部炎症反而加重。熱敷可使病變部位充血與水腫加重,不但達不到止痛的目的,有時反而使疼痛加劇。因此,冷敷或熱敷皆不可取。
2、痛風的表現
風多見於中年男性,女性僅佔5%,主要是絕經後女性,痛風發生有年輕化趨勢。痛風的自然病程可分為四期,即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間歇期、慢性期[3]。臨床表現如下:
1.急性痛風性關節炎
多數患者發作前無明顯徵兆,或僅有疲乏、全身不適和關節刺痛等。典型發作常於深夜因關節痛而驚醒,疼痛進行性加劇,在12小時左右達高峰,呈撕裂樣、刀割樣或咬噬樣,難以忍受。受累關節及周圍組織紅、腫、熱、痛和功能受限。多於數天或2周內自行緩解。首次發作多侵犯單關節,部分以上發生在第一跖趾關節,在以後的病程中,部分患者累及該部位。其次為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關節,肩、髖、脊柱和顳頜等關節少受累,可同時累及多個關節,表現為多關節炎。部分患者可有發熱、寒戰、頭痛、心悸和惡心等全身症狀,可伴白細胞計數升高、紅細胞沉降率增快和C反應蛋白增高等。
2.間歇發作期
痛風發作持續數天至數周後可自行緩解,一般無明顯後遺症狀,或遺留局部皮膚色素沉著、脫屑及刺癢等,以後進入無症狀的間歇期,歷時數月、數年或十餘年後復發,多數患者1年內復發,越發越頻,受累關節越來越多,症狀持續時間越來越長。受累關節一般從下肢向上肢、從遠端小關節向大關節發展,出現指、腕和肘等關節受累,少數患者可影響到肩、髖、骶髂、胸鎖或脊柱關節,也可累及關節周圍滑囊、肌腱和腱鞘等部位,症狀趨於不典型。少數患者無間歇期,初次發病後呈慢性關節炎表現。
3.慢性痛風石病變期
皮下痛風石和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是長期顯著的高尿酸血症,大量單鈉尿酸鹽晶體沉積於皮下、關節滑膜、軟骨、骨質及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結果。皮下痛風石發生的典型部位是耳郭,也常見於反復發作的關節周圍及鷹嘴、跟腱和髕骨滑囊等部位。外觀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黃白色贅生物,皮膚表面菲薄,破潰後排出白色粉狀或糊狀物,經久不愈。皮下痛風石常與慢性痛風石性關節炎並存。關節內大量沉積的痛風石可造成關節骨質破壞、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和繼發退行性改變等。臨床表現為持續關節腫痛、壓痛、畸形及功能障礙。慢性期症狀相對緩和,但也可有急性發作。
4.腎臟病變
(1)慢性尿酸鹽腎病尿酸鹽晶體沉積於腎間質,導致慢性腎小管一間質性腎炎。臨床表現為尿濃縮功能下降,出現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小分子蛋白尿、白細胞尿、輕度血尿及管型尿等。晚期可致腎小球濾過功能下降,出現腎功能不全。
(2)尿酸性尿路結石尿中尿酸濃度增高呈過飽和狀態,在泌尿系統沉積並形成結石。在痛風患者中的發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現於痛風關節炎發生之前。結石較小者呈砂礫狀隨尿排出,可無症狀;較大者可阻塞尿路,引起腎絞痛、血尿、排尿困難、泌尿系感染、腎盂擴張和積水等。
(3)急性尿酸性腎病血及尿中尿酸水平急驟升高,大量尿酸結晶沉積於腎小管、集合管等處,造成急性尿路梗阻。臨床表現為少尿、無尿,急性腎功能衰竭;尿中可見大量尿酸晶體。多由惡性腫瘤及其放化療(即腫瘤溶解綜合征)等繼發原因引起。
3、痛風急性發作
痛風急性關節炎發作期應卧床休息,抬高患肢,葯物治療:(1)秋水仙鹼:是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特效葯物。(2)非甾體抗炎葯有消炎鎮痛的作用;如吲哚美辛、布洛芬、羅非昔布等,選擇其中一種。(3)糖皮質激素 起效快、緩解率高。間歇期和慢性期葯物治療:(1)排尿酸葯:苯溴馬隆、丙磺舒、磺吡酮等;(2)抑制尿酸生成葯物:主要有別嘌醇。要在醫生指導下選用合適葯物,切勿自行亂服用。
痛風病人飲食要注意控制總熱量攝入,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動物的內臟、魚蝦類、海蟹類等海味、肉類、豆製品母等),嚴禁飲酒,適當運動,多飲水,增加尿酸排泄。
4、痛風有哪些症狀?
痛風的初期症狀主要表現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病前沒有任何先兆,通常是輕度外傷、暴飲暴食、高嘌呤飲食或者過度飲酒、手術、疲勞、感染等,可誘發痛風的急性發作。常見夜間發作的急性單關節或多關節疼痛,通常是首發症狀,疼痛進行性加重,呈劇痛。體征類似於急性感染,有局部發熱、發紅、腫脹和明顯的觸痛,局部皮膚緊張、發熱、發亮,外觀呈暗紅色或者紫紅色。大趾的跖趾關節累及最常見,足弓、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和肘關節也是常見的發病部位。全身表現可以出現發熱、心悸、寒顫、白細胞增多等。開始幾次發作,通常只累及一個關節,一般持續數日,後來可以同時或相繼侵犯多個關節,若未經治療,可以持續數周。
5、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不宜理療?
(1)急性期不宜理療。痛風性關節炎在急性發作時,局部紅腫十分明顯,組織的炎性反應也很劇烈,不適宜再接受外界的刺激性治療。理療、按摩、推拿、針灸等均可使局部的血流量增加及溫度略升,因而可加重充血的程度。針灸及推拿還可使局部的炎性疼痛更加嚴重。所以,在急性發作時是不宜施行理療、推拿、按摩或針灸的。
慢性痛風性關節炎可以考慮進行理療、推拿、針灸等,以協助關節功能的改善,對肌肉也有良好的作用。
(2)急性期不宜外敷葯物。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突出的表現是紅、腫、熱、痛,關節止痛膏等外用膏葯,風濕油、正骨水等外用塗劑,對皮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局部充血加重,所以在關節炎急性發作時不宜使用。如果局部已有痛風石生成,則更不宜敷貼此類葯物,以免引起痛風石局部皮膚破潰。
(3)冷、熱敷均不宜。關節炎急性發作時,局部同樣不宜用冷敷或熱敷的方法。冷敷雖然可以暫時使局部的疼痛減輕,但在冷刺激下局部血管收縮,血流減少,不利於炎症的吸收與消散。此外,冷敷後局部皮膚溫度降低,容易導致尿酸進一步沉積在皮下,使局部炎症反而加重。熱敷可使病變部位充血與水腫加重。不能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
6、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局部應如何處理?
1.痛風性關節炎在急性發作時,局部紅腫十分明顯,組織的炎性反應 也很劇烈,不宜作理療、按摩、及針灸治療.2.也不宜使用傷濕止痛膏、虎骨膏及塗擦風濕油、正骨水之類.如果 局部有痛風石,則更不宜敷貼此類葯物,以免引起痛風石局部皮膚 破潰.3.也不宜用冷敷或熱敷.4.最簡易安全的方法是將患肢抬高,盡量減少搬動,卧床休息,並立 即服用秋水仙鹼. 母親畫的牡丹點擊放大圖片
7、有哪些因素可引起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
許多因素均可引起痛風性關節炎的急性發作。從臨床資料統計看,大約40%-50%的病人均可發現導致關節炎急性發作的誘因。疲勞與高嘌呤飲食是最為常見的誘因。臨床上,有的是在邊疆加班加點幹活,或長途出差,或搬遷新居等情況下因疲勞過度而發病;有的則是在飽食大量魚、肉類食物後發病。其它常見的誘因包括飲酒、受涼、關節局部勞損或扭傷、過度運動(如長跑、游泳、踢足球等)、精神緊張、呼吸道感染等。少數病人因房事過度而誘發關節炎急性發作。平時用葯物能有效控制血尿酸而長期無關節炎發作的病夫,在停止服葯手也可引起關節炎的急性發作。有的病人往往可發現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誘因同時存在,如飲酒加進食多量的魚、肉類;疲勞加受涼;精神刺激加飲酒;運動過度加關節勞損或扭傷等。也有為數不少的痛風病人找不到關節炎急性發作的誘因。
8、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時一定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嗎?
如果關節附近有痛風結節破潰,同時伴有急性關節炎發作,為了預防可能出現的細菌感染,可以酌情給予抗生素治療。如果關節周圍的痛風結節破潰後發生了化膿性細菌感染,也會引起關節周圍紅腫與疼痛,而不一定屬於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此時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而無須使用秋水仙鹼。1.痛風患者伴有發熱及細菌感染,如果只有關節及痛風結節而確實無腎臟病變時,尿常規及腎功能檢查正常,則抗生素的選擇及使用劑量與一般患者基本相同。2.但一些痛風患者往往存在潛在性腎臟病變,臨床無明顯症狀體征,因此痛風患者在選擇抗生素時應盡量使用無腎毒性的抗生素制劑,如青黴素類、紅黴素、螺旋黴素、林可黴素、麥迪黴素、頭孢菌素類、磷黴素、黃連素等。3.呋喃類如呋喃坦丁、呋喃唑酮,喹諾酮類如吡哌酸、氟哌酸、氟嗪酸等抗菌葯,對腎臟毒性較輕微,一般不屬禁忌,但對腎功能有減退的痛風患者宜慎用。4.一些對腎臟有損害的抗生素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鏈黴素、磺胺類葯及先鋒黴素工、Ⅱ號等,以不用為妥。5.痛風患者發熱有些根本與細菌無關,在沒有確切把握和經驗的情況下,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
9、痛風急性發作時可以貼傷濕膏葯、搽風油精嗎?
痛風性關節抄炎急性襲發作時,關節局部以炎症為主,突出表現為紅、腫、熱、痛,因此有些患者常常在患處敷貼傷濕止痛膏、麝香膏之類的膏葯,或塗搽風油精、紅花油、正骨水之類,這種作法是不妥的。傷濕止痛膏及風油精等外用膏葯及搽劑對皮膚有一定刺激作用,並可使局部充血加重,所以在關節炎急性發作時不宜使用這類葯物。如果局部有痛風石形成,則更不能敷貼此類葯物,以免引起局部痛風石破潰。
在痛風急性關節炎發作時,局部不宜用冷敷或熱敷治療。冷敷雖然可以暫時使局部疼痛減輕,但在冷刺激下局部血管收縮,血流減少,不利於炎症的吸收與消散。此外,冷敷後局部皮膚溫度降低,容易導致尿酸進一步沉積在皮下,使局部炎症反而加重。熱敷可使病變部位充血與水腫加重,不但達不到止痛的目的,有時反而使疼痛加劇。因此,冷敷或熱敷皆不可取。